前胃癌论文_许欣,全志成,陈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胃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胃癌,小鼠,肿瘤,淋巴结,核仁,细胞,计算机。

前胃癌论文文献综述

许欣,全志成,陈亮[1](2019)在《MRI与MSCT对术前胃癌淋巴结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3.0T MRI与多排螺旋CT(MSCT)对术前胃癌淋巴结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75例胃癌患者,术前完全配合MRI、MSCT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善。以术后病理N分期为依据,比较MSCT、MRI对胃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75例胃癌共切除569枚淋巴结,病理确诊N0期8例、N1期13例、N2期29例、N3a期16例、N3b期9例。MRI显示转移淋巴结T1WI呈等信号、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中或重度等强化。MRI术前N0期、N1期、N2期、N3a期、N3b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2.50%、69.23%、86.21%、87.50%、77.78%,术前N分期总诊断准确率为80.00%,Kappa值为0.56(P<0.01)。MSCT术前N0期、N1期、N2期、N3a期、N3b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0%、69.23%、89.66%、93.75%、88.89%,术前N分期总诊断准确率为85.33%,Kappa值为0.63(P<0.01)。3.0T MRI与MSCT对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0,P=0.169)。结论 3.0T MRI、MSCT对胃癌淋巴结的显示各有优点,术前胃癌淋巴结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均具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9年10期)

王群拴,赵向乾[2](2018)在《64层多排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对术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层多排螺旋CT(MSCT)叁期增强扫描对术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2月行术前MSCT叁期增强扫描及手术治疗的75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MSCT参数。结果MSCT对胃癌N分期诊断总准确度为73. 33%。术前MSCT对胃癌N0、N1、N3的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有较好一致性(Kappa> 0. 4),但对N2分期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 <0. 4)。转移淋巴结强化程度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 <0. 05)。ROC曲线分析发现强化程度曲线下面积最大,以强化程度=36. 25HU为阈值,评估胃癌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 13%、81. 89%。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评估胃癌术前N分期有较高准确性,可指导胃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吴小婷,章新琼,王芹,张小敏[3](2018)在《化疗前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家庭功能、希望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化疗前胃癌患者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功能与心理弹性和希望与心理弹性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便利抽取合肥市某所叁甲医院肿瘤内科、胃肠外科和干部肿瘤病房的187例化疗前的胃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简化版量表(The 14-Item Resilience Scale,RS-14)、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daption,Partnership,Growth,Affection,Resolve Index,APGAR)、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进行调查。结果在控制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般资料后,家庭功能、希望和自我效能感均能正向预测心理弹性(β_1=0.179、β_2=0.406、β_3=0.306,均P<0.01,△R~2=47.4%);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功能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β=0.701(95%CI:0.468,0.935;P<0.001));自我效能感在希望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β=0.495(95%CI:0.396,0.594;P<0.001))。结论家庭功能、希望、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弹性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家庭功能和希望亦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化疗前胃癌患者的心理弹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10期)

李思思[4](2018)在《CRP/Alb比值及GPS分值评估术前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患者术前血清CRP和Alb水平,分析术前血清CRP/Alb比值(C-reactive protien/Albumin ratio,CAR)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is score,GPS)与胃癌患者肿瘤部位、肿块大小、Lauren分型、分化程度、神经浸润、血管浸润、TNM分期、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进展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依据术前血清CRP/Alb比值和GPS分值探讨胃癌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术前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性切除的121例胃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筛选我院健康体检60例为对照组,收集胃癌患者术前血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检测CRP和Alb水平,计算出CAR和GPS并根据CAR中位数和GPS评分进行分组(包括高CAR组、低CAR组及GPS0分组、GPS1分组和GPS2分组),对不同组患者CAR和GPS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术前CAR和GPS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规律。另外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2月吉大一院胃肠外科拟行胃癌根治术的10例胃癌患者作为验证组测定术前血清CRP和Alb,并根据以上分析出的结论对该组患者的胃癌生物学行为进行术前预估,通过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进一步检验术前血清CAR值和GPS分值用于术前预测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可行性。结果:1.胃癌组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lb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AR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高CAR组与低CAR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直径,血管浸润、神经浸润,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肿瘤进展程度及临床病理分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CAR组肿块直径≥2 cm、有神经和血管浸润的患者数均高于低C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胃癌肿块直径<2cm、发生神经、血管浸润的患者术前CAR值较肿块直径≤2cm、未发生神经、血管浸润的患者高(P<0.05);临床病理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术前血清CAR值高于Ⅰ、Ⅱ期患者,T分期为T3、T4期的患者术前血清CAR值高于T1、T2分期组,N分期为N1~N3期的患者术前血清CAR值高于N0分期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血清CAR值高于早期胃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高CAR组的淋巴结转移率(81.5%)和转移度(28.8%)均高于低CAR组的淋巴结转移率(51.8%)和转移度(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5.胃癌患者术前不同GPS水平在肿瘤进展程度、血管浸润及组织浸润深度(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GPS2组的淋巴结转移度高于GPS0组和GPS1组(GPS1 vs GPS0:P>0.05,GPS2 vs GPS0:P<0.001,GPS2 vs GPS1:P<0.01)。7.高CAR组与GPS1分组在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转移率:P<0.05;转移度:P<0.001),低CAR组与GPS0分组在淋巴结转移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0例验证组胃癌患者中有7例属于高CAR值组及GPS2分组,其肿块最大径均≥3cm,且其中有4例患者的肿块最大径>5cm;7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浸润至浆膜层或浆膜下结缔组织,1例浸润至固有肌层。3例低CAR值和GPS0分的患者肿瘤最大径均≤5cm。结论:1.术前血清CAR值>0.08的胃癌患者的肿块直径较大、浸润深度较深、进展程度较高、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有望用于术前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估;2.胃癌患者中术前GPS分值为2分时比0分和1分更易发生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3.验证结果表明,用术前CAR值和GPS分值来评估胃癌的肿块直径、TNM分期、临床进展和淋巴结转移结果较稳定,而有关CAR和GPS对神经浸润及肿瘤进展程度的评估价值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验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韩鑫,田峰,于胜峰[5](2018)在《多排螺旋CT在术前胃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术前胃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胃癌616例患者,行MDCT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pT)对照,用卡方检验分析MDCT T分期准确性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相关性。结果:MDCT胃癌T分期总准确度为91%(560/616),其中pT195%(377/396),pT2-3 78%(80/103),p T4a 89%(97/109),p T4b 75%(6/8)。BorrmannⅠ型(P=0.0001)与位于胃窦(P=0.045)或影响MDCT T分期准确性,年龄、性别、肿瘤位于大弯或小弯、肿瘤分化不影响其准确性。结果:MDCT在胃癌术前T分期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许瑶,沈明勤,许尤琪[6](2018)在《健脾化痰方对裸鼠前胃癌MFC瘤组织P53 Bcl-2 Survivin Bax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对前胃癌(MFC)裸鼠肝转移模型瘤组织中P53,Bcl-2,Survivin,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化痰方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MFC细胞接种于裸鼠脾脏中,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氟尿嘧啶(5-Fu)组及健脾化痰方高、中、低剂量组,给药4周后处理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分别检测P53,Bcl-2,Survivin,Bax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健脾化痰方各组均能下调P53,Bcl-2,Survivin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调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健脾化痰方的抗胃癌作用与下调P53,Bcl-2,Survivin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8年01期)

陈玲玲[7](2017)在《细胞周期中小鼠前胃癌(MFC)细胞核仁结构和功能位点的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仁是真核生物细胞间期细胞核中最显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结构,因为核仁内存在核糖体基因和核糖体生物发生因子。根据常规电镜制片观察,真核生物核仁的基本结构为:纤维中心(FC)、致密纤维组分(DFC)、颗粒组分(GC),其中DFC与FC紧密联系,常常以包围、半包围形式围绕FC存在,因此,又常常被看做一个整体,即FC/DFCs。对人类HeLa细胞和植物大蒜分生组织细胞的核仁结构研究表明,核仁内部结构,尤其是FC/DFCs在细胞周期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在普通动物细胞中,这种变化还未被研究。而且,对于导致FC/DFCs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剧烈变化的机制,一直都不太清楚。考虑到FC/DFCs的主要成分是DNA,所以我们从周期范围内追踪了rDNA以及rDNA复制关联的蛋白质PCNA,以解释这种变化。此外,长期以来,因为实验手段和实验对象的不同,核仁内核糖体亚基系列生成的功能位点——rDNA存在、转录和pre-rRNA剪切的位点,一直存在着分歧,加上以前的研究大多只是研究某一静态时期的核仁结构,忽略了核仁结构在细胞周期进程中的剧烈变化,这更可能促进分歧的加剧,所以从细胞周期角度来研究核仁的结构和功能位点的动态变化就显得很有必要。本研究用小鼠胃癌细胞系小鼠(前)胃癌细胞MFC为研究对象,利用TdR双阻断法结合抗PCNA抗体和抗nucleolin抗体的免疫荧光双标实验对MFC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段进行了详细划分,然后利用常规电镜制片、NAMA-Ur DNA特异染色、K4M低温包埋结合抗DNA/RNA杂合体抗体、抗nucleolin抗体的免疫电镜标记,对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核仁结构和功能位点进行动态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MFC细胞经过TdR双阻断后,于T0时刻被阻断在G1/S交界处,T0-T2为S期,T3-T6为G2期,T7为M期,T8-T14为G1期。2.对PCNA的免疫荧光标记表明,不溶性PCNA在S期前期出现,S期中期进入核仁,S期后期逐步离开核仁,G2期前期彻底消失,所以又将S期分为前、中、后叁个阶段,G2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3.对MFC细胞的常规电镜制片表明核仁结构随着细胞周期时段的不同而明显不同:核仁在有丝分裂前期解体,分裂末期重新出现,又在间期进行了以FC/DFCs的不断融合和新生为主的多次改构重建,且在S期经历了短暂的本不该存在于除了龟类以外的羊膜脊椎动物的二元结构。4.通过NAMA-Ur DNA特异染色、常规电镜制片和PCNA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对核仁研究结果的比较表明,DNA代谢以及参与代谢的蛋白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核仁结构在细胞周期进程中的动态变化。5.对抗nucleolin抗体的免疫电镜标记结果首次表明nucleolin随着细胞周期时段的不同,在核仁内的分布位点不同。间期的G1期、S期早期和G2期晚期,nucleolin少量分布在FC的边缘,大量分布在DFC和GC,但是在S期中、晚期和G2期早期,nucleolin在FC内部也有少量分布。6.对抗DNA/RNA杂合体抗体和抗nucleolin抗体的免疫电镜标记共同表明,沉默的rDNA分布在FC内部,活跃转录的rDNA少量分布在FC的边缘,主要分布在DFC;rDNA转录位点存在于FC的边缘和DFC,其中DFC处的转录强度大于FC的边缘处;pre-rRNA剪切加工的位点则遍布GC,还可能存在于FC的边缘和DFC。(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杰,邱瑞霞,单凯[8](2017)在《石金钱龟多肽抗小鼠前胃癌FC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石金钱龟多肽抗小鼠前胃癌FC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建立小鼠体内荷小鼠前胃癌模型,测定石金钱龟多肽对其生长抑制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以及给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数目的变化,同时研究石金钱龟多肽对小鼠前胃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石金钱龟多肽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且能较好的升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目。石金钱龟多肽浓度为40、20、10、5、2.5、1.25、0.625 mg/mL对小鼠前胃癌FC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68.2%、49.1%、39.0%、33.8%、29.6%、22.5%和12.9%。结论石金钱龟多肽体内、外对小鼠前胃癌均具有抑制作用,并均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可增加实验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数。(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33期)

李惠惠,李全富[9](2016)在《扶正解毒方对小鼠前胃癌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对小鼠前胃癌所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影响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用75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均为雄性,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空白组灌注生理盐水,其他4组先进行胃癌诱导肿瘤造模,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造模组予生理盐水灌胃3周,中药组予扶正解毒方治疗,化疗组予5-氟尿嘧啶腹腔注射1周,中西医结合组先5-氟尿嘧啶腹腔注射1周后再中药灌胃3周,然后采用相关检测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相关指标含量。结果 CD68+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上,模型组为3+,中药组为2+,化疗和中西医结合组为1+;M2型巨噬细胞含量中模型组和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L-4、IL-10、IL-13、TGF-β含量上,空白组和其他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中药组、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能通过降低CD68+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减轻M2型巨噬细胞含量,降低炎症指标IL-4、IL-10、IL-13、TGF-β含量等对小鼠胃癌起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6年09期)

李明,郑志昌,杨继红,耿维凤,孙为民[10](2016)在《扶正解毒方治疗对小鼠前胃癌所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治疗治疗对小鼠前胃癌所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影响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用75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均为雄性,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其他四组先进行胃癌诱导肿瘤造模,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造模组予生理盐水灌胃3周,中药组予扶正解毒方治疗,化疗组予5-氟尿嘧啶腹腔注射1周,中西医结合组先5-氟尿嘧啶腹腔注射1周后再中药灌胃3周,然后采用相关检测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相关指标含量。结果 CD68+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上,模型组为3+,中药组为2+,化疗和中西医结合组为1+;M2型巨噬细胞含量中模型组和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L-4、IL-10、IL-13、TGF-β含量上,对照组和其他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中药组、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能通过降低CD68+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减轻M2型巨噬细胞含量,降低炎症指标IL-4、IL-10、IL-13、TGF-β含量等对小鼠胃癌起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21)

前胃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64层多排螺旋CT(MSCT)叁期增强扫描对术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2月行术前MSCT叁期增强扫描及手术治疗的75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MSCT参数。结果MSCT对胃癌N分期诊断总准确度为73. 33%。术前MSCT对胃癌N0、N1、N3的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有较好一致性(Kappa> 0. 4),但对N2分期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 <0. 4)。转移淋巴结强化程度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 <0. 05)。ROC曲线分析发现强化程度曲线下面积最大,以强化程度=36. 25HU为阈值,评估胃癌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 13%、81. 89%。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评估胃癌术前N分期有较高准确性,可指导胃癌术中淋巴结清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胃癌论文参考文献

[1].许欣,全志成,陈亮.MRI与MSCT对术前胃癌淋巴结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19

[2].王群拴,赵向乾.64层多排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对术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

[3].吴小婷,章新琼,王芹,张小敏.化疗前胃癌患者心理弹性与家庭功能、希望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8

[4].李思思.CRP/Alb比值及GPS分值评估术前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5].韩鑫,田峰,于胜峰.多排螺旋CT在术前胃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8

[6].许瑶,沈明勤,许尤琪.健脾化痰方对裸鼠前胃癌MFC瘤组织P53Bcl-2SurvivinBax基因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8

[7].陈玲玲.细胞周期中小鼠前胃癌(MFC)细胞核仁结构和功能位点的动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8].刘杰,邱瑞霞,单凯.石金钱龟多肽抗小鼠前胃癌FC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9].李惠惠,李全富.扶正解毒方对小鼠前胃癌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6

[10].李明,郑志昌,杨继红,耿维凤,孙为民.扶正解毒方治疗对小鼠前胃癌所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C].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

论文知识图

常规内窥镜、放大窄带成像及放大色素...顺铂暴露前胃癌组PBLC的SCGE检测...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化疗前胃癌组织病理学(HE×400)各组前胃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曲线...小鼠前胃癌术后15天外周血中T...

标签:;  ;  ;  ;  ;  ;  ;  

前胃癌论文_许欣,全志成,陈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