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抗体论文_李希辰,雷欢,李雪,石晶,殷玉和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工程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体,基因工程,细小,转染,猪瘟,病毒,基因治疗。

基因工程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希辰,雷欢,李雪,石晶,殷玉和[1](2019)在《一种犬细小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利用HEK-293细胞系制备鼠源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ovirus,CPV)基因工程抗体并检测其生物活性。通过抗体亚型检测试剂盒检测CPV单克隆抗体亚型;采用间接ELISA检测CPV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经RACE-PCR获得CPV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序列,将可变区序列与鼠源抗体恒定区序列连接;分别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和pcDNA3.1(+)-H,将载体共转染HEK-293细胞,采用血凝抑制与中和试验的方法检测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生物活性;采用HEK-293F细胞悬浮表达并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的表达量;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纯化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后进行SDS-PAGE鉴定;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纯化后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的活性。结果显示,CPV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_(2b),亲和力常数6个Ka平均值为1.02×10~(11) L/mol,只与CPV VLPs发生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和pcDNA3.1(+)-H;HEK-293和HEK-293F细胞培养上清液血抑效价分别为1∶2~4和1∶2~6,中和试验结果显示,HEK-293和HEK-293F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和效价分别为1∶152和1∶1 290;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在HEK-293F细胞中的表达量为5.97 mg/L,SDS-PAGE分析在55和25 ku处出现条带,表明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成功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并纯化。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纯化后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在HEK-293F细胞中成功表达具有中和活性、纯度较高的鼠源CPV基因工程抗体,为今后CPV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李淑娟[2](2019)在《浅谈基因工程抗体药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对抗体基因结构的深入研究,开发了第叁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被广泛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领域。主要介绍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徐重新,刘媛,李建宏,刘贤金[3](2019)在《基因工程抗体在微囊藻毒素检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囊藻毒素是蓝藻水华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生物毒素,能对人和动物的肝脏造成严重损伤,属于2B类致癌物质。由于全球性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以及气候变暖等现实因素,蓝藻水华现象日趋频繁和加剧,使得微囊藻毒素在水体和土壤中大量蓄积,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基于"抗体-抗原"识别原理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是当前生物毒素快速检测研究的热点,近年抗体创制技术突飞猛进,现已从传统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逐渐发展到了新型的基因工程人工抗体创制阶段。该文系统阐述了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内外因素及其对生态系统、人和动物的主要危害风险;全面梳理了基因工程抗体创制技术及其在微囊藻毒素检测应用研究上的最新进展;并结合作者及所在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基因工程抗体在微囊藻毒素检测应用上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拟解决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薛雨佳[4](2018)在《抗猫细小病毒基因工程嵌合抗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又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可引起猫及猫科动物的泛白细胞减少症,表现为高热、顽固性呕吐、腹泻、脱水及白细胞严重减少,常造成幼猫的感染和高死亡率。目前临床对猫细小病毒及犬细小病毒的主要的治疗手段依赖于大量注射抗病毒单克隆抗体。鼠源单抗在用于异种动物治疗上通常不能有效激活补体和Fc受体相关的效应系统,并且能诱发抗鼠抗体,使得疗效降低并加重了动物免疫系统的负担。本研究开发的基因重组嵌合抗体,用抗猫、犬细小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替换犬天然抗体的可变区,使重组嵌合抗体在保留单克隆抗体的高亲和力的基础上实现犬源化的改造,达到减少抗体免疫原性的目的,提高抗体在临床上的疗效。本研究通过聚乙二醇法融合FPV免疫小鼠脾脏的细胞与SP2/0细胞,通过免疫荧光(IFA)鉴定、中和实验鉴定,获得一株单克隆抗体3A8,经鉴定该单抗具有与FPV和CPV的中和活性。同时研究并分析了犬天然抗体的可变区、恒定区的位置和次级的结构和分区。克隆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及犬抗体的恒定区基因,嵌合两部分基因得到重组抗体基因。将重组抗体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FastBac-Dual杆状病毒穿梭载体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再通过提取重组杆粒DNA,转入昆虫细胞进行真核表达。并对表达的重组嵌合抗体进行SDS-PAGE、Western-blot、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对表达的嵌合抗体进行鉴定。通过上述实验后验证了经昆虫细胞真核表达的重嵌合抗体,其重链大小为55kDa、轻链大小为25kDa。该重组嵌合抗体保留了来源于单克隆抗体的对FPV、CPV的中和活性,同时其恒定区部分成功犬源化。说明本研究实现了在保留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基础上对单抗犬源化的改造,从而达到了减少抗体用于异种动物免疫源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6-01)

周伟,许梦婷,赵倩[5](2018)在《博隆基因治疗性生物制品项目:打造国家级基因工程抗体研究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抗体在人体或动物身上反复使用的时候会产生第二抗体,我们现在通过采用在国际上先进的基因工程表达手段,当抗体用到目标上之后,不会产生第二抗体,可以反复使用,效果好很多。”近日,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内,博隆基因公司技术负责人尹燕博介绍,团队将在前期科研基础(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8-04-26)

马成淏[6](2017)在《基因工程抗体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进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安全是关系着人类身体健康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事项。在食品投入市场并流通之前必须对食品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因此,文章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了基因工程抗体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分析了基因工程抗体的作用原理、种类和主要技术,然后就毒素、农药残留和药物残留检测做出了探讨,以期为具体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7年24期)

胡伟[7](2017)在《抗LOX-1基因工程抗体的分子设计、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LOX-1在体内的表达量很少,随着疾病的发展和病情的恶化,LOX-1的表达量急剧增加。研究表明LOX-1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诊断分子和治疗靶标。目前,很多研究已经证明抗LOX-1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抑制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恶化,而且抗LOX-1单克隆抗体也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试剂和显像分子的靶向传递载体。但是,由于单克隆抗体具有制备成本高;免疫原性大;其可结晶片段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影响抗体分子在血液中的流通以及向病灶组织的转移效率等诸多缺陷,因此抗LOX-1单克隆抗体在医药领域以及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随着生物技术和抗体工程的发展,小分子抗体包括单域抗体,单链抗体等应运而生,这些抗体片段由于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小、易于制备、可改造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药物研究中。然而,小分子抗体也有无法避免的缺陷。以单链抗体为例,由于单链抗体为单价,其抗原亲和力与完整的抗体分子相比有所降低,另外,由于缺少了可结晶片段结构域,其在血清中的半衰期也会缩短,这些都将影响单链抗体在医学应用中的效率。所幸,由于小分子抗体片段具有可改造性强,易于制备等优点,多种优化策略可应用于小分子抗体的进化。基于抗LOX-1单克隆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性质优良的抗LOX-1单链抗体具有很大潜力成为新一代抗LOX-1单克隆抗体的有效替代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抗LOX-1单链抗体为基础,以开发抗LOX-1单链抗体高效生产工艺,制备高活性抗LOX-1单链抗体突变体或衍生物,以及研制以抗LOX-1单链抗体为载体的动脉粥样硬化靶向治疗药物为目的,为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助力。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叁个方面的研究:1.抗LOX-1单链抗体的制备工艺研究。这一部分内容主要研究了抗LOX-1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两个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响应面方法对单链抗体在短小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条件进行了系统的优化;最后通过两步柱层析,获得了高纯度的单链抗体蛋白。此外,比较了利用两个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的抗LOX-1单链抗体的性质特征,包括抗原亲和性,稳定性,结构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抗LOX-1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而在短小芽孢杆菌表达体系中得到了高效的可溶性表达,此单链抗体拥有和真核表达体系所得的单链抗体相似的抗原结合活性(1.017E-07 M)。这一部分内容不但奠定了本论文研究的基础,也为单链抗体的高效制备提供了可靠有效的参考信息。2.抗LOX-1单链抗体的工程改造。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利用叁种不同的抗体进化策略对抗LOX-1单链抗体进行了系统的工程改造,以期获得高活性的单链抗体突变体或衍生物:(1)利用多聚化策略构建抗LOX-1单链抗体多聚体,以达到提高单链抗体的抗原结合效价的目的。通过缩短单链抗体重链结构域和轻链结构域间连接肽的长度以及将单链抗体片段与自聚化结构域融合的方法构建了一系列抗LOX-1单链抗体多聚体。经优化后,这些多聚体在短小芽孢杆菌中获得了较好的可溶性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与抗LOX-1单链抗体单体相比,单链抗体多聚体的抗原结合活性以及抗体中和活性均有显着提高,尤其是单链抗体四聚体,其抗原结合效价提高近170倍,热稳定性和血清稳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辅助下,构建抗LOX-1单链抗体与LOX-1结合多肽的融合蛋白,以提高融合蛋白的抗原结合能力。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叁个LOX-1结合多肽LTPATAI,FQTPPQL以及LSIPPKA和抗LOX-1单链抗体与抗原结合表位不同,因此将两者结合,有可能会提高整个融合分子的抗原结合活性。将LOX-1结合多肽分别融合在抗LOX-1单链抗体的N-末端,C-末端以及连接肽区域,构建了9株抗LOX-1单链抗体与LOX-1结合多肽融合蛋白。研究结果表明,多肽的序列及其与单链抗体融合位置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融合蛋白的抗原结合活性和稳定性。其中融合蛋白LSI-scFv,在没有显着影响热稳定性和血清稳定性前提下,抗原结合活性提高了近7倍。(3)计算机辅助的抗LOX-1单链抗体的体外突变。抗LOX-1单链抗体与LOX-1蛋白对接复合物的分析表明,抗LOX-1单链抗体30个氨基酸位点的改变可能会提高其与LOX-1的结合活性。因此,本研究构建了30株单链抗体突变体,并对30株突变体进行了表达和纯化。通过抗原结合活性分析表明,与野生型抗LOX-1单链抗体相比,突变体L102R,L103H,L103W,G104R和V190H与抗原的结合活性显着提高,其中突变体L103H的抗原结合活性提高近30倍。3.抗LOX-1单链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初探。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很多药物因为特异性差对正常组织造成了严重的副作用而被限制应用。在这一部分研究中,以抗LOX-1单链抗体或其突变体为靶向传递载体,装载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的生物活性多肽包括抗氧化多肽,具有抗凝作用的水蛭肽,凝血酶抑制多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多肽等。构建了一系列单链抗体和生物活性多肽融合抗体药物,并对融合抗体药物的抗原靶向能力、药效活性、立体结构特征等性质进行了鉴定。系统阐释了抗体片段与药物多肽结合在一起之后,两者对彼此性质的影响。最终获得了既保持了较好的抗原结合活性又具有相应药效活性的单链抗体和药物多肽融合抗体分子。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抗LOX-1单链抗体的高效制备工艺;并从不同视角,应用不同技术策略研究了抗LOX-1单链抗体的工程进化,获得了性质优良的单链抗体多聚体,单链抗体和多肽融合蛋白以及单链抗体突变体;最后,以抗LOX-1单链抗体及其突变体为载体,装载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性生物活性多肽,构建了具有LOX-1靶向性和抗AS活性的双功能抗体-药物复合物。本论文不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材料支持,也为抗体片段的制备,工程进化以及其在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12-01)

何振华,颜爱,熊小军,杨铁柱,李师师[8](2017)在《母源抗体对猪瘟E2基因工程苗免疫效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临床免疫效果的监测,对比研究母源抗体对猪瘟兔化弱毒苗及E2基因工程苗免疫效力的干扰。结果表明,当母源抗体平均阻断率>70%时,其对猪瘟兔化弱毒苗存在显着干扰(免疫前、一免后、二免后平均阻断率分别为86.6%,58.4%、67.3%),而对E2重组苗几乎不干扰(免疫前、一免后、二免后平均阻断率分别为86.1%、73.3%、81.4%);在低水平母源抗体时(平均阻断率<40%),2种疫苗均能迅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本次研究结果表明E2基因工程苗既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同时又可对抗母源抗体的干扰。(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周士镭[9](2017)在《hTNF-α抗体的制备及人鼠嵌合型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软骨和骨损伤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发病率高达0.24%,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虽然RA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但是研究者发现遗传、环境、免疫调节异常等因素与它有关。其中,免疫调节异常与RA的关系广受关注。引发和维持介质与调停介质的不平衡是引起免疫调节异常的重要原因,这将导致炎症不受机体控制,进而引发细胞损伤。在RA个体中,这种损伤表现为滑膜、软骨、骨的破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分泌异常是导致两种介质处于不平衡状态、引起免疫调节异常并引发RA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TNF-α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细胞因子,通过刺激多种细胞来发挥不同的功能。TNF-α抑制剂能够特异性结合TNF-α,阻断其生物活性,进而控制炎症、缓解病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比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等,但是,由于上述单抗成本高、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和免疫排斥等因素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和免疫耐受的TNF-α抑制剂。为了开发一种TNF-α抑制剂,本课题通过以人源TNF-α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TNF-α的鼠源单克隆抗体。为降低机体对该抗体的免疫排斥,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最终获得一株嵌合型抗体,为后续开发有效的TNF-α抑制剂打下基础。首先,用hTNF-α免疫雌性Balb/c小鼠,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获得了八株分泌特异性结合hTNF-α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染色体结构及数量的验证,均符合杂交瘤细胞的特征。对单抗亚型鉴定的结果显示,制备的单抗是IgMκ亚型。挑选其中三株用于制备腹水,用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κ轻链的Protein L对腹水进行纯化。通过BCA法测得纯化后的抗体浓度为2 mg/ml。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纯化后的单抗纯度较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验证了单克隆抗体为IgM亚型。为了挑选一株合适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于后续的基因工程改造,对纯化后的叁株单抗进行了亲和力的测定,通过非竞争ELISA法测定单克隆抗体亲和力,最终计算得到2B9E10单抗的Ka = 1.6×108 M-1、3E4C11单抗的Ka =7.698×108 M-1、4H5A10 单抗的 Ka = 5.9×107M-1,细胞株 2B9E10 和 3E4C11 细胞株所分泌的抗体属于高亲和力抗体。故挑选亲和力最高的3E4C11单抗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其次,用通用引物调取3E4C11细胞株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经过SOEPCR将可变区基因以交联臂(Gly4Ser)3连接,构成单链抗体(ScFv),将其与人源IgG1 Fc段基因序列相连,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好的载体转染到293T细胞中进行表达,最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胞浆中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不仅自主研制出了特异性结合hTNF-α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改造,获得嵌合型抗体,这为更进一步的人源化改造打下基础,且在TNF-α抑制剂的开发以及RA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5)

席欧彦[10](2017)在《抗CD47基因工程抗体对实验小鼠肿瘤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D47又称整合素相关蛋白,是一个五次跨膜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CD47作为最重要的“自我”识别分子表达于大多数细胞表面。另外,CD47在免疫识别尤其是固有免疫识别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被认为是调节固有免疫的检验点分子。CD47与骨髓来源的固有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表面的免疫负调控分子,信号调节蛋白α(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 alpha,SIRPα)结合,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近年来发现CD47也在大多数肿瘤中过表达,是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机制之一。因此,阻断CD47与SIRPα的结合对于恢复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获得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治疗策略。最近采用抗CD47单克隆抗体和SIRPα模拟物在小鼠肿瘤模型中证明,阻断CD47与SIRPα的结合可以有效清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乳腺癌、结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肝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瘤细胞,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并显着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具有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食管癌在我国是一种高发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前五位。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另外,目前也未见针对食管癌CD47的研究和治疗报道。因此,在本研究中,制备了一种基因工程改造的单链抗体和源自骆驼重链可变区的纳米抗体,分析这两种抗体对CD47结合SIRPα的阻断作用,并探讨其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评价这些小分子抗体对食管癌的治疗作用,从而发展一种新的针对食管癌固有免疫检验点的治疗方法,为改善食管癌的治疗做出贡献。本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叁部分:1.抗CD47纳米抗体和单链抗体的制备首先,采用人CD47全长基因通过PCR技术扩增获得CD47的胞外区(ECD)基因,构建到p ET30a上。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CD47蛋白并鉴定构建好的重组CD47抗原。其次,采用噬菌体展示文库技术亲和筛选抗CD47的纳米抗体。构建重组CD47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经过2轮的亲和淘洗,获得了与重组CD47-ECD高亲和力的纳米抗体VHH-2B1。将VHH-2B1亚克隆到p ET22b载体上,获得抗CD47的纳米抗体;第叁,采用DNA合成方法,将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B6H12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通过短肽(Gly4Ser)3连接形成B6H12单链抗体(B6H12-sc Fv),亲和层析法纯化获得抗CD47的单链抗体B6H12-sc Fv。结果表明,成功的构建了p ET30a-CD47质粒,诱导表达获得重组CD47蛋白。通过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技术获得了抗CD47的3个纳米抗体。又通过基因合成的方法获得抗CD47的单链抗体B6H12-sc Fv。2.抗CD47抗体在体外的结合活性分析及对食管癌细胞的促吞噬作用首先制备抗CD47小分子纳米抗体和单链抗体,验证抗体结合活性和体外功能方面的作用。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与CD47的结合。同时,采用竞争ELISA分析B6H12-sc Fv对CD47与SIRPα结合的阻断能力和食管癌细胞中CD47的表达水平分析及单链抗体对食管癌细胞的促吞噬作用。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纳米抗体VHH-2B1与抗原具有与结合活性,亲和系数4.76×10-8mol/L。ELISA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B6H12-sc Fv与食管癌细胞EC9706表面CD47较好结合,而与原核表达的人CD47抗原结合活性较低。B6H12-sc Fv也可以竞争性阻断CD47与SIRPα的结合,且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吞噬EC9706细胞。3.抗CD47抗体对人食管癌异种移植瘤裸鼠的抑制作用首先,培养EC9706的食管癌细胞,免疫Balb/c裸鼠,每只裸鼠注射EC9706细胞,建立食管癌裸鼠模型。其次,制备纳米抗体VHH-2B1及B6H12-sc Fv,每周免疫两次,空白对照组小鼠免疫DPBS。最后,每周测量肿瘤的体积,称取瘤块质量,利用统计学分析显着性差异,发现并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抗CD47的抗体对食管癌小鼠进行治疗,未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通过体内体外的实验验证制备的抗CD47抗体的治疗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制备的抗CD47的抗体与CD47抗原具有结合活性。体内实验中,建立了食管癌小鼠模型,利用抗CD47的抗体治疗,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制备的抗体为小分子抗体,与单抗先比缺少糖基化的位点,在体内代谢时间短,治疗不易产生效果。其次,制备的抗体具有结合活性,但是结合活性还是较弱,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本研究,成功的制备了抗CD47的抗体,验证了其功能,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7-05-21)

基因工程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对抗体基因结构的深入研究,开发了第叁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被广泛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领域。主要介绍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工程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希辰,雷欢,李雪,石晶,殷玉和.一种犬细小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J].中国畜牧兽医.2019

[2].李淑娟.浅谈基因工程抗体药物[J].现代盐化工.2019

[3].徐重新,刘媛,李建宏,刘贤金.基因工程抗体在微囊藻毒素检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9

[4].薛雨佳.抗猫细小病毒基因工程嵌合抗体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5].周伟,许梦婷,赵倩.博隆基因治疗性生物制品项目:打造国家级基因工程抗体研究中心[N].青岛日报.2018

[6].马成淏.基因工程抗体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进展研究[J].饮食科学.2017

[7].胡伟.抗LOX-1基因工程抗体的分子设计、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7

[8].何振华,颜爱,熊小军,杨铁柱,李师师.母源抗体对猪瘟E2基因工程苗免疫效力的影响[J].猪业科学.2017

[9].周士镭.hTNF-α抗体的制备及人鼠嵌合型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

[10].席欧彦.抗CD47基因工程抗体对实验小鼠肿瘤治疗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年毒株(H3N2)HA分子的抗原表位...基因重排及类型转变Fig.1-6Thegene...质粒载体图谱基因工程抗体与g3蛋白融合展示于...一17基因工程抗体、紫杉醇及二者...一8抗KDR基因工程抗体Fab表达条件...

标签:;  ;  ;  ;  ;  ;  ;  

基因工程抗体论文_李希辰,雷欢,李雪,石晶,殷玉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