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幼儿同情心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黄吉[1](2020)在《探索幼儿同情心培养的途径》文中研究说明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是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同情心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一定的隔阂,教师与家长应让幼儿懂得与他人保持距离是关心他人的表现,同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其中生活教育是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最佳途径。本研究主要从幼儿园的混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来探索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方式。
唐愉琦[2](2020)在《图画书主题活动对4-5岁幼儿同情心培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同情心是使个体能够体验、感受他人的不幸境遇,理解他人的需要、愿望,并给予行动上的关怀、安慰和帮助,它促使儿童人格更加健全,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增进利他行为,使之成为亲和善良之人。已有研究表明,同情心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渐发展起来的,4至5岁是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在此阶段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是很有必要的。图画书因其画面精美,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儿童和家长的喜爱,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因而,本研究旨在通过图画书主题活动来培养4-5岁幼儿的同情心,以求促进幼儿同情心的发展。本研究以天津市某公立幼儿园两个中班幼儿(4-5岁)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个班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每班各30名幼儿。实验班进行8周的图画书主题活动的实验干预,控制班按常规教学进行,不作任何教育干预。实验后对两个班幼儿进行后测,实验结束一个月后,再对两个班进行追测。研究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图画书主题活动,实验班幼儿同情心发展水平显着高于控制班,说明图画书主题活动有效促进了4-5岁幼儿同情心的发展。一个月后的追测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幼儿同情心发展水平优于控制班,说明图画书主题活动对幼儿同情心发展具有持久性。本研究提出了如下教育建议:1.重视运用图画书主题活动促进4-5岁幼儿的同情心发展。2.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图画书主题活动。3.注重图画书主题活动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有机结合。4.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同情心培养的持久性。5.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图画书活动实施过程中成人的榜样示范作用。6.推进图画书主题活动课程资源以及图画书主题图书库的建立。
沈雅倩[3](2020)在《浅析幼儿同情心培养策略》文中提出3—6岁是幼儿情感发展和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同情心的培养为情感教育中的一种,它的发展尊定着幼儿良好人格品质与社会性的形成。重视同情心的培养,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强团结、合作、分享等行为,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李昀萱[4](2019)在《运用角色游戏对中班幼儿同情心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重要的幼儿社会性情感,同情心始终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班是幼儿同情心水平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幼儿的社会认知、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都迅速提升的时期。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自愿陛,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游戏体验和模拟实际生活隋境,感知人物的情绪情感,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为培养同情心奠定良好的基础。中班是培养幼儿同情心的关键时期,本研究选定符合中班幼儿身心发展平和实际兴趣需要的“动物美食餐厅”和“爱心医院”两个角色游戏主题来培养幼儿同情心。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市某幼儿园的两个平行中班,随机分配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班20名幼儿。实验前一周,利用《儿童同情心教师评定问卷》和三个前测情境任务,对实验班、对照班幼儿的同情心水平进行实验测评。培养实验阶段,对实验班进行为期6周,每周2次,每次35分钟的角色游戏活动;对照班幼儿进行正常的游戏活动。培养实验结束一周后,再通过《儿童同情心教师评定问卷》、情境任务实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同情心的水平情况进行后测。通过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幼儿同情心前后测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经过同情心的培养活动,实验班幼儿的同情心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与对照班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说明运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方案切实可行。2.角色游戏培养策略的适宜性对中班幼儿同情心培养的活动方案效果显着。3.中班幼儿的同情心发展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女孩在角色理解、情绪理解、心理援助和物质援助维度上显着高于男孩。因此,教育实验活动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性别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教育建议:1.教师要充分重视利用角色游戏的形式开展幼儿同情心的培养;2.明确角色游戏同情心的培养目标,注重活动主题的选择;3.教师要为幼儿角色游戏创造条件,注重对幼儿性别差异的个别指导;4.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应渗透于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
丁冬梅[5](2018)在《浅谈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方法与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同情心又称同情感,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而产生共鸣的情感。它能使人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愿望和需要,进而提供相应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同情心与一个人的认识、态度、动机、行为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的要求。许多心理学家也有研究表明:幼儿同情心的发展与幼儿将来的道德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情心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利于减少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行为问题,还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情心作为道德情感的一种,对幼儿融入社会、协调人际关系极为重要。本文从两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金丽洁[6](2018)在《幼儿同情心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一些关于同情心和利他行为的发展研究表明,这些行为并未一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甚至有的不仅不增多,还可能出现减少的趋势,可见,幼儿同情心的培养还需要依靠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家长和教师应注意在平时鼓励幼儿互相表达自己的感情或体验。由于自我中心化思维,幼儿一般都不善于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也不知道别人会有与自己不同的视点和情感。因此,培养同情心和助人行为的第一步必须
鲁如艳[7](2016)在《家庭环境与幼儿同情心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同情心是幼儿社会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的重要前提。已有研究表明,同情心培养对幼儿合作、分享、安慰助人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均有显着促进作用。幼儿同情心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Urie Bronfenbrenner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认为,幼儿心理发展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他们最为熟悉且直接体验着的“微系统”,即家庭环境。Sarnii等人也认为,生活在情绪表达丰富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其感受别人情绪的能力就越易得到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就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困境或不良情绪,因而产生同情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本研究以3所幼儿园的304名幼儿为研究被试,采用母亲报告的形式评定幼儿的同情心与家庭环境,旨在考察幼儿同情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与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的问题包括:幼儿同情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与规律,包括年龄差异与性别差异;幼儿同情心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获得以下结论:第一,幼儿同情心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孩的同情心水平高于男孩。第二,家庭物质环境与幼儿的同情心有关。父亲学历对幼儿同情体验、同情理解和同情行为影响显着,具体表现为父亲学历对幼儿角色理解、情绪理解、心理援助和物质援助影响显着;母亲职业对幼儿同情体验、同情行为影响显着,具体表现为母亲职业对幼儿的应答担心存在边缘显着,对幼儿心理援助存在显着影响;家庭不同收入因子对幼儿同情行为影响显着,具体表现为对幼儿物质援助存在显着影响;而家庭类型、由不同照料者照顾的幼儿以及幼儿是否独生这三个因子则与幼儿同情心无关。第三,家庭精神环境与幼儿的同情心有关。亲密度、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与幼儿同情体验、同情理解和同情行为均呈显着正相关,具体表现为幼儿的应答担心、角色理解、情绪理解、心理援助和物质援助与家庭精神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和控制性五个维度呈显着正相关;幼儿的应答担心、角色理解、心里援助和物质援助则均和成功性维度呈显着正相关。第四,回归分析表明亲密度和组织性能够预测幼儿的同情理解和同情行为的发展树水平,具体表现为亲密度预测幼儿的应答担心、角色理解、情绪理解、心理援助和物质援助的发展,组织性能够预测幼儿角色理解、情绪理解和物质援助的发展水平;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和控制性能够预测幼儿的同情体验、同情理解和同情行为,具体表现为成功性因子能够预测幼儿应答担心、角色理解、心理援助和物质援助的发展水平,知识性能够预测幼儿应答担心、角色理解和心理援助的发展水平;娱乐性能够预测幼儿应答担心、角色理解、情绪理解、心理援助和物质援助的发展水平,控制性能够预测幼儿应答担心、情绪理解、物质援助和心理援助的发展水平。
常丽娟[8](2016)在《浅析幼儿同情心的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情心是人的重要的优良道德品质之一,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情感,它是许多高尚道德情感的基础,它在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集体凝聚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里,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幼儿园教育因素都在某一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同情心的发展,如何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变成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文婷[9](2015)在《浅议中班幼儿同情心的发展现状及教育建议----以北师大鄂尔多斯二附校幼儿园为例》文中提出同情心是重要的、高尚的道德情感,幼儿同情心发展对幼儿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北师大鄂尔多斯二附校幼儿园中班幼儿(4-5岁)为对象,研究中班幼儿同情心发展的现状,探析其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建议,为幼儿同情心教育提供更多依据。
张艳玲[10](2015)在《幼儿同情心的特点与培养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幼儿同情心的缺乏,与心智成熟程度及幼儿教育的失当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幼儿同情心的阶段发展特点,并采取一定的策略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培养,是极为必要的。
二、浅谈幼儿同情心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幼儿同情心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探索幼儿同情心培养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幼儿同情心内容概述 |
二、幼儿同情心培养途径的实践探索 |
1. 在幼儿园中开展同情心主题混龄教育活动 |
2.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
三、对幼儿同情心培养途径的反思 |
1. 混龄教育中,对幼儿的同情心及时予以肯定 |
2. 加强家园合作 |
3. 社会支持是保障幼儿同情心顺利发展的前提 |
结语 |
(2)图画书主题活动对4-5岁幼儿同情心培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一)幼儿同情心的相关研究 |
(二)图画书主题活动的相关研究 |
(三)已有研究的总结和思考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实验设计 |
(五)实验程序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实验班和控制班幼儿同情心发展水平前测成绩比较 |
(二)实验班和控制班幼儿同情心发展水平后测成绩比较 |
(三)实验班和控制班幼儿同情心发展水平追测成绩比较 |
(四)幼儿同情心发展个案分析 |
五、讨论 |
(一)图画书主题活动对4-5岁幼儿同情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
(二)图画书主题活动对4-5岁幼儿同情心发展的持久影响 |
六、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七、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儿童同情心教师评定问卷 |
附录二 :同情心图画书教师评定问卷 |
附录三 :图画书与同情心维度匹配表 |
附件四:图画书主题活动设计 |
附录五 :幼儿活动照片 |
致谢 |
(3)浅析幼儿同情心培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目的与分析 |
2.研究对象 |
3.研究方法及步骤 |
4.幼儿同情心培养的成效 |
5.结论 |
(4)运用角色游戏对中班幼儿同情心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分析 |
(一) 同情心 |
(二) 角色游戏 |
四、相关文献综述及分析 |
(一) 有关幼儿同情心内涵与结构的研究 |
(二) 有关幼儿同情心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三) 有关幼儿同情心的培养研究 |
(四) 有关角色游戏与幼儿同情心发展的研究 |
(五)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
五、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方法 |
六、研究工具和进程 |
(一) 研究工具 |
(二) 研究进程 |
七、研究结果 |
(一)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同情心水平的差异比较 |
(二)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同情心水平的差异比较 |
(三) 实验班幼儿同情心水平的前后测差异比较 |
(四) 对照班幼儿同情心水平的前后侧差异比较 |
(五) 实验前不同性别幼儿同情心水平的差异比较 |
(六) 情境任务实验前后测实验班幼儿同情心的差异比较 |
八、讨论与分析 |
(一) 角色游戏能有效促进中班幼儿同情心及各维度水平的提高 |
(二) 角色游戏培养策略的适宜性对中班幼儿同情心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三) 性别因素对同情心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女孩的同情心水平高于男孩 |
九、结论与建议 |
(一) 研究结论 |
(二) 教育建议 |
(三)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今后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儿童同情心教师评定问卷》 |
附录2 《动物美食餐厅》活动方案 |
附录3 《爱心医院》活动方案 |
附录4 幼儿同情心情境任务实验的相关材料 |
附录5 抽签游戏故事画册(男/女) |
致谢 |
(5)浅谈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方法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幼儿同情心的重要因素 |
(一) 运用“泛灵”心理对幼儿进行同情心培养 |
(二) 同情心的培养需要环境的渗透 |
(三) 同情心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 |
(四) 以故事、童话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
二、家园配合, 共同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
(一) 让文明礼貌成为习惯 |
(二) 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
(7)家庭环境与幼儿同情心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
1 家庭环境概述 |
1.1 家庭及家庭环境的界定 |
1.1.1 家庭 |
1.1.2 家庭环境 |
2 幼儿同情心概述 |
2.1 幼儿同情心的界定 |
2.2 幼儿同情心的分类和结构 |
2.2.1 幼儿同情心的分类 |
2.2.2 幼儿同情心的结构 |
2.3 幼儿同情心的发展特点 |
2.4 幼儿同情心的影响因素 |
3 家庭环境与幼儿同情心的关系 |
4 问题的提出 |
4.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4.2 本研究拟考察的问题 |
4.2.1 幼儿同情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与规律 |
4.2.2 幼儿同情心与家庭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 |
4.2.3 幼儿同情心与家庭精神环境之间的关系 |
4.3 研究意义 |
4.3.1 理论意义 |
4.3.2 实践意义 |
第二部分 实证部分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假设 |
2 研究设计 |
2.1 被试 |
2.2 研究变量与测量工具 |
2.2.1 家庭环境的测量 |
2.2.2 同情心的测量 |
2.2.3 共同方法偏差处理 |
2.3 研究程序 |
2.4 数据管理与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幼儿同情心的一般特点 |
3.1.1 幼儿同情心发展的性别差异 |
3.1.2 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年龄差异 |
3.2 家庭环境与幼儿同情心之间的关系 |
3.2.1 幼儿家庭物质环境与幼儿同情心之间的关系 |
3.2.2 幼儿家庭精神环境与幼儿同情心之间的关系 |
4 结果与讨论 |
4.1 幼儿同情心的一般特点 |
4.2 家庭环境与幼儿同情心之间的关系 |
4.2.1 家庭物质环境和幼儿同情心之间的关系 |
4.2.2 家庭精神环境和幼儿同情心之间的关系 |
5 研究结论 |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三部分 教育建议 |
1 父母要正视同情心发展对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养成的重要性 |
2 抓住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关键期,促进其同情心的发展 |
3 构建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促进幼儿同情心的发展 |
4 构建健全的家庭精神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
致谢 |
(8)浅析幼儿同情心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幼儿同情心培养的重要性 |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
1.营造充满爱、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
2.为幼儿树立同情行为的榜样 |
3.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
4.利用角色游戏,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 |
5.要重视“体验教育”,避免“形式主义同情心”避免脱离实际、脱离行动的说教 |
6.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 |
7.充分利用优秀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来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 |
三、结语 |
(9)浅议中班幼儿同情心的发展现状及教育建议----以北师大鄂尔多斯二附校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同情心概述 |
二、中班幼儿同情心发展的现状 |
(一) 实验目标:1、探究中班幼儿同情心发展的整体现状。2、了解中班幼儿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时, 能否产生同情心、心理共鸣。 |
(二) 实验材料:图片材料、录音器材、笔、纸。 |
(三) 实验程序:主试请被试观察画有实验情境的图片材料, 并观察和记录被试面对残疾儿童、流浪狗的反应。访谈典型表现的幼儿, 推断其心理。1、实验情境一:班级里新来了一位残疾小朋友, 走路一瘸一拐的, 你愿意和他做朋友吗?为什么?2、实验情景二:你在和妈妈从幼儿园回家的时候, 在路边看到一只流浪狗, 它浑身脏兮兮, 又瘦又小, 没有人管它, 你愿意把它带回家吗?为什么? |
(四) 记录和计分方法。1、记录方法:采用现场记录和录音记录相结合的方式。2、计分方法: |
(五) 实验结果及分析。分析实验表明, 中班幼儿在面对实验情境中需要帮助的人和物时不存在显着差异, D=3.24, V (x) =0.67。中班幼儿在实验情境中大多愿意和残疾小朋友做朋友、愿意照顾流浪狗。在面对需要帮助的对象时, 能产生同情心。但是有个别幼儿在面对需要帮助的对象时, 会冷漠、无视、甚至嘲笑。 |
(六) 实验结果及分析。记幼儿在实验情境中的行为反应的频率为V, 通过统计得出:V (Ⅰ) =6, V (Ⅱ) =14, V (Ⅲ) =12, V (Ⅳ) =2, V (Ⅴ) =3。可以看出, 在实验情境中, 45.95%的幼儿都愿意采取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对象。但在能产生同情体验的幼儿中, 70.59%的幼儿却不能采取有效的同情行为, 表现为不知所措。另外, 37.84%的幼儿对处于困境的人和动物漠不关心, 不采取任何援助行动;16.22%的中班幼儿在面对需要帮助的对象时, 出现消极行为, 表现为无视、捣乱、嘲笑等。综上所述, 从总体而言, 中班幼儿同情心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中班幼儿同情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有的幼儿同情心发展水平高, 能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并自发产生援助行为;有的幼儿同情心发展水平低, 很难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甚至有冷漠、无视、嘲笑、起哄等行为发生。 |
三、中班幼儿同情心发展状况的原因探析 |
(一) 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影响。 |
(二) 不同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影响。 |
(三) 教师不同教育方式对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影响。 |
四、对中班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建议 |
(一) 重视对幼儿的同情心教育, 了解幼儿同情心发展的特点。各方要加强对幼儿同情心教育的重视, 掌握幼儿同情心教育的规律, 完善幼儿同情心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社会、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幼儿同情心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同情心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全、道德发展、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奠基性作用。 |
(二) 教师掌握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因材施教。教师应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同情心教养方式,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
(三) 家园合作, 形成幼儿同情心教育合力。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幼儿园同情心教育的同时, 也要挖掘家庭教育对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强大影响力, 家园合作, 形成合力。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 用富于同情心的言行去感染幼儿, 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发展同情心。 |
(10)幼儿同情心的特点与培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幼儿同情心缺乏的原因 |
二幼儿同情心发展的特点 |
三培养幼儿同情心的策略 |
四、浅谈幼儿同情心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索幼儿同情心培养的途径[J]. 黄吉. 求知导刊, 2020(26)
- [2]图画书主题活动对4-5岁幼儿同情心培养的实验研究[D]. 唐愉琦.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3]浅析幼儿同情心培养策略[J]. 沈雅倩. 当代家庭教育, 2020(13)
- [4]运用角色游戏对中班幼儿同情心的培养研究[D]. 李昀萱.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5]浅谈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方法与措施[J]. 丁冬梅. 好家长, 2018(70)
- [6]幼儿同情心的培养[J]. 金丽洁. 科普童话, 2018(32)
- [7]家庭环境与幼儿同情心的关系研究[D]. 鲁如艳.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 [8]浅析幼儿同情心的培养[A]. 常丽娟. 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 2016
- [9]浅议中班幼儿同情心的发展现状及教育建议----以北师大鄂尔多斯二附校幼儿园为例[J]. 文婷. 品牌, 2015(01)
- [10]幼儿同情心的特点与培养策略[J]. 张艳玲. 学园,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