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

再发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

景燕陆明佳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患有脑梗死的患者458例,对比分析123例再发脑梗死和335例首次脑梗死发作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确定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首发脑梗死组相比,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血纤维蛋白原(Fb)和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与首发脑梗死组有显著差异(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Fb、PAI-1、Hcy为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Hcy、Fb、PAI-1为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再发脑梗死;高血压;Hcy;Fb;PAI-1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154-02

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其中87%为缺血性卒中[1]。而再发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的23.9%,目前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生率高,预后差[2]。为预防脑梗死再发,明确再发脑梗的危险因素,为此,本文对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电脑检索本院2014年1月至12月住院的458例脑梗死病例,所有病人均在发病后行颅脑MRI平扫检查,所有病例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Hcy、心脏病病史。所有诊断经过至少2名副主任医师校审。再发脑梗死123例,其中男性65例,女58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5.5±8.9岁;其中患有高血压89例;糖尿病22例;心脏病56例;Hcy43例。首发脑梗死的患者335例,男179例,女156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6.7±7.8岁;其中患有高血压135例;糖尿病157例;Hcy134例;心脏病234例。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脑肿瘤、严重精神障碍、痴呆、有脑出血倾向、药物过敏者。

1.2检验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住院第二天清晨8:00抽取肘静脉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指标检测。以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纤维蛋白原(Fb);血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运用Hcy试剂盒(济南杏恩生物有限公司)检测Hcy水平。

1.3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SPSSl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两组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r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及伴发疾病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1。在两组所伴发疾病比较中,再发组中高血压及Hcy的发生率较首次发作明显增高(P<0.05)见表2。

3.讨论

在我国,脑卒中是引起致残和死亡的最主要疾病。再发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明显升高[4]。因此,明确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减少再发脑梗死发生,改善预后。

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危险因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小动脉发生动脉硬化玻璃样变、纤维变性坏死、微小动脉瘤形成。微小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可导致脑梗死再发。因此长期控制血压能预防脑梗死再发。

Fb主要参与生理凝血/止血过程的关键环节。Tataru等[5]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Fb明显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本研究显示Fb的升高是脑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Fb主要通过:1.Fgγ117-133通过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形成“分子桥梁”[6];Fgβ15-42通过与血管内皮钙黏蛋白结合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因此再发脑梗死患者Fb增高可能其促进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有关。

人体血纤溶系统活性主要取决于tPA和PAI-1平衡,其中PAI-1活性起着更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血[7]PAI-1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再梗死患者血浆PAI-1明显高于首发脑梗死组。证实血浆PAI-1升高是脑梗死再发的独立的险因素。

Hcy是甲硫氨酸循环的代谢产物。国内外研究报道高Hcy为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高Hcy与心肌梗死后再发冠状动脉事件增高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首发及再发脑梗死患者血Hcy均有升高,且再发脑梗死组患者Hcy与首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cy可能为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前对缺血性卒中再发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对高血压、Hcy,Fb,PAI-1升高的脑卒中患者应予以重视,积极控制控制血压,降低血Hcy、Fb,PACI-1水平可能会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再发生,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等。

【参考文献】

[1]RoamondW,FlegalK,FurieKetal,Heartdiseaseandandstrokestatistic2008updateareportfrom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sticStatisticsCommitteeandStrokeStatisticsSubcommittee[J].Cirulation,2008.(4);25-46.

[2]O′RourkeF,DeanN,AkhtarN,etal.Currentandfutureconceptionstrokeprevention[J].CMAJ,2004,170(5):1123-1133.

[3]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周宇明.复发性脑梗死100例临床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6):790-790.

[5]TataruMC,SchulteH,vonEckardstinA,etal.Plasmafibrinogeninrelationtotheseverityofarteriosclerosisinpatientswithsttableanginapecotisaftermyocardialinfarction[J].CoronAeteryDis,2001,12:157-165.

[6]SansE,DelachanalE,DuperrayA.AnalysisoftheRolesofICA-M-1inNeutrophilTransmigrationUsingaReconstitutedMam-malianCellExpressionModel:Impli-cationofICAM-1Cytopl-asmicDomainandRho-DependentSignalingPathway[J].JImmnol.2001,166:544-551.

[7]张颖冬,石静萍,李作汉等.脑再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3,8(2):67.

标签:;  ;  ;  

再发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