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分子杂交论文_杨鸿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酸分子杂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核酸,分子,支原体,技术,抗体,肺炎,碱基。

核酸分子杂交论文文献综述

杨鸿[1](2013)在《全自动核酸分子杂交仪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杂交技术是检测HPV病毒主要检测技术之一,而85%女性的生殖癌和宫颈癌是由HPV病毒引起的,所以对HPV病毒的筛查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国内厂家很少开发实用于分子杂交技术的全自动化设备。目前,国内产品多是些半自动化的,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为了发展民族医疗设备,打破国外对分子杂交设备的垄断,全自动核酸分子杂交仪的研发势在必行。全自动核酸分子杂交仪属于机电一体化设备,主要用于分子生物学诊断或者科研领域内。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杂交仪的背景和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状况,依据对杂交反应的工艺流程,提出了对全自动核酸分子杂交仪的功能需求。然后阐述了全自动核酸分子杂交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并确定了机械结构的整体方案,设计其主要的结构部分。接着对设备整体控制系统的设计作出了规划,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主要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主板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等。本论文还对步进电机的运动进行实验研究,从而为实现移动喷头的定位精度在±0.05mm范围内奠定了重要基础。系统控制过程是通过人机交互完成参数设定、数据处理的,接着由上位机向下位机发送指令,然后由主板控制系统执行工作指令,并把执行结果反馈给上位机。基于微处理器LPC2148的主板控制系统是整个杂交仪的控制核心,而基于单片机C8051的机械传动系统则完成对步进电机的运行方式的控制。恒温控制系统采用以单片机C8051为核心的硬件结构,其中还包含了两个PT100温度传感器,恒温控制方式采取了PID控制模式,通过增量PID控制算法求出加热功率,然后发送控制参数,控制加热棒发出的加热量,使水浴槽内液体温度在±1℃范围内变化。全自动核酸分子杂交仪具有智能化强、操作简便、专业化程度高、范围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11-18)

沙莎,殷赟,高晓莲,黄庄荣,余挺[2](2013)在《基于核酸分子杂交的免疫芯片抗体固定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核酸分子杂交原理构建了一种新型抗体固定方法。先将抗体与寡核苷酸单链交联,再将两者的复合物与固相载体表面上的互补寡核苷酸链结合,从而将抗体固定到载体的表面。在磁珠表面对该固定方法进行实验,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以本方法构建了针对转基因Bt Cry1Ac蛋白的免疫芯片,用Cy3标记二抗对其探针固定效果进行分析,并且在芯片上对Bt Cry1Ac蛋白进行梯度浓度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以本方法构建的抗体芯片,探针分布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探针层分布均匀,非特异吸附小;检测灵敏度达到0.01~0.05!g/L;此外,通过杂交核酸双链的解离成功实现了芯片的再生,有助于解决传统抗体固定方法中芯片不可再生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3年02期)

童英林[3](2011)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内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监测、环境微生物分类和环境微生物治理污染中的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研究环境微生物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大扩展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空间。(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1年10期)

丘佳明,叶凯,杨之蕙,金蔚[4](2009)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病变HPV感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过程中HPV6/11、HPV16/18的表达,探讨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理诊断为宫颈慢性炎症50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30例、尖锐湿疣30例、上皮内瘤变89例、鳞癌50例共249例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6/11,HPV16/18检测。结果:慢性炎症组HPV6/11阳性表达4%,HPV16/18阳性表达0%;乳头状瘤样增生组HPV6/11阳性表达10%,HPV16/18阳性表达3.3%;尖锐湿疣组HPV6/11阳性表达93.3%,HPV16/18阳性表达23.3%;CIN组中Ⅰ级HPV6/11阳性表达48.9%,HPV16/18阳性表达42.2%;Ⅱ级HPV6/11阳性表达39.1%,HPV16/18阳性表达69.6%;Ⅲ级HPV6/11阳性表达9.5%,HPV16/18阳性表达66.7%;鳞癌组HPV6/11阳性表达6%,HPV16/18阳性表达82%。结论: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细胞的HPV6/11、HPV16/18,为临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放射免疫学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高奔[5](2008)在《四维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与非特异假阳性信号》一文中研究指出四维核酸杂交技术[1](4DH),即在传统核酸杂交叁维空间(XYZ:表征 DNA 片段的长度、碱基组成和碱基的排列)的基础上引入温度作为第四位参数所构成的四维温度空间平台上建立的核酸杂交技术。采用四维杂交技术,必须使用四维杂交反应试剂。过去使用的 PCR 过程结束后立即进行温度扫描分析熔解曲线的方法,得山的特征熔点温度 Tmp 值,单管反应过程的再重复性不好。加入四维杂交反应试剂后,结果稳定,单管反应过程的再重复性非常好。而且可以让 PCR 的 TaqMan 探针模式结果做熔解曲线分析!排除掉假阳性信号。这是因为一般 PCR 商业试剂盒反应液是针对聚合酶的特异活性优化而来的最佳反应条件,这个最佳反应只是对聚合酶的扩增反应是最优化的,对核酸杂交反应不一定是最佳反应条件!而四维杂交反应试剂是针对核酸杂交反应的特异性而进行最优化后得到的条件,更适合于核酸杂交反应。创新的四维杂交试剂可以直接测量短至8~16个碱基寡核苷酸片段的 Tmp 值;可以让定性 PCR 不开盖就可检测结果,避免可能存在的外来污染影响:可以方便简捷地利用来作为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几何形状温度均匀性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期刊2008-10-01)

王爱民[6](2008)在《肺炎支原体核酸分子杂交检测技术的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物肺炎支原体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检测与运用,为临床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时治疗,缩短病程。方法:对10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鼻咽分泌物、肺炎支原体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结果:106例标本,男47例,女62例,检出肺炎支原体19例,阳性率为17.92%。结论:肺炎支原体核酸分子杂交检测技术为一种快速、简捷、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验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蔡永刚,余伟[7](2007)在《由一道高考题谈核酸分子杂交原理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题目 (2007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38题)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已知红细胞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 BB、B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基因型为 bb。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图1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结果示意图:(1)从图1中可见,该基因突变是由于____引起的。巧合的是,这个位点的突变使得原来正常基因的限制酶切位点丢失。正常基因该区域上有3个(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07年12期)

覃佐东,徐燕慧,李峰,陈集双[8](2007)在《核酸分子杂交检测黄瓜花叶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检测黄瓜花叶病毒的存在,应用Northernblot,将提取的黄瓜花叶病毒RNA样品,经甲醛变性凝胶电泳分离,使RNA解离成单链,然后用上行毛细管转移法,将凝胶上的单链RNA片段转移到尼龙膜上.经适当洗涤、干燥后,在烤箱中80℃保温2h,用于杂交.以带有黄瓜花叶病毒目的片段的细菌质粒制备DNA探针,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探针DNA,100℃变性处理用于杂交的探针,然后进行杂交.结果表明,在杂交膜上显示与特异性探针结合的阳性RNA条带,检测到了黄瓜花叶病毒的存在.(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孔庆国,王前江,张静[9](2006)在《肺炎支原体核酸分子杂交检测技术的应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支原体为临床致儿童肺炎的一种重要的病原体,本病过去长期借助于血清抗体滴度测定及病原体分离培养等。但因存在耗时较久,检出阳性率低以及灵敏性和特异性欠佳等缺点,不能达到为临床提供早期准确诊断的目的。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与传统聚合酶链反应(PCR)二者相结合的(本文来源于《兵团医学》期刊2006年02期)

吉建民,梁红萍[10](2005)在《一种新型固相核酸分子杂交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①建立一种新型固相核酸杂交分子检测方法纸层析杂交方法。②分析自行组装的枝状DNA(bDNA)分子的信号放大作用。方法①以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血清为模板,制备质粒DNA,作为本实验的检测标本。②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建立纸层析杂交方法。③自行组装bDNA信号放大分子,并将其应用于纸层析杂交方法。结果①自行组装的bDNA分子以5%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氨染色显示其大约为500bp。②自行组装的bDNA分子应用于纸层析杂交使检测灵敏度提高20倍。结论自行组装的bDNA分子有明显的信号放大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05年10期)

核酸分子杂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核酸分子杂交原理构建了一种新型抗体固定方法。先将抗体与寡核苷酸单链交联,再将两者的复合物与固相载体表面上的互补寡核苷酸链结合,从而将抗体固定到载体的表面。在磁珠表面对该固定方法进行实验,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以本方法构建了针对转基因Bt Cry1Ac蛋白的免疫芯片,用Cy3标记二抗对其探针固定效果进行分析,并且在芯片上对Bt Cry1Ac蛋白进行梯度浓度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以本方法构建的抗体芯片,探针分布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探针层分布均匀,非特异吸附小;检测灵敏度达到0.01~0.05!g/L;此外,通过杂交核酸双链的解离成功实现了芯片的再生,有助于解决传统抗体固定方法中芯片不可再生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酸分子杂交论文参考文献

[1].杨鸿.全自动核酸分子杂交仪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沙莎,殷赟,高晓莲,黄庄荣,余挺.基于核酸分子杂交的免疫芯片抗体固定新方法[J].分析化学.2013

[3].童英林.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硅谷.2011

[4].丘佳明,叶凯,杨之蕙,金蔚.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病变HPV感染[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

[5].高奔.四维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与非特异假阳性信号[C].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2008

[6].王爱民.肺炎支原体核酸分子杂交检测技术的应用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

[7].蔡永刚,余伟.由一道高考题谈核酸分子杂交原理及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07

[8].覃佐东,徐燕慧,李峰,陈集双.核酸分子杂交检测黄瓜花叶病毒[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9].孔庆国,王前江,张静.肺炎支原体核酸分子杂交检测技术的应用评价[J].兵团医学.2006

[10].吉建民,梁红萍.一种新型固相核酸分子杂交方法的建立[J].山西医药杂志.2005

论文知识图

核酸分子杂交-图2-2-1-2 MESH技术原...悬浮芯片检测原理:核酸分子杂交6. 应用 DIG 标记的核酸分子杂交...斯氏按蚊中肠PPO1,SP1和SP2mRNA的原...原位核酸分子杂交与免疫细胞化...不同型别HPVPCR产物部分基因序列图

标签:;  ;  ;  ;  ;  ;  ;  

核酸分子杂交论文_杨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