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皮肤通透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荞麦黄酮复合物,毛细血管通透性,OD值
皮肤通透性论文文献综述
姜妍,金玲,王妍,高福佳,韩淑英[1](2014)在《荞麦黄酮复合物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观察外用荞麦黄酮复合物低、中、高浓度对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黄酮复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结论:荞麦黄酮复合物中、高剂量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4年08期)
马拴全,李伟,王用峰,裴振峰,徐占红[2](2011)在《甘石冰脑洗剂对组胺及5-羟色胺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甘石冰脑洗剂对组胺及5-羟色胺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分为3组,分别用生理盐水、炉甘石洗剂、甘石冰脑洗剂湿敷大鼠背部剪毛处1h,再分别注入磷酸组胺和5-羟色胺致炎,垂直切开皮损用722分光光度计620nm处测其滤液的光密度。结果:甘石冰脑洗剂可显着降低组胺及5一羟色胺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生理盐水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炉甘石洗剂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甘石冰脑洗剂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1年09期)
刘彩华[3](2011)在《激光照射增强皮肤通透性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皮肤角质层的天然阻挡作用,一直是透皮给药系统和光透明技术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激光照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药物和光透明剂的透皮,其中Nd:YAG(1064nm)的作用效果较优,但相关的机制并不清楚。本文利用长脉宽激光和调Q-Nd:YAG激光(1,064 nm)分别照射大鼠皮肤,利用热像仪实时跟踪检测大鼠皮肤表面温度场的变化和热扩散效应,利用双光子成像系统对激光照射前后的皮肤结构进行成像,最后将皮肤离体进行皮肤切片和HE染色病理检测。结果表明,长脉宽激光和调Q-Nd:YAG激光照射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疏松皮肤角质层。除此之外,长脉宽激光照射可以明显升高皮肤表面温度,且随脉冲个数增加,温度升高越明显,热扩散到周围组织的效应也越明显;调Q-Nd:YAG激光照射后能显着破坏皮肤角质层,在皮肤表面产生孔洞。综上所述,长脉宽激光照射主要通过光热效应增加皮肤角质层的通透性,而调Q-Nd:YAG激光照射主要通过光穿孔效应改善皮肤通透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1-09-05)
段小花,杨莲,李钦,李秀芳,林青[4](2008)在《皮内与皮下注射磷酸组胺对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皮内注射与皮下注射磷酸组胺对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建立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测定伊文思蓝的渗出。结果:皮内注射与皮下注射磷酸组胺均可造成实验用模型。结论:在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中可采用皮下注射组胺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崔黎丽,韩冬,江键,李国栋,宋茂海[5](2005)在《多孔PTFE/PE/PP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小鼠皮肤通透性的促进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表面电位对利多卡因的体外小鼠皮肤通透性的促进作用.热融法制得的多 孔PTFE/PE/PP驻极体膜结果表明带正、负极性的多孔PTFE/PE/PP驻极体对利多卡因均有明显的透皮促进作用; 正极性多孔PTFE/PE/PP驻极体较负极性多孔PTFE/PE/PP驻极体对利多卡因有更强的皮肤促渗作用;正极性多 孔PTFE/PE/PP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皮肤通透性随表面电位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S1期)
崔黎丽,韩冬,江键,李国栋,宋茂海[6](2005)在《多孔PTFE/PE/PP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小鼠皮肤通透性的促进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表面电位对利多卡因的体外小鼠皮肤通透性的促进作用.热融法制得的多孔PTFE/PE/PP 驻极体膜结果表明带正、负极性的多孔PTFE/PE/PP 驻极体对利多卡因均有明显的透皮促进作用;正极性多孔PTFE/PE/PP 驻极体较负极性多孔PTFE/PE/PP 驻极体对利多卡因有更强的皮肤促渗作用;正极性多孔PTFE/PE/PP 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皮肤通透性随表面电位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10-01)
徐爱良,彭延古,文宁,曾序求,付灿云[7](2005)在《活络止痛汤对模型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活络止痛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组,用组胺致大鼠背局部皮肤急性炎症模型,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后,观察药物对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对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的皮肤蓝染面积和吸光度测定实验显示,活络止痛汤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差异;活络止痛汤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活络止痛汤中剂量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结论活络止痛汤大剂对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的抗炎作用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Moskowitz,D,G,,Fowler,A,J[8](2005)在《鱼鳞病患儿生长异常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对皮肤超微结构、表皮通透性的屏障功能和能量消耗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因为在许多鱼鳞病例中都发现有表皮渗透屏障的损害,笔者研究了屏障障碍对鱼鳞病患儿的热量供给和生长异常的影响。研究设计:评估10例鱼鳞病和生长异常的就诊患儿的透过表皮的水分丢失(TEWL)和渗透屏障的超微结构参数。营养的获取、静息能量消耗以及由于蒸发所造成的热量丢失都会起到一定作用。结果:在所有研究的患儿中,平均基础TEWL率比预期的正常高限[8.7ml/(m2·h)]明显升高[39.6±20.6 ml/ (m2·h)]。对渗透屏障的超微结构的异常程度进行半定量评估,其值与平均基础TEWL率高度相关(P< 0.001)。所有患儿每日全部TEWL有所升高(746±468 ml/d vs 209 ml/d),从而也导致通过热量蒸发而损失能量增加为433±272 kcal/d[21±9.8 kcal/(kg·h)]。总的来说,营养的摄取超过了需要量,但6例患儿中有5 例其静息能量消耗超过了预期值,并且与平均基础TEWL率高度相关(P<0.005)。结论:鱼鳞病患儿的渗透屏障功能障碍能够导致大量水分和热量的慢性丢失, 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期刊2005年01期)
杨新建,王雷[9](2004)在《黄芩苷局部皮肤给药对小鼠血管通透性及豚鼠离体回肠收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 ,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 ,黄芩对甲基 -甲氧基 -苯乙胺和甲醛的聚合物所致敏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及促使抗原与免疫球蛋白( Ig E)的反应均有抑制作用。黄芩(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4年07期)
郑惠珍,赵克森,黄巧冰[10](2002)在《Rho GTPase参与大鼠烧伤所致皮肤微静脉通透性增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烧伤早期烧伤部位皮肤微静脉通透性的改变及Rho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外钙的作用。方法Sprague_Dawley雄性大鼠 ,体重170~200g,3~4月龄 ,用13.3 %氨基甲酸乙酯加0.5 %氯醛糖肌肉注射麻醉。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烧伤+Y -27632(Rho激酶抑制剂)组、烧伤 +EDTA(钙螯合剂)组和EDTA组。动物腹部皮肤剪毛后 ,烧伤组用沸水(90~95℃)接触皮肤40~60s ,30min后分离烫伤部位皮肤取皮瓣 ,并立即放置在4℃生理盐水中。对照组和单纯EDTA组不做沸水处理 ,直接取皮瓣。参考YuanYuan等报道的用荧光比例技术测定血管通透性的方法。皮瓣置体视显微镜下 ,用显微外科技术小心分离口径60~95μm ,长1.0~1.2mm ,无分支皮肤微静脉 ,将其两端剪断 ,转移到含有37℃白蛋白生理盐溶液(APSS)的玻璃微管插管器的浴槽中 ,插管 ,灌流 ,用动态荧光测量技术测量血管通透性 ,通透性的大小以相关通透系数(apparentpermeabilitycoefficient,Pa ,单位10-6cm/s)表示。Pa值越大 ,通透性越高。烧伤 +Y -27632组、烧伤 +EDTA组和单纯EDTA组 ,于基础Pa值稳定后 ,换含Y -2763230μmol或EDTA1mmol的APSS孵育 ,观察60min ,再换不含Y -27632或EDTA的APSS ,继续观察30min。结果烧伤组血管通透性增加 ,Pa值为1.05±0.15 ,明显高于对照组0.32?(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循环》期刊2002年05期)
皮肤通透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甘石冰脑洗剂对组胺及5-羟色胺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分为3组,分别用生理盐水、炉甘石洗剂、甘石冰脑洗剂湿敷大鼠背部剪毛处1h,再分别注入磷酸组胺和5-羟色胺致炎,垂直切开皮损用722分光光度计620nm处测其滤液的光密度。结果:甘石冰脑洗剂可显着降低组胺及5一羟色胺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生理盐水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炉甘石洗剂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甘石冰脑洗剂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肤通透性论文参考文献
[1].姜妍,金玲,王妍,高福佳,韩淑英.荞麦黄酮复合物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2014
[2].马拴全,李伟,王用峰,裴振峰,徐占红.甘石冰脑洗剂对组胺及5-羟色胺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
[3].刘彩华.激光照射增强皮肤通透性的机制研究[C].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2011
[4].段小花,杨莲,李钦,李秀芳,林青.皮内与皮下注射磷酸组胺对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
[5].崔黎丽,韩冬,江键,李国栋,宋茂海.多孔PTFE/PE/PP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小鼠皮肤通透性的促进作用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
[6].崔黎丽,韩冬,江键,李国栋,宋茂海.多孔PTFE/PE/PP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小鼠皮肤通透性的促进作用研究[C].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7].徐爱良,彭延古,文宁,曾序求,付灿云.活络止痛汤对模型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
[8].Moskowitz,D,G,,Fowler,A,J.鱼鳞病患儿生长异常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对皮肤超微结构、表皮通透性的屏障功能和能量消耗的评估[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5
[9].杨新建,王雷.黄芩苷局部皮肤给药对小鼠血管通透性及豚鼠离体回肠收缩的影响[J].中草药.2004
[10].郑惠珍,赵克森,黄巧冰.RhoGTPase参与大鼠烧伤所致皮肤微静脉通透性增高[J].中国微循环.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