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和边缘论文-杨颜瞳,张鸿宾,邓荀月

孤独和边缘论文-杨颜瞳,张鸿宾,邓荀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孤独和边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意大利,形而上学,阿莱西,立体主义

孤独和边缘论文文献综述

杨颜瞳,张鸿宾,邓荀月[1](2019)在《莫兰迪,孤独走在时代前沿的边缘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架上绘画中最无可争议、独领风骚的主角是意大利画家莫兰迪。莫兰迪的贡献在于:虽然远离当时的前卫,努力回避重大艺术命题,却选择了最朴素、最单纯、最简洁的家用物品和熟悉的景观,努力寻找、探究、肢解现代绘画中结构与秩序等核心问题;凭借其独特的色调关系和可触知的光与空间感,延伸并扩大了绘画的传统,同时创造了一种在抽象面前仍然具有当代性的极简美学。(本文来源于《收藏》期刊2019年10期)

班清怡[2](2018)在《《后花园》中的孤独情感与边缘化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孤独是《后花园》中冯二成子的突出特质,以孤独开启人生,又以孤独结束人生。我认为孤独背后的意义十分复杂,所以我将通过阅读感受并解读孤独。这篇文章主要研究冯二成子的人物形象,揣度萧红本人赋予孤独的深层次内涵。尝试与萧红的边缘化书写联系,解读冯二成子孤独者的身份是如何表现的,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冯二成子如何意识到并试图摆脱孤独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8年08期)

晏洁,宋剑华[3](2018)在《边缘化的孤独者——鲁迅小说中新派知识者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鲁迅的小说作品中有众多的知识者形象,除了拥有乡村社会文化权力的乡绅、未能通过科举考试而向下流动的乡村旧知识者之外,还有这样一类新派知识者形象值得我们去注意:他们往往是以西化言说为己任、以反传统言行为装饰,在那里大谈思想启蒙、鼓吹个性解放,其最终结果不仅没有使他们真正"西化",相反还变得不容于传统和家庭,成(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8年02期)

郑蓉颖,葛俏[4](2017)在《孤独的边缘人——浅析《布里尔小姐》中的边缘人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以细腻见长。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人,其小说《布里尔小姐》便成功地塑造了布里尔小姐这一边缘人形象。布里尔小姐作为边缘公民,边缘女性,以及边缘看客的多重身份的结合,孤独地在社会中进行无力的抗争。(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7年12期)

叶晓松[5](2017)在《《孤独的孩子们》中女性犹太移民的边缘化与挣扎》一文中研究指出叶齐尔斯卡作为美国早期犹太文学中的代表作家,其塑造的年轻女性犹太移民形象生动立体。本文尝试通过对小说《孤独的孩子们》中叁个层面上的边缘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瑞秋作为犹太移民,在走向新世界过程中的挣扎与彷徨。(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张海燕,朱兢婷[6](2017)在《《耻》中被边缘化的孤独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切是南非当代着名小说家,他凭《耻》这部小说获得了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以南非后殖民主义时期为背景,塑造了居住在南非的白人知识分子卢里及其女儿露西的形象,他们白人的统治时代已经远去,黑人渐渐掌握主权并开始复仇,卢里这类白人等于是寄居在南非,他们的身份被边缘化,既不愿接受变化后的身份,又不能与周围人和谐共处,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处于既尴尬又孤独的境地,而像露西这类具有新时代思想的女性选择了忍受屈辱默默承担自己民族罪责的方式却也没有换得同情与理解,终也是和父亲一样的孤独者。(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1期)

张婷[7](2017)在《行走在时代边缘的孤独者——论郁达夫笔下“多余人”形象的现代主义审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余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具有典型的社会现象,诉说了知识分子内心的迷茫与无助,在精神困境与生存困境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往往迷失自我,陷入个体存在的困境。郁达夫笔下的"多余人"具有现代主义的写作和审美风格。(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6期)

祁莉莎[8](2016)在《边缘人群的孤独抒情——评《乌有之乡》》一文中研究指出蒋林的《乌有之乡》披着悬疑外套,其最终的归途却都是对城市边缘人的孤独的描画和阐释。作家的叙述重心是狂欢里的孤独,他的书写既是自身与现实的磨合方式,也是为禁锢在城市的现代化困境中的人们探索一条对抗或者和解的出路。(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2016增刊2)》期刊2016-12-01)

苏东霞[9](2016)在《在孤独中挣扎——《井》中被边缘化的赫斯特》一文中研究指出《井》是当代澳大利亚着名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名作,文章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揭示了女主人公赫斯特的身份危机与内心的彷徨,揭示了一个在孤独中挣扎、被边缘化的女性的生存困境,启示女性必须摆脱源自个人内心以及来自社会的束缚与枷锁,重建自我意识,重塑生活、重塑自我,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本文来源于《皖西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廖凡秀[10](2015)在《从“边缘化心理”解读教学《孤独之旅》》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学期,听了九年级一节公开课《孤独之旅》,对教师引导品析课文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觉得欠点火候,杜小康为什么在失学之后走向放养鸭子的创业路上,文章中出现大量自然环境的描写,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更应该明白这种孤独从何而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然后才谈得上克服、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明白这种心路历程才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品析语言的艺术的享受。(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5年24期)

孤独和边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孤独是《后花园》中冯二成子的突出特质,以孤独开启人生,又以孤独结束人生。我认为孤独背后的意义十分复杂,所以我将通过阅读感受并解读孤独。这篇文章主要研究冯二成子的人物形象,揣度萧红本人赋予孤独的深层次内涵。尝试与萧红的边缘化书写联系,解读冯二成子孤独者的身份是如何表现的,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冯二成子如何意识到并试图摆脱孤独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孤独和边缘论文参考文献

[1].杨颜瞳,张鸿宾,邓荀月.莫兰迪,孤独走在时代前沿的边缘人[J].收藏.2019

[2].班清怡.《后花园》中的孤独情感与边缘化书写[J].中国文艺家.2018

[3].晏洁,宋剑华.边缘化的孤独者——鲁迅小说中新派知识者新论[J].鲁迅研究月刊.2018

[4].郑蓉颖,葛俏.孤独的边缘人——浅析《布里尔小姐》中的边缘人形象[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

[5].叶晓松.《孤独的孩子们》中女性犹太移民的边缘化与挣扎[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

[6].张海燕,朱兢婷.《耻》中被边缘化的孤独者[J].青年文学家.2017

[7].张婷.行走在时代边缘的孤独者——论郁达夫笔下“多余人”形象的现代主义审美[J].北方文学.2017

[8].祁莉莎.边缘人群的孤独抒情——评《乌有之乡》[C].当代文坛(2016增刊2).2016

[9].苏东霞.在孤独中挣扎——《井》中被边缘化的赫斯特[J].皖西学院学报.2016

[10].廖凡秀.从“边缘化心理”解读教学《孤独之旅》[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

标签:;  ;  ;  ;  

孤独和边缘论文-杨颜瞳,张鸿宾,邓荀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