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物,梯度,醋酸,化合物,萘酚,吸收光谱,黏度。
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随蓓蓓,张黎丽,赵颖,葛顺,上官国强[1](2016)在《喹啉有机锗倍半氧化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种喹啉有机锗倍半氧化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和2种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22聚AT碱基对d(AT)_(22)和22聚GC碱基对d(GC)_(22)的相互作用,以便揭示化合物的抗癌作用机制。方法综合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热变性(melting temperature studies)、荧光光谱变化(fluorescence titration experiments)、黏度测定(viscosity measurements)等方法,研究了2种喹啉有机锗倍半氧化物与3种DNA的相互作用。结果有机锗化合物与CT-DNA结合后,它们的UV-Vis光谱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相对荧光强度显着增强;化合物能使DNA的热变温度(Tm)提高、黏度增强;通过荧光滴定数据计算得到相应的结合常数(10~4-10~5L/mol)。结论喹啉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能够与DNA以插入方式结合,喹啉基团与有机锗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抗癌活性,DNA可能是其作用靶点。这些结果对进一步合成高效低毒的有机锗抗癌药物、揭示它们的抗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济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高姗姗,闫静,贾桂芝,张立剑[2](2014)在《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主动载药法制备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通过四因素叁水平L9(34)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评价其质量。采用醋酸钙梯度法考察影响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包封率的不同因素,观察其形态并测定粒径。在4和25℃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确定最佳处方为60℃孵育3.5 h,磷脂与胆固醇比例12∶1,药物与磷脂质量比1∶20,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6∶1。以此最佳处方制得包封率高、性质较稳定的脂质体。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84.12%,平均粒径为111.6 nm。脂质体于4℃贮存时,渗漏率无显着变化,即4℃为脂质体较理想的储存条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高姗姗,闫静,贾桂芝,张立剑[3](2014)在《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是一种抗肿瘤药物。通过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含量的方法,用摇瓶法测定其油水分配系数。建立标准曲线方程A=5.312 9C+0.043 0,检测波长217nm,回收率为98.28%,油水分配系数P=0.37。应用摇瓶-紫外分光光度法,能够准确测定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的油水分配系数,为脂质体处方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上官国强,曲晓刚[4](2013)在《有机锗蒽醌酰胺和有机锗萘酚酯倍半氧化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合成的有机锗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它们的抗癌作用机理提供资料,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更为有效的抗癌药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综合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热变性(Melting Temperature Studies)、荧光光谱变化(Fluorescence Titration Experiments)、黏度测定(Viscosity Measurements)等方法,研究了4种化合物与3种DNA,既小牛胸腺DNA(ct-DNA)、22-mers poly(dA.dT)和22-mers poly(dG.dC)的相互作用。结果4种化合物与CT-DNA结合后,4种化合物的UV-Vis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预示着4种化合物可能通过插入方式与DNA发生作用。由化合物与ct-DNA、22mer poly(dA.dT)和22mer poly(dG.dC)作用的热变性曲线可以看出,3种DNA的热变性温度Tm均有提高,意味着药物与DNA的插入结合。发现4药物小分子对CT-DNA黏度均有影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DNA溶液的黏度也随之增大。3种DNA均能使4种化合物的荧光发生淬灭,通过计算得出相应的结合常数,属于中等强度的结合,结合常数介于103~105M-1之间。结论药物与DNA作用后,药物的UV-Vis变化、DNA的热变性温度和黏度的变化均说明4种有机锗化合物是以插入结合方式与DNA发生作用的。以上研究结果说明,新型结构的有机锗化合物各功能基团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它们均能与DNA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并且很可能改变原有的有机锗倍半氧化物的抗癌作用机理,产生直接细胞毒作用,因而提高了整体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对进一步合成高效低毒的有机锗抗癌药物、揭示它们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济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高姗姗[5](2011)在《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醋酸钙梯度法制备了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建立了其含量及包封率测定方法,考察了其理化性质及稳定性。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中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含量及包封率的方法。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在40~14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研究了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首先对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进行了考察;对薄膜分散法、乙醇注入法、乙醚注入法、逆向蒸发法、醋酸钙梯度法五种脂质体制备方法进行了筛选,依据包封率确定醋酸钙梯度法为制备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醋酸钙梯度法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得到的脂质体包封率为84.12%,在透射电镜下均匀圆整,平均粒径为111.6nm。3.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于4℃贮存时比较稳定。4.绘制释放曲线,结果显示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在PBS中无突释现象,符合脂质体一般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醋酸钙梯度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符合靶向要求,达到了本实验的预期目标。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有望作为一种抗癌新药进行进一步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及临床药物实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01)
陈芳,闫静,郭冷秋,贾桂芝,张基庆[6](2009)在《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对鸡胚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七日龄CAM上植入含不同剂量试药的甲基纤维素膜片,并孵化48 h。解剖显微镜下计数加药组和对照组局部血管数,以此来反映试药对CAM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2.5,1.5,0.5 mg/egg剂量相关性减少CAM局部的血管数。结论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对CAM新生血管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9年04期)
上官国强,李雪,赵灿[7](2009)在《有机锗蒽醌酰胺和有机锗萘酚酯倍半氧化物的合成及对体外培养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更强抗癌活性的有机锗化合物,研究分子结构和抗癌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首先合成了4种含蒽醌酰胺和萘酯基团的新型有机锗化合物,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研究它们的结构。用MTT方法研究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癌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结果4种化合物对K562的IC50分别为11.2,16.3,4.8,9.3μmol/L。而参照物2-氨基蒽醌和1-萘酚的IC50分别为771和282μmol/L,Ge-132对体外培养细胞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结论对Ge-132进行结构修饰,合成的新型有机锗化合物具有抑制体外培养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济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闫静,陈芳,王洪杰,张基庆,贾桂芝[8](2008)在《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氯锗仿与抗坏血酸分子的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锗倍半氧化物,产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及UV光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实验表明合成物对小鼠S-180肿瘤生长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陈芳[9](2008)在《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的合成路线;表征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其生物活性,包括毒性、抗癌活性和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叁个指标。方法:以二氧化锗为原料,利用叁氯锗烷(GeHCl_3)对抗坏血酸双键的加成活性,合成一种新型有机锗倍半氧化物。产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分光光度法(IR)及紫外分光光度法(UV)进行表征。在研究其毒性的实验过程中,因受药物的溶解度和给药体积限制,预计一次给药无法测出半数致死量(LD_(50)),可做最大耐受量(MTD)试验;在研究目标化合物对小鼠肉瘤S_(180)和肝癌H_(22)抑制作用的实验中,以此浓度为高浓度,再取中、低两个浓度对小鼠灌胃给药,实验结束后分别算出抑瘤率,以此来反应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对小鼠S_(180)和H_(22)的抑制作用,并确定其抑制作用与剂量的关系;在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中,选择七日龄鸡胚,在尿囊膜(CAM)上植入含不同剂量试药的甲基纤维素膜片,并继续孵化48小时。解剖显微镜下计数加药组和对照组局部血管数,以此来反应试药对CAM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是抗坏血酸与叁氯锗烷通过加成反应形成的具有Ge-O网状结构:(?)的配合物,化学式为(GeC_6H_9O_6)_2O_3。受此化合物的溶解度和对小鼠灌胃体积的影响,无法测出半数致死量,测得最大耐受量为9 g/kg;高浓度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对小鼠S_(180)的平均抑瘤率为61.8%,对小鼠H_(22)的平均抑瘤率为68.2%,均优于对照组;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对鸡胚尿囊膜局部血管新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2.5mg/egg、1.5mg/egg、0.5mg/egg叁个剂量相关性减少鸡胚尿囊膜局部血管数。结论: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是一种毒性较小的新型有机锗化合物;有显着对抗小鼠肉瘤S_(180)、肝癌H_(22)的作用;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张春丽,王荣福,李太华,付占立[10](2008)在《新型有机锗倍半氧化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在荷瘤裸鼠的体内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锗是许多中药(如人参)的成分之一,许多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并通过增强细胞介素的活性而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和诱导外周巨噬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功能[1,2]。目前,研究发现了4类锗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烷基锗和烷基锗的卤化物、螺锗、锗(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主动载药法制备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通过四因素叁水平L9(34)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评价其质量。采用醋酸钙梯度法考察影响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包封率的不同因素,观察其形态并测定粒径。在4和25℃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确定最佳处方为60℃孵育3.5 h,磷脂与胆固醇比例12∶1,药物与磷脂质量比1∶20,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6∶1。以此最佳处方制得包封率高、性质较稳定的脂质体。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84.12%,平均粒径为111.6 nm。脂质体于4℃贮存时,渗漏率无显着变化,即4℃为脂质体较理想的储存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随蓓蓓,张黎丽,赵颖,葛顺,上官国强.喹啉有机锗倍半氧化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英文)[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
[2].高姗姗,闫静,贾桂芝,张立剑.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
[3].高姗姗,闫静,贾桂芝,张立剑.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J].分子科学学报.2014
[4].上官国强,曲晓刚.有机锗蒽醌酰胺和有机锗萘酚酯倍半氧化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英文)[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
[5].高姗姗.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脂质体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6].陈芳,闫静,郭冷秋,贾桂芝,张基庆.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
[7].上官国强,李雪,赵灿.有机锗蒽醌酰胺和有机锗萘酚酯倍半氧化物的合成及对体外培养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英文)[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
[8].闫静,陈芳,王洪杰,张基庆,贾桂芝.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8
[9].陈芳.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10].张春丽,王荣福,李太华,付占立.新型有机锗倍半氧化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在荷瘤裸鼠的体内分布[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