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静(承德市特教学校河北承德067000)
聋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聋生的一技之长,是我国提高聋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根本措施之一,在聋校如何开展职业教育,众说纷纭,目前并无固定的模式照搬。由于聋校培养的对象除极少数升入高等学府外,大部分毕业后要回到社会就业,面对现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聋校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做出相应的改革,从早入手,实行分流教学把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贯穿于教育始终。
1.构建课程体系,进行全程教育,为分流教学做准备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宗旨,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适应社会对多样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是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特点,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职业课程,因此聋校的职业教育不可能像文化教育一样全国统一课程。更无统一的教材,因此根据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并结合聋校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全程教育,减少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为分流教学做准备。我们的做法是在整个小学阶段以基础文化教育为主,适当的安排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为初中阶段正式接受职业教育打基础。其中小学一到三年级以文化教育为主,重点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适当安排生活课,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四到五年级在以文化课为主的同时,适当增加劳动技术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知识,到了六年级,每周要增设几节缝纫、工艺美术、美容美发和烹饪等职业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学专业,主要是掌握一些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操作实践。为升入初中进行职业教育打下基础。到了初中后要正式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可以开设工艺美术、缝纫、理发、美甲,修理电器等多个专业,让学生自由选择,全员参加,培养一专多能。到了高中要增开服装设计和办公自动化专业。这样就形成了我们学校以劳动技术教育为基础,多个专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2.实行分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育人质量
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要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课程设置好之后,由于社会需求、家庭背景以及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分流,这也是聋校职业教育过程的特殊性体现之一。第一次分流是在小学毕业后,学生升入初中后,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需要升学,一部分学生则因为年龄、家庭经济等原因需要就业,因此学生升入初中后,面临专业选择,于是产生第一次分流。分流后,考虑到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初中毕业后需要就业的现实,我们要在初中阶段适当加大职业教育的比重,还应根据回家务农学生的需要开设种植、养殖等方面的课程。由于有了第一次分流作基础,所以到了初中毕业进行第二次分流时,一部分年龄较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回到社会就业,另一部分学习成绩好的或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则升入高中继续学习。进入高中后,再次面临升学问题,有的大学侧重文科不考数学,有的大学侧重理科不考美术,于是又面临第三次分流,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文、理两个班。文科班专业重点学习美术,文化课侧重于语文、政治等,理科班专业重点办公自动化,文化课侧重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又由于升入高等学府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还有一部分高中毕业生仍然要回到社会就业,因此在第三次分流后的文科和理科班内部,又要进行第四次分流,即同一班内品学兼优的学生升学希望大,则重点加强文化和专业教育,对于另一部分继续升学无望的学生,则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重点加强职业教育,练习一手过硬的专业技术,为就业创造条件。
在聋校开展职业教育,进行分流,即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又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小学毕业后进行第一次分流体现的是专业分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初中毕业为第二次分流,是升学和就业的分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谋生问题。在高中进行的第三次分流,为升学的分流,即到底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在文理科班内部的第四次分流又是升学和就业的分流,分流教学其实际就是当前聋校推行的分类教学,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总之,职业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永恒的主题,是使聋生潜在的从事职业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的重要手段和必备条件,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深化职教改革,实行分流教学,提高育人质量。抓好聋人文化知识的教学和聋人职业技术教育,把聋生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稳定的品质和素养,使聋人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同时,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具备平等参与社会的必备条件,成为残而有为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收稿日期:201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