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乳液论文_张晓茜,高明,孙英娟,申腾飞,王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浓乳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液,多孔,材料,疏水,噻吩,有机硅,官能。

浓乳液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茜,高明,孙英娟,申腾飞,王昊[1](2018)在《浓乳液模板法制备导电多孔聚氨酯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浓乳液模板法制备了一种孔径可控的多孔聚氨酯弹性材料,并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压力敏感的导电多孔聚氨酯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乳化剂含量、蓖麻油含量对多孔聚氨酯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含量越多,聚氨酯孔径越小;蓖麻油含量越多,聚氨酯孔结构越偏离球形,且得到的聚氨酯材料孔径为微米级;将酸化碳纳米管引入到体系中作为导电填料,即得到压力敏感的导电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随碳纳米管负载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阻可降低2个数量级;随着外应力的增加,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电阻同样可降低2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10期)

师昂,常海涛[2](2017)在《浓乳液法制备聚丙烯腈多孔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浓乳液法制备了聚丙烯腈多孔材料,研究了交联单体的含量、SiO_2浓度和分散相的体积分率等因素对聚丙烯腈多孔材料结构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镜及氮气等温吸附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浓乳液中,纳米SiO_2粒子会吸附在乳液的界面上起到共乳化剂的作用,阻止乳液中分散相液滴的聚集,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乳液的稳定性;通过调节浓乳液的组成,如分散相的体积分率、SiO_2和交联剂的浓度等参数可以有效地控制聚丙烯腈多孔材料的孔结构。(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7年11期)

胡洋,王景光,刘水凤,何银燕,胡晨[3](2017)在《浓乳液模板法构建肉桂油复合抗菌水凝胶》一文中研究指出肉桂油是从肉桂皮、枝、叶中提取的天然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抗菌性、抗氧化性、杀虫性、独特的芳香气味等性能,但其有效成分在光、热、氧气环境中不稳定,这限制了肉桂油的应用领域。为提高肉桂油的稳定性,保持其功能特性,本文以肉桂油为油相,制备了水包肉桂油浓乳液,再通过乳液连续相中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构建了载有肉桂油的复合水凝胶。采用了扫描电镜、万能力学试验机对复合凝胶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其释放性能、抗菌性能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浓乳液模板的内相体积分数可便捷的调节复合水凝胶的微结构及机械性能,增加内相体积分数使得孔径增加、压缩强度降低。药物释放和抗菌研究表明,复合水凝胶对装载的肉桂油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并且复合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本文制备的肉桂油复合抗菌水凝胶可作为抗菌材料应于用生物农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本文来源于《2017第一届天然材料研究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11-10)

段成,杜中杰,邹威,励杭泉,张晨[4](2017)在《浓乳液模板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多孔密胺树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浓乳液作为模板是一种有效的制备多孔聚合物的方法,然而由于获得的多孔结构中以微米级的大孔为主,材料的比表面积较低,导致浓乳液模板法制备的多孔聚合物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浓乳液模板法制备同时具有介孔和大孔结构的多孔密胺树脂的方法,二甲基亚砜与水(DMSO/水)的混合液作为叁聚氰胺与甲醛预聚物的溶剂,然后以此预聚物作为连续相、以液体石蜡作为分散相制备了稳定的浓乳液,聚合后得到了多孔密胺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并采用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了产物的微观形貌。结果发现:极性溶剂DMSO能够起到在多孔密胺树脂中引入介孔结构的作用,由此可以制备出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多孔密胺树脂。所制备的多孔密胺树脂在催化、分离及吸附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冯燕燕,金明,万德成[5](2016)在《跨越微观-宏观组装的桥梁:浓乳液聚合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浓乳液(也称高内相比乳液)聚合技术可以获得表面结构化通孔材料(poly HIPE),其独特之处是藉此可以实现纳米级两亲体在宏观尺度上的表面有序组装,且可规模化生产。早期的poly HIPE以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稳定,仅提供了一个多孔骨架,因为该表面活性剂易流失不能发挥表面功能基作用,而对惰性多孔骨架的后功能化往往较为繁琐。近年来,这方面的突破包括:(1)新型的Pickering稳定剂能同时发挥功能基作用;(2)以难迁移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代替易流失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直接获得改性表面;(3)以带有大量活泼官能团的树状两亲体作稳定剂,直接获得表面由活泼基团表达的poly HIPE;(4)以金属纳米粒子-树状两亲体复合粒子作为稳定剂,直接获得表面由金属纳米颗粒表达的多孔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的尺寸大、易回收、比表面较高、具有结构化表面和能反复使用的特点,使其在超分子水处理、低泄漏金属催化剂方面有可观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6年11期)

韩家玺[6](2016)在《浓乳液模板法制备官能化多孔材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浓乳液模板法合成具有通孔结构的多孔材料,以其作为基体对表面进行官能化修饰后,应用于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中。研究了多孔材料的化学结构以及乳液合成中相关要素对孔形貌特征的影响,并采用一系列的吸脱附测试对合成多孔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讨论了吸附过程中的界面现象,揭示孔结构和表面官能团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吸附的各因素,并对吸附过程中的机理问题进行了讨论。其研究内容具体如下:采用浓乳液模板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良好通孔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多孔基体,通过研究乳化剂浓度的影响,发现当乳化剂含量为30%时,孔径分布宽泛,更有利于官能化单体向孔内的扩散,进一步提高其改性效果和随后的吸附速率。在有效地利用多孔基体表面丰富的环氧基官能团的基础上,将含有大量羧基官能团的聚丙烯酸长链分子接枝于多孔基体表面,制备出羧基官能化的多孔材料。通过讨论影响其吸附的各因素,发现随着体系pH值得增加,吸附量有所提高;且该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表现出对初始浓度的高度依赖性;此外所制备的多孔材料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和较短的平衡时间,在吸附过程中不易受同体系中共存离子的影响,该吸附材料也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够重复循环使用。针对废水中通常含有的有机和无机两种污染组分,采用前面提到的羧基官能化的多孔材料作为吸附剂,同时地移除铜离子和苯酚这两种污染物,测得其在混合溶液中的吸附量分别是铜离子37.5mg·g-1和苯酚36.2mg·g-。通过对比不同的吸附体系,发现苯酚在含有铜离子的混合溶液中移除效果要远好于在其单独纯溶液中的吸附。为了进一步研究混合溶液中铜离子的存在对苯酚吸附的影响,采用改变体系pH值和铜离子相对含量的方法,同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考察了吸附界面的元素和能态,系统地解释了混合溶液中铜离子在多孔吸附剂表面的优先富集,并且这种富集现象对苯酚的吸附起到很有利的影响。最后,研究了苯酚在纯溶液和混合溶液中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证明了双组份污染物同时移除过程中铜离子的存在既能够提高苯酚的吸附效果,也会加快其吸附速率,对其吸附过程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在浓乳液模板法制备的多孔基体表面负载湿度响应的多胺基凝胶层,将其应用于对高湿度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研究了胺基凝胶层负载下多孔材料的化学结构以及孔的形貌特征。在其对二氧化碳吸附的过程中,讨论了众多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如聚乙烯亚胺分子量、凝胶层负载量、凝胶层交联度、气体湿度和吸附热力学等,证明了胺基凝胶层负载的多孔材料在湿度条件下对二氧化碳具备良好的选择吸附性,并且在吸附温度40℃且一个大气压下的最高吸附量为4.85mmol·g-1。为了考察多胺基凝胶负载的多孔材料对湿度的响应,采用双指数经验参数模型描述了不同湿度条件下凝胶层对二氧化碳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并对比研究了其在干态和湿度条件下的循环稳定性。综上所述,胺基凝胶层负载的多孔材料能够有效地利用烟道气中的湿度,使其为二氧化碳的吸附产生有利的影响。采用浓乳液模板法制备出通孔结构的叁聚氰胺-酚醛多孔聚合物作为碳化前驱体,对其适度碳化后得到氮掺杂的复合多孔碳材料。讨论了叁聚氰胺的添加量、乳液分散相体积分数对孔结构的影响,证明了当叁聚氰胺添加量为10wt%且分散相体积分数为90%时,碳化后具有更好的孔结构。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碳化温度和叁聚氰胺添加量下多孔材料的氮含量,并考察了其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一个大气压,0℃的条件下多孔吸附剂对二氧化碳的最大吸附量为3.32mmol·g-1,证明了氮元素的存在会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起到有力地促进作用。最后讨论了吸附材料的选择吸附效果和吸附热力学,也通过多次的循环检验了吸附材料的稳定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31)

杨伟霞,邹威,杜中杰,励杭泉,张晨[7](2016)在《浓乳液模板法制备导电聚苯乙烯泡沫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两亲性导电聚合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磺酸(PEDOT/PSS)为表面活性剂、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导电填料,通过浓乳液模板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导电泡沫复合材料(PS/MWCNT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MWCNTs负载量对材料泡孔形貌的影响,并通过导电性能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电导率随MWCNTs及导电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填料负载量可以影响泡沫材料的泡孔形态与导电性能,并且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导电聚合物的引入大大提高了PS/MWCNTs泡沫材料的导电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6年04期)

赵素芬,张莉琼,刘晓艳,涂志刚,石胜鹏[8](2015)在《浓乳液渗透分离膜脱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机硅的室温交联技术和引入刚性苯乙烯互穿网络及接枝交联的增强改性,成功地使改性有机硅浓乳液乳胶粒子内部及粒子之间进行交联,得到了相互挤压密集堆砌结构稳定并且有一定力学性能的分离膜材料。本文考察了改性有机硅浓乳液法分离膜以渗透蒸发方法从醇水混合物中脱醇的分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膜渗透蒸发通量随着引入苯乙烯用量以及料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从水中脱除乙醇的分离因子在引入的苯乙烯含量为18%的地方分离选择性有一个最大值为7.4。随着料液中乙醇浓度的增加,分离通量选择性出现了峰值,在乙醇浓度为33.41%时,对乙醇的分离因子α可达到11.3。(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S2期)

赵素芬,刘晓艳,张莉琼,涂志刚,石胜鹏[9](2015)在《浓乳液优先脱醇渗透分离膜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醇/水分离通道适当地放大,在匀质膜材料中单一纳孔的基础上,引入介于纳孔与微孔之间的通道亚微孔,只依靠极性效应对水和乙醇进行选择分离。通过设计得到合适尺寸的分离通道,从而可以依靠极性选择作用来达到从水中优先脱醇并提高分离性能的目的。通过对改性有机硅浓乳液以及由其直接制备得到的分离膜的形态进行电子显微镜观测,发现在分离膜中存在浓乳液乳胶粒子相互挤压、密集堆砌而且随着苯乙烯类单体含量的增加,乳胶粒子形态结构的边缘逐渐清晰,并能够保持浓乳液中乳胶粒子密集堆砌形成的多面体结构,通过红外及DSC谱图的变化分析,发现苯乙烯存在交联互穿增强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06期)

王建莉,周晓楠,袁梦旗,王金良[10](2015)在《浓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单体,采用浓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研究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热降解性能,并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等对该微球粒径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越多,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粒径越小;二乙烯基苯用量越多,微球粒径也越小.(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浓乳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浓乳液法制备了聚丙烯腈多孔材料,研究了交联单体的含量、SiO_2浓度和分散相的体积分率等因素对聚丙烯腈多孔材料结构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镜及氮气等温吸附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浓乳液中,纳米SiO_2粒子会吸附在乳液的界面上起到共乳化剂的作用,阻止乳液中分散相液滴的聚集,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乳液的稳定性;通过调节浓乳液的组成,如分散相的体积分率、SiO_2和交联剂的浓度等参数可以有效地控制聚丙烯腈多孔材料的孔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浓乳液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茜,高明,孙英娟,申腾飞,王昊.浓乳液模板法制备导电多孔聚氨酯复合材料[J].中国塑料.2018

[2].师昂,常海涛.浓乳液法制备聚丙烯腈多孔材料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7

[3].胡洋,王景光,刘水凤,何银燕,胡晨.浓乳液模板法构建肉桂油复合抗菌水凝胶[C].2017第一届天然材料研究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17

[4].段成,杜中杰,邹威,励杭泉,张晨.浓乳液模板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多孔密胺树脂[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2017

[5].冯燕燕,金明,万德成.跨越微观-宏观组装的桥梁:浓乳液聚合技术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6

[6].韩家玺.浓乳液模板法制备官能化多孔材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7].杨伟霞,邹威,杜中杰,励杭泉,张晨.浓乳液模板法制备导电聚苯乙烯泡沫材料[J].中国塑料.2016

[8].赵素芬,张莉琼,刘晓艳,涂志刚,石胜鹏.浓乳液渗透分离膜脱醇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5

[9].赵素芬,刘晓艳,张莉琼,涂志刚,石胜鹏.浓乳液优先脱醇渗透分离膜形态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

[10].王建莉,周晓楠,袁梦旗,王金良.浓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研究[J].河南科学.2015

论文知识图

漂白废液中草酸根的检测流程图聚苯乙烯微球离心后的浓乳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卜的苯乙烯浓乳液1-5不同类型的浓乳液示意图...不同类型乳化剂对超浓乳液稳定...引发剂用量对超浓乳液聚合转化...

标签:;  ;  ;  ;  ;  ;  ;  

浓乳液论文_张晓茜,高明,孙英娟,申腾飞,王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