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斑叶螨论文_曹素芳,王玮,赵明新,曹刚,李红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斑叶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性,大荔,选择性,基因,靶标,杀螨剂,发生。

二斑叶螨论文文献综述

曹素芳,王玮,赵明新,曹刚,李红旭[1](2019)在《二斑叶螨在甘肃景泰梨园的发生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了二斑叶螨在甘肃省景泰地区梨园的发生规律和为害条件,分析了其发生严重的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李耀立,刘福久,顾兴花,孙新安[2](2019)在《东海县设施草莓二斑叶螨绿色防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东海县设施草莓二斑叶螨绿色防控措施,具体包括做好草莓二斑叶螨防控专业技术培训、监测调查、释放和保护天敌、夏季高温闷棚、及时清除残枝败叶和老叶、适期适当灌水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促进草莓绿色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马永强,李秋荣[3](2019)在《胡瓜钝绥螨对温室甜樱桃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胡瓜钝绥螨对日光温室甜樱桃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以15%阿维·毒死蜱悬浮剂2000mg/kg处理为对照,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胡瓜钝绥螨2500头/株处理3d、7d和14d后对甜樱桃二斑叶螨的防效分别达到69.84%、90.02%和95.36%,且持效期显着高于化学药剂15%阿维·毒死蜱悬浮剂2000 mg/kg处理,表明胡瓜钝绥螨对甜樱桃二斑叶螨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青海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徐丹丹,李文静,张友军,王怀松,王少丽[4](2019)在《二斑叶螨对不同甜瓜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螨,为明确其对不同甜瓜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采用离体叶碟法研究了二斑叶螨在7种不同甜瓜品种上的选择性及其产卵量,并探究了其在活体植株上的种群增长动态。结果表明,离体叶碟上,二斑叶螨对不同甜瓜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存在明显差异。选择2 h时二斑叶螨在IVF29品种上的成螨数量最低,而在IVF168上成螨数量最高,选择率为28.73%;选择12 h时,二斑叶螨成螨量及产卵量在IVF58和IVF118品种上较低,而在羊角蜜和IVF168品种上表现较高,24 h时选择趋势一致。活体植株上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调查时间段内二斑叶螨种群数量持续升高,第20天时羊角蜜、IVF58和IVF118种群数量(低于400头/株)显着低于IVF117和IVF168的螨量(高于660头/株)。对测试不同时间段内各个参数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二斑叶螨对甜瓜IVF168品种的选择性强、适合度高,而对IVF58和IVF118品种的选择性较差,表明IVF58和IVF118可用于甜瓜生产中的备选品种及高抗螨性甜瓜新品种的选育。(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莹,杨开选,周爱英[5](2019)在《大棚冬枣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防控二斑叶螨在冬枣上的危害,在大荔县大棚冬枣园利用固定标准地和随机抽样方法对其生活史与生活习性、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二斑叶螨1a发生多代,危害寄主广泛,5月初扩散至冬枣上危害,此后危害逐渐加重,6月上中旬进入危害猖獗期,8月进入危害高峰期;其发生率与危害程度随栽植密度增高而增大和加重;夏季高温干旱有利于其发生与危害。建议采取清除冬枣园内及附近杂草,危害猖獗期喷施菊酯类农药。(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徐丹丹,王少丽,何艳艳,张友军,谢文[6](2019)在《我国二斑叶螨抗药性现状及抗性基因突变频率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意义: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螨,其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可为害包括蔬菜、瓜类、果树、花卉、棉花、玉米等超过1 000种寄主植物。化学防治是二斑叶螨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但生产上常存在施药随意、不科学选药等问题,导致二斑叶螨对多种化学药剂均产生抗药性。靶标抗性是害虫抗药性产生的重要抗性机制之一,研究已经证实靶标基因发生点突变可以导致叶螨产生抗药性。因此,筛选对二斑叶螨田间种群(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8期)

何永娟,贾冰红,吕佳乐,王恩东,徐学农[7](2019)在《二斑叶螨及其寄主植物(芸豆)营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在生长发育和繁殖中对食物的营养需求,为其人工饲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正常取食的二斑叶螨与饥饿24 h的二斑叶螨、新鲜芸豆叶片与被为害芸豆叶片、新鲜芸豆叶片与新鲜芸豆叶片汁液,比较了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差异。【结果】饥饿24 h的二斑叶螨相比于正常取食的,其体内总蛋白含量显着增加(12.06%),丙氨酸的含量显着减少(9.82%),而糖类和维生素类变化不显着。被害芸豆叶片相比于新鲜芸豆叶片,其蛋白质(49.74%)、脯氨酸(42.26%)、维生素B1(23.36%)的含量显着减少,而糖类的变化不显着。新鲜芸豆叶片汁液相比于新鲜芸豆叶片,10种必需氨基酸中有8种显着减少,其中下降最多的为赖氨酸(38.46%),8种非必需氨基酸中有7种显着减少,其中下降最多的为半胱氨酸(66.67%),维生素B1在汁液中的含量低于定量限0.10mg/100g,未检出,维生素E(45.00%)、B2(27.78%)、B6(34.30%)、B12(56.79%)及烟酸(27.43%)显着减少,微量元素钾(12.25%)、镁(15.60%)、锰(27.33%)这3种均存在显着减少,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含量变化均不显着。【结论】二斑叶螨在芸豆叶片中摄取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蛋白质、丙氨酸、脯氨酸、维生素B1。汁液相比于叶片部分氨基酸类、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类的含量均存在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屈蓉蓉[8](2019)在《大荔冬枣二斑叶螨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大荔县二斑叶螨在冬枣上的为害进行了调查,针对为害症状,分析二斑叶螨的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山西果树》期刊2019年04期)

陈以利,郑雨明[9](2019)在《黄金梨二斑叶螨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黄金梨二斑叶螨近年发生严重的原因,依据二斑叶螨的为害特点及规律,提出了防治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果树》期刊2019年03期)

徐丹丹[10](2019)在《二斑叶螨抗药性监测及靶标基因突变频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螨,其寄主范围广泛,可以危害至少1100种作物,常见的寄主植物包括蔬菜、果树、花卉、棉花、玉米等。二斑叶螨常以成螨和幼若螨群集在植物叶背进行为害,通过口针穿破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来刺吸植物汁液,最终致使植物叶片干枯、脱落,从而影响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化学药剂是目前防控二斑叶螨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生产上常存在施药随意、不科学不合理的选择施药、或单一使用某类化学药剂等问题,由此导致二斑叶螨对多种化学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靶标抗性是叶螨抗药性最重要的抗性机制之一,近年来已有研究报道叶螨抗性靶标基因的点突变可导致叶螨产生抗药性。在本研究中,首先采用优化的琼脂浸叶法监测了我国二斑叶螨不同田间种群对12种杀虫杀螨剂的抗性水平,明确了不同地区田间二斑叶螨的抗药性现状;针对二斑叶螨的阿维菌素抗性田间种群,建立了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抗性相关的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简称CAPS)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简称LAMP)快速检测技术,实现了田间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的快速检测和早期预警;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二斑叶螨田间种群不同抗性靶标基因的点突变及其频率进行普查和检测,揭示了我国二斑叶螨对不同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的分子基础。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优化的琼脂浸叶法对7个二斑叶螨田间种群开展12种药剂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与室内相对敏感种群相比,所有检测种群均对阿维菌素表现为高或极高水平抗性(最高可达1809.51倍);对传统杀虫剂中的哒螨灵、联苯菊酯和丙溴磷叁种药剂的抗性倍数很低,但其LC_(50)值很高(最高的达2783.89mg/L),说明这叁种药剂对二斑叶螨的毒力低;对新型杀螨剂中的乙唑螨腈和乙基多杀菌素均表现为敏感度下降或敏感水平(RF<5倍);除个别地区种群外,大部分二斑叶螨田间种群对丁氟螨酯、腈吡螨酯和联苯肼酯等药剂表现为低等或中等水平抗性(5-40倍)。2.克隆二斑叶螨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的谷氨酸氯离子通道GluCl3基因,比较分析抗性和敏感种群中GluCl3序列的差异,确认了我国二斑叶螨田间种群中存在该基因326位置处甘氨酸到谷氨酸的突变(G326E)。基于该点突变,建立了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抗性的CAPS和LAMP快速分子检测技术。CAPS检测技术中,将PCR产物用Hinf I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通过酶切后的条带个数直接判断所检测个体的基因型;LAMP检测技术中,可根据反应产物呈现的颜色来判定测试个体是否产生了明显抗性。3.基于二斑叶螨的抗性机制研究,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7个田间二斑叶螨种群的13个抗药性靶标基因的点突变进行了频率检测。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室内相对敏感种群中并未检测到阿维菌素靶标基因GluCl相关的G314D或G326E点突变,7个田间种群中这两个位点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8.33%-63.64%和0%-95%;对于有机磷类杀虫剂靶标基因Ace相关的G119S和A201S两个突变,敏感种群中存在50%的G119S突变频率,而7个田间种群中这两个位点的突变频率分别为33.33%-56.67%和5.00%-43.33%;对于菊酯类杀虫剂相关的靶标基因VGSC的L1024V、A1215D和F1538I叁个突变位点,所有种群中均未检测到L1024V突变,而敏感种群中A1215D和F1538I两突变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5%和81.67%,田间种群两位点的突变频率达70%以上。另外,所有测试的二斑叶螨种群,与联苯肼酯抗性相关的Cytb基因未发生突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二斑叶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东海县设施草莓二斑叶螨绿色防控措施,具体包括做好草莓二斑叶螨防控专业技术培训、监测调查、释放和保护天敌、夏季高温闷棚、及时清除残枝败叶和老叶、适期适当灌水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促进草莓绿色生产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斑叶螨论文参考文献

[1].曹素芳,王玮,赵明新,曹刚,李红旭.二斑叶螨在甘肃景泰梨园的发生及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2019

[2].李耀立,刘福久,顾兴花,孙新安.东海县设施草莓二斑叶螨绿色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9

[3].马永强,李秋荣.胡瓜钝绥螨对温室甜樱桃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J].青海科技.2019

[4].徐丹丹,李文静,张友军,王怀松,王少丽.二斑叶螨对不同甜瓜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J].环境昆虫学报.2019

[5].王莹,杨开选,周爱英.大棚冬枣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J].陕西林业科技.2019

[6].徐丹丹,王少丽,何艳艳,张友军,谢文.我国二斑叶螨抗药性现状及抗性基因突变频率检测[J].中国瓜菜.2019

[7].何永娟,贾冰红,吕佳乐,王恩东,徐学农.二斑叶螨及其寄主植物(芸豆)营养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9

[8].屈蓉蓉.大荔冬枣二斑叶螨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措施[J].山西果树.2019

[9].陈以利,郑雨明.黄金梨二斑叶螨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山西果树.2019

[10].徐丹丹.二斑叶螨抗药性监测及靶标基因突变频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论文知识图

二斑叶螨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存活...不同寄主植物上二斑叶螨每雌产...1 二斑叶螨辽宁兴城( LN) 和江苏...二斑叶螨敏感、抗性品系雌成螨...二斑叶螨雌螨敏感、抗性品系的...二斑叶螨侵染对菜豆叶片生理指...

标签:;  ;  ;  ;  ;  ;  ;  

二斑叶螨论文_曹素芳,王玮,赵明新,曹刚,李红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