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文化论文_林也

导读:本文包含了图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图像,文化,视域,木刻,东晋,南朝,象山。

图像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林也[1](2019)在《绍兴断代文化史的全息图像——评《东晋南朝会稽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晋南朝会稽郡研究》是一部较为扎实的地方史志,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它从不同方面反复切入,阐述了会稽郡地理人文环境与政区沿革情况,会稽郡对东晋南朝政治的影响,会稽郡经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以点带面,交互映射整个会稽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面貌,从侧面展现了东晋南朝政治、经济与文化特色。(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张杰[2](2019)在《象山民间传统艺术“渔文化”的图像人类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象山民间传统艺术中蕴涵着丰富的"渔文化"内涵,传统剪纸艺术是其视觉化呈现的典型代表。运用图像人类学理论加以阐释,是属地民众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中产生发展,其图像与符号在"人与图"的关系中,展现出民众的生活情感与生命宇宙哲学观,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旨趣与艺术形式,为解释其自身的艺术与审美提供原始而有力的佐证。(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冯鸣阳[3](2019)在《“政治文化视域下的两宋祥瑞图像研究”项目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政治文化视域下的两宋祥瑞图像研究",项目编号:18CF188;项目实施周期:2018年9月6日至2021年12月31日;项目实施单位:东华大学;项目负责人: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冯鸣阳。一、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以往对祥瑞图像的研究多集中在汉、晋、唐,而宋代祥瑞图像的研究相对薄弱。同时,宋代祥瑞图像的研究以北宋徽宗朝为主,单幅作品的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关于(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9年06期)

冯鸣阳[4](2019)在《“政治文化视域下的两宋祥瑞图像研究”项目主持人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冯鸣阳,女,1986年生。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学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博连读,上海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复旦大学中国史出站博士后。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学者,上海市晨光人才计划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政治文化视域下的两宋祥瑞图像研究"1项,主持并完成2014年教育(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9年06期)

段艺臻[5](2019)在《消费文化与视觉图像——沉浸式电影的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介平台自主创新,产业功能得到充分释放。视觉艺术结合产业化生产在商业逐利的硬性下,针对受众深层次的需要,带动了新一轮消费文化的符号赋值。电影业在消费文化的冲击下,透露出全新的制作特征与艺术内涵,电影制作更偏向沉浸式趋势,以便更好地迎接市场召唤。种种现象导致精英文化意识的缺失和世俗文化的蔓延,对我国媒介消费文化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新闻采编》期刊2019年05期)

黄博韬,李琦[6](2019)在《基于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图像时代的背景下,图像化的传播推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视觉文化传播现已成为当今传播媒介发展最具活力的方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从传播学的角度切入,基于图像时代、视觉符号的文化传播理论与方法,对当下图像时代中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传媒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向清菁,骆玮,焦镛兮[7](2019)在《图像化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但在国内被大众所了解的非遗项目却少之又少,在这个手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些依靠口口相传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逝。所以,开展非遗的图像化传承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非遗图像化传承的重要性,探索非遗图像化传承研究工作,图像化的采集和应用,以及运用图像化记录的价值体现和继续发展功能,力求让更多人通过对非遗图像化的了解,积极参与到非遗的文化传播工作当中,响应党的号召,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认同感,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努力奋斗。(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9期)

胡媛[8](2019)在《图像仪式下瑶族婚礼的展演、想象与文化——以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界顶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全州蕉江瑶族自治县界顶村的婚礼习俗融合了当地瑶族、汉族的文化特色。其婚礼仪式展演出的视觉性、知觉性图像,是当地生活、环境、人文、历史的文化性的具体表演。婚礼仪式既承袭先人遗留的文化遗产,也是人与人之间生活、交往、生产等的关照。在当前社会语境下,当地的婚礼仪式不仅构建着亲密的家族群体,同时创造了关系紧密的想象共同体,把归属感、集体感、责任感融入到群体文化认同中。(本文来源于《四川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9](2019)在《“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团系列活动举行 国内外近20所高校约30名资深学者展开深入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6月22-23日,"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团系列活动在武汉大学举行专题报告会。报告会以"回归历史语境,探寻传统文学的文学传统;参与学术对话,探讨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因应新技术新媒体,探寻新文科发展路径"为宗旨,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9年04期)

艾姝[10](2019)在《图像宣传、声音转向与现代文化——新兴木刻运动早期的“标语画”与口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早期,出于革命宣传的需要,版画创作与标语口号发生关联,进而产生了"标语画"。在形式上,这些作品遵循着一定的图像构成模式。依据标语口号出现在画面的内或外,大致可将其分为"书写标语"和"吼出口号"两种图像类型,前者借用画中的横幅等载体或直接利用画面空白处来放置标语口号,后者将标语口号安排在作品名称中,或者直接用吼叫的动作来命名。这些"标语画"是20世纪30年代革命宣传实践的产物,有特殊的社会效应和历史意义。木刻版画与标语口号结合的图文模式既受到跨媒介的文艺潮流之影响,更根植于"声音转向"的现代文化语境。(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图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象山民间传统艺术中蕴涵着丰富的"渔文化"内涵,传统剪纸艺术是其视觉化呈现的典型代表。运用图像人类学理论加以阐释,是属地民众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中产生发展,其图像与符号在"人与图"的关系中,展现出民众的生活情感与生命宇宙哲学观,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旨趣与艺术形式,为解释其自身的艺术与审美提供原始而有力的佐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像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林也.绍兴断代文化史的全息图像——评《东晋南朝会稽郡研究》[J].名作欣赏.2019

[2].张杰.象山民间传统艺术“渔文化”的图像人类学阐释[J].红河学院学报.2019

[3].冯鸣阳.“政治文化视域下的两宋祥瑞图像研究”项目简介[J].民族艺术.2019

[4].冯鸣阳.“政治文化视域下的两宋祥瑞图像研究”项目主持人简介[J].民族艺术.2019

[5].段艺臻.消费文化与视觉图像——沉浸式电影的兴起[J].新闻采编.2019

[6].黄博韬,李琦.基于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9

[7].向清菁,骆玮,焦镛兮.图像化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J].大众文艺.2019

[8].胡媛.图像仪式下瑶族婚礼的展演、想象与文化——以广西全州县蕉江瑶族乡界顶村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

[9]..“古代中国的族群、文化、文学与图像”讲座教授团系列活动举行国内外近20所高校约30名资深学者展开深入讨论[J].长江学术.2019

[10].艾姝.图像宣传、声音转向与现代文化——新兴木刻运动早期的“标语画”与口号[J].文艺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葛兰·雷文(GolanLevin)美国奥斯博...:格拉茨现代美术馆外立面(来源:ht...艺术家对我们周围泛滥的图像文化图像文化和行像变化都代表着一个不同的图像文化

标签:;  ;  ;  ;  ;  ;  ;  

图像文化论文_林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