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台湾题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台湾,题材,西川,殖民地,日本,情调,异国。
台湾题材论文文献综述
唐粒齐[1](2017)在《江文也台湾题材钢琴音乐作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文也是我国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作曲家之一,他将一生都献给了音乐,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的追求新的声音,追寻“根”的音乐,他的音乐伴随着他一生的人生经历,此起彼伏,音乐与他的生活紧密相关。在江文也的所有音乐作品里,有许多以台湾为主题命名或者是与台湾相关联的音乐元素的作品。从他人生的第一首作品《台湾舞曲》至最后一首作品《阿里山的歌声》,之间横跨47年,他以台湾为题材为始终,相互呼应,反映了其对家乡的挚爱与思念,他写的这些作品在20世纪台湾题材音乐创作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也是台湾音乐史上难能可贵的作品。台湾题材音乐贯穿他一生的创作历程和人生经历,因此本文通过以台湾题材钢琴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对江文也的台湾题材钢琴作品和其音乐风格进行展开研究。从最开始对台湾题材作品的梳理,然后进入音乐作品的本体分析,研究台湾题材钢琴作品中作曲家如何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最后通过这一系列作品的研究可以让我们能够从更加客观、具体的方向学习、了解江文也的音乐创作风格转变过程和对其台湾题材钢琴作品的进一步认识。(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蔡榕滨[2](2016)在《西川满台湾题材小说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川满是日据时期活跃于台湾文坛的"二世"日本人,他在台湾度过了叁十余年,不论在战前的殖民地台湾时代还是战后的返日时代,西川满以台湾为题材创作的小说颇多。通过解读西川满台湾题材小说,可以得见西川满根本没有象其所谓的对台湾有着"无限的慕情和赞美",他真正不过是以日本民族本位去理解并看待殖民地台湾,并投注部分感情而已。(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赵志伟[3](2012)在《台湾题材国产(大陆)电影的影像叙事研究——从电影《台湾往事》、《云水谣》到《台北飘雪》》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像叙事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从文本到影像,将一种艺术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艺术形式,既要忠实原着,又要倾注导演的思想和认识,终而用影像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期间,影像叙事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电影《台湾往事》、《云水谣》和《台北飘雪》都是台湾题材国产(大陆)电影,不同导演各异的影像风格,以及不同摄制年代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在影像叙事上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美学追求,有成功经验,也有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2年19期)
董炳月[4](2010)在《殖民地的性别——佐藤春夫台湾题材作品中的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旅人"与"殖民地文学"的成立大正九年(1920)佐藤春夫(1892—1964)二十九岁。当年6月底他从故乡和歌山县新宫町(今新宫市)来到神户港,登上邮轮备后丸离开日本本土前往台湾,7月6日到达基隆港,开始台湾旅行1。滞台期间他还去过海峡对面的厦门,返回日本本土是10月初。这次旅行对佐藤春夫产生了(本文来源于《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期刊2010年00期)
李诠林[5](2003)在《现代叙事策略下的原始与神秘——论日本殖民作家西川满的台湾题材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日据时期来台湾的日籍作家西川满 ,具有作家和殖民者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他受到法国和日本现代派作家的影响 ,较早的将西方现代文学带到台湾文坛。其小说创作显示了现代叙事策略 :法国、日本的自然主义与日本私小说的交融 ;原始宗教的神秘主义气氛 ;日本新感觉派心理分析的影子。但他始终未能摆脱异国情调笼罩下的“他者”陈述的局囿。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作家要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与批判 ,以批驳“日本对台殖民有功”、“日本台湾一家”的谬论。(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03年02期)
李诠林[6](2003)在《台湾日据时期殖民作家西川满之文学考察及批判——从其台湾题材创作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日据时期来台湾的日籍作家西川满,是日本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时,“皇民文学”的主要实施者之一,是栖居于日本文坛与台湾文坛的共同边缘地带的畸余人。他是日本霸权文化对殖民地台湾的施虐者,同时也是“文学泛政治化”的受害者与牺牲品。 西川满的诗歌创作深受唯美主义的影响。他描绘台湾的风土人情,表现对台湾生活的“憧憬”和“追忆”,怀着域外人的猎奇心理追求异于日本本土的“异国情调”。但是,他的诗歌创作始终处于“二律背反”的矛盾状态:一方面,他追求唯美的纯文学;另一方面却又受到周围政治环境和民族主义的影响,难以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美学境地。 西川满具有作家和殖民者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他受到法国和日本现代派作家的双重影响,较早的将西方现代化文学带到台湾文坛。其小说创作显示了现代性叙事策略:他不自觉的运用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对台湾人文景观进行解读;他的小说体现了法国、日本的自然主义与日本私小说的交融;其作品里有着原始宗教的神秘主义气氛;文本中有着日本新感觉派心理分析的影子。但是,其小说始终未能摆脱异国情调笼罩下的“他者”陈述的局囿。 西川满还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学。被他认为是“日本南方异国情调”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一致,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中国大陆、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台湾文化与炎黄文化血脉不能被斩断的反证。违背西川满的初衷的是,其台湾民俗文学文本客观上变成了“文化殖民合理性”的证伪书。 本文试通过客观地剖析西川满的诗歌、小说及其台湾民俗题材文学作品,初步建立对西川满准确、客观的批评系统,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作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冷静的分析与批判,借助基于历史性和学理性的文学考察颠覆“文化殖民合理性”和“文化台独”的错误观点,进而从根本上批驳与动摇“日本对台殖民有功”、“日本台湾一家”的谬论。(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03-04-01)
台湾题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川满是日据时期活跃于台湾文坛的"二世"日本人,他在台湾度过了叁十余年,不论在战前的殖民地台湾时代还是战后的返日时代,西川满以台湾为题材创作的小说颇多。通过解读西川满台湾题材小说,可以得见西川满根本没有象其所谓的对台湾有着"无限的慕情和赞美",他真正不过是以日本民族本位去理解并看待殖民地台湾,并投注部分感情而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台湾题材论文参考文献
[1].唐粒齐.江文也台湾题材钢琴音乐作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蔡榕滨.西川满台湾题材小说批判[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赵志伟.台湾题材国产(大陆)电影的影像叙事研究——从电影《台湾往事》、《云水谣》到《台北飘雪》[J].电影评介.2012
[4].董炳月.殖民地的性别——佐藤春夫台湾题材作品中的隐喻[J].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2010
[5].李诠林.现代叙事策略下的原始与神秘——论日本殖民作家西川满的台湾题材小说创作[J].华文文学.2003
[6].李诠林.台湾日据时期殖民作家西川满之文学考察及批判——从其台湾题材创作出发[D].华侨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