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古代游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游记,西游记,散文,古代,教学策略,庐山,文本。
古代游记论文文献综述
丁新军[1](2019)在《《徐霞客游记》对古代旅游体验观有哪些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旅游文化遗产,蕴含旅游体验观为:寄情自然、感受人文下的新奇特追求;体上天人合一,动静通感下的"浮想"、求知与挑战;情景相容,多元主体交流下的人地、人人和谐;保护资源,环境友好下的生态、文明之旅,对当今旅游活动开展和旅游项目设计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0期)
姜荣刚[2](2019)在《“弼马温”渊源新辨——兼论中国古代猴马民俗与《西游记》小说的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弼马温"是《西游记》作者的天才创造,以往学界普遍认为它源于传统"马厩畜猴,辟(避)马瘟疫"的民间习俗,"弼马温"即是"辟(避)马瘟"的谐音转变。近来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其为荒谬无根之谈,"弼马温"乃是小说融入全真教"心猿""意马"观念的结果。实际上,此种新见并未明晰佛、道二教的"心猿""意马"连用观念亦源于传统猴马复合民俗,它们在小说中多存在于回目与赞诗中,并未构成小说的主导性创作意图,也未完全化入小说的情节叙事,因此未能掩盖猴马民俗在小说中的鲜活存在。"弼马温"命名乃至小说猴马关系内容创作的成功,根本在于作者对传统猴马民俗予以创造性借鉴与发挥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期刊2019年05期)
蓝勇[3](2019)在《《西游记》中的南北丝路历史地域原型研究——兼论中国古代景观附会中的“地域泛化”与文本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话本戏剧和小说演义中有关流沙河的故事地域可能受宋元明文献中四川汉源流沙河与叁藏的传说的影响,也可能受明代文献中将西北唐代大流沙沙漠、沙河戈壁荒漠演变成流沙河的影响。明代西北和西南的火焰山见于记载,但将其与唐僧取经联系起来的首先是在明代戏曲、话本之中,并不是在历史文献之中。火焰山与唐僧取经联系起来,反而是受《西游记》等明清戏剧话本、小说演义的影响才附会到景观上的。通天河的地名出现较早,曾特指有叁条河流,早期并没有与唐僧取经联系起来,更没有晒经石的传说和遗存,在西南地区反而是早在明前期就出现唐僧取经的晒经石的传说和遗迹。历史上很早就有白马驮经的历史与传说,后来在元明以来文学叙事中开始出现白龙马的传说,而在历史叙事与民间景观附会中,明代前期以来白马同时也演变成白马和尚山和白马护经的故事。《西游记》的白马和白龙马故事,可能受此影响。《西游记》女国主要是受汉唐历史语境的葱岭以南的东女国和文学语境的宋代女人国的影响而来。通过唐玄奘取经历史的演绎个案,发现中国古代的景观附会呈现"地域泛化"和"情节神化"两个特征,其中"地域泛化"对中国古代文本叙事、景观附会的影响很大。历史事实的"源文化"会直接衍生出真实的历史景观、民间口述传说、民间附会景观叁种"前文化",进而影响到文本叙事,而文本叙事又会产生新的景观附会和口述传说,形成"后文化",反过来又会再影响文本叙事。(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佳佳[4](2019)在《庐山古代游记的文史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人文圣山的庐山,自东晋至清末的一千六百余年间,产生了数量极为可观的纪游诗文,其中游记达八十余篇。这些游记文献作品数量大,创作群体强,文章风格多,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对于研究庐山文化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任君[5](2019)在《随物明思 因物悟人——谈古代山水游记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拟以《钴姆潭西小丘记》教学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其反思感悟,谈谈得其法、明其旨的古代山水游记教学。(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之友》期刊2019年07期)
王娜[6](2019)在《初中语文古代游记类文本教学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言文中的游记类散文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审美和鉴赏文言文文本的能力,使学生在了解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体悟先贤的内心体验和哲理艺术。本文基于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其中古代游记类散文部分的教学做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试题与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卢建华[7](2019)在《初中古代游记散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语文教师要将素质教育理念视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模式的重构、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策略的实施。要在实践环节多与学生进行沟通,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引他们突破自我,顺势走向更大的成功。还要尊重学生意愿,创设和谐的情境,打造互动的平台,诱导他们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进而活跃形象思维,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努力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其实,在古代游记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意义更为突出,成效更加显着。所以,本文特意对此做出了具体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期刊2019年12期)
徐日纯[8](2019)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策略浅析——以八年级上册第叁单元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教学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叁单元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为例,分析教师在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编写思路下,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整体探究。面对这一单元课文相似度高,容易混淆的现状,教师采取比较阅读的探究策略,主要从结构、写山、写水、抒情四个方面,进行同中求异的比较,以帮助学生在深入而有趣的阅读发现中,品味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独特的美学价值。(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蒲镜羽[9](2019)在《中学语文古代游记散文审美特质及教学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代的游记散文在散文的发展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游记散文具有相当高的文学审美价值,这类散文文辞优美,情感丰富,常常依托于一件事或者是一处景来表现个人抱负、思想情感或者朝代兴衰。在这篇论文中,在对于古代游记散文的篇目界定方面,我赞同梅新林教授的言论。他认为,只要是有游历性质的文章,不管是基于现实还是想象,都被称为游记类散文。因此,在我的文章中,把一些基于想象的游历性质文章也纳入了我的研究范围。我的研究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弄清楚古代游记散文的概念及其特征,再分析中学教材里古代游记散文的篇目构成;第二个部分从绘景、记游、议论、文辞四个方面来探究其具体的审美特质;第叁部分是基于这些审美特质的给出教学策略。综上所述,此篇论文是以探究古代游记散文的审美特质为主,在审美特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增强语文教师对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重视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游记散文的鉴赏能力,实现山水游记散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高畅[10](2019)在《《西游记》与古代朝鲜小说《田禹治》中的道士形象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后期的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田禹治》则成书于朝鲜朝中期的宣祖、光海、仁祖年间。《田禹治》的作者许筠不仅阅读过这部作品,还为其创作了跋文,因而《田禹治》与《西游记》有着深刻的渊源,这在道士形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西游记》在古代朝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对其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思想内容方面,《西游记》使其表现出更加浓郁的道教意蕴,更鲜明的“叁教合一”的宗教观念,更加强烈的“济世安民”思想。《西游记》使用了超现实的艺术手法,这对古代朝鲜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许筠除了《田禹治》之外,《洪吉童传》《九云梦》《玉楼梦》等多部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可以看到《西游记》的影子。《西游记》与《田禹治》中道士形象主要分为仙界道士、妖界道士、人间道士叁大类。仙界道士是指已经成仙的道士,其中有先天即为神仙者,有经过后天修炼成为神仙者,也有不知来历的神秘神仙。妖界道士是指以道士形象示人的妖精,有些妖道乐于助人,有些谋朝篡位,有些则善于经营。人间道士是指未成仙的人类道士,分为善于占卜、依附于妖怪、专注炼丹叁种类型。这其中既有《西游记》对《田禹治》的影响,也包含《田禹治》所具有的民族特征和宗教特色。《田禹治》中的道士形象表现出了对《西游记》明显的借鉴痕迹,表现为追求长生不老、擅使仙道法术、关注世俗权力和茶毒生灵生命。但总体而言,《西游记》中的道士形象偏向于反面,以玉帝、太上老君为代表的道士呈现出“由圣堕凡”的特点,阴险狠毒、生性凉薄、自私自利,而《田禹治》则偏向正面,田禹治等道士呈现出了“超凡入圣”的特点,心思单纯、重情重义、乐善好施。这与当时道教在两个国家的传播情况,以及两国的社会现状有很大关系。本文对《西游记》与《田禹治》中的道士形象进行比较研究,研讨两者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关系,以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期望为中国文学文化与东亚汉文化圈其他国家的关系的探讨,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为学界更加深入的研究中朝古代文学文化之间的内部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10)
古代游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弼马温"是《西游记》作者的天才创造,以往学界普遍认为它源于传统"马厩畜猴,辟(避)马瘟疫"的民间习俗,"弼马温"即是"辟(避)马瘟"的谐音转变。近来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其为荒谬无根之谈,"弼马温"乃是小说融入全真教"心猿""意马"观念的结果。实际上,此种新见并未明晰佛、道二教的"心猿""意马"连用观念亦源于传统猴马复合民俗,它们在小说中多存在于回目与赞诗中,并未构成小说的主导性创作意图,也未完全化入小说的情节叙事,因此未能掩盖猴马民俗在小说中的鲜活存在。"弼马温"命名乃至小说猴马关系内容创作的成功,根本在于作者对传统猴马民俗予以创造性借鉴与发挥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代游记论文参考文献
[1].丁新军.《徐霞客游记》对古代旅游体验观有哪些影响[J].当代旅游.2019
[2].姜荣刚.“弼马温”渊源新辨——兼论中国古代猴马民俗与《西游记》小说的创作[J].文化遗产.2019
[3].蓝勇.《西游记》中的南北丝路历史地域原型研究——兼论中国古代景观附会中的“地域泛化”与文本叙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刘佳佳.庐山古代游记的文史价值[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任君.随物明思因物悟人——谈古代山水游记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2019
[6].王娜.初中语文古代游记类文本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9
[7].卢建华.初中古代游记散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
[8].徐日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策略浅析——以八年级上册第叁单元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9
[9].蒲镜羽.中学语文古代游记散文审美特质及教学策略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10].高畅.《西游记》与古代朝鲜小说《田禹治》中的道士形象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