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新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新进展

董文英1何敏华2(通讯作者)(1大理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大理671000;2大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内六科云南大理671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为全身性、弥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和脏器,如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肺、心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药物、感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使该病目前尚无法达到根治。但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药理学等领域对该病的治疗手段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多项成果,本文就此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治疗SLE的新型方法进行梳理,旨在为国内SLE治疗取得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造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目前相关研究表明[1],SLE发病多为各种内外因素作用引起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这一过程中,会出现造血干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异常表现,使淋巴细胞无法正确识别自身组织,从而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和持续、自身免疫耐受发生异常表现,Kojo等[2]研究发现,SLE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可直接激活B细胞,T、B细胞相互作用也可活化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

近几年研究发现SLE还存在干细胞异常表现,且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异常为主要体现。MSCs是一类属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既具有多项分化的潜能,又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SLE患者多表现为MSCs生长缓慢,衰老速度加快,活力在传代过程逐渐丧失[3],狼疮鼠骨髓MSCs无法完美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免疫,且狼疮MSCs可使T辅助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移向Th2,导致狼疮病情加剧[4]。据此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SLE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5]。但值得注意的是,异基因HSCT存在诸多不利于临床广泛使用的因素,如供体不足,远期疗效不明确,病死率较高,费用高昂等实际问题,临床难以开展。而异基因MSCs本身具有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活性,自我更新能力极强,主要存在于骨髓中,也可自外周血、脐带血、骨、软骨组织、肌肉、肌腱、脂肪、血管组织中进行分离,且方法简便,体外培养扩增方便,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6]。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正常MSCs能显著减少MRL/lpr鼠T淋巴细胞增值。体内移植MSCs两周后,MRL/lpr鼠体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大大低于未移植者,其Th1亚群数量增加,而CD4(+)T细胞数减少,提示可显著抑制自身免疫进程[7]。2007年,孙凌云[8]等利用MSCT治疗2例女性难治性SLE并随访3个月,患者1随访结果显示血清肌酐、尿蛋白、抗核抗体(ANA)滴度下降,血红蛋白、补体、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患者2随访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补体C3出现上升;尿蛋白下降,血压平稳。2例未出现相关移植并发症。2008年,又报道相似9例病例进行MSCT移植治疗,均为肾功能好转,狼疮病情缓解,未出现并发症[9]。张华勇等[10]报道的11例异基因MSCT治疗SLE病例,效果与上述大致相同。从多家治疗中心数据显示,目前MSCs治疗有效率约为80%,缓解率50~60%,移植相关死亡率(TRM)约为10%。主要死亡原因为移植相关毒性、病情进展及感染。另外,一部分移植后病情复发者,其病情均较移植前轻。且多数对抗风湿药物获得了敏感性。目前,该种治疗方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鉴于开展时间不长,随访标本不足、时间有限,因此,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11]。

2免疫吸附疗法

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疗法运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利用IA器高选择性吸附作用,经体外循环清除患者体内的致病物质,达到控制病变活动的目的[12]。

TermanD.S.等最早应用该法治疗重症SLE,并取得了成功[13]。2000年,BraunN等为8例对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抵抗的重症SLE患者应用葡萄球菌蛋白A(SPA-IA)吸附治疗,7例病情缓解,CIC和致病性免疫球蛋白显示下降,血肌酐(Scr)逐渐下降,8例均表现为蛋白尿减少且无复发。2002年,Gran-ingerM.等针对环磷酰胺无效或出现禁忌证的5例SLE患者应用多克隆抗人IgG抗体吸附4~54周,结果显示SLE活动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均发生明显好转。2005年,StummvollG.H.等针对16例环磷酰胺无效或出现禁忌证患者应用羊抗人IgG吸附剂治疗,3个月蛋白尿水平、SLEDAI、抗dsDNA水平出现下降,大大降低了激素用量。2009年,朱向军等为DNA-IA组患者应用CTX冲击治疗+小剂量激素+IA治疗,2~3次治疗后,患者抗核抗体滴度、抗dsDNA抗体吸附率、免疫球蛋白中IgG等均回归正常参考值内,临床症状也得到明显好转,患者血肌酐、尿中蛋白下降明显,补体C3升高明显。

以上实验研究证实免疫吸附疗法可控制狼疮活动,缓解狼疮症状,迅速清除机体内的自身抗体和CIC,使自身抗体或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反应减轻,防止对机体重要器官的进一步损害。实验还显示,对病情较轻、重要器官受损较轻、SLEDAI评分不高的患者应用IA治疗,效果较重症患者不明显,故目前临床均为重症患者使用该疗法,且由于临床时间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考察。

3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治疗是近年来研究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生物制剂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相比,具有能够选择性的抑制自身反应的淋巴细胞,而对机体正常免疫功能没有明显影响的优点。

3.1抗CD40配体单克隆抗体(抗CD40L单抗)CD40分布于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和内皮、上皮细胞表面,与活化T细胞表面的CD40配体(CD40L)结合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CD40-CD40L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机体自身抗体产生,同时加大对肾组织的损害。因此,从狼疮肾病的发病机制看,应用抗CD40L单克隆抗体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Boumpas等利用人抗CD40L抗体BG9588对28例狼疮肾炎患者进行治疗,其抗ds-DNA抗体滴度平均值在治疗的第一、二、三个月分别下降38.9%、50.1%、25.3%。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查体,患者血清补体C3均出现显著提高,原出现血尿症状的均已消失。提示该生物制剂对于狼疮肾炎患者具有治疗价值。

3.2抗CD20单克隆抗体代表制剂为利妥昔单抗(rituxmiab,美罗华),该制剂为一种鼠抗人B细胞CD20高变区、人IgG和k恒定区组成的人/鼠嵌合抗体。能借助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补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作用,选择性地高效清除异常增生的B淋巴细胞。Gunnarsson等应用抗CD20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对免疫抑制剂抵抗的7例弥漫增殖性狼疮肾炎女性患者进行周期为六个月的治疗,7例病例均表现抗ds-DNA抗体、抗Clq抗体滴度下降,疾病活动指数显著下降,临床症状好转明显,4例患者肾脏内CD3、CD4、CD20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3.3白细胞介素(IL)-1受体拮抗剂(anakinra)相关研究表明,应用IL-1受体拮抗剂治疗有关节症状但主要脏器未受累,且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SLE患者,其关节症状均得到缓解,C反应蛋白(CRP)表现下降,C3水平表现上升。

3.4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LymphoStat-B)该制剂为全人化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mphocytestmiulator,BlyS)的单克隆抗体。SLE患者的高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导致IL-l、IL-6、IL-8分泌增加,刺激T、B细胞增殖,中性粒细胞活化,引发狼疮病情加剧。一项针对7例SLE患者的实验,于0、2、6、l0周注入抗肿瘤坏死因子a的嵌合体以及硫唑嘌呤或者氨甲蝶呤后,5例出现抗ds-DNA抗体滴度升高,,4例在组蛋白、染色质、抗心肌磷脂抗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有报道称,对于难治性光过敏皮损的狼疮患者运用该制剂,虽可使皮损显著改善甚至消失,但可引起病情活动或加重。因此,应用该制剂要审慎而行。

3.5LJP-394(阿贝莫司)394阿贝莫司(Abeti-mussodium,Ljp394)为连在聚乙二醇上的四聚双链寡脱氧核糖核酸,有抗ds-DNA抗体识别表位,能与B细胞膜表面抗ds-DNA抗体结合,使特异性B细胞对抗原无应答。LJP394通常用于和抗dsDNA抗体高度亲和的患者,可阻断特异性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的病理形成,降低抗ds-DNA抗体滴度,促进B细胞凋亡,减少蛋白尿,减少免疫复合物在组织的沉积。相关临床数据显示,该制剂可减少传统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量,甚至可作为传统免疫抑制剂的替代品,从而大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4其他治疗方法

4.1抗疟药Ruiz等根据既往临床数据得出抗疟药阻止狼疮活跃性,可抑制不可逆的脏器损害(尤其肾脏)、血栓形成及骨量减少。通常抗疟药毒性反应一般较轻或可逆,以羟氯喹安全性为最高。对孕期SLE患者和胎儿不构成伤害,相关文献还认为抗疟药影响血糖和血脂的代谢,对降低SLE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有辅助作用。

4.2他克莫司他克莫司可以抑制IL-2、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以及转铁蛋白的表达,相对于环孢素A,作用更强。Szeto对Ⅴ型狼疮肾炎患者采用该药物治疗,12个月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据此认为,该药物较为安全有效,降低蛋白尿发生的速度更快,对1年内狼疮活跃的危险性可以进行抑制。

4.3维生素DBorba等研究结果表明SLE患者骨代谢活跃,除糖皮质激素抑制了钙吸收和促钙分泌,还与25羟维生素D普遍缺乏高度相关。Kamen发现SLE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者数倍。CutoloM指出SLE患者低水平的血清维生素D导致体内钙平衡失调影响骨骼发育。据此,维生素D应作为SLE的辅助治疗药物进行使用。

目前,治疗SLE仍然是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要的治疗药物,对于这两种传统治疗手段的使用,应考虑确定起始剂量和疗程的问题,注重对SLE患者病情活动的程度、药物敏感性、患者个体差异进行仔细研究。而对于重症或难治性SLE患者,新型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疗法、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方法目前已显示了一定成效,但相关新型疗法尚处于临床探索阶段,病例尚显不足,随访时限也不尽如人意,还需大量的临床研究进行证实。笔者认为,优化治疗方案,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将是SLE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相信随着人类对SLE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SLE的治疗方法会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蔡辉,姚茹冰,郭郡浩.新编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17-320.

[2]KojoS,AdachiY,KeinoH,etal.DysfunctionofTcellreceptorAV24AJ18+,BV11+double-negativeregulatorynaturalkillerTcellsinautoimmunediseases[J].ArthritisRheum,2001,44(5):1127-1138.

[3]张华勇,冯学兵,孙凌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对造血支持的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10(6):331-334.

[4]李慧,粱军,侯亚义,等.NZBWF1/J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的免疫调节[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10(8):457-461.

[5]SnowdenJ,BrooksP,BiggsJ.Haem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forAutoimmuneDiseases[J].BritishJournalofHaematology,1997,99(1):9-22.

[6]KassemM,KristiansenM,AbdallahBM.MesenchymalStemCells:CellBiologyandPotentialUseinTherapy[J].BasicClinicalPhar-macologyToxicology,2004,95(5):209-214.

[7]ZHOUK,ZHANGH,JINO,etal.Trans-plantationofhuman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amelioratestheautoim-munepathogenesisinMRL/lprmice[J].CellMolImmunol,2008,5(6):417-424.

[8]孙凌云,张华勇,冯学兵,等.异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4):2-9.

[9]孙凌云.间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制和应用[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8,3(3):158-161.

[10]张华勇,冯学兵,马晓蕾,等.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1例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13(2):89-92.

[11]吴南海.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4):362-364.

[12]姚国乾,韩志武,肖琼,等.单中心免疫吸附治疗10年回顾性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09(5):207-210.

[13]TermanDS,BuffaloeG,MattioliC,etal.Extracorporealim-munoadsorption:initialexperienceinhuma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J].Lancet,1979,2(8147):824-827.

标签:;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