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衔接期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衔接期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语文阅读

作者简介:庆祖森、庆克勇,任教于江苏浦口区乌江学校。

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语文成绩总是提不起来,自己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初中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困惑:如部分知识初中需要用,但是小学老师又没有讲和练。这些状况都告诉我们现今的中小语文教学中出现了断层。

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的学习阶段。首先,就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讲,与小学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再者,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初一的学生生理、心理都经历着一定的变化,而又面对着的是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学习。这些所形成的跨度势必导致学生心理体验、心理倾向的极大不同。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不习惯,怀旧、厌学、缺乏信心,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甚至焦虑不安。如果忽视这一问题,不注意教学的衔接和过渡,不仅不能搞好学科教学,而且还影响学生的身心的成长与发展。

而语文阅读教学又是其中甚为重要的一环。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的学习中70%~80%都是通过阅读教科书和相关的参考资料来进行的。因而做好中小学衔接期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中学的发展,还能够缩短中小学过渡中的适应期限。

二、课题的界定

“衔接”的本义是事物之间的连接。本课题所说的“衔接教学”,是指把现阶段的教学与前阶段的教学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在前一阶段的教学基础上,采取相应对策,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尽快适应现阶段教学。中小学衔接期是指小学六年级到中学七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小学衔接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指把小学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与中学七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尽快适应中学阶段的教学。

在这一界定中,我们将实验的主体限定为教师,实验的客体限定为学生,主体进行积极的探索,探索从客体身上入手,并及时把经验和成果在客体身上反馈价值效用。

因此本课题确定的具体研究内容,就是保持、强化学生小学已有的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初中语文阅读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习惯,最终建立符合初中语文阅读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这是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机制:对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已经建立的中小学都能够使用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习惯,就应该在初中阶段保留、强化和发展;对于在小学尚未建立,而又是初中语文阅读学习需要的方法、习惯,就需要培养。

三、课题研究价值和理论依据

1.研究价值

探索与研究中小学衔接期语文阅读教学,对于解决中小学在语文阅读学习内容和要求上的差异,对于优化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策略,对于改进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和习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成绩,增进学生对语文的信心与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发展教师的专业特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表现出来:

(1)可使学生主动了解初中语文的学习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阅读学习方式方法,把握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权。

(2)本课题研究,对于初中阶段大面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全面增强学生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中小学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整体工作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对完善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2.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学理论

本课题以两条教育原则为依据:一是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认知心理学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结构很重要,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产生广泛迁移的根本。根据桑代克的有关理论,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新的学习总以原来的学习为基础,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总有影响。

(3)系统论

系统论认为,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从系统的结构以及动态的角度,综合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九年义务教育这个大系统包括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两个子系统,如果整合系统及其子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从整体优化角度注意协调处理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两个子系统及其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其最佳的功能,将会使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互相开放,而又互相联系、互相衔接、互相依存的整体,能够更好地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中语文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最终使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必能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四、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研究目标:

(1)了解中小学教学的现状及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脱节现状。

(2)立足课堂,面对学生,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准确理解字词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初步获取终身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初步养成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通过语言文字的熏陶,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形成创新思维习惯,充分发展个性、自主性和独创性,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2.研究内容

(1)比较六、七年级语文教材的差异,实现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衔接。

(2)比较六、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实现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衔接。

(3)实现中小学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衔接发展。

(4)实现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衔接。

3.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研究法,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关于中小学语文阅读衔接教学等方面的教学专著和论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确保实验开展的质量和效果。

(2)通过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七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和期望;通过听课,交流了解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及差异。

(3)通过行动研究法,开展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说课,开设研究课等方法,开展实例研究,形成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五、课题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做好前期调查,检索,积累有关资料等准备工作。

(2)第二阶段开展以相互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探索教学方法,学习评价方法等方面的衔接。撰写课题研究体会,经验总结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实验成果,形成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1.我校是一所农村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对于语文的衔接教学有着本身的条件和优势。而且,我们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预期成果:

(1)相关教育教学文献的学习(论文);

(2)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案集(教案集);

(3)学生个案集(文字资料);

(4)研究成果汇报(研究汇报)。

(作者单位:江苏浦口区乌江学校211813)

标签:;  ;  ;  

农村中小学衔接期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