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护理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护理探讨

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56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凸、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症[1],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症状为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痛及感觉异常。退变和外伤是本病的主要病因,长期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多发生于20岁以上的青壮年。病因多为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如长期反复发作则易至慢性病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经采用牵引、推拿、针灸等综合治疗效果不佳后选择手术治疗有32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32例进行讨论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2—76岁,平均年龄(45.29±5.20)岁。突出间隙L4-514例。L5_S16例,L4、5L5-S1双椎间盘突出12例,主要症病程在3个月至5年。主要症状为腰痛者4例,下肢麻痛8例。腰痛并下肢麻痛者20例,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佳后行手术治疗。

1.2方法全部采取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后路小切口开窗椎间髓核摘除术。

2护理

2.1手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是整个护理的关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易反复,需卧床休息。重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患者住院治疗时,由于环境改变,角色转换,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多数患者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护士应态度和蔼,热情细心,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本病的发展过程,疼痛规律,发病机理,指导患者听轻松愉快的音乐,阅读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书籍,以转移注意力,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也可适当配合使用止痛药物,多与患者交流,列举同种病例,宣传疗效,鼓舞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以尽快康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其症状改善都要一定时间,故应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耐心接受及配合治疗。

2.1.2术前体位训练:指导患者术前3d开始训练俯卧位、侧卧位,以利手术需要;术前需要皮肤准备:术前1d洗澡、更衣、备皮;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充分睡眠。

2.1.3二便训练由于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术前应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大小便。

2.2术中护理:手术前1d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阅读病历,查对并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及各项化验检查结果,注意有无异常,建立患者术前访视信息摘要,对患者不同的心里状态进行记录,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手术前紧张的情绪,纠正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知缺乏。由进行术前访视的巡回护士于手术日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并全程陪伴,对手术中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鼓励,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与不安,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同时对疾病的预后充满信心,有助于术后康复,也提高了整体护理的质量。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患者返病房,24h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情况,必要时给予氧疗,随时帮助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不适症状及时通知医生。2.3.2体位:术后卧硬板床,术毕回病房后取去枕平卧6h可压迫伤口以利止血,然后每2h协助病人轴线式翻身1次,保持腰椎的稳定,预防压疮,24h后可自行翻身。侧卧位时腰背部垫一软枕,以减轻腰背的支撑力。卧床时间一般视手术范围而定,约1~4周。

2.3.3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及引流管护理:为防止术后出血压迫脊髓,术中伤口内常放置引流物或引流管,术后可见少量渗血。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一般为30ml,为暗红色。如果出现清淡色,及时通知医生,有可能是脑脊液漏,这时应采取头低脚高位,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引流量过多立即通知医生。

2.3.4排尿困难护理: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暂时性排尿困难,采用按摩膀胱、热敷、听流水声等方法,尽量让患者自行排小便,避免因导尿而引起尿路感染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若上述方法均不能排小便者给予导尿。

2.3.5饮食护理:每日的饮食除保证足够的热量外,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需要应有足够的供应与补充。宜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多饮水、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及含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

2.3.6下床活动时间,根据手术类型决定,显微镜下手术的患者,术后平卧24h即可下床活动,48h后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本组单纯的髓核摘除开窗,术后卧床休息3d,开始腰部锻炼,并行直腿抬高活动。如手术复杂,探查椎间隙多或作半椎板减压者,术后卧床休息时间可相应延长。在充分卧床休息后,可在适宜的腰围保护下,下地作轻度活动。但下床时,应先仰卧位戴好腰围后,先向健侧或较轻一侧侧卧,同时屈髋、膝关节,由他人扶起坐于床边,待适应后再下地行走。

2.3.7并发症的预防①防止术口感染:术后密切观察切术口引流液的情况,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脱出、松动。②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腰间盘突出症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术肢的颜色以及皮温和肢体肿胀的程度。

2.3.8术后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锻炼,使腰背部肌力增强,术后24h切口疼痛减轻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可以开始进行被动直腿抬高的训练,同时视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正确的进行弯膝、屈髋等被动的活动练习。

3.出院指导

⑴继续卧硬板床休息,不宜久坐。术后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半年内不能负重。⑵佩带腰围1个月-3个月,适当腰部活动,但注意不可长期使用,以防腰部肌肉萎缩。远途乘车取侧卧位,上下车时避免弯腰动作,以防腰椎扭伤。⑶继续做直腿抬高和腰背肌功能锻炼。指导病人根据自己的体力,在原来锻炼的基础上,增加锻炼的强度,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小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的破裂后髓核向后方突出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虽经各种治疗,症状暂时好转而转入康复期,这一时期往往容易被忽视而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而复发率较高,如长期反复发作则易至慢性病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2]。通过对这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我认识到是否有高质量护理对患者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和社会职能,以成为现代化骨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3版.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023704号

[2]刘兰香.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指导护理[J]一中国临床康复2010,7(8).

[3]董丽姜会丽.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一中国保健营养2014,02952.

标签:;  ;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护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