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烯共聚物论文_马江涛,崔爱军,钱俊峰,韦梅峻,陈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己烯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己烯,共聚物,催化剂,乙烯,丁烯,进料,序列。

己烯共聚物论文文献综述

马江涛,崔爱军,钱俊峰,韦梅峻,陈群[1](2019)在《纤维素负载催化剂制备二氧化碳-环氧乙烷-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纤维素为载体合成了纤维素-ZnEt_2-Y(CF_3OO)_3催化剂,以四氢呋喃为溶剂,研究了CO_2与环氧乙烷和氧化环己烯叁元共聚的反应条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证明所得共聚产物为叁元无规则共聚物。同时考察了共聚反应影响因素,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催化效率高达2 806 g/(mol Zn);碳酸酯的含量可达90%以上;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达17万左右;分子质量分布为3~4。通过热扫描曲线发现,叁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EO摩尔比的增加而降低。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叁元共聚物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另外,通过拉伸力学测试发现,随着环氧乙烷的加入,共聚物的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脆性大大改善。(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曲泽文,毕福勇,宋文波[2](2019)在《1-丁烯-1-己烯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结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负载钛催化剂通过本体聚合得到1-己烯含量很少的1-丁烯-1-己烯无规共聚物,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温液体核磁共振碳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广角X射线衍射等表征其热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随共聚单体1-己烯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熔点降低,晶型Ⅱ向晶型Ⅰ转变速率降低。另外,由于晶型Ⅰ′的晶格参数远小于晶型Ⅰ,且1-己烯的加入导致共聚物的结晶能力和晶型转变速率下降,因此,随1-己烯含量的增加,共聚物更偏向于形成晶型Ⅰ′而不是晶型Ⅰ。(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9年01期)

齐梦飞[3](2018)在《基于齐聚催化剂进料策略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乙烯/1-己烯共聚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烯烃应用广泛,其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程度的综合体现。串级催化聚合以乙烯为唯一单体在一个反应器内直接制备乙烯/αα-烯烃共聚物,避免了α-烯烃的生产、纯化、储存和运输等环节,可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对共单体含量高的聚合物,通常熔点偏低,影响聚合物热使用性能;目前缺乏对高温高压条件下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POE的研究。控制单体进料策略可有效地进行聚合物链组成和结构以及聚合物聚集态结构的调控。类比单体进料策略,将齐聚催化剂进料策略与串级催化乙烯聚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以期在实现对共聚物组成分布调控的同时,赋予共聚物高熔点和低熔点组成。为此,本课题选用SNS-Cr为齐聚催化剂、CGC-Ti为共聚催化剂、MAO为助催化剂组成串级催化体系,考察了聚合温度、压力、齐聚催化剂进料方式等对共聚物组成、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规律,发现齐聚催化体系在75℃C下具有高反应活性,可制得高1-已烯含量共聚物;在相同齐聚催化剂用量条件下,增加齐聚催化剂分批加料次数可提高共聚物分子量,75℃C下齐聚催化剂分批进料得到的共聚物与一次进料得到的共聚物相比,在保持了低熔点部分不变的同时,提高了共聚物的高熔点。通过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了1-已烯含量达9.59-12.0mol%的POE,与商品化POE相比,共聚物具有更好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恢复性能较差。本工作实现了以下创新:1)将齐聚催化剂进料策略与串级催化法有机地结合,使所制备的共聚物在保持了弹性的同时,提高了聚合物的熔点,使聚合物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加、断裂强度增大;2)实现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乙烯/1-已烯的热塑性弹性体POE,1-已烯的含量达9.59-12.0 mol%,共聚物具有更好的拉伸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5-01)

米普科,王建伟,王立娟,杨景倩,许胜[4](2017)在《碳桥限制构型催化剂催化乙烯1-己烯共聚和共聚物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碳桥限制构型催化剂(CpCN-CGC)的工业应用,为模试提供工艺参数,我们考察了用这种催化剂,以正庚烷为溶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的乙烯与1-己烯共聚,考察因素包括聚合温度、乙烯压力、铝锆比、氢气压力和1-己烯浓度.研究发现聚合温度从100升高到140℃,共聚活性先升高再降低,聚合物分子量持续降低;氢气分压从0.1增加到0.8 MPa,共聚活性仍呈先升高再降低,聚合物分子量持续降低的趋势;乙烯压力从0.4升高到1.8 MPa,共聚活性先升高再降低,但聚合物分子量逐步增大;Al/Zr从500升高到1 000,共聚活性逐步增大,但聚合物分子量趋向减小.优化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10μmol,Al/Zr=700,聚合温度为110~120℃,乙烯压力为1.2~1.4 MPa,1-己烯加入量为20 mL,聚合时间为30 min.此时共聚活性最高达到106g/(mol-Zr·h),共聚物中1-己烯插入率达到了8.34%;用13C-NMR、GPC、DSC表征了聚合产物,计算了二单元组和叁段组序列分布,并发现有交替共聚片段HEHE存在.最后还讨论了在聚合物中发现的多种支链的形成机理.(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7年06期)

高凌雁,王群涛,郭锐,唐岩,侯斌[5](2016)在《乙烯-1-己烯共聚物多元序列结构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塑料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组成的定量分析碳-13核磁共振谱法(SH/T 1775—2012)",得出了一种与标准区间划分相同而且可以计算乙烯-1-己烯共聚物多元序列结构含量的方法,通过与国外计算方法进行实例对比从而验证其合理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出共聚单体含量和支化点个数后可以直接用同样的区间划分来计算序列结构含量;而且既可以直接计算多元序列结构含量,更加直观地表达乙烯链段的链接方式,又可以计算叁元序列结构含量;该方法与国外计算方法差别不大。(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6年02期)

吕春胜,杨阳,李东凯,王俊,母瀛[6](2015)在《乙烯与1-己烯共聚及其共聚物的微观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2-四甲基环戊二烯基-4,6-二叔丁基苯氧基二氯化钛/助剂Al(i-Bu)3-[Ph3C]+[B(C6F5)4]-催化体系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采用13 C NMR、GPC和DSC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探讨了反应温度(40~80℃)和共聚单体初始浓度(0.1~0.4mol/L)对该体系催化活性和共聚物性质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采用一级Markovian模型和Bernoullion模型对共聚物序列分布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共聚物是无规结构的聚合物,具有较低的相对分子质量((0.87~6.73)×104)、适中的共聚单体质量分数(8.8%~28.8%)和熔点(107.5~121.0℃)。该共聚物的链增长符合一级Markovian模型的链增长机理,1-己烯共聚单体配位或插入到{共聚物链-1-己烯-1-己烯-催化剂}序列([HH])要比配位或插入到{共聚物链-乙烯-1-己烯-催化剂}序列([EH])更容易(概率参数PHH>PEH),乙烯共聚单体配位或插入到{共聚物链-乙烯-乙烯-催化剂}序列([EE])要比配位或插入到{共聚物链-1-己烯-乙烯-催化剂}序列([HE])更容易(概率参数PEE>PHE)。PEH<0.5和PHE>0.5表现出了随机分布的乙烯基共聚物的特征。(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5年01期)

张亚明,高凤翔,周庆海,秦玉升,王献红[7](2014)在《氧化环己烯连续进料下二氧化碳-环氧丙烷-氧化环己烯叁元共聚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氧化环己烯(CHO)与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速度比其与环氧丙烷(PO)快,这种竞聚率的差异导致一锅法所得的二氧化碳-环氧丙烷-氧化环己烯叁元共聚物的组成难以稳定控制。为此本文在稀土叁元催化剂下,采用氧化环己烯单体连续进料的方法合成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氧化环己烯叁元共聚物,催化效率可达575 g/(mol Zn h)。叁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CHO含量升高而增大,当CHO的摩尔投料比从0.19增加到0.59时,玻璃化温度从44.3℃提高到70.1℃。CHO连续进料合成的叁元共聚物的组成与投料比基本相近,且连续进料法所合成的叁元共聚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而普通的一锅法所得的叁元共聚物通常存在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连续进料法是制备组成稳定的二氧化碳-环氧丙烷-氧化环己烯叁元共聚物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4年12期)

陈文飞,刘晨光,姚薇[8](2012)在《1-丁烯/1-己烯共聚物增韧聚丙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验室合成的1-丁烯/1-己烯共聚物(PBH)和杜邦的POE弹性体对聚丙烯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加入不同质量分数增韧剂对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二者的增韧效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DSC表征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情况,探索共混体系的微观形态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加入相同量的POE与PBH,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的增幅相差不多,表明PBH具有与POE弹性体相近的增韧效果,但是拉伸强度比POE弹性体有一定幅度降低,随着增韧剂添加量的增加,冲击强度增加明显,弯曲强度下降。SEM结果表明,PBH在PP中的分散比POE要好,偏光显微镜照片表明,PBH比POE的破坏PP结晶的程度更大,晶粒尺寸更细。DSC结果表明,PBH可以使共混体系的熔点下降,结晶温度升高,对PP的结晶有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2年09期)

杨洪瑞,辛意,傅智盛,范志强[9](2011)在《离线GPC-FTIR法测定乙烯/1-己烯共聚物的组成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通常由乙烯和-烯烃共聚得到,因为优异的抗撕裂强度等物理性能,在聚烯烃产品中占据重要的地位。LLDPE的性能除了与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有关外,还与其化学组成分布紧密相关。我们建立了一种将普通GPC和FTIR仪(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王亚丽,王秀绘,王斯晗,王桂芝,张宝军[10](2011)在《1-己烯共聚物HF-7042和1-丁烯共聚物DFDA-7042性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核磁共振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己烯共聚物HF-7042和1-丁烯共聚物DFDA-7042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HF-7042与DFDA-7042的性能差别。结果表明,在密度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接近的情况下,HF-7042的共聚单体摩尔分数低于DFDA-7042,HF-7042的熔融特性(包括结晶温度、熔融温度、结晶度和片晶厚度)高于DFDA-7042,HF-7042的拉伸性能优于DFDA-7042。(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1年09期)

己烯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负载钛催化剂通过本体聚合得到1-己烯含量很少的1-丁烯-1-己烯无规共聚物,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温液体核磁共振碳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广角X射线衍射等表征其热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随共聚单体1-己烯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熔点降低,晶型Ⅱ向晶型Ⅰ转变速率降低。另外,由于晶型Ⅰ′的晶格参数远小于晶型Ⅰ,且1-己烯的加入导致共聚物的结晶能力和晶型转变速率下降,因此,随1-己烯含量的增加,共聚物更偏向于形成晶型Ⅰ′而不是晶型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己烯共聚物论文参考文献

[1].马江涛,崔爱军,钱俊峰,韦梅峻,陈群.纤维素负载催化剂制备二氧化碳-环氧乙烷-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9

[2].曲泽文,毕福勇,宋文波.1-丁烯-1-己烯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结晶性能[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9

[3].齐梦飞.基于齐聚催化剂进料策略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乙烯/1-己烯共聚物[D].浙江大学.2018

[4].米普科,王建伟,王立娟,杨景倩,许胜.碳桥限制构型催化剂催化乙烯1-己烯共聚和共聚物结构表征[J].分子催化.2017

[5].高凌雁,王群涛,郭锐,唐岩,侯斌.乙烯-1-己烯共聚物多元序列结构的定量研究[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6

[6].吕春胜,杨阳,李东凯,王俊,母瀛.乙烯与1-己烯共聚及其共聚物的微观结构[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5

[7].张亚明,高凤翔,周庆海,秦玉升,王献红.氧化环己烯连续进料下二氧化碳-环氧丙烷-氧化环己烯叁元共聚物的合成[J].应用化学.2014

[8].陈文飞,刘晨光,姚薇.1-丁烯/1-己烯共聚物增韧聚丙烯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2

[9].杨洪瑞,辛意,傅智盛,范志强.离线GPC-FTIR法测定乙烯/1-己烯共聚物的组成分布[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10].王亚丽,王秀绘,王斯晗,王桂芝,张宝军.1-己烯共聚物HF-7042和1-丁烯共聚物DFDA-7042性能对比[J].塑料工业.2011

论文知识图

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合...乙烯/1-己烯共聚物13C NMR分析乙烯/1-己烯共聚物DSC曲线图乙烯/1-己烯共聚物的WXRD图4 3 种 BCE 催化剂催化乙烯与 1 - #~乙烯与1-己烯共聚物的13C NMR谱...

标签:;  ;  ;  ;  ;  ;  ;  

己烯共聚物论文_马江涛,崔爱军,钱俊峰,韦梅峻,陈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