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绿荧光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荧光,蛋白,细胞,质粒,酵母,缺失,腺病毒。
绿荧光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姚佳,刘星,卢光玉,朱方渝,吴倩倩[1](2019)在《RNR3启动子调控的红绿荧光蛋白双信号发光酵母细胞对化学诱变原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RNR3启动子调控的红绿荧光蛋白双信号发光酵母细胞,用于快速筛选化学诱变原。方法:用PCR方法YIPlac204TC-NLS-DsRed-Express-2扩增DsRed-Express-2红色荧光蛋白,将其插入到pGPD载体,构建成GPD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酵母报告载体(pGPD-DsRed-Express2),用醋酸锂方法将其转化于RNR3启动子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yEGFP)发光酵母细胞(W303-1A/RNR3-yEGFP),从而构建成红、绿荧光蛋白双信发光酵母细胞。红色荧光蛋白(DsRed-Express-2)信号可用于校正细胞数和状态不同对yEGFP发光的影响。用不同诱变原分别作用于该发光酵母细胞,于第0、4、8、12、16和20小时,用黑色96孔酶标板分别测红、绿荧光蛋白的发光强度,用相对荧光强度(yEGFP/DsRed-Express2)描述诱变原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在与DNA发生结合的化合物中,放线菌素D和溴乙锭均呈阴性;在与DNA发生烷基化的化合物中,甲磺酸甲脂(MMS)和瘤可宁呈阳性结果,而丝裂霉素C呈阴性结果;在使DNA发生断裂的诱变原中,顺铂、博来霉素和福来霉素呈阴性,而4-硝基-N-氧化喹啉(4-NQO)呈阳性结果;在抑制DNA合成酶或拓扑异构酶的诱变原中,5-氟尿嘧啶呈阳性结果,而羟基脲、喜树碱和阿非迪霉素均呈阴性结果;非基因毒性化合物秋水仙碱、刀豆氨酸和四环素均呈阴性。结论:该重组发光酵母细胞(W303-1A/yEGFP/DsRed-Express2)可作为传统致突变评价方法的补充,具有快速、方便和高通量特点。(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9年04期)
邹晓威,夏蕾,王娜,姜兆远,李莉[2](2018)在《玉米丝黑穗病菌绿荧光蛋白标记菌株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真菌,其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种子时期或经根系侵染寄主[1]。其侵染方式为系统性侵染,病害症状早期不明显,直到该菌株代替寄主植株的雄性或雌性花序时,才出现典型症状[2,3]。为揭示玉米丝黑穗病菌菌丝体在(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杨晓玫[3](2017)在《红、黄、绿荧光蛋白标记根瘤菌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要研究根瘤菌与土着菌的竞争及消长关系,或明确某一特定根瘤菌的占瘤率和结瘤率等,只有借助于标记技术使目的菌具有示踪特性,方能检测,方便研究。为获得红色荧光蛋白质粒RFP(Red flouoresent protein)、黄色荧光蛋白质粒YFP(Yellow flouoresent protein)和绿色荧光蛋白质粒GFP(Green flouoresent protein)能够稳定表达和传代的根瘤菌标记菌株,本研究采用以滤膜为载体的经典叁亲本杂交方法,将不同颜色荧光蛋白RFP、YFP和GFP质粒,成功导入辅助菌大肠杆菌中,以此为基础进行构建和稳定性验证,并通过对荧光标记菌分别接种于紫花苜蓿甘农5号(Medicagosativa cv.Gannong No.5)和紫花苜蓿S.343(Medicagosativa cv.S.343)中,测定接种苜蓿幼苗的地上及地下部鲜重、干重,以及根长、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单株结瘤数、固氮酶活性、根瘤等级、占瘤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等生长及生理指标,测试接种叁种荧光标记菌及其出发菌对苜蓿幼苗产生的影响,取得以下结果:1、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热激转化可以用于质粒蛋白的转导,并获得与大肠杆菌的结合。本研究中,以传统的热激转化处理,叁种颜色的荧光蛋白质粒均能与大肠杆菌稳定结合,表明热激转化法适合红、黄、绿荧光蛋白与大肠杆菌的转移接合。2、通过叁亲本杂交,叁种不同颜色的荧光蛋白质粒在辅助大肠杆菌的作用下均能成功地从供体大肠杆菌转移到受体根瘤菌中。叁亲本杂交的载体为辅助菌大肠杆菌,对受体菌荧光蛋白质粒的转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受体菌也会影响叁亲本杂交的接合效率,本研究中,GFP荧光菌株转移接合率最高,与RFP和YFP差异显着(P<0.05),荧光质粒的丢失率也较低为2%-4%,表明绿色荧光质粒在苜蓿荧光根瘤菌构建方面具最优的选择条件。3、分别接种叁种颜色荧光标记根瘤菌后,两个品种苜蓿幼苗的根鲜重、根干重、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根长、株高、根瘤菌固氮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均显着(P<0.05)高于未接种处理;荧光标记根瘤菌与其对应的出发菌相比,能在植株体内稳定表达,未对苜蓿幼苗产生不良影响,具有与出发菌相近的促生能力。这表明构建的叁种荧光蛋白质粒根瘤菌可有效的促进植株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并不影响根瘤菌的结瘤竞争能力和促进生长效应。(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湘鸣,陆益新,王瑞鲲,吴倩倩[4](2014)在《RNR2调控的红、绿荧光蛋白发光酵母细胞对化学诱变原筛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RNR2启动子调控的红、绿荧光蛋白双信号发光酵母细胞高通量筛选化学诱变原。方法:用PCR方法从酵母(W303-1A)基因组扩增RNR2启动子,将其插入到含酵母嗜好遗传密码子的yEGFP报告载体(pRNR2-yEGFP);从YIPlac204TC-NLS-DsRed-Express-2扩增DsRed-Express-2红色荧光蛋白,用构建成酵母报告载体(pGPD-DsRed-Express2)。用醋酸锂方法将其共同转化于W303-1A酵母细胞,从而构建成RNR2启动子调控的红、绿荧光蛋白双信号发光酵母(W303-1A/RNR2-yEGFP/DsRed-Express2)。用不同DNA作用水平诱变原分别作用于该发光酵母细胞,于0,4,8,12,16和20 h,分别测红、绿荧光蛋白的发光强度,用其相对荧光强度描述与诱变原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在与DNA发生结合的化合物中,放线菌素D呈阳性而溴乙锭呈阴性;在与DNA发生烷基化的化合物中,甲磺酸甲脂和瘤可宁呈阳性,而丝裂霉素C呈阴性;在使DNA发生断裂的诱变原中,顺铂、4-硝基-N-氧化喹啉、博来霉素和福来霉素均呈阳性;在抑制DNA合成酶或拓扑异构酶的诱变原中,5-氟尿嘧啶、羟基脲和喜树碱均呈阳性;而非基因毒性化合物秋水仙碱、刀豆氨酸和四环素均呈阴性。结论:该重组双信号发光酵母细胞可快速、方便和高通量地筛选诱变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1-18)
李红玉,房有荣,于海涛,俞盈,阎辉[5](2013)在《超正电荷绿荧光蛋白+36GFP作为核酸载体的细胞穿透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通过原核表达纯化超正电荷绿色荧光蛋白+36GFP,研究其与核酸的结合作用及作为核酸载体的细胞转导功能。将pET+36GFP-HA2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然后表达纯化+36GFP蛋白。将得到的目的蛋白在特定浓度下分别转导293细胞、HepG2细胞、A549细胞和B16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36GFP的转导效率;+36GFP蛋白(100 nmol/L)转导A549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将+36GFP蛋白与质粒DNA按不同比例孵育,凝胶阻滞实验检测+36GFP与DNA的结合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36GFP蛋白携带质粒DNA转导细胞后报告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36GFP蛋白具有较高的细胞转导效率,且随浓度升高转导效率增加,呈浓度依赖性。凝胶阻滞实验显示,+36GFP能够与质粒DNA结合,阻滞DNA在凝胶中迁移,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36GFP包裹质粒转导细胞后,可高效携带质粒DNA转导进入细胞,使质粒报告基因得到表达。本研究成功表达纯化了+36GFP蛋白,证实该蛋白具有较高的细胞转导效率,可将外源核酸携带入细胞使外源基因得到表达。(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水良,林凤锦,黄粱浒,王瑾,王庆华[6](2012)在《慢病毒载体系统介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绿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共表达技术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慢病毒载体系统介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绿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共表达技术体系。【方法】绿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共表达慢病毒载体与相应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经聚乙烯亚胺(PEI)介导共转染HEK293T细胞,转染12小时后弃去转染液,换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每隔24小时后收集含慢病毒的培养液并行0.45μM孔径的滤器过滤以去除细胞碎片,病毒上清置-80℃保存待用。待分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长至约80%汇合(本文来源于《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10-25)
于德水,高娃,沙长青,张淑梅,高继国[7](2011)在《含黄绿荧光蛋白基因的穿梭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质粒pHPS9为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质粒表达载体,本项研究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黄绿荧光蛋白基因EYFP重组到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质粒表达载体pHPS9上,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中,获得含有pHPS9-EYFP质粒的阳性重组子。经双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成功构建了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的含有EYFP基因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质粒表达载体,为生防菌株的基因标记提供了必要的材料。(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叶银萍,徐晓虹,李涛,罗清清[8](2010)在《腺病毒载体转导绿荧光蛋白表达在海马神经元树突量化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EGFP),并成功感染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结果表明:应用表达绿荧光蛋白腺病毒感染的海马神经元,结合荧光显微镜活细胞成像技术,能定量分析神经元树突发育过程的动态变化,可应用于神经元发育形态的动态研究及各种因素对神经元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汪惠,赖百塘,李伟英,杨学惠,张春燕[9](2010)在《制备两种p53重组腺病毒和流式细胞仪定量外源绿荧光蛋白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p53作为转录因子,在细胞应激时呈活化型,可调控细胞周期和程序性死亡抑制肿瘤生长,通常通过各种机制可使p53呈现非活化状态,其中包括p53C-末端负调控序列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制备携带全长和缺失这些负调控序列p53的两种重组腺病毒,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散点图(flow cytometry scatter plot,FCM)检测人肺癌细胞外源绿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表达。方法利用pAdEasy-Track载体系统,构建两种p53重组质粒并在细菌中产生重组体,转染L293细胞产生叁种重组腺病毒,测序证明。叁种不同浓度病毒分别感染人肺癌801D细胞,FCM scatter plot检测其GFP表达。结果测序证明重组腺病毒:Ad-p53(del)缺失p53C-末端终止密码子前111个碱基和非编码区,Ad-p53(wtp)无p53碱基缺失。Ad-(empty carrier)无p53。FCM scatter plot显示叁种病毒感染801D细胞表达GFP百分率接近并随病毒浓度递增。801D包含了不同荧光强度比率的细胞。结论构建和制备了去C-末端p53和全长p53的两种重组腺病毒:Ad-p53(del)、Ad-p53(wtp)及空载体Ad-(empty carrier)。流式细胞仪散点图证明该病毒试验系统可靠,可定量外源GFP表达为病毒感染细胞选择浓度提供准确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肺癌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周洁,姜骞,陈洪岩,胡建华,高诚[10](2010)在《表达外源绿荧光蛋白的重组犬2型腺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UC18载体为骨架质粒,犬2型腺病毒(canine adenovirus 2,CAV-2)Toronto A26/61株为亲本毒株,以复制非必需区E3的侧翼序列为同源重组臂,对外源基因的插入靶点E3区进行了缺失,并在缺失位置插入hCMV IE启动子、多克隆位点,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SV40早期转录poly-A信号,构建了E3区缺失的转移载体pUC-△E3-EGFP。该载体与CAV-2亲本毒株共转染MDCK细胞,二者发生同源重组,经蚀斑筛选获得了表达EGFP的重组病毒rCAV-2△E3-EGFP。经鉴定重组病毒保持了亲本毒株的生物学性状并能够稳定表达外源基因,动物试验证实E3区的缺失对病毒的致病力无明显影响,为进一步开展CAV-2活载体疫苗研制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绿荧光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真菌,其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种子时期或经根系侵染寄主[1]。其侵染方式为系统性侵染,病害症状早期不明显,直到该菌株代替寄主植株的雄性或雌性花序时,才出现典型症状[2,3]。为揭示玉米丝黑穗病菌菌丝体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荧光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姚佳,刘星,卢光玉,朱方渝,吴倩倩.RNR3启动子调控的红绿荧光蛋白双信号发光酵母细胞对化学诱变原的筛选[J].癌变·畸变·突变.2019
[2].邹晓威,夏蕾,王娜,姜兆远,李莉.玉米丝黑穗病菌绿荧光蛋白标记菌株的构建与应用[J].植物病理学报.2018
[3].杨晓玫.红、黄、绿荧光蛋白标记根瘤菌的构建[D].甘肃农业大学.2017
[4].李湘鸣,陆益新,王瑞鲲,吴倩倩.RNR2调控的红、绿荧光蛋白发光酵母细胞对化学诱变原筛选的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5].李红玉,房有荣,于海涛,俞盈,阎辉.超正电荷绿荧光蛋白+36GFP作为核酸载体的细胞穿透性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13
[6].王水良,林凤锦,黄粱浒,王瑾,王庆华.慢病毒载体系统介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绿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共表达技术体系的建立[C].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2012
[7].于德水,高娃,沙长青,张淑梅,高继国.含黄绿荧光蛋白基因的穿梭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J].黑龙江科学.2011
[8].叶银萍,徐晓虹,李涛,罗清清.腺病毒载体转导绿荧光蛋白表达在海马神经元树突量化分析中的应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9].汪惠,赖百塘,李伟英,杨学惠,张春燕.制备两种p53重组腺病毒和流式细胞仪定量外源绿荧光蛋白表达[J].中国肺癌杂志.2010
[10].周洁,姜骞,陈洪岩,胡建华,高诚.表达外源绿荧光蛋白的重组犬2型腺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