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

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

关媛媛[1]2007年在《基于公司治理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审计尤其是内部审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以快速发展。传统的内部审计因其定位囿于为管理层服务,相应地决定其审计的职能、内容和范围等都受到局限。随着现代企业对公司治理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目标也和公司治理的目标渐趋一致:即致力于组织价值的增加。这就促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内容与审计范围等随之变化,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应运而生。关于内部审计,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其定义做了一次重大调整,提出“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程序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这是内部审计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第一次正式涉及治理问题,该定义明确将内部审计上升到治理层次,指出了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价值增值。可以认为,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是由于审计目标相对于传统内部审计的延伸,由服务于管理层上升为服务于股东及利益相关者,从而引起内审职能从确认扩展到咨询、审计范围从内部控制和业务范围扩展到风险管理和治理程序效果的现代内部审计。它主要通过在叁大审计领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行使两大职能(确认和咨询)来达到价值增值的目标。此外,从应用的角度看,2002年7月30日,美国出台了公司治理改革法案《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其中对于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审计范围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指导了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实务界的推广。基于以上两个背景,本文对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性研究、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六个部分对主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一部分为导言,对当前增值型内部审计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和综述。第二部分介绍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义,并分析了它与传统内部审计的不同点。另外,还介绍了《萨班斯法案》中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条款。这些内容是后面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背景。第叁部分在公司治理的视角下,从增值型内部审计相对于传统内部审计的变化入手,结合《萨班斯法案》,分析其在职能上的变化,以及与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师关系的变化。第四部分根据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义,重点分析内部审计在叁大领域内如何实现价值增值,并配以案例进行说明。第五部分重点研究内部审计部门价值创造的衡量理论与方法,并结合有关指标建立了内审部门平衡记分卡模型。最后一部分对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整个研究一直与《萨班斯法案》有关内部审计的条款相结合,将其置于公司治理的视角下进行研究,分析增值型审计如何完善公司治理,实现价值增值,注重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结合。

姜同敏[2]2014年在《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外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大,各企业为了应对风险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纷纷摒弃冗余部门,加强对价值链的管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的一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根据近叁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国有企业普遍暴露出诸如滥发员工福利、管理层决策失误、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不健全,以及内部审计功能的缺失。内部审计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必须实现向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转型。因此,研究我国国有企业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产生背景和定义开始,逐步分析了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相关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的性质,将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先进的审计理念在国有企业的具体应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需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作为工作中心,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资源、方法等以增加内部审计的效益、降低内部审计的成本,并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国有企业在发挥其特有职能、执行国家政策、建设廉政制度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效率,从而实现组织的价值增值。其次,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现状,指出了现存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着重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是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并研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调查报告和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上,分析出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开展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技术方法不先进、内部审计范围狭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规范、利用各种名义向职工滥发工资福利以及内部管理不规范等。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落后、缺乏价值链审计理念、业绩考核体系不完备、工资预算制度不健全以及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备等。鉴于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其成因,本文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增值着重定位于减少损失浪费,并在此基础上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以突出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并未涉及国有企业现存的其他问题以及内部审计的其他增值领域。再次,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大亚湾核电增值型内部审计成功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运用、增加企业价值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总结出大亚湾核电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经验的启示:树立内部审计的增值理念、建立合适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拓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域以及配置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最后,探讨了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实施的条件、路径,及对增值型内部审计作用的评价问题,以求切实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其一,从工作环境、内部审计的组织定位、内部审计的效益叁个方面分析了实现增值所需的条件;其二,分别从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机构、革新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准确把握内部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完善国有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和实施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实现增值的路径;其叁,基于经济增加值的基本原理,构造了绩效评价模型,评价了增值的成果。本文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先进理念应用到我国国有企业,并结合国有企业的性质提出了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基本思路,期望本文研究能够为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激发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对增值型内部审计问题展开研究,以使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国有企业得到高效的发展。

吴微[3]2009年在《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部审计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以发展的。传统的内部审计定位囿于为管理层服务,从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内容和范围等都受到局限。随着现代企业对公司治理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目标也和公司治理的目标渐趋一致:即致力于组织价值的增加。这就促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内容与审计范围等随之变化,因此,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应运而生.从国外的经验看,内部审计在完善治理结构和改进内部控制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我国关于内部审计的文章虽然不少,但对于增殖型内部审计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并不多,很多都只停留在对定义的介绍上,鲜有实证方面的研究,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目前还难以推广这种审计思想。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内部审计已成为关系其命运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国际化运作正以极高的速度在中国登陆,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开始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公司治理的焦点,公司治理已从静态的控制模式转变为不断防范各种风险的动态模式。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强化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充分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使之防范风险、完善公司治理,进而为组织增加价值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样的背景与意义,本文对上市公司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第一章是文章的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进行了观点评述。文献综述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的叁个层面进行了研究,即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涵义,增值型内部审计如何为公司增加价值,和增值型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这叁个层面。国外学者对内部审计是否具有增值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部分都肯定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重要性.在增值途径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从相对的角度即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绝对的单纯的增加价值的角度两个方面来进行。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考察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国内学者主要是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内部审计的内容,并结合我国实际,从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来探讨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的。在实证研究方面,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二章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相关基础理论分析。简单概括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溯源,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了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的内部审计的关系。1997年,IIA成立了一个指南核心工作小组,负责研究内部审计准则新框架。于1999年向IIA理事会提交了内部审计职业准则新框架,至此,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产生有了合法的理论支持。契约理论认为公司治理就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两类,而内部审计就属于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内部审计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控制机制,它不仅是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信息披露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也离不开内部审计活动。增值型内部审计并不是新生的一种审计类型,它是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以前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业务的继承和拓展。第叁章是公司治理视角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增值型审计的透析,介绍了增值型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及在公司治理中的增值功能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现状。内部审计既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同时又对公司治理程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治理程序的完善和组织价值的增加。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本文从叁个维度进行分析,显性与隐性的价值增值,自身与企业的价值增值,短期与长期的价值增值。在公司治理方面,内部审计通过为审计委员会效力来参与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作用除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这些“硬控制”之外,还涉及到组织的“软控制”,也就是组织的“高层基调”。第四章是实证部分,首先对以往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综述,并在此基础上,从业绩指标,资产利用率等指标方面提出了与内部审计的假设关系,随后,又对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了定义。以2004年作为研究窗口,以在沪市中的A股所有公司的年报中的内部审计信息为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并进行了回归。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对公司的治理的增值作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的假设基本上都有得到不同程度的证实,从描述性统计的结果看,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对公司的每股收益,总资产利润率与净资产利润率,托宾Q值,成本费用利润率都有提高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公司的价值。相关性检验中只有托宾Q值没有通过显着性检验,其他的解释变量都有通过检验。控制变量中的亏损与审计意见也通过了显着性检验。非参数检验中只有托宾Q值没有通过,其他的指标通过。而我们估计托宾Q值之所以没有通过各种检验,主要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较低,公司资产的重置价值也难以估算等缺陷造成的。第五章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衡量,首先介绍了增值型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绩效评估,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外部评价、内部评价与自我评价行结合,然后介绍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GAIN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GAIN提供的绩效评价指标是在广泛的调查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最后指出了在应用了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第六章是最后一章,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大的效用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外部要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背景和文化氛围。内部则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制度,并有效的改善审计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审计的质量,使增殖型内部审计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贡献:1,我国学者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大多主要是介于对内部增殖型审计的内涵及审计的增值途径等方面进行规范性的研究,在本文的行文过程中把内部增值审计放到公司治理视角下进行研究,注意理论和实务的结合。2,如上所述,目前我国学者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主要是规范性的,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证研究方面,能够检索到国内的文献还比较少,笔者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实证的模型进行研究。3,最后,在研究如何衡量内审部门业绩的时候,结合各方面的资料,在经典的指标基础上归类分析,设计了一个内审部门的平衡记分卡模型。由于笔者的能力及水平的有限,本文还存在以下的不足:1,实证部分的指标设计,本文是在已有的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通过综合对比并加入了一些新的指标构成,但由于现有的实证研究的有限,所以在指标的选取上相应的文献依据可能不足。2,关于样本数据的选取方面,本文选择2004年这一年的数据,因而实证结果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验证。3,样本量范围的选取上,本文选择的是沪市上市的公司,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因而可能对实证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李莹莹[4]2018年在《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以追求效益作为经营的最终目标,以安全性为基础,以流动性为手段,各部门协调合作,共同追求效益最大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正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其对其各部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达到追求效益的目标。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加快转变审计理念,从战略全局角度出发推进内部审计的转型升级,通过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组织增值,效益最大化。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叁大攻坚战。其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核心内容是防范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稳定发展对整个金融市场起着保航护驾的作用。建立在合规性审计基础上的传统内部审已满足不了企业对价值的追求,增值型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兼顾风险管理和企业效益最大化,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运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利益相关者、风险管理和价值链叁大理论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和J银行在推进增值型内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思考,用理论推导及实例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推进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具体可行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际运用,以及实现商业银行的价值增值有指导意义。目前商业银行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论已趋于成熟,各个学者从理论上分析了实现增值型内审的途径,但是在运用于实际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J银行江苏省审计分部在内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李捷[5]2016年在《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构建探讨》文中指出随着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越来越繁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途径和运营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需要探索一条更为科学、完整、符合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特色的管理方法和治理机制,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具有相对独立的位置,能够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2013年,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做出了修订,提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确认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具有独立和客观的特点,其主要宗旨和目标在于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改善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内部审计通过科学系统的组织方式,严谨高效的实施方法,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风险管理活动、控制治理效果进行评价”该定义表明,内部审计的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监督检查提升到了价值创造的层面。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审计活动体系的一个环节,是对商业银行提出价值增值的一种方法体系,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中最庞大和最重要的成员一一商业银行来说,内部审计是促进内部管理更加有效而展开的一项咨询确认服务。它利用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评价方式,通过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环节进行评估和评价,最终尝试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和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找出更为高效和先进的建议,帮助商业银行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内部审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对自身的要求也将更加严格。基于以上情况,本文采用了规范性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践均涉及了大量的分析内容,尝试为商业银行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构建和方法评价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本文的基本分析思路如下:理论上,文章的第一部分总体介绍了国内外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发现和研究成果,并同时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写作思路。第二部分和第叁部分,提出论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目前商业银行中,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并且在不同途径下,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如何帮助商业银行增加价值的,同时,提出实证的研究方法,从托宾Q、核心资本充足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方面提出了与内部审计的假设关系。第四部分,又对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了定义,以2014年作为研究时间点,以在沪深股市中所有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中的相关信息作为样本,用相关性验证的方式,证明了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投入以及审计人员的增加对商业银行价值的增加起着推动的作用。实践上,文章第四部分通过比较截止14年底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以及商业银行的整体价值增长情况。同时,结合JH银行成都审计分部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商业银行价值增值的主要贡献点有哪些,内部审计推动商业银行价值增值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商业银行影响内部审计发挥增值作用的原因分析。最后一部分,文章尝试从审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技术建设等多个方面构建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指标,最终提出针对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完善建议。本文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现实性:1.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问题研究,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围绕作者审计工作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并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针对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改革的一些建议,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借鉴意义。2.本文采取了两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理论结合实践,尝试构建出评价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评价指标,提出了综合性的观点,对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指标构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3.本文对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案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对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涂祥策[6]2007年在《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文中指出现代审计通常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叁个系列。世界主要国家的审计实践均表明,这叁种审计虽然具有较多的共性,但一般都各自独立,自成系统。国家审计是政治民主法制建设的工具,属于政治系列;社会审计是市场经济监督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市场系列;内部审计是企业的增值型工具,以加强内部控制和提供独立的认证和咨询,属于管理系列。有位着名的英国记者曾说:“如果你对伦敦感到厌倦,你就是对生活感到厌倦”,着名学者杰拉尔德·温顿的看法则是,“如果你对内部审计感到厌倦,你就是对生活感到厌倦——肯定是经济生活。”增值是企业首要美德而且是惟一的企业美德!增值时代已经到来,内部审计必须增值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劳伦斯.索耶说:“内部审计这棵大树,扎根于古代,只是到了近代才开始开花结果”1。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在账上都有记录,是看得见的,节约下来的钱在账上没有记录。内部审计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为组织增值,一群鹿有强有弱,最强的鹿在角斗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所以它统治着整个鹿群。然而鹿群经常得依赖于虚弱一点的鹿才能生存。这是由于虚弱一点的鹿精神上受到较大的压力,身体上的肾上腺素也分泌得多一些,又对危险的警惕性高一些,虚弱的鹿替整个鹿群注视着潜在的危险,当危险来临时会报警给同伴,这样的一个控制系统使鹿群受益2。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居于中央,内部审计人员居于外围,通过发现控制系统的问题以帮助管理层保持警觉,避免危险的发生。内部审计从早期的查错防弊到关注经营、管理及延伸到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审计,重心既在向前又向下移,但是内部审计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增值领域未能拓展,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至梏。本文首先针对目前内部审计陷入叁大困境:或者无所作为、或者无所不为、或者不知所为的现状,针对因内部审计不健全,不能为组织增值而导致企业效益下滑、竞争力下降、甚至破产的现状,以增值型内部审计来作为研究主题,有利于为目前迷茫的内部审计指明方向,为前进中的内部审计增加助推力。鉴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理论研究的滞后,实务操作因企业而异,特别是现代内部审计如何为组织增值、为自身增值,尚未有成熟的做法,笔者首先厘清增值的概念,因为没有概念,研究领域仍然存在,但那只是一堆毫无联系的观察结果而已。然后挖掘了增值的内涵、背景、动因、特征、关键因素,计量等,提出了现代增值型内部审计首先以财务领域的增值为基础,结合内部审计的认证和咨询两个职能的确立,增值型内部审计就是以实现企业目标为宗旨,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叁大领域增值,充分发挥其认证与咨询两大功能的一种新型内部审计。另外,内部审计还要为自身增值,从国外内部审计的实践来看,由于内部审计师必须具备的素质(VITAL)通常为Versatile (多面手)、Involvement(置身其中)、Technology(精通技术)、Advisor(顾问)、Leader(领导人),内部审计成为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摇篮3。一些组织早已把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培训的基地,作为管理培训基地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和使内审人员成长为合格的经理人才来为管理层服务,新招聘的人员安排在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两至叁年,以期他们达到能够胜任管理职位或组织内部其他职位的初步水准。世界上一些着名的企业有不成文的规定,即企业高级主管必须出自内审机构。鉴于增值的理解众说纷纭,现代内审计增值领域因资料所限,主要以探讨国外公司做法为主,所以第四章笔者以武汉钢铁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为例,介绍了该公司内部审计如何为公司增值、为自身增值的一些做法。2005年,我国内部审计规避的损失浪费达60多亿元,增加效益2000多亿;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6万多个,内部审计人员20多万人,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29万个,查出损失浪费金额109亿元,增加效益382亿元。2006年新的《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审计的单位都应该按照规定建立建全内部审计制定,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对内部审计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肯定。目前国资委中央企业叁分之一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全国范围内已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企业已占叁分之一强,内部审计的增值潜力和空间非常巨大.4

张鹏艳[7]2016年在《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系列财务丑闻的曝光使企业对自身的生存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保障作用,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风险水平,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将组织经营风险降到可控的最低水平。我国内部审计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创新比较匮乏,但是,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学习国外内部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将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为为组织增加价值,这也意味着我国内部审计步入了增值型阶段。尽管如此,相较于国外企业,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更多依赖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其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内部审计的最新理论研究进行了详细论述,旨在为我国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审计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效用,从而使企业达到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本文主要从理论和案例两个角度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效用。在理论方面,首先研究的是企业价值增值理论,在对企业价值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用具体量化的指标对企业价值增值进行衡量,然后对如何衡量企业价值增值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进一步叙述企业价值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其次是对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论述,在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这种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融入价值增值的理念,即以风险导向为手段、价值增值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审计理念,之后又对基于价值增值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及实施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再者,探讨了基于价值增值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在案例分析方面,本文以航天军工科研院内部审计实施为例,对该研究院内部审计增值活动介绍之后,发现了其内部审计工作在思想意识、制度建立、团队建设、具体实施中存在不足,并对此提出了加强组织整体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准确定位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中的隶属、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审计重心前移、切实发挥其“咨询”职能等建议。

任志媛[8]2007年在《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几年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加,客观上对内部审计这种重要的监督形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转变服务方式、满足企业需求、增加企业价值就成为目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含义和特点,创新性的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思想运用于我国电力企业。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阐述了电力企业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客观需求以及实现增值的途径等问题,然后构建了内部审计增值效果评价体系用于衡量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绩效,为最终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增加企业价值提供了新思路。

毕秀玲, 郭骏超[9]2016年在《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模式构建——基于IIA“价值模型”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与风险的复杂化促使内部审计在导向、目标与审计活动上做出转变并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向增值型内部审计转型是这些变化的综合体现。在对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价值主张模型、"叁线防御"模型和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进行评述,借鉴其中的有益成分后,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的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转型时期内部审计发展的可能策略:内部审计需明确自身定位与角色,关注利益相关者诉求,敏锐感知并应对复杂环境的挑战,以确认服务为基本,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加强人才资源与信息技术的保障,并关心企业道德与价值观的塑造。

郑石桥, 李娴娴[10]2017年在《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内部审计业务类型分为审核型内部审计、监督型内部审计和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依赖鉴证和咨询功能,以组织价值链为审计主题,以发现并推动整改价值链缺陷为直接目标,以管理审计、经营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为主要业务,服务于组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通过优化组织价值链,促进组织价值创造。

参考文献:

[1]. 基于公司治理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 关媛媛. 四川大学. 2007

[2]. 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 姜同敏. 浙江工商大学. 2014

[3]. 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 吴微.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4]. 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 李莹莹. 南京审计大学. 2018

[5]. 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构建探讨[D]. 李捷. 西南财经大学. 2016

[6]. 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 涂祥策.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7]. 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D]. 张鹏艳. 山西财经大学. 2016

[8].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 任志媛.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

[9]. 增值型内部审计运行模式构建——基于IIA“价值模型”的视角[J]. 毕秀玲, 郭骏超.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6

[10]. 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 郑石桥, 李娴娴. 会计之友. 201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