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部人失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所有者,国有资产,国企改革,控制权,合伙人,经营权,代理人。
内部人失控论文文献综述
谢辉[1](2018)在《内部人失控问题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宝万股权之争,南玻集团核心经营团队被“血洗”,上海家化与平安系的控制权之争,国美电器的黄陈之争,还有早期的雷士照明创始人与投资者的“宫斗”等内部人失控问题的频繁发生,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内部人失控,主要指企业创始人或核心经营团队随着外部资本的进入而造成自身股权的稀释,从而逐渐失去对公司的控制。企业是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契约的合集,二者之间缔结合约的基础应该是利益一致、风险共担、价值共享与制度约束,换言之是在相互合作依存的同时又存在着目标冲突,但是能够通过适当的秩序寻找合作的空间。所以,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均衡的,最终实现二者对企业的共同治理。但是,在现有的股权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下,财务资本凌驾于人力资本之上,肆意对人力资本进行侵害。我国企业家或公司人力资本的正当利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对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沉重的打击。这与当今极力宣扬的企业家精神,也是背道而驰的。当资本赶走企业家,那上市公司还剩什么?所以,资本忙于举牌,企业家无心经营,必然也将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受到损失。因此,同股同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满足现代公司发展的需要,也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审视。为了维护人力资本的正当权益,对于公司治理模式的探索,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实践中,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合伙人制度的研究。在合伙人制度研究中,关于双层股权结构的研究已逐渐变得成熟。但是,对于双层股权制度而言,通过公司章程将特权赋予个人的做法,容易形成个人对企业的控制,加之个人的有限理性,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平衡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治理内部人失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事业合伙人制度是公司章程将特权赋予企业核心经营团队,以团队的形式实现对企业的共同治理,相较于双层股权制而言,或许是个更好的视角。例如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万科的事业合伙人制度、华为的轮值CEO制等,这种以团队形式治理企业的方案,减少了个人的不完全理性,同时也保持着团队的流动性,有利于降低风险,也以事业合伙人团队的形式应对当今机构投资者的强悍。但是,学术界对于事业合伙人制度的研究依然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文章基于事业合伙人制度的视角研究内部失控问题的治理,阐释这一变化背景下应如何通过专业化的手段实现公司治理秩序的跟进和安排,对于有效地鉴别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内涵与外延,研究在该制度下如何防范内部人失控、创新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监管制度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首先,文章通过查阅各类相关的文献,对内部人、内部人失控、合伙人、事业合伙人、事业合伙人制度等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有效界定。其次,文章分析内部人失控现状,包括对内部人失控企业类型、内部人失控特征、各方博弈等方面进行阐述。然后,本文基于事业合伙人制度视角论述如何治理内部人失控问题。同时,文章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以相关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成败经验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事业合伙人制度在防范内部人失控方面带来的效用。最后文章根据前文的相关论述总结出对现代公司与监管层的启示。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事业合伙人制度创新了公司治理模式,能够有效治理内部人失控问题。(2)在各类企业都开始逐渐回归A股的时代背景下,承认人力资本产权,均衡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对企业的共同治理,已是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赖宏[2](2012)在《防止干部任用“内部人控制”失控的党内民主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部任用的"内部人控制",就是指职能部门及其领导者实际控制了干部任用权。由于监督缺失等原因,出现选人用人不公、不准、不透明等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结果,导致了干部任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干部任用的"内部人控制"在形态上既是应然,也是实然,而干部任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则是一种或然。在中国共产党处于中国政治的核心地位,而党的各级委员会(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又是干部任用职能部门的前提下,用党内民主来调控干部任用的"内部人控制",就是必然而现实的选择。(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2年14期)
谢守祥,周菲菲[3](2009)在《约束“内部人”行为,防止“内部人控制”失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内部人控制"失控,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容易出现的缺陷。当公司的所有者由于股权过于分散或其它原因,失去了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公司被"内部人"所控制,内部人往往会为牟取私利作出损害所有者利益的决策。在我国的国有(本文来源于《经营与管理》期刊2009年05期)
彭兴庭[4](2006)在《失控的“一把手”与国企“内部人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原本拥有十几亿元公众募集优质资产的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市场行情看好的情形下,竟累计亏损1.3亿元。新成立不久的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排查群众来信来访,终于查清包括“万年青”原总经理杨石根等在内的65人涉(本文来源于《经理日报》期刊2006-07-20)
彭兴庭[5](2006)在《失控的“一把手”和国企“内部人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原本拥有十几亿元公众募集优质资产的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市场行情看好的情形下,竟累计亏损1.3亿元。新成立不久的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排查群众来信来访,终于查清包括万年青原总经理杨石根等在内的65人涉嫌侵(本文来源于《中国保险报》期刊2006-07-17)
尤建新,王书坚[6](2003)在《“内部人控制”失控原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失控的现实表现的基础上 ,从委托代理关系入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进而提出解决“内部人控制”失控问题 ,应着重加强法律监督、所有者监督、市场监督 ,并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03年05期)
杨少梅,刘冬蕾[7](2003)在《“内部人控制”不能失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企业改革从1978年至今历经20多年,正逐步与世界接轨,国有企业上市、组建股份公司、推行法人治理结构,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着限制因素阻碍企业发展。1994年8月举办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日本学者青木昌彦提出的“内部人控制”理论在中国经济学界(本文来源于《经济论坛》期刊2003年15期)
陆永炳,周政[8](2001)在《谨防内部人失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是用人问题。善于用人、善于育人、善于留人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和保证,也是一个企业化解内部人员失控的有效措施。美(本文来源于《中国企业报》期刊2001-03-15)
高立平[9](2000)在《近年来关于“内部人控制”失控问题及解决思路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有企业实现公司制改造的过程中,内部人控制企业已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由此导致的 内部人控制 "失控问题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所谓 内部人控制"失控,是指企业内部人员取得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并以此来侵蚀作(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00年10期)
戴书松[10](1999)在《内部人、内部人控制及内部人控制失控——兼论会计委派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我们国家现在的环境条件而言, 国有企业被内部人控制是一种必然选择。尽管不可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失控, 但只要有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可能的。本文还认为现在的会计委派制度既缺乏理论上的说服力, 也存在实践上的操作困难(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9年02期)
内部人失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干部任用的"内部人控制",就是指职能部门及其领导者实际控制了干部任用权。由于监督缺失等原因,出现选人用人不公、不准、不透明等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结果,导致了干部任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干部任用的"内部人控制"在形态上既是应然,也是实然,而干部任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则是一种或然。在中国共产党处于中国政治的核心地位,而党的各级委员会(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又是干部任用职能部门的前提下,用党内民主来调控干部任用的"内部人控制",就是必然而现实的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部人失控论文参考文献
[1].谢辉.内部人失控问题治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2].赖宏.防止干部任用“内部人控制”失控的党内民主路径研究[J].领导科学.2012
[3].谢守祥,周菲菲.约束“内部人”行为,防止“内部人控制”失控[J].经营与管理.2009
[4].彭兴庭.失控的“一把手”与国企“内部人控制”[N].经理日报.2006
[5].彭兴庭.失控的“一把手”和国企“内部人控制”[N].中国保险报.2006
[6].尤建新,王书坚.“内部人控制”失控原因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3
[7].杨少梅,刘冬蕾.“内部人控制”不能失控[J].经济论坛.2003
[8].陆永炳,周政.谨防内部人失控[N].中国企业报.2001
[9].高立平.近年来关于“内部人控制”失控问题及解决思路研究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0
[10].戴书松.内部人、内部人控制及内部人控制失控——兼论会计委派制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