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论文_张新宝,李留仁

导读:本文包含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酸盐,油藏,塔河,模型,水线,岩溶,梯度。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宝,李留仁[1](2019)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的示踪剂监测——以塔河油田T402注采井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储集体以分布非常复杂的缝、洞、孔为主,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这类油藏裂缝-溶洞复合存在,底水十分发育,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井间连通性极大地影响注水、注气措施的有效性。对此,探究了示踪剂监测确定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的原理、方法,以及参数优选等问题,计算了水线推进速度和注入水分配系数。通过对塔河油田T402注采井组连通性评价分析表明,应用示踪剂监测确定缝洞油藏的井间连通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杨景斌,侯吉瑞[2](2019)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集体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形态复杂,在水驱过程中容易形成阁楼油和绕流油,采用气驱能够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剩余油的采出程度。为观察缝洞型油藏中注入气体的驱油动态,根据塔河油田实际地质资料和注采特征,依据相似性原则,设计制作二维缝洞型油藏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缝洞型油藏岩溶储集体模型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注气速度分别为20和5 mL/min进行驱替,宏观油水界面特征基本相似,在氮气驱替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气水同锥现象和气水协同效应;注气速度为20 mL/min下的最终采出程度约为70.5%,注气速度为5 mL/min下的最终采出程度约为78.9%,注气速度高易发生气窜,低注气速度可以延长注氮气时间,防止气体过早发生气窜,但是由于速度低,驱动能量低,氮气只能进入阻力相对较小的溶洞和裂缝中。因此,合理控制注气速度能够充分发挥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潜能。(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6期)

于梦男[3](2019)在《缝洞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压裂井试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缝洞型碳酸盐岩在我国油气资源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压裂井井底压力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建立考虑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碳酸盐岩渗流微分方程,利用点源函数理论、Laplace积分变换和Fourier余弦积分变换等方法求得Laplace空间顶底封闭、侧向无限大外边界点源解,通过对点源积分得到面源解;通过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井底压力解并绘制试井曲线.通过模型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应力敏感系数越大,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上翘越明显;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上翘时间越早;压裂井打开程度越小,压力导数球形流特征越明显;窜流系数越大,"凹子"出现的时间越早;弹性储容比越大,"凹子"越宽越深.利用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对缝洞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压裂井的动态曲线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嘉新,周彦[4](2019)在《塔河4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主要由大型溶洞、裂缝及溶孔组成,其中大型溶洞是主要的储油与产油空间。大型溶洞洞内流体流动为自由流,与砂岩孔隙中的流体流动具有较大的差别。在溶洞内油水两相流时,实际上固体介质对流体流动阻力是不存在的,所以表现为油水间的重力作用突出,油水界面比较清晰,油水间重力分异较迅速。溶洞之间由裂缝相连通,耦合后流动更加复杂,裂缝内流体流动表现为高速达西流动,底水沿裂缝水窜速度快。本文在塔河4区缝洞型油藏储集体描述、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油井措施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综合运用油藏工程、油藏地质和数模建模等技术手段,对油水分布规律和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指出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刘根,肖亚昆,丁蓓蓓[5](2019)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量估算方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提出了改进容积法这种新的储量估算方法,并将这种方法与几种常见的储量估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通过对研究区油气藏进行精细建模计算出的储量作为标准对各种结果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静态容积法和溶洞孔隙体积比法计算出的储量误差相对较大,改进容积法相对其他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同时也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对于油气田勘探开发初期进行储量估算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任文博[6](2019)在《流势调控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控水稳油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缝洞型油藏因见水和含水上升导致的产量递减,在现有常规砂岩油藏流势表征的基础上,根据缝洞型油藏的地质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流势表征新方法,并通过计算和模拟,明确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势主要由位能和压能构成。基于流势是控制地下流体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提出了通过改变生产压差实现流势调控从而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控水技术策略,形成了与水侵方向和水体强弱相关的选井和调整设计等流势调控的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流势调控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控水稳油的一种有效手段,截至目前在塔河油田已经实施13单元,11单元有效,累计增油近10万t。(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6期)

李春磊[7](2019)在《数值模拟技术在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研究主要在塔河油田缝洞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机理模型的研究,对影响剩余油分布因素进行了研究。剩余油分布模式的提出,满足了生产开发需要,一定程度上指导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姜瑞忠,张春光,郜益华,耿艳宏,余辉[8](2019)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分形非线性渗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欧氏空间的传统渗流理论描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多尺度和非均质特征时存在局限性。考虑边界层和流体屈服应力的影响,描述致密基质块的非线性渗流特性,应用分形理论描述裂缝系统的分形特征,同时考虑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建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分形非线性渗流模型;应用有限元法求解渗流模型,绘制水平井压力动态曲线,并对比不同渗流模型的压力动态曲线特征,分析渗流规律,将渗流过程划分为9个特征流动阶段;对非线性参数和分形指数等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结合测井数据将新模型应用于矿场渗流参数的解释。结果表明:非线性参数主要影响基质向裂缝系统的窜流强度,而分形指数使得压力动态曲线在渗流中后期逐渐上翘,且上翘幅度随分形指数的增大而加剧。分形非线性模型的矿场应用表明,该模型符合储层实际生产状况,对提高试井解释的准确性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6期)

王毓杰,张振南,牟建业,赵兵,刘志远[9](2019)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洞体与水力裂缝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分布有大量不规则的岩溶缝洞。这些洞体如何影响水力裂纹扩展对于水力压裂效果评估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索这一问题,采用单元劈裂法对该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首先对孔洞进行数学和力学建模,然后对含有孔洞储层进行水力压裂模拟。研究发现:当地应力差不是很大时,洞对水力裂纹起排斥作用,水力裂纹总是绕开洞体发生扩展。这是因为在地应力差不大时,洞周压应力集中,形成一层"保护层",使水力裂纹无法穿过,而只能绕行。当地应力差较大时,水力裂纹能够突破洞周压应力集中区,趋于洞体并与之汇合。因此,在评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力压裂效果时,地应力差是一个关键因素。当地应力差较小时,水力裂纹无法与溶洞储集体沟通。反之,则水力裂纹能与溶洞储集体沟通。该文的研究结果将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力压裂效果评估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闻宇晨,屈鸣,侯吉瑞,梁拓,马仕希[10](2019)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裂缝中的N_2运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裂缝发育程度高,非均质性极强,注气开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方式。为研究N_2在裂缝中的驱油效果以及波及规律,在满足相似准则条件下利用油藏地质资料设计制作两套室内物理模型,研究N_2在不同开度裂缝中的驱油效果、波及路径和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开度裂缝的驱油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毛管阻力和重力分异作用是影响N_2波及路径主要因素。建立无量纲指数ω分析对比毛管力和重力分异作用的相对大小,预判N_2在裂缝中的运移特征,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生产动态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17表2参17(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形态复杂,在水驱过程中容易形成阁楼油和绕流油,采用气驱能够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剩余油的采出程度。为观察缝洞型油藏中注入气体的驱油动态,根据塔河油田实际地质资料和注采特征,依据相似性原则,设计制作二维缝洞型油藏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缝洞型油藏岩溶储集体模型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注气速度分别为20和5 mL/min进行驱替,宏观油水界面特征基本相似,在氮气驱替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气水同锥现象和气水协同效应;注气速度为20 mL/min下的最终采出程度约为70.5%,注气速度为5 mL/min下的最终采出程度约为78.9%,注气速度高易发生气窜,低注气速度可以延长注氮气时间,防止气体过早发生气窜,但是由于速度低,驱动能量低,氮气只能进入阻力相对较小的溶洞和裂缝中。因此,合理控制注气速度能够充分发挥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潜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新宝,李留仁.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的示踪剂监测——以塔河油田T402注采井组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杨景斌,侯吉瑞.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集体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实验[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3].于梦男.缝洞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压裂井试井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9

[4].王嘉新,周彦.塔河4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J].石化技术.2019

[5].刘根,肖亚昆,丁蓓蓓.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量估算方法评价[J].石油化工应用.2019

[6].任文博.流势调控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控水稳油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19

[7].李春磊.数值模拟技术在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中的研究[J].石化技术.2019

[8].姜瑞忠,张春光,郜益华,耿艳宏,余辉.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分形非线性渗流[J].岩性油气藏.2019

[9].王毓杰,张振南,牟建业,赵兵,刘志远.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洞体与水力裂缝相互作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10].闻宇晨,屈鸣,侯吉瑞,梁拓,马仕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裂缝中的N_2运移特征[J].油田化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部分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类...断裂作用形成的缝洞储层的横向非均...4-2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驱替物理...4-2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驱替物理...

标签:;  ;  ;  ;  ;  ;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论文_张新宝,李留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