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类凝血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凝血酶,抗凝血,基因,蛇毒,肝素,序列,汉族。
类凝血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文娟娟,瞿兵,刘超[1](2018)在《肝癌组织中抗凝血酶Ⅲ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3)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公共数据库中214例肝癌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及相关临床数据,对样本中AT3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AT3低表达组中,血清甲胎蛋白含量较高(P<0.001),肿瘤体积较大(P=0.015),TNM分期较差(P=0.001),转移风险较高(P<0.001)。生存分析提示,肿瘤体积较大(P=0.023)、多发结节(P=0.047)、合并肝硬化(P=0.016)、TNM分期较晚(P<0.001)、高转移风险(P=0.001)及AT3低表达(P=0.005)与肝癌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亦提示AT3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0.850,95%CI:0.745~0.970,P=0.016)。结论肝癌组织中,AT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有关,其低表达可能是影响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实用肿瘤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万海龙[2](2015)在《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抗凝血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蜱类体内的抗凝血酶对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吸血和血餐消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cDNA文库的筛选,克隆得到了一条符合抗凝血酶特征的基因序列,命名为DS-AT。该序列全长616bp,开放阅读框为429bp,编码142个氨基酸。经信号肽在线预测分析,信号肽有16个氨基酸,成熟肽有126个氨基酸。功能结构域分析显示DS-AT包含两个BPTI-like结构域,属于Kunitz家族。经NCBI Blast检索发现森林革蜱抗凝血酶基因编码蛋白与boophilin蛋白的同源性是89%,以boophilin抗凝血酶氨基酸序列为模板,构建了DS-AT蛋白的叁级结构模型。各组织和发育各阶段荧光定量分析表明,DS-AT主要在雌蜱和雄蜱中肠和唾液腺中表达,在若蜱、雌蜱和雄蜱中均有表达。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DS-AT重组蛋白,其分子量约为36 KDa,并对该重组蛋白进行了抗凝血活性以及抑菌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DS-AT重组蛋白具有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和一定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3-10)
马海平,郑宏[3](2014)在《不同民族心脏手术患者抗凝血酶Ⅲ基因多态性与肝素抗凝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维、哈、汉族在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围术期肝素抗凝敏感性的关联性。方法纳入成年实施心脏手术的维族、哈族和汉族患者共180例,术前采集全血标本进行ATⅢ基因测序,检测术前、术后24小时凝血功能;统计术中输血、术后出血;对叁组间ATⅢ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凝血指标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术中肝素敏感性与ATⅢSNP之间的关系。结果 ATⅢ基因测序发现:共有9个SNP位点,其中第5外显子219位点(rs5877)和249位点(rs5878)存在A/G杂合型及A→G纯合子型多态性,杂合子在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纯合子叁组间频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汉族上述两个SNP频率显着高于维族和哈族;分析发现这两个位点的SNP对氨基酸的表达没有影响;凝血指标叁组间比较汉族较维和哈族显着延长;叁组间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汉族心脏手术使用肝素和鱼精蛋白的量显着高于维族和哈族,而术后出血量及输血人数汉族同样显着高于维族和哈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哈、汉族不同民族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ATⅢSNP频率存在差异;这种SNP频率的差异可能是围术期肝素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这种差异导致围术期出血量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2014国际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论坛资料汇编》期刊2014-05-23)
马海平,王江[4](2014)在《哈族家系新发现的两个抗凝血酶Ⅲ基因突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施心脏手术抗凝血酶Ⅲ(ATⅢ)基因突变的哈族患者家系对肝素耐药影响的研究,探讨家系ATⅢ基因突变与肝素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实施心脏手术的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病史资料调查,并采取血标本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以筛查凝血功能,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活性,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PCR扩增ATⅢ基因所有外显子序列,DNA测序并进行基因分析。针对新基因突变,在60例健康对照人群中检测相应突变以排除多态性。结果:先证者本人为肝素耐药,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凝血指标APTT、PT、FIB、D=D、PLT及ATⅢ的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基因分析发现:家系中有五人ATⅢ基因第7外显子49位点发生G/A杂合型突变,两人为G/G野生型纯合子,突变引起氨基酸Ala391Thr的突变;ATⅢ基因第7外显子116位点五人为G/G野生型纯合子,两人发生G/A杂合型突变,但该位点未引起氨基酸的突变;60例哈族健康对照者未发生上述两个位点的基因突变。结论:该家系ATⅢ基因第7外显子49位点和116位点基因突变为家族遗传性突变,其中49位点Ala391Thr的突变可能与肝素耐药有关。(本文来源于《2014国际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论坛资料汇编》期刊2014-05-23)
李正民,宫璀璀,吕金利,方盼盼,王广兰[5](2014)在《抗凝血酶基因10381T缺失导致的Ⅰ型抗凝血酶缺陷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1例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先症者及其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家系成员发病机制。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该家系9名成员的AT活性(AT∶A)、蛋白S活性(PS∶A)、蛋白C活性(PC∶A),用免疫比浊法检测AT抗原量(AT∶Ag),用Western blot检测血浆中的AT分子质量和含量,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对AT基因的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用直接测序法对该家系所有成员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同时筛查100例正常人以排除基因突变的多态性。结果该家系先症者AT∶A和AT∶Ag分别为48%和121 mg/L,先症者AT基因的第6外显子发现10381T del。其家系的部分成员检测到相同的移码突变。结论该家系先症者及部分成员存在Ⅰ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是由AT基因10381T del移码突变所致。(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4年03期)
李家祺,李谦,唐松山,李红枝[6](2013)在《蛇毒类凝血酶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蛇毒类凝血酶(Thrombin-like enzyme,TLE)是蛇毒中与血浆凝血酶性质相似的一类丝氨酸蛋白酶,所不同的是在蛇毒类凝血酶结构中已经没有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激活组分。由于蛇毒类凝血酶在新药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来自Bothrops jararaca和Bothrops atrox蛇毒的立芷雪、来自东北白眉蝮蛇毒的邦停和来自尖吻蝮蛇毒的苏灵,它们是具有止血作用的新药;来自Gloydius shedaoensis和Gloydius ussuriensis蛇毒的东菱克栓酶、来自白眉蝮蛇和尖吻蝮蛇毒的降纤酶、来自Calloselasma rhodostoma蛇毒的安克洛酶和来自Crotalus adamanteus蛇毒的Crotalase,它们是具有溶栓作用的新药。这些药用蛋白质的来源和产量因有限的蛇毒原料而有很大限制,通过基因克隆可解决资源问题。文章综述了蛇毒类凝血酶的基因结构、糖基化特点和各种重组表达体系,为大量制备供临床和基础研究使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李家祺[7](2012)在《蛇毒类凝血酶的纯化与基因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血管损伤性止血在临床上占有很大比例。蛇毒酶制剂作为临床用药与同类其它制剂相比,其效果优良,无严重的副作用,使用安全,在临床治疗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国内关于蛇毒类凝血酶酶的研究和利用有很多报道,但是真正具有国内知识产权的止血用蛋白质还没有,同时也存在蛇毒原料的限制。在过去8年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止血蛋白Agacutase,其含量非常低,因此,本课题对尖吻蝮蛇蛇毒的止血类凝血酶进行分离纯化和基因筛选,通过基因重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和促进产品升级打下了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自尖吻蝮蛇蛇毒纯化一种新的具有凝血活性的类凝血酶Agacutase。通过用Sephadex G-75凝胶层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25凝胶脱盐分离纯化,根据核酸蛋白检测仪在A280的检测值大小,收集不同组分。用SDS-PAGE、HPLC检验其纯度,用质谱(MS)和凝血活性方法,对其分子量和对底物酶解活性进行分析。在设计上游引物时,我们根据纯化得到Agacutase的蛋白测序知道的前44位氨基酸序列来设计简并引物。运用M13(-48)作下游引物,是为了在逆转录反应时在oligodT前面加上一段便于测序的基因,以蛇毒腺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其中的类凝血酶基因序列,胶回收条带并克隆至T载体上,通过双向测序得到筛选类凝血酶基因目的。通过用美国NCBI数据库对克隆的蛇毒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研究,以获得初步的功能信息。研究结果通过对蛇毒干粉进行多步分离纯化后,用HPLC检测其纯度在90%以上,SDS-PAGE电泳结果为只有单一条带,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结果分子量为31084Da。纤维蛋白原底物分子水解活性显示,样品对α亚基逐步水解,在3小时水解达到高峰,而对照组中的猪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α亚基和β亚基明显水解,在1小时达到高峰。并对β亚基的水解速度明显快于对α亚基的水解速度。通过设计不同长度的简并引物(I、II、III、IV和V引物),用RT-PCR方法成功扩增出不同大小的片段:I号引物对扩增出1200bp、800bp、600bp叁个片段;II号引物对扩增出一个500bp的片段;III号引物对扩增出1500bp和750bp两个片段;IV号引物对扩增出一个750bp的片段;V号引物对扩增出1200bp和750bp两个片段。PCR产物克隆于T载体后,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得到六种类凝血酶基因(基因-I、III、VI、VII、VIII和IX)。通过NCBI的BLAST比对后,发现它们分别与以下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具有一定同源性:基因-I与蛇毒金属蛋白酶(snake venom metalloproteinase)有最大同源性为50%,后者具有水解纤维蛋白原的α链功能;基因-II与活化蛋白激酶C受体(receptorfor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有最大同源性为21%;基因-III与蛇毒丝氨酸蛋白酶Da-36(snake venom serine protease Da-36)有最大同源性为78%,后应具有裂解纤维蛋白原Aα、Bβ和γ链的功能;基因-IV与NADH脱氢酶亚基4(NADH dehydrogenasesubunit4)有最大同源性为95%;基因-V与rCG20216有最大同源性为77%;基因-VI与蛇毒丝氨酸蛋白酶Dav-PA(Snake venom serine protease Dav-PA)有最大同源性为80%,可能具有裂解纤维蛋白原Aα和Bβ链功能;基因-VII与类凝血酶Acutobin(Thrombin-like enzyme acutobin)有最大同源性为95%,应具有水解纤维蛋白原的α链功能;基因-VIII与蛇种Agkistrodon Acutus类凝血酶(venom thrombin-likeenzyme)有最大同源性为60%,可能具有裂解纤维蛋白原Aα和Bβ链功能;基因-IX与蛇种Agkistrodon Acutus的金属蛋白酶Aahiv的A链有最大同源性为55%,可能具有蛇毒金属蛋白酶的功能。研究结论通过凝胶过滤层析与离子交换层析等分离纯化过程从尖吻蝮蛇蛇毒干粉中得到单一的组分,该组分为一种新的具有止血活性的类凝血酶,并命名为Agacutase。基因筛选实验发现了几种新的蛇毒类凝血酶。根据DNA序列推导氨基酸序列,通过NCBI的protein BLAST比对后,发现其中6个与几种已知序列的类凝血酶的同源性在50%以上,有的甚至达95%。(本文来源于《广东药学院》期刊2012-05-01)
张国俊,胡利宗,李书粉,宋向凤[8](2012)在《哺乳动物抗凝血酶基因的分子特征、微共线性与适应性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凝血酶(AT)是哺乳动物体内重要的天然抗凝血因子之一,它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主要参与并调节复杂的血凝过程。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手段,共挖掘出17个哺乳动物抗凝血酶基因(AT),并剖析了它们的基因结构、微共线性、保守基序、功能结构域、以及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与微共线分析表明,哺乳动物AT基因具有5-12个外显子,大多数是7个外显子;不同物种AT基因所处区段之间具有较好的共线性。哺乳动物AT蛋白特征分析显示,SERPIN功能结构域与保守基序1、2、3、4、5、8和9存在相互重迭的部分。AT基因进化树揭示基因进化和通常认为的物种进化几乎一致。同时,利用PAML中Codeml的位点特异模型在AT基因中发掘了1个正选择位点328D。(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2年03期)
白巧红,刘锦铭,王鹏[9](2011)在《抗凝血酶基因Ala384Ser多态性与肺血栓栓塞症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蛋白C(Protein C,PC)基因启动子区2405C/T(rs1799808)和2418A/G(rs1799809)两个多态性位点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63例上海地区汉族肺血栓栓塞PTE患者作为病例组和71例上海汉族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上述两个多态(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术会议暨第叁届国际肺循环病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7-28)
李长红,陈炯,史雨红,陆新江[10](2011)在《香鱼抗凝血酶基因(AT)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主要抑制凝血酶(thrombin)及其它凝血因子的活性,并具有重要的抗炎活性。本实验从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肝组织cDNA文库中成功获得了香鱼AT基因的cDNA全序列(EMBL登录号:FN429980)。测序结果表明,香鱼AT基因cDNA全长1487个核苷酸,包含1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RF),推测编码1个由45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N端2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成熟AT具有与哺乳动物AT相似的特征结构,包括:羧基末端附近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中心、6个保守的Cys残基形成的3个二硫键结构和4个N-糖基化位点。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香鱼AT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AT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1%。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物种AT的进化关系与目前接受的物种分类关系基本一致,香鱼AT位于鱼类AT簇中,与大西洋鲑、红鳍东方豚(Takifugu rubripes)和斑马鱼(Danio rerio)AT进化相关性最高。AT mRNA在健康香鱼的肝组织中表达量最大,在脾、肾和脑中表达量较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侵染4和8h的香鱼肝组织中AT mRNA表达量显着下调(P<0.05),但随着病程发展,12~36h,AT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揭示AT是一个病程相关蛋白,并参与香鱼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期反应。(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类凝血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蜱类体内的抗凝血酶对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吸血和血餐消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cDNA文库的筛选,克隆得到了一条符合抗凝血酶特征的基因序列,命名为DS-AT。该序列全长616bp,开放阅读框为429bp,编码142个氨基酸。经信号肽在线预测分析,信号肽有16个氨基酸,成熟肽有126个氨基酸。功能结构域分析显示DS-AT包含两个BPTI-like结构域,属于Kunitz家族。经NCBI Blast检索发现森林革蜱抗凝血酶基因编码蛋白与boophilin蛋白的同源性是89%,以boophilin抗凝血酶氨基酸序列为模板,构建了DS-AT蛋白的叁级结构模型。各组织和发育各阶段荧光定量分析表明,DS-AT主要在雌蜱和雄蜱中肠和唾液腺中表达,在若蜱、雌蜱和雄蜱中均有表达。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DS-AT重组蛋白,其分子量约为36 KDa,并对该重组蛋白进行了抗凝血活性以及抑菌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DS-AT重组蛋白具有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和一定的抑菌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凝血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文娟娟,瞿兵,刘超.肝癌组织中抗凝血酶Ⅲ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8
[2].万海龙.森林革蜱(Dermacentorsilvarum)抗凝血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马海平,郑宏.不同民族心脏手术患者抗凝血酶Ⅲ基因多态性与肝素抗凝的研究[C].2014国际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论坛资料汇编.2014
[4].马海平,王江.哈族家系新发现的两个抗凝血酶Ⅲ基因突变的研究[C].2014国际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论坛资料汇编.2014
[5].李正民,宫璀璀,吕金利,方盼盼,王广兰.抗凝血酶基因10381T缺失导致的Ⅰ型抗凝血酶缺陷症[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
[6].李家祺,李谦,唐松山,李红枝.蛇毒类凝血酶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3
[7].李家祺.蛇毒类凝血酶的纯化与基因筛选[D].广东药学院.2012
[8].张国俊,胡利宗,李书粉,宋向凤.哺乳动物抗凝血酶基因的分子特征、微共线性与适应性进化[J].生物技术通报.2012
[9].白巧红,刘锦铭,王鹏.抗凝血酶基因Ala384Ser多态性与肺血栓栓塞症相关性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术会议暨第叁届国际肺循环病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
[10].李长红,陈炯,史雨红,陆新江.香鱼抗凝血酶基因(AT)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征[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