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丁美森[1]2006年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被披露的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案越来越多,带给人们的震撼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对此现象尤其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尤显必要和迫切。什么是会计舞弊?什么是审计失败?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导致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范此类现象?这是本文研究并试图回答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其中,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这个新审计风险模型给了我灵感。于是,从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性入手研究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便构成了本文的重心。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新审计风险模型,介绍了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的相关概念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分析了会计舞弊的动机、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检查风险的影响因素,各自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及这些机制有效运行的条件。第叁部分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机、公司治理、审计执业以及法律机制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其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的原因。第四部分给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束部分,指出:仅仅对公司治理、法律机制和会计审计进行改革,仍不足以防范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还应当深刻反省扭曲的文化氛围和沦丧的职业道德,并加以矫正、修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治愈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这一市场经济的顽疾。

刘可朦[2]2016年在《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政府补助项目审计失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政府补助作为我国政府直接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不仅能够对特定的行业及地区发展提供资金,还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随着政府补助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及补助金额的逐步上涨,部分企业开始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政府补助项目进行盈余管理或舞弊来改变企业的利润结构。不仅在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公告中能够看到部分上市公司利用政府补助项目对财务报表进行舞弊的事实,在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及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中同样也有大量企业存在利用政府补助项目调节企业利润的现象。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影响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生审计失败,不仅会影响审计行业的声誉,还会直接影响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根据我国资本市场中出现的审计失败案例来看,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发生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管理层的故意舞弊,因此文章首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利用政府补助项目进行舞弊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具体的案例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政府补助项目对财务报表进行舞弊的主要手段。其次,文章针对管理层利用政府补助进行舞弊的手段提出了具体的审计措施,建议注册会计师在对政府补助项目进行审计时应先分析舞弊动机、了解被审计单位利润的构成及主要来源,再对政府补助相关文件进行有效的检查,如果遇到问题应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或询证,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政府补助项目确认与计量的准确性,还要关注政府补助项目列报与披露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也需要对搬迁补偿款及投资补助等特殊的政府补助项目进行关注,必要时还可以利用法律顾问及外部专家的工作。然后,文章结合了亚太集团对莲花味精审计失败的具体案例,对莲花味精利用政府补助项目舞弊的动机及手段、亚太集团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存在着明显不足的审计程序提出了改进措施。最后,文章针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政府补助项目审计失败问题,强调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建立业务质量控制制度,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才能有效的避免审计失败。此外,我国还应完善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监管体系,减少上市公司利用政府补助项目舞弊的机会。

彭桃英[3]2005年在《审计质量与审计市场行为主体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在经历了本世纪初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重大案例之后,人们对独立审计质量问题更加感到困惑。但是,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和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及资本市场的规模化发展,独立审计的作用却日益重要。因此,加强防范和不断解决独立审计中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问题将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从理论上说,审计质量既是审计信息的使用者和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及其产品的评价,也是审计市场行为主体在特定的制度背景下行为的结果;防范和解决独立审计质量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实行适当的审计质量评价和有效的制度变革。而实际上,任何评价体系都难免存在不足,任何制度措施都会因相关行为主体的策略行为和环境的变化而难以持久有效。所以研究在变化的制度背景下审计质量的评价及审计质量与审计市场行为主体的关系,对于引导相关行为主体的市场行为和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表面上看,审计质量的评价是一个评价方法问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问题是一个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和审计报告的真实性问题。而实质上,这两类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和内在的行为逻辑,也反映了审计的技术特征,而且二者是不可分离的。本文试图在变化的制度背景下,比较系统地研究审计质量的评价及审计市场行为主体行为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我们在总结其他作者的零散研究成果和分析以往研究不足的基础上,着重集成地研究了叁大紧密相关的问题:(1) 审计质量的概念和审计质量的评价;(2) 审计质量问题产生和制约的机制,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审计市场行为主体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共同决定审计质量的;(3) 改善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途径。 在导论(第一章)中,我们从列举目前国内外审计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和初步分析以往人们研究此类问题中的不足之处入手,选定了研究的问题,确定了本文研究的主线和所采用的方法。我们也在这一部分里介绍了本文的核心思想、逻辑思路和论文结构。 在第二章里,我们首先依据ISO关于质量的理论,给出了我们对审计质量的定义。接着,我们从审计信息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审计质量的特征;再从审计信息的特征和审计质量的特征入手,定性地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我们在同时考虑审计服务供给者和评价者的基础上把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分为四大类:审计资源因素、审计环境(制度)因素、审计风险因素及审计行为因素,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模式。然后,我们评介、分析了各种评价审计质量的方法和模型,引入了审计质量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最后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角

王晓敏[4]2011年在《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审计业务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注册会计师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值得信赖的鉴证信息。然而,我国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不高,加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猖獗,从国际上的安然到国内的银广夏,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当然,各种舞弊案、审计失败案浮出水面,审计职业界就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虽然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给予惩罚并完善相应的管制制度,但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广大学者对两者的内在联系纷纷展开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总结归纳会计舞弊、审计失败的相关理论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以证监会、财政部的处罚公告为出发点分析我国审计失败现状,总结我国审计失败的特点。接下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方法,从2006~2010年的处罚公告中筛选2005~2009年度的舞弊样本,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展开实证研究,实证一主要验证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是否正相关,实证二主要验证在会计舞弊条件下审计失败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正相关;在存在会计舞弊的条件下影响审计失败的主要因素有资产负债率、现金负债率、资产净利率、关联方交易度以及审计费用率。注册会计师应加强对现金流量表的审计,提高反舞弊能力以发现舞弊,而不应仅仅以完善审计工作底稿为目的。

武晓薇[5]2017年在《审计程序失当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审计程序失当问题频频发生。2012-2016年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及CPA处罚共18例,涉及会计师事务所17家,CPA41名。这18例中涉及到审计程序失当问题多达13例,其中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在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均被证监会进行了处罚,并且均涉及到审计程序失当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得到了极大的繁荣。但是过快的发展也暴露了证券市场中存在的许多弊端。近年来,财务造假事件屡禁不止,2017年3月30日,中国证监会更对上海多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鲜言开出了34.7亿元的天价罚单。这体现了证监会扎实推动“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完善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的决心。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弊病之深。CPA审计作为防范财务造假的重要防线,对于财务造假问题的屡禁不止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不难发现,造成CPA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审计程序失当。因此探究造成审计程序失当的主要原因以及规避对策,对于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理性发展,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探究审计失败、审计风险和经营失败叁者关系以及明确审计失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2012-2016五年间证监会行政处罚的分析,得出审计程序失当是造成审计失败的重要因素的结论。并且详细分析了审计程序失当的具体原因,包括缺乏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进行替代程序、没有履行充分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不恰当、截止性测试不恰当、函证过程不恰当、没有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等方面。然后通过对立信所对上海“大智慧”审计的案例分析,详细探究了审计程序失当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出现审计程序失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文章最后针对前面分析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包含对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上市公司和社会相关部门这几个方面。

侯海燕[6]2002年在《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审计》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自深、沪两地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会计舞弊时有发生,带来巨大的社会危害,治理会计舞弊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紧要问题。本文在借鉴西方较为成熟的舞弊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的动机、舞弊者、手段进行了分析;鉴于注册会计师在防范和侦察会计舞弊时的特殊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注册会计师对于会计舞弊的责任及审计失败的原因,并针对论文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从审计的角度提出了减少管理舞弊的相关对策。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介绍了舞弊研究的由来、舞弊的概念及国外有关舞弊研究的现状。 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机、舞弊制造者及手段。 第叁部分探讨了注册会计师对于会计舞弊的责任。 第四部分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审计失败的原因。 第五部分针对前文中提出和发现的问题,从审计的角度提出了减少管理舞弊的相关对策。

李秋蕾[7]2012年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研究》文中指出会计舞弊问题一直是证券市场和研究界关注的热点。最近十年我国被查处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陆续增加,引发投资者损失严重、干扰市场正常运行、影响资源有效配置、降低投资者信心等一系列恶性后果。各国都将防控会计舞弊作为重要的监管任务,但由于会计舞弊行为的特殊性和监管制度、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计舞弊监管在中外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当前对我国会计舞弊问题的研究,大量集中在设计识别会计舞弊行为的模型,或寻找舞弊公司指征,系统研究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很少。论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具有社会危害大、行为隐蔽、涉及面广和监管难度大等不同于一般违规行为的特点。要强化对会计舞弊的监管,有效抑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应当从优化制度建设和执行的角度系统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舞弊监管制度。论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现有监管制度和会计舞弊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整体框架和具体内容。首先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状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会计舞弊发生的动因和行为特征。然后研究了现行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的总体设想。论文立足中国国情和市场特点,以制度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阐述了监管制度的叁个主要组成部分:舞弊性会计信息披露前的预警监管制度、舞弊性会计信息披露后的识别监管制度和会计舞弊行为被确认后的处罚监管制度。对每一类监管制度,都针对具体的监管目标设计了明确的制度框架,从制度的基本要素、制度构成、运行方式、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等方面分别论述,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制度建设思路和实施措施。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根本动机是追求市场超额利益;现行制度的刚性监管弱化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实施机会;公司治理缺陷为会计舞弊创造了实施条件;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致了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1993-2010年期间被查处的会计舞弊案件反映出我国会计舞弊行为有舞弊金额高、舞弊行为持续时间长和社会损失大的特点。第二,对会计舞弊特征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手段主要是虚增利润和虚增资产。舞弊公司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地域分布与当地上市公司数量不成比例。舞弊公司的资产规模普遍偏小;营业收入、每股收益、营业利润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明显偏低。公司治理指标反映出一股独大现象突出、董事会规模偏大、独立董事和监事人数偏少的特征。第叁,我国现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的主要问题是:监管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管权配置不当、执行能力弱化、反映滞后、缺乏主动性、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等。论文构建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包括预警、识别和处罚叁个子制度。总制度和各子制度都包含制度框架和八项制度要素,各制度之间以及制度内部各组成部分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共同实现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监管。第四,会计舞弊预警监管制度,是以预防会计舞弊行为的实现为目的。通过制度建设、内部监督、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来阻止上市公司对外披露舞弊性会计信息。通过基础制度的完善减少制度对会计舞弊动机的诱导,要改革发行制度、完善退市制度、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上市公司对会计舞弊的自我监管,包括股权制衡、规范董事会运作、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和经理人治理等方面的完善。证监会和财政部建立应分类风险监控机制,实时监控上市公司行为。注册会计师要维护审计独立性和执业精神,在履行受托审计职责中实现对会计舞弊的监管。第五,会计舞弊识别监管制度,是以识别已披露的舞弊性财务报告为目的。借助会计舞弊识别模型等手段,以政府监管、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的叁方力量共同快速准确查证会计舞弊行为。证监会作为会计舞弊政府监管的主导力量,通过监管权的优化配置和监管方法改进,实现对会计舞弊的有效稽查。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政府部门也应积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并与证监会相互沟通配合。证券交易所、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通过自律监管规则的完善,切实行使对成员的监管义务。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合理引导媒体监督,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形成对会计舞弊行为的社会监管氛围。第七,会计舞弊的处罚监管制度,是以惩罚会计舞弊者、补偿受损者和警示社会为目的,以强制力保障整个监管制度得以有效执行。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分析反映出,当前行政处罚、自律处罚和刑事处罚都表现出处罚制度不清晰、处罚主体权力受限、处罚标准过低、处罚手段单调和处罚执行不严等问题。行政处罚应当完善法规,协调法规间冲突,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要改变罚款金额与会计舞弊金额或舞弊者收益间过分悬殊的状况。自律处罚应增加处罚方式,主动行使对成员的处罚权。改革民事诉讼制度,增加集团诉讼和诉讼支持制度,取消前置程序,鼓励会计舞弊受害人行使诉权。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建立惩罚性赔偿标准。通过罪目重归类和修改处罚标准,加对大会计舞弊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

黎仁华[8]2006年在《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分析判定及其审计策略》文中指出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上市公司经营行为的规范同独立审计市场的发展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论文研究的内容以注册会计师为审计主体,以资本市场的运行行为和会计报告等相关数据作为实施对象,借助资本市场中典型案例的剖析,以设计和确立舞弊审计的技术程序方法为主线,充分借鉴国外独立审计界对舞弊审计研究的技术成果,探讨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构成因素,揭示舞弊的形成规律,确立舞弊审计的技术规范和审计策略。论文的主体内容共有8章,从内含逻辑上可以划分为叁大板块,第一部分属于“理论分析”,包括了:(1)国外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的理论研究;(2)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分析;(3)资本市场中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特征,即1、2、3章。在第一章“国外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的理论研究”中,介绍并分析了西方审计理论界揭示舞弊行为的舞弊风险因素理论、“GONE”理论、冰山结构理论;系统说明了美国独立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的研究成果,包括美国独立审计界对舞弊行为研究的发展过程、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状况及美国证券市场中舞弊行为的症结分析;探索了西方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规律性、环境线索和舞弊行为特征,并对美国近期发生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件进行了剖析。在第二章“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中,运用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在“确定性效应、反射效应、期望理论效应和锚定效应”的理论基础上,探索了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经济本质及其产生会计舞弊行为的制度条件与法律特征;揭示了中国资本市场舞弊行为的形成规律,并通过舞弊行为的成本价值规律分析,研究了“犯罪收益”的成本构成及成本影响因素、惩治成本与预防措施。在第叁章“资本市场中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特征”中,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创造性会计行为”进行了界定和理论分析,探明了寻找和发现“创造性会计行为”的线索特征,并以企业购并为特例分析

周祖学[9]2009年在《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作为对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合理保证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近年来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及与其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件的曝光和各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纷纷落马,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公信力受到空前的置疑和挑战。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又属于转轨经济中的市场。市场的不成熟性和转轨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会导致资本市场上容易发生各类的审计失败案件。而注册会计师作为现代社会的“经济警察”,其审计质量的高低对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审计失败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同时对我国新兴资本市场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政策指导价值。本文主要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失衡这一视角出发去研究审计失败问题,提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叁大失衡---力量失衡、供求失衡和矛盾失衡现象,认为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上发生审计失败案件的主要原因在于审计主客体力量的失衡及其委托关系的缺陷、审计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和资本市场外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失衡。并通过对它们的各自研究和分析,认为可以从审计主客体及其委托关系、审计市场供求关系以及资本市场外部约束和激励叁个方面来设计制衡机制,以期能够防范审计失败的发生。

杨薇[10]2008年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自从证券市场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且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危害。安然事件的爆发创下了美国上市公司破产记录之最,令世人瞠目结舌;随后的世通公司欺诈案再次以1000多亿美元的破产资产总额刷新了该记录。而国内的会计舞弊案件也是不断上演。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投资者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毒瘤”。虽然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但这并没有有效扼制会计舞弊行为,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因此,研究会计舞弊行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办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为我国相关机构制定防范会计舞弊的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和成本,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借鉴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从契约理论、有限理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博弈理论角度探索会计舞弊的理论根源,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实际情况,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规范分析为辅的研究策略,尝试提出一套有效易行的会计舞弊定量识别模型,以期对监管部门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有所帮助。本研究的指标变量主要涉及到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盈利质量、营运能力、资产质量、现金流量能力、发展基础与发展能力、风险水平、关联交易度、公司治理、披露财务报告的时间因素等几个方面,最后得到的成本较低、识别效果较好的会计舞弊行为识别模型,包括主营业务毛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每股未分配利润、其他应收款与总资产比率四个显着变量。根据所构建的模型,主营业务毛利率、每股未分配利润、其他应收款与总资产比率这叁个变量与会计舞弊显着正相关,总资产净利率与会计舞弊显着负相关。

参考文献:

[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问题研究[D]. 丁美森.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2]. 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政府补助项目审计失败及对策研究[D]. 刘可朦. 天津财经大学. 2016

[3]. 审计质量与审计市场行为主体关系研究[D]. 彭桃英. 中南大学. 2005

[4].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研究[D]. 王晓敏. 沈阳工业大学. 2011

[5]. 审计程序失当问题研究[D]. 武晓薇. 安徽财经大学. 2017

[6].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审计[D]. 侯海燕. 暨南大学. 2002

[7].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研究[D]. 李秋蕾. 天津财经大学. 2012

[8]. 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分析判定及其审计策略[D]. 黎仁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06

[9]. 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D]. 周祖学. 苏州大学. 2009

[10].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研究[D]. 杨薇. 河南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  ;  ;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