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内驱力”学习理论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基于“认知内驱力”学习理论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云南650500

【摘要】局部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形态学课程之一,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相衔接的“桥梁课程”,其教学效果和质量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认知内驱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对“认知内驱力”理念指导下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以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局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认知内驱力;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

局部解剖学(以下简称“局解”)属于形态学科的范畴,强调的是正常人体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官位置和毗邻关系的一门学科。是在完成了系统解剖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和观察,为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理论基础的课程[1]。目前针对传统的局解实验教学虽然引用了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法或Sandwich教学法,但由于问题完全是由教师提出,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导致问题相应的深度和广度受到局限[2],仍表现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凸显局解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性,对局解实验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以更好的适应临床的需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这就是所谓的“认知内驱力”,指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被学习兴趣所驱使,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获取和解决问题的倾向。为此,我们在局解实验教学中,尝试将“认知内驱力”学习理论引入到以下教学环节的设计,以期提高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1理论基础

奥苏贝尔的“认知内驱力”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渴望认知、主动探索、改进自己已有的认识、从而建构自己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过程。简而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它发源于学生好奇的倾向以及如何探究、操作和实践的倾向,是意义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一种动机。这种内驱力一旦被“拓展”,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2教学环节设计

2.1设置距离,温故知新引起认知内驱力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自己所教的内容跟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局解是在学生具备了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的学科,在知识的储备面上,学生有可能会感觉重复性学习。所以在强调“温故”的同时,教师更需要适时、适度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以局解中甲状腺为例,通过系解的学习后学生已掌握了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因此,在局解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进一步抛出问题,诱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譬如,在课程的开始先让学生检查自己的甲状腺,并提问如何辨别颈部的肿块是否为甲状腺疾病。在接下来的解剖操作中,要求学生在实际标本上观察甲状腺的毗邻结构,提问在临床上为什么病人在甲状腺切除术后,会出现声音嘶哑的状况。学生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和穿插进行尸体解剖,教师进行阶段性小结之后,又可巧妙设计延伸新的知识,开发认知内驱力。如再提问为什么有些病人在甲状腺切除术后,会出现手脚抽搐,这与甲状腺手术有关系吗?当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会形成“认知冲突”,从而进行新知识的构建,自然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这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的需要。

2.2情境设置,引导自学情境设置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置于一种“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会非会”的东西时,才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希望迫切的掌握它,从而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大隐静脉的局解操作实验中,可创设下肢静脉曲张的情境设置,讨论曲张的解剖学基础,结合临床上弹力袜和切开减压的治疗措施,循证对大隐静脉的正确辨识。同时抛出可能出现的结构变异,让学生知道他们所进行的解剖操作并不仅仅是验证性的实验,而是通过书本或文献上提供的线索来努力研究找到结构的探索性实验。在整个情境的设置中,教师应遵从学习目标,做好学生的自学引导,切不可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

2.3设计任务,激发动力通过以上环节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后,在认知内驱力理论的驱使下,合理的设计教学任务。局解是一门实践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务必在任务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层次性,设置基本任务和进阶任务,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进步的空间。同时,也要体现出任务设计的探究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体会到圆满完成操作以及实际获得知识的喜悦。譬如,以腹股沟区为例,除了要求暴露腹股沟区这个基本任务,可进一步设计学生解剖出腹壁下动脉进而理解区分临床上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进阶任务。甚至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进一步有兴趣针对课堂操作过程中遗留有问题的同学进行教学计划外的深入解剖。这样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极大的提高学生解剖操作的热情,从而提高解剖标本的质量。

3学习效果评价

通过形成性的考核,将学生在局解实验课中的每一个自主学习环节,包括预习报告、解剖操作、操作小结、参与拓展性解剖学习、综述撰写等,都给予一定的比例分值,让学生明确在学习过程中努力的方向,通过贯彻认知内驱力学习理论能够积极主动地学到局解及临床相关知识。通过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实施和形成性考核的结果来看,学生作为课题的主体,其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3]。

4认知内驱力学习理念在局解实验教学中尚需注意的问题

认知内驱力虽被认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驱动力,但往往会随着学习的内容而发生变化。如果当学习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时,这种认知内驱力就会下降。所以,认知内驱力对大多数学生或大多数学科来说,很难起到持久的激励作用。因此,认知内驱力理论仍需不断的发展完善,如何结合局部解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有效的促进动机和维持动机,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夏长利,李波,孟祥辉,等.局部解剖学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解剖学研究,2011,33(6):465-466

[2]孙丽梅,邱雪杉,王恩华,等.病理学Sandwich和PBL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90-91

[3]王兴路,唐文静,黄海霞,等.学生在解剖学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069-1071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C099)

标签:;  ;  ;  

基于“认知内驱力”学习理论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