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结合蛋白论文_许海静,石海红,刘晓萍,赵传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肪酸结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脂肪酸,蛋白,心肌梗死,综合征,心脏,功能,肠梗阻。

脂肪酸结合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许海静,石海红,刘晓萍,赵传艳[1](2019)在《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以174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CS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在患者入院后0 h、3 h、6 h、12 h和24 h分别测定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FABP诊断ACS的准确性。结果 AMI组入院后0、3、6、12和24 h的血清H-FABP和肌钙蛋白(cTn)I水平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均P<0.001)。0 h、3 h、6 h的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阳性率,而12 h和24 h的H-FABP阳性率却显着低于cTnI阳性率。结论 H-FABP可以用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张曙光,王显慧,苏丽娟,贾富全,荣荣[2](2019)在《雄激素受体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梗死者心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心肌梗死猝死组与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表达以及相关研究,探讨二者与心肌梗死猝死之间的关系,为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从内蒙古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11年至2014年尸检案例中筛选心肌梗死猝死者42例(实验组)、无冠心病其他死因者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AR和H-FABP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AR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组织中表达情况相比较,两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 <0.05);2) H-FABP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组织中表达情况相比较,两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 <0.05)。结论心肌梗死猝死者冠状动脉和心肌组织中AR表达明显降低,可为心肌梗死猝死死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H-FABP在梗死心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有望为心肌梗死法医学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王玺凯,刘媛,房怡君,王琳,马景晶[3](2019)在《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在急性中毒早期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在急性中毒患者早期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资料齐全的急性中毒患者178例,按中毒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检测血清H-FABP含量,统计分析各组血清H-FABP和APACHEⅡ评分,及其两者相关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FABP在急性中毒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价值。结果:重度组血清H-FABP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血清H-FABP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15,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H-FABP评估急性中毒轻中重度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19ng/ml、2.81ng/ml和15.00ng/ml。结论:血清H-FABP含量随急性中毒严重程度分级的提高而升高,可将其作为临床评估急性中毒患者早期严重程度分级的标志物。(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黄元林,陈建洪[4](2019)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及D-乳酸与急性肠梗阻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D-乳酸与急性肠梗阻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五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清IFABP及D-乳酸水平;根据术后诊断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组31例与绞窄性肠梗阻组29例,比较其入院时的血清IFABP及D-乳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IFABP及D-乳酸水平分别为(982.2±83.3) ng/m L、(326.1±98.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2±76.2) ng/m L、(219.4±69.3)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肠梗阻组患者入院时的IFABP、D-乳酸水平分别为(732.6±72.6) ng/mL、(285.3±76.4)μg/L,明显低于绞窄性肠梗阻组患者的(1 232.4±122.1) ng/mL、(402.6±86.7)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ABP、D-乳酸可作为肠梗阻诊断的辅助检测指标,临床上上述两项指标明显增高的患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此外,治疗过程中可利用上述两项指标的动态变化来了解患者的疗效,并用于预后评估。(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孙绘霞[5](2019)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预测儿童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儿科常见的一种重症,是因全身炎症反应和缺氧造成的肺外脏器受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安全[1]。临床研究表明,心功能障碍是导致AR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生物学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利钠肽(NT-BNP)水平及超声检查虽可反映患者心功能损伤情况,但早期预警不明显;近年来临床医学发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可及时反映心功能受损情况,且有研究表明,H-FABP高水平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差~([2,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H-FABP对肺炎合并ARDS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旭,郭林,刘子由[6](2019)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N端脑钠肽激素原、血管紧张素1~7、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N端脑钠肽激素原(NT-proBNP)、血管紧张素1~7(Ang1~7)、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白介素-37(IL-37)、白介素-33(IL-33)及白介素-18(IL-18)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均分为C1组(NYHAⅡ级)、C2组(NYHAⅢ级)和C3组(NYHAⅣ级),每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NT-proBNP,Ang1~7,H-FABP,IL-37,IL-33及IL-18的水平,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NT-proBNP,Ang1~7及H-FABP呈正相关(r=0.524,P=0.038;r=0.819,P=0.013;r=0.851,P=0.011);与IL-37,IL-33及IL-18水平呈正相关(r=0.712,P=0.026;r=0.831,P=0.015;r=0.681,P=0.024)。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中的IL-37,IL-33,IL-18,NT-proBNP,Ang1~7及H-FABP水平呈正相关,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为心力衰竭诊断、疗效判定和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王楠,马骏[7](2019)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缺血性肠病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目前临床对于术后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表现尚无较好的监测手段,导致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发生则致死率极高,所以临床急需相关的生物学指标用来临床指导。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是一种特异性反应肠组织损伤的蛋白质,对胃肠缺血十分敏感,肠组织缺血,黏膜通透性会增加,IFABP被释放进血液,因而,IFABP 升高是反映早期胃肠(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徐晓玲,殷明刚[8](2019)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参数评价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部分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为预防及早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自贡市某医院进行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并以在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无心血管疾病人群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和对照组人群H-FABP及主要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对124例AMI病例及124名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2组人群男、女分别为69、55例,平均年龄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 h)病例组H-FAB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在8 h前逐渐上升,于8 h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降低。病例组在各时间点的H-FAB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病例组发病后8 h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d)、血管舒张功能(FM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内皮细胞微粒(EMCs)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1)。Killip分级为Ⅱ、Ⅲ、Ⅳ级分别有43、39、42例,分别占34.7%、31.5%、33.9%。分级越高,H-FABP、LVEDd、EMCs检测值越高,LVEF和FMD检测值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FABP水平与LVEF、FMD水平呈负相关(b=-2.764、-2.846),与EMCs、LVEDd水平呈正相关(b=2.294、2.495)。结论 H-FABP与AMI患者心功能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评价心功能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华南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园春,马颖,赵晶,郭君丽[9](2019)在《妊娠期糖尿病妇女血浆脂肪酸结合蛋白4水平与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发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妇女血浆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水平与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GH/PE)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01—2017-12住院治疗的50例GDM并发GH/PE患者纳入研究(GH/PE组),选择同期50例年龄、孕龄、妊娠前体质指数(BMI)相接近的GDM未并发GH/PE妇女患者作对照(非GH/PE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FABP4水平,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及统计学分析。结果:GH/PE组与非GH/PE组比较,2组血浆FABP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4.1)μg/L vs(11.6±3.3)μg/L,t=7.605,P=0.000]。所有入组患者中血浆FABP4水平与妊娠前BMI,孕中期BMI,孕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MAP呈正相关(r=0.241~0.582,均P<0.05);非GH/PE组患者中血浆FABP4水平与妊娠前BMI,孕中期BMI,HOMA-IR呈正相关(r=0.341~0.611,均P<0.05);GH/PE组患者中血浆FABP4水平与妊娠前BMI,孕中期BMI呈正相关(r=0.521,0.53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FABP4水平是影响GDM妇女GH/PE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12,95%CI 1.002~1.402,P=0.032)。结论:血浆FABP4水平在GDM并发GH/PE妇女中显着升高,可能与GDM女性GH/PE发生相关。(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5期)

陈树钦,霍霞,张绍城,张浴玲,李伟秋[10](2019)在《广东省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学龄前儿童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子垃圾拆解区学龄前儿童血浆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水平及意义。方法:2018年11—12月,选取广东省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和距离电子垃圾拆解区40 km的地区(其附近没有电子垃圾废物或其他化学、工业和农业污染)为研究区和对照区,募集研究区和对照区3~7岁儿童,分为暴露组和参照组,平均年龄(4.95±0.84)岁,暴露组和参照组各106名;早晨采集儿童空腹肘静脉血2 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I-FABP质量浓度。结果:暴露组儿童血浆中I-FABP质量浓度为2.371(2.018,3.082) ng/mL,高于参照组[2.183(1.779,2.82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中女童血浆I-FABP质量浓度为2.523(2.055,3.383) ng/mL,高于参照组[2.064(1.783,2.78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中3~岁组儿童血浆I-FABP质量浓度为2.594(2.177,3.509) ng/mL,高于参照组[2.012(1.599,2.58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可改变学龄前儿童血浆中I-FABP水平,为进一步研究环境污染物暴露对儿童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脂肪酸结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比较心肌梗死猝死组与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表达以及相关研究,探讨二者与心肌梗死猝死之间的关系,为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从内蒙古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11年至2014年尸检案例中筛选心肌梗死猝死者42例(实验组)、无冠心病其他死因者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AR和H-FABP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AR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组织中表达情况相比较,两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 <0.05);2) H-FABP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组织中表达情况相比较,两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 <0.05)。结论心肌梗死猝死者冠状动脉和心肌组织中AR表达明显降低,可为心肌梗死猝死死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H-FABP在梗死心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有望为心肌梗死法医学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肪酸结合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许海静,石海红,刘晓萍,赵传艳.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张曙光,王显慧,苏丽娟,贾富全,荣荣.雄激素受体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梗死者心肌中的表达[J].刑事技术.2019

[3].王玺凯,刘媛,房怡君,王琳,马景晶.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在急性中毒早期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4].黄元林,陈建洪.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及D-乳酸与急性肠梗阻预后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9

[5].孙绘霞.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预测儿童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9

[6].陈旭,郭林,刘子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N端脑钠肽激素原、血管紧张素1~7、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9

[7].王楠,马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

[8].徐晓玲,殷明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参数评价价值[J].华南预防医学.2019

[9].李园春,马颖,赵晶,郭君丽.妊娠期糖尿病妇女血浆脂肪酸结合蛋白4水平与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发生的关系[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9

[10].陈树钦,霍霞,张绍城,张浴玲,李伟秋.广东省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学龄前儿童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分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细胞内脂肪酸合成和氧化示意图小鼠粪便湿度结果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化学成分-靶点-通路...。‘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Q Sephar...1脂肪酸结合蛋白结合和转运脂肪酸...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晶体结构图

标签:;  ;  ;  ;  ;  ;  ;  

脂肪酸结合蛋白论文_许海静,石海红,刘晓萍,赵传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