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语法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法学,汉语,语法,句法,汉文,修辞,借代。
汉语语法学论文文献综述
冯梅,侯国金[1](2019)在《深层融合语法学和修辞学推动符合汉语实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前,汉语语法和修辞两位一体,难分难舍。但自20世纪初期,语法和修辞就开始分化为各自为阵的两个学科。语法学关注语言形式,修辞学注重修辞效果,即便谈及二者的联系也仅流于表面,掩盖或忽略其共性的内核。进入21世纪,语法学界和修辞学界的学者,如沈家煊、(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4-02)
吴长安[2](2019)在《汉语语法学120年争鸣史上的六大热点问题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898年到2018年,汉语语法学走过了120年。词类、向心结构理论、"本位"观、语义指向、汉语配价、构式理论共计六个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形成了热烈的讨论和理论争鸣。深度剖析、梳理这六大热点问题在争鸣中体现的问题关节点、问题意识和对语法研究的意义,分析争鸣中体现的思想和格局,对于语言学的发展是有战略意义的,对于语言学批评史研究也是有价值的。(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园园[3](2019)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会在根据现代汉语教学的基础之上加入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主要是讨论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带来的效果以及好处,以及对于我国的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价值。从中根据现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想出相应的对策,使得教学更加有效,带动日后教育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04期)
刘飒,乔芸[4](2018)在《一部具有鲜明结构主义特色的汉语语法学着作——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一文中研究指出196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是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着作。它把结构主义学说运用到汉语语法的分析上,从理论及研究方法上总结出新的观点,使结构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20世纪80年代结构主义在中国成为主流思潮奠定了基础。它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在对原作理解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进行再认识,以期更好地继承前辈学者研究的优良成果,更深刻地理解这部着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邱林[5](2018)在《《汉语语法学》的事实发掘与理论创建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邢福义先生的语法研究是植根汉语事实泥土的生发型研究的典型代表。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修订本)及其所涉及的相关论文,在语言事实的发掘与理论创新方面具有如下八个方面的特点:一、重视事实,证据从众;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叁、目光敏锐,视角新颖;四、观察细致,分析深入;五、运用事实,论证道理;六、提升理论,总结思路;七、方法可循,示例具体;八、文风朴实,可信可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李琳[6](2018)在《现状与前瞻: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汉语语法学的建立、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发展,"汉语语法学史"作为汉语语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迅速发展起来。文章讨论和分析汉语语法学史的研究现状、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等问题,认为必须在"全球史观"的观照下,以一定的语法学思想为指导,以客观、公正、全面为评价尺度,充分挖掘语法研究史料,深入研究名家名作,全面总结专题研究进展,准确把握理论方法的嬗变,做到史实与评论相结合,回顾与展望相结合,才能编写出一部好的汉语语法学史着作。(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袁毓林[7](2018)在《汉语中的概念转喻及其语法学后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概念转喻对于汉语语法及其研究的影响。首先梳理从修辞上的借代一直到概念转喻、认知转喻和语法转喻等概念,接着从语法分析的目的(揭示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关系)的角度,举例说明引入认知转喻理论有助于解释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还举例说明考虑到词语的转喻用法,可以让我们对词语的词类属性与有关句法表现之间的扭曲关系有更加深入和透彻的认识。然后,指出在解释"他(的佣人)是个日本女人"一类句子时,转喻学说比省略学说更加简单可靠;还从指称的"角色与值"理论的角度,解释诸多由转喻造成的句法结构与语义解释不对称现象。最后,举例说明从语法到修辞表达到处都有概念转喻,语言研究不能无视转喻这头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大象。(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李无未[8](2017)在《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到清末中日《汉文典》——近代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史“映射”之镜像》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康拉迪汉藏语系分类观念(1896)早于李方桂(1937)(1)41年,但其学术思想却来源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着作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后藤朝太郎《现代支那语学》(1908)中国境内语言与方言分类,尤其是汉语藏语同源关系研究影响不小;对猪狩幸之助《汉文典》(1898)、儿岛献吉郎《汉文典》(1903),以及中国来裕恂《汉文典》(1906)汉语文言语法理论体系建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参照作用。日本广池千九郎《应用支那文典》(1909)反思中日两国学者没有跳出甲柏连孜《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着作学术范式现象,思考汉语文言语法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如何创新的问题,由此成为现代东亚汉语文言语法学理论意识觉醒的开端,为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前后中日学者研究汉语文言语法走出创新之路提供了思考前提。本文认为,尽管甲柏连孜《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着作对日本和中国东亚汉语文言语法研究发挥了"映射"和"辐射"的作用,但其汉语语法学学术思想之根还是在中国,由此发现,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学术意识已经实现了有效的"循环"。(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7年05期)
王勇,董方峰[9](2017)在《汉语语言学着作英译中的几个问题——《汉语语法学》译后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语法学》英译本(邢福义着,王勇、董方峰译)已于2016年底由Routledge出版,翻译工作得到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5WYY002)的支持。本文以《汉语语法学》的英译为例,讨论中国语言学着作外译中的有关问题,内容涉及文本的选择、译者模式、读者定位、翻译策略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类似工作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周娟[10](2017)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汉语语法学史及数据库建设”举行国际研讨会及开题报告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1月,暨南大学文学院以邵敬敏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汉语语法学史及数据库建设"(项目号16ZDA209),为此于2017年3月18-19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办国际研讨会及开题报告会。暨南大学夏泉副书记、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程国赋和社科处处长潘启亮到会表示祝贺,首席专家、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邵敬敏作了主题报告。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内地等着名高校的众多教授学者35人。(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7年04期)
汉语语法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1898年到2018年,汉语语法学走过了120年。词类、向心结构理论、"本位"观、语义指向、汉语配价、构式理论共计六个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形成了热烈的讨论和理论争鸣。深度剖析、梳理这六大热点问题在争鸣中体现的问题关节点、问题意识和对语法研究的意义,分析争鸣中体现的思想和格局,对于语言学的发展是有战略意义的,对于语言学批评史研究也是有价值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语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1].冯梅,侯国金.深层融合语法学和修辞学推动符合汉语实际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吴长安.汉语语法学120年争鸣史上的六大热点问题透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张园园.现代汉语语法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
[4].刘飒,乔芸.一部具有鲜明结构主义特色的汉语语法学着作——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
[5].张邱林.《汉语语法学》的事实发掘与理论创建之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李琳.现状与前瞻: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袁毓林.汉语中的概念转喻及其语法学后果[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
[8].李无未.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到清末中日《汉文典》——近代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史“映射”之镜像[J].中国语文.2017
[9].王勇,董方峰.汉语语言学着作英译中的几个问题——《汉语语法学》译后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
[10].周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汉语语法学史及数据库建设”举行国际研讨会及开题报告会[J].中国语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