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分子量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量,蛋白,小麦,乌拉尔,丝素,河东,柞蚕。
低分子量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张博,陈璨,卢杰,司红起[1](2019)在《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拷贝数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MW-GS)对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主要影响面筋的强度和延展性。LMW-GS是一个基因组成和结构都很复杂的多基因家族,目前对其在小麦总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单拷贝基因质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c1)为内参基因,利用特异性引物glubF-glubR及其相应探针glubT,结合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分析不同小麦品种GLU-B3位点基因拷贝数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在231份材料中,GLU-B3位点基因拷贝数变异范围为3-9,变异系数为30.90%,多数品种基因拷贝数为4,占总数的30.7%。GLU-B3位点基因拷贝数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因拷贝数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负相关性,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达到显着负相关性。结合本实验室之前对GLU-A3、GLU-D3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显示在231份小麦品种间GLU-3位点拷贝数变异范围为10-21,变异系数为16.12%,不同品种的基因拷贝数与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均成负相关性。小麦拷贝数变异对小麦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可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宋淑怡,罗光彬,申莉莎,宋艳红,阳文龙[2](2019)在《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座位Glu-D3位点的分子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Glu-3位点含有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LMW-GS)基因、部分醇溶蛋白基因和抗病基因,其对品质改良和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析小麦Glu-D3位点和探讨其六倍体化,本研究从已发表的普通小麦基因组中截取了Glu-D3位点序列。该序列共7.51 Mb,包含49.07%的重复序列/元件。我们从中预测得到共163个基因,其中8个LMW-GS基因,6个醇溶蛋白基因和34个抗病基因。在整个位点,基因间的平均距离为46.07 kb。通过和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粗山羊草Glu-D3位点的共线性分析,我们发现六倍体化使得普通小麦的Glu-D3位点发生了两处片段倒置(0.91~3.12 Mb和3.97~5.14 Mb)和两处大片段(0.91~3.12 Mb和3.97~5.14 Mb)插入,但未对LMW-GS基因的编码区造成影响。进化树分析表明,普通小麦Glu-D3位点的基因可能来源于不同的粗山羊草品系。这项工作将有助于人们理解Glu-D3位点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六倍体化对D基因组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4期)
崔野,黄梓濡,王春林,刘从华,张超[3](2019)在《3种中分子量蛋白对镍钛和不锈钢弓丝抗腐蚀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不同类型的蛋白对合金抗腐蚀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为镍钛和不锈钢弓丝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及表面改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动电位极化法测试纤维蛋白原、IgG或黏蛋白对镍钛和不锈钢弓丝抗电化学腐蚀能力的影响,并用循环极化法检测叁种蛋白处理后表面钝化膜的修复能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 ICP-OES)测定腐蚀产物的类型,并对腐蚀后表面形貌进行扫描电镜和原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添加纤维蛋白原、IgG或黏蛋白对同一合金的抗腐蚀能力影响不同。添加蛋白能够降低不锈钢合金的抗腐蚀能力,可减缓镍钛合金的腐蚀进程。添加黏蛋白能够提高镍钛合金抗腐蚀性和表面钝化膜的修复能力。与黏蛋白及IgG相比,纤维蛋白原能够降低镍钛和不锈钢合金的抗点蚀能力。结论不同类型的蛋白能与弓丝发生作用,在表面形成不同的沉积形貌,并参与合金的腐蚀过程。(本文来源于《口腔疾病防治》期刊2019年02期)
李倩,李密,揭雨成,杨友伟[4](2019)在《河东乌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分子量谷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贮藏蛋白质。它对小麦的加工品质有重大影响,尤其在面点制作过程中具有较大作用。本研究通过提取纯化河东乌麦总基因组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回收纯化后送生物公司测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得到1条长度为918bp的低分子量谷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其上共有18个酶切位点,GC含量为49.0%。该基因与来自于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得亚基GluA3-21和GluA3-1基因相似值达到99%。该基因编码306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为34588.0kDa,信号肽序列为MKTFLVFALLAVVATSAIA。Gln谷氨酰胺含量最高,为35.00%,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结构组成,其次为片层结构。本研究结果可为低分子量谷蛋白与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关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孙宝华,李方达,聂浩,刘端,郑月宏[5](2018)在《免疫蛋白酶体亚单位低分子量多肽7(β5i)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真核细胞内非溶酶体通路的蛋白质降解主要途径,UPS水解活性与β1、β2、β5亚基密切相关,在特定的条件下,β1、β2、β5亚基可被相应的免疫亚基β1i、β2i和低分子量多肽7(LMP7或β5i)替代,其中β5i活性最强,新形成的结构被称为免疫蛋白酶体(immunoproteasome)。β5i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与代谢疾病、肿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β5i在上述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便为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改善疾病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汪巍巍,李明忠[6](2018)在《用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改性柞蚕丝素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化二亚胺为激活剂,使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上的氨基与柞蚕丝素蛋白侧链上的羧基反应,从而获得阳离子化改性的柞蚕丝素蛋白。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柞蚕丝素蛋白的Zeta电位由负值翻转为正值。X-射线光电子能谱、圆二色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综合表明,PEI分子的氨基有效地与柞蚕丝素蛋白侧链的羧基发生了反应,使柞蚕丝素蛋白表面带正电荷的基团显着增多。用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改性后的柞蚕丝素蛋白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基因传递载体。(本文来源于《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高振贤,曹巧,何明琦,田国英,王飞[7](2018)在《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功能标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籽粒中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对于小麦面包的加工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ow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LMW-GS)的类型和组成已成为小麦品质改良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综述了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分类以及功能标记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开发利用小麦Glu-A3、Glu-B3、Glu-D3位点LMW-GS功能标记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了LMW-GS分子标记检测技术的革新及亚基类型的完善对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性,以期加速LMW-GS功能标记在优质小麦育种工作中的应用进程。(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宋淑怡[8](2018)在《乌拉尔图小麦(G1812)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A3位点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MW-GS)是小麦籽粒贮藏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营养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有着重要影响。LMW-GS基因是多基因家族,位于Glu-3位点。由于家族成员众多且相似度高,目前该位点的基因组成和结构尚未完全了解。乌拉尔图小麦是普通小麦A基因组的供体,它有相对于普通小麦更简单的基因组。本研究通过筛选乌拉尔图小麦PI428198(G1812)的BAC文库,得到含LMW-GS基因的单克隆以及位于该位点的单克隆,经重迭群构建和BAC叁代测序后,找到contig与BAC的对应,以此来解析Glu-A3位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LMW-GS基因分子标记系统和全长克隆体系的7对引物,在乌拉尔图小麦G1812的BAC文库中,共筛选得到66个含LMW-GS基因的阳性单克隆,分属于m类和i类两种类型。其中,对于HindIII部分酶切的BAC文库,含m类LMW-GS基因的阳性单克隆有6个,含i类LMW-GS基因的阳性单克隆有49个;而在EcoRI部分酶切的BAC文库中,m类和i类LMW-GS基因对应的阳性单克隆数目分别为4个和7个。2.根据每个阳性单克隆末端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全部阳性单克隆进行扩增,最终构建形成两组BAC重迭群,分属于m类型基因簇和i类型基因簇。经过选择最短路径,7个含i类LMW-GS基因的阳性单克隆构建形成一个重迭群,分别为TUG.H3-0492.L23、TUG.H3-0311.I01、TUG.H3-0492.H01、TUG.H3-0344.G01、TUG.H3-0493.L07、TUG.H3-0324.H14和TUG.H3-0246.G20;6个含m类LMW-GS基因的阳性单克隆构建形成一个重迭群,分别是TUG.E1-0012.O11、TUG.E1-0012.O16、TUG.H3-0429.B20、TUG.H3-0065.I13、TUG.E1-0042.N11和TUG.E1-0042.K15。3.利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筛选文库得到7个阳性单克隆,它们对两组重迭群内部存在的gap有了部分补充;通过参考中国春A亚基因组序列,用了14对引物筛选文库得到19个阳性单克隆,它们对两组重迭群之间存在的gap有了部分补充。gap的补充进一步完善了Glu-A3位点物理图谱的构建。4.经选择,将两组重迭群和补gap的阳性单克隆(共33个)进行叁代测序。数据组装得到36个contig,找到了63条末端序列与contig的对应关系,经拼接和预测,最终组装成3.49 M的序列,其中LMW-GS基因呈不均匀分布,m类基因和i类基因分别形成两个基因簇。(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9](2018)在《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种类与强筋小麦品质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强筋小麦改良中的作用,对Glu-3各位点基因的分类、遗传学效应及在强筋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价值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强筋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欧爱宁,段东,王婷,张静怡,郭锐华[10](2018)在《低分子量胶原蛋白肽交叉苦瓜素辅助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作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小鼠糖尿病模型研究低分子量胶原蛋白肽交叉苦瓜素辅助降血糖的作用特性。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胶原蛋白肽交叉苦瓜素灌胃处理,测定给药前后小鼠的空腹血糖值、体重、脏器指数与肝组织抗氧化能力,进行糖耐量实验。结果表明,胶原蛋白肽交叉苦瓜素将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含量降低至7.5~17.8 mmol/L,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降低至32.62~38.66 mmol/(min·L),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降低至44.98~57.17 mg/g和11.29~17.95 mg/g,脾脏指数提高至2.71~3.52 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强至88.18~158.38 U/mg prot,丙二醛(MDA)含量降至1.66~3.00 nmol/mg prot。与模型组相比,胶原蛋白肽交叉苦瓜素处理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第28 d的血糖值和第21 d的AUC显着降低(p<0.05),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下降,脾脏指数上升,肝组织抗氧化能力提高,其中石斑鱼骨胶原蛋白肽交叉苦瓜素的中剂量组与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交叉苦瓜素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效果较显着。研究表明胶原蛋白肽交叉苦瓜素可使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显着降低(p<0.05),且血糖值降低与肝脏抗氧化能力提高相关联,同时胶原蛋白肽交叉苦瓜素可促进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脏器损伤修复,提高其自身免疫能力。(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低分子量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Glu-3位点含有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LMW-GS)基因、部分醇溶蛋白基因和抗病基因,其对品质改良和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析小麦Glu-D3位点和探讨其六倍体化,本研究从已发表的普通小麦基因组中截取了Glu-D3位点序列。该序列共7.51 Mb,包含49.07%的重复序列/元件。我们从中预测得到共163个基因,其中8个LMW-GS基因,6个醇溶蛋白基因和34个抗病基因。在整个位点,基因间的平均距离为46.07 kb。通过和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粗山羊草Glu-D3位点的共线性分析,我们发现六倍体化使得普通小麦的Glu-D3位点发生了两处片段倒置(0.91~3.12 Mb和3.97~5.14 Mb)和两处大片段(0.91~3.12 Mb和3.97~5.14 Mb)插入,但未对LMW-GS基因的编码区造成影响。进化树分析表明,普通小麦Glu-D3位点的基因可能来源于不同的粗山羊草品系。这项工作将有助于人们理解Glu-D3位点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六倍体化对D基因组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分子量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洋,张博,陈璨,卢杰,司红起.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拷贝数变异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2].宋淑怡,罗光彬,申莉莎,宋艳红,阳文龙.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座位Glu-D3位点的分子进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9
[3].崔野,黄梓濡,王春林,刘从华,张超.3种中分子量蛋白对镍钛和不锈钢弓丝抗腐蚀能力的影响[J].口腔疾病防治.2019
[4].李倩,李密,揭雨成,杨友伟.河东乌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山东化工.2019
[5].孙宝华,李方达,聂浩,刘端,郑月宏.免疫蛋白酶体亚单位低分子量多肽7(β5i)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
[6].汪巍巍,李明忠.用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改性柞蚕丝素蛋白[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8
[7].高振贤,曹巧,何明琦,田国英,王飞.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功能标记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8
[8].宋淑怡.乌拉尔图小麦(G1812)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A3位点的解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8
[9].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种类与强筋小麦品质关系[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
[10].欧爱宁,段东,王婷,张静怡,郭锐华.低分子量胶原蛋白肽交叉苦瓜素辅助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作用特性[J].食品工业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