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病论文_兰兰,汪明敏,韩冰,李兴启,谢林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听神经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病,耳蜗,谱系,前庭,基因,障碍,胆红素。

听神经病论文文献综述

兰兰,汪明敏,韩冰,李兴启,谢林怡[1](2019)在《听神经病和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振幅比与面积比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 AN/ANSD)与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患者交替短声诱发的耳蜗电图各项参数差异与特征。方法对正常听力对照组10人(20耳)及听神经病19人(38耳)、梅尼埃病16人(单侧14例,双侧2例)行耳蜗电图检查,刺激声为交替短声100dBnH。对照组较AN和MD多做2组强度分别为80、90dBnHL。统计分析应用SPSS(版本25.0),MD组症状耳与非症状耳采取配对t检验;正常对照组、MD组、AN叁组对比采取方差分析。数据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行非参数检验。结果 MD症状耳与非症状耳、正常对照组与AN、MD的平均听阈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不同强度100dBnHL与80dBnHL在SP和AP振幅与潜伏期之间有显着性差异;正常对照组、梅尼埃症状耳组、AN叁组SP、AP同时引出率分别为100%、100%、87%。MD组14耳症状耳与非症状耳仅SP振幅与SP/AP振幅比有显着性差异;正常对照组、AN组、MD叁组比较,除外SP振幅,其余参数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 <0.05)。以正常对照组SP/AP振幅比95%置信区间上限0.31,SP/AP面积比上限1.47,MD症状耳阳性率振幅比、面积比均为83.33%,非症状耳振幅比及面积比阳性率分别为35.71%及57.14%;AN振幅比及面积比阳性率均为100%。结论 AN与MD患者振幅比和面积比的比值均增高,其差异源于AN患者AP振幅异常降低或消失;MD患者在高强度刺激时AP振幅随听力损失降低但SP振幅不变或增高。ECochG辅助诊断单侧MD自身对照更有意义;SP/AP振幅比、面积比是辅助诊断梅尼埃病和听神经病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世东,高小娥[2](2019)在《小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DIAPH3基因突变对听力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NSD)的DIAPH3基因突变对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80例携带DIAPH3基因突变的ANSD患儿作为突变组,选择同期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中医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检查的80例耳聋未携带DIAPH3基因突变的患儿作为未突变组,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DIAPH3基因突变对听力损伤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听力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突变组中,听力曲线为低频上升型56例,平坦型14例,高频下降型10例,与未突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所有频率(0.5、1.0、2.0、4.0kHz)刺激下的听阈都明显高于未突变组(P<0.05)。结论DIAPH3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ANSD患儿听力损伤的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分布、听觉稳态反应,DIAPH3基因突变筛查可为ANSD患儿诊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1期)

邱素梅,李湘辉,陈越勃,刘佳浩,邹雨滴[3](2019)在《短声疏密波诱发的耳蜗微音电位对听神经病的诊断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人工耳蜗候选者中采用ABR短声疏密波诱发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s,CM)测试,探讨其在听神经病的诊断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中筛选双耳ABR100dBnHL刺激无反应、耳声发射(OAE)引不出的婴幼儿共65例(130耳)。所有受试者口服水合氯醛镇静辅助睡眠,采用ABR测试,刺激声为短声,用疏波和密波诱发耳蜗微音电位测试(CM)。为验证真正CM存在,在相同测试条件下采用了夹紧插入式耳机导声管及拔出耳机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65例(130耳)中能真正引出CM有8例(16耳),占12.3%。结论 CM测试能客观反映内耳毛细胞的功能,稳定性比OAE好,在ABR严重异常或缺失、OAE引不出时,建议常规进行CM测试,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诊断听神经病,避免漏诊,为蜗性及蜗后鉴别诊断及精准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徐亚雄,罗香林,谭淑娟,钟梅芳,李楚凌[4](2019)在《36例听神经病患儿临床听力学检查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听神经病的临床听力检查特点,探讨儿童听神经病的临床诊治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东莞市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确诊为听神经病的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病史、听力学特点及耳部影像学特征。结果 36例患儿中,均是双耳发病,其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需换血治疗的29例(80.6%)、合并新生儿期窒息缺氧的3例(8.3%)、合并癫痫的1例(2.8%)、不明原因的3例(8.3%)。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婴幼儿听神经病的主要因素,对于该类患儿,治疗黄疸的同时及时行DPOAE及AABR联合筛查可早期提示听神经病;ABR、MEA、DPOAE、CM及ASSR的综合评估有利于与其他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区分,耳内镜可深度清理外耳道分泌物及了解有无中耳积液,耳内镜检查联合多种听力学检查可提高对听神经病的诊断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兰兰,李清溪,谢林怡,熊芬,韩冰[5](2019)在《听神经病患者噪声下言语测听临床应用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听神经病患者安静与噪声下言语识别率的差异并与正常受试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听神经瘤组进行比较。方法测试在符合国家标准的隔声室内进行,纯音测试及言语测试应用校准后丹麦耳听美Conera听力计Otosuite(版本号4.82)联结计算机输出言语声,受试者佩戴头戴式耳机TDH-39、B71骨导振动器测试纯音。言语识别测试材料采用解放军总医院郗昕编制的《普通话言语测听—单音节识别测试》词表,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分别测试听神经病患者10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1例、听神经瘤患者11例和听力正常受试者10例患者在平均听阈、阈上10dB、20dB、30dB处的言语识别率以及信噪比为-0、-5、-10、-15dB的言语识别率得分。结果听神经病患者在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低于听神经瘤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以及正常听力组(P<0.05);具有相似听力阈值及听力曲线的AN患者,给予安静及不同噪声强度测试,可呈现较差及较好二级分化的SRS曲线;正常组在信噪比为-0、-5、-10、-15dB的环境下,信噪比为10dB时对比自身安静环境言语识别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听神经病组、听神经瘤组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在-10 SNR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听神经病患者在安静环境下随刺激声强度的升高会出现"回跌"现象。听神经病患者总体水平在安静与噪声环境下纯音听阈与言语识别得分均与无相关性(R2=0.07),其他叁组呈现负的弱相关或强相关。结论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较好的听神经病患者在噪声环境中下降程度更为显着,相对于安静环境言语识别测试更加敏感;采用平均阈上30dB及-10dB信噪比测试,所得言语识别得分可作为临床评价言语功能的敏感指标,且对于听神经病诊断和病变定位及程度分析更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更全面评估听神经病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谢林怡,关静,熊芬,兰兰,王大勇[6](2019)在《伴耳鸣听神经病患者的随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伴耳鸣听神经病患者(auditory neuropathy, AN)的耳鸣及听力学特征,总结伴耳鸣AN患者的临床听力学转归情况并分析其耳鸣特征。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15年11月间确诊为AN并伴有耳鸣的19例(37耳)患者,随访期1-14年。对比首诊及复诊的听力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耳鸣特征。检测项目包括:声导抗测试、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测试(SDS)、听性脑干反应测试(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DPOAE)、耳鸣问卷、耳鸣评估。结果伴耳鸣AN患者耳鸣及听力学特点:①纯音测听平均听阈复诊与首诊相比0.5-4kHz平均听阈未见明显变化(P>0.05),首诊为40.45±16.21dB HL,复诊为42.43±17.52 dB HL。低频0.25-1kHz平均听阈复诊较首诊未见明显变化(P>0.05),首诊为44.58±16.35dB HL,复诊为46.88±16.59 dB HL。4、8kHz此2个频率纯音阈值复诊较首诊升高(P<0.05);②镫骨肌反射引出率首诊与复诊均为5.4%;③言语识别率复诊与首诊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0.05),首诊为39.00±23.76%,复诊为37.20±21.67%。言语识别率与平均听阈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与250Hz、500Hz、1000Hz频率处的听阈呈显着相关(P<0.05),与余频率无显着相关性;④首诊患者的ABR有1耳引出反应,阈值异常升高。复诊所有患者均未引出反应;⑤首诊患者的DPOAE均正常或大部分正常引出,复诊全频引出率降低;⑥听力损失程度与耳鸣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⑦患者耳鸣程度多集中在轻中度,耳鸣频率以中低频为主。结论随着病情发展:①伴耳鸣AN患者4、8kHz频率处纯音阈值升高,DPOAE引出率降低,ABR引出率降低。患者应定期复诊了解听力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②单侧AN患者可能发展成为双侧AN,单侧AN患者应关注健耳听力发展情况;③患者耳鸣程度多集中在轻中度,对生活影响较小,但感冒、疲劳、环境噪音等会使其耳鸣加重。(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梁鹏飞,王锦玲,王剑,王淑娟,邱建华[7](2019)在《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患者OTOF基因筛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患者进行OTOF基因突变筛查,了解中国听神经病患者中OTOF基因的突变频谱。方法选取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2009-2018年确诊的听神经病患者248名以及听力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00名,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针对OTOF基因全部48个外显子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Sanger测序,应用Seqman软件与标准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248例听神经病患者中共检出9种可能致病的变异方式,包括7种错义突变和2种剪切位置的变化。同时,检出4种已有文献报道的多态性改变。所有变异方式在健康志愿者中均未发现。结论可能致病突变集中于Exon40、Intron32、Exon12、Ex?on18、Exon24、Intron28和Exon7中,在门诊耳聋患者或者听力正常人群中,优先开展以上外显子的筛查。OTOF基因突变并不是患者唯一的致病原因,还应进行其他相关基因的筛查。(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宋蒙涛,王洪阳,兰兰,谢林怡,熊芬[8](2019)在《伴周围神经病变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一组伴周围神经病变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和听力学特征,总结综合征型听神经病的遗传学和表型特征。方法对课题组2003年至2018年间收集的听神经病患者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记录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特点,并进行标准化的听力学评估:包括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耳蜗电图(ECochG)、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 2003-2018年共收集听神经病患者531例,伴周围神经病变者69例,占12.99%;其中男性32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为1:1.16;发病年龄在0-26岁,平均14.85±5.23岁,其中婴幼儿期(≤3岁)发病4例,占5.79%;儿童期(3-12岁)发病10例,占14.49%;青少年期(12-18岁)发病36例,占52.17%;成人(≥18岁)发病19例,占27.54%。44例(63.77%)患者首发为听神经病,另25例(36.23%)首发为视力下降、四肢麻木、走路不稳等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54例(78.26%)伴有耳鸣,7例(10.14%)伴有眩晕或前庭功能障碍。纯音听力图以低频上升型听力曲线为主,占66.92%;听力损失程度主要表现为轻、中度听力损失,占68.46%。结论听神经病可伴发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多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麻木、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视力下降等。综合征型听神经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可以是听神经病,也可以是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其听力学评估结果符合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陈耔辰,魏馨雨,张玉忠,陈彦飞,胡娟[9](2019)在《听神经病对前庭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听神经病是一种以双耳中度低频感音神经耳聋为临床症状,但ABR反应严重异常、耳声发射正常的病症。其相关的前庭功能检测的报道与关注在学术界仍较少,本文旨对听神经病所伴有的前庭功能异常进行文献回顾,从前庭生理学及与其相关的前庭功能检测手段进行总结和概述。期望为听神经病患者的诊治与前庭功能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高欣,张秋静,王大勇,王秋菊[10](2019)在《听神经病患者OTOF基因突变的遗传特征及其相关功能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听神经病是遗传性耳聋中重要的一种疾病类型,OTOF基因是在能够导致听神经病的多个致病基因中重要基因之一,OTOF变异可导致听神经病。OTOF基因转录翻译otoferlin蛋白,蛋白结构中有6个重要的C2结构域,可与Ca2+结合。多个小鼠模型和斑马鱼模型被构建以探究OTOF基因的功能,目前认为otoferlin蛋白参与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神经递质释放过程。在听力学方面,相较于其他听神经病患者,OTOF变异致听神经病患者有特殊的耳蜗电图波形。OTOF基因变异还可导致温度敏感性听神经病。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OTOF基因进行阐述和概括。(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听神经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小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NSD)的DIAPH3基因突变对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80例携带DIAPH3基因突变的ANSD患儿作为突变组,选择同期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中医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检查的80例耳聋未携带DIAPH3基因突变的患儿作为未突变组,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DIAPH3基因突变对听力损伤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听力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突变组中,听力曲线为低频上升型56例,平坦型14例,高频下降型10例,与未突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所有频率(0.5、1.0、2.0、4.0kHz)刺激下的听阈都明显高于未突变组(P<0.05)。结论DIAPH3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ANSD患儿听力损伤的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分布、听觉稳态反应,DIAPH3基因突变筛查可为ANSD患儿诊治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神经病论文参考文献

[1].兰兰,汪明敏,韩冰,李兴启,谢林怡.听神经病和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振幅比与面积比差异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2].李世东,高小娥.小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DIAPH3基因突变对听力损伤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3].邱素梅,李湘辉,陈越勃,刘佳浩,邹雨滴.短声疏密波诱发的耳蜗微音电位对听神经病的诊断意义[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

[4].徐亚雄,罗香林,谭淑娟,钟梅芳,李楚凌.36例听神经病患儿临床听力学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9

[5].兰兰,李清溪,谢林怡,熊芬,韩冰.听神经病患者噪声下言语测听临床应用与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6].谢林怡,关静,熊芬,兰兰,王大勇.伴耳鸣听神经病患者的随访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7].梁鹏飞,王锦玲,王剑,王淑娟,邱建华.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患者OTOF基因筛查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8].宋蒙涛,王洪阳,兰兰,谢林怡,熊芬.伴周围神经病变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9].陈耔辰,魏馨雨,张玉忠,陈彦飞,胡娟.听神经病对前庭功能的影响[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10].高欣,张秋静,王大勇,王秋菊.听神经病患者OTOF基因突变的遗传特征及其相关功能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听力正常组和听神经病组TEOAE信...听神经病患者ABR结果一种临床和听力学表现特殊的感音神经性聋—...一种临床和听力学表现特殊的感音神经性聋—...一种临床和听力学表现特殊的感音神经性聋—...一种临床和听力学表现特殊的感音神经性聋—...

标签:;  ;  ;  ;  ;  ;  ;  

听神经病论文_兰兰,汪明敏,韩冰,李兴启,谢林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