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作改良论文_李霄

导读:本文包含了轮作改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土壤改良剂,禾草,钢渣,生态区,盐碱地,生物。

轮作改良论文文献综述

李霄[1](2019)在《日光温室“黄瓜-草菇”菜菌轮作土壤改良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种植模式单一、连作障碍严重、品质下降等问题,在夏季日光温室种植闲置期,种植一茬草菇,收获后,栽培料经耕作成为后茬蔬菜生产的有机肥料。本试验测试了菜菌轮作措施对土壤、蔬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0%;土壤容重减少5%左右,交换性钙含量增加70%,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pH值约1.0,减轻土壤酸化问题。此外,土壤环境的改善和地力的提高,可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提高蔬菜品质,同时增加黄瓜的产量和效益,增收70%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果菜》期刊2019年07期)

刘慧紧[2](2019)在《轮作改良下禾草/白叁叶草地植被特征及生产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禾草和白叁叶混播可改善草地退化、提高草地经济效益。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草地养分、施肥及植被组分等,其建植方法主要为直接播种建植法,少为家畜宿营法,但对轮作改良建植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寻甸县种羊场常规和轮作改良下禾草/白叁叶草地植被特征(群落高度、盖度和物种数,植物种高度、密度和生物量)、土草养分(有机质、全N、全P)及经济效益分析,探究适宜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禾草/白叁叶草地建植模式。主要结果如下:(1)轮作改良草地优势种为鸭茅和白叁叶,亚优势种为黑穗画眉草,主要伴生种为牛膝菊、直立婆婆纳和多年生黑麦草;常规改良草地优势种为鸭茅和艾蒿,亚优势种为白叁叶和黑穗画眉草,主要伴生种为石生繁缕和猪殃殃。(2)物种丰富度指数为轮作改良(29种)>常规改良(23种),Simpson指数为轮作改良(0.496)<常规改良(0.690)。轮作改良草地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黑穗画眉草的植株分蘖数多,草地更稳定。非播种禾草地上生物量比例为常规改良(19.4%)>轮作改良(13.2%)。(3)草地建植方式对土壤和根系全N含量无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轮作改良(6.55%)>常规改良(5.17%),死物质及活物质全N含量为轮作改良(1.30%和2.06%)>常规改良(0.85%和1.62%)。(4)株丛分蘖数,常规改良草地鸭茅、黑穗画眉草和多年生黑麦草的57.3%、56.6%和47.2%分别集中在0~35、0~35和0~10,轮作改良草地鸭茅、黑穗画眉草和多年生黑麦草的38.4%、37.5%和45.5%分别集中在36~70、36~70和21~30;两种改良草地3种植物幼苗储备富,成年植株生长状况较好,均属相对稳定增长型种群,轮作改良草地相对更稳定。采用光叶紫花苕+夏种青贮玉米+禾草/叁叶草草地建植模式,可提高草地经济效益,改善草地肥力;该草地建植模式是我国南方喀斯特山区草山草坡和退化草地改良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李霄[3](2018)在《拱棚辣椒——大球盖菇轮作改良土壤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拱棚蔬菜种植连作障碍问题,进行了辣椒—大球盖菇轮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轮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41%,pH值提高0.46,容重减少0.06 g/cm3,化肥投入量减少约30%,农药使用量降低约50%;辣椒根腐病发病率减少7.5%,667 m~2产量增加523 kg。综合来看,辣椒与大球盖菇轮作可改良土壤,防控土传病害,提高产量,有利于绿色食品的生产。(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8年08期)

马迪[4](2018)在《连续施用改良剂对花生连轮作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托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建立的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土壤肥料长期定位实验基地,通过采集2016年收获期土壤和植物样本进行物理性质、团聚体组成、团聚体中碳氮分布、酶活性和作物产量分析。研究了连续多年施用不同改良剂及采用连作、轮作方式条件下,土壤物理性质及团聚体组成的变化规律。为克服花生连作障碍、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环境等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两土层土壤容重变化趋势一致,采取玉米-花生轮作的方式和施用化学改良剂均可减小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的关系,0-20 cm土层的孔隙度大于20-40 cm土层,玉米-花生轮作和施用化学改良剂可增加土壤孔隙度,而花生土壤两土层的田间持水量变化趋势一致,施用改良剂和采取玉米-花生轮作的方式均可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其中M-PR处理增加幅度最大;(2)玉米-花生轮作和施用不同改良剂对花生土壤0-20 cm土层团聚体分布的影响大于20-40 cm,在0-20 cm土层中,与PC处理相比,M-PR处理显着提高>1 mm、1-0.5mm、0.5-0.25 mm、0.25-0.053 mm粒级团聚体的含量,增幅分别为59.02%、105.85%、32.39%、22.24%,PCCA处理显着增加了0.5-0.25 mm和0.25-0.053 mm粒级团聚体的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30.51%、15.83%,PCBA处理显着增加了1-0.5 mm和0.25-0.053mm土壤团聚体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8%、18.79%,与MC处理相比,M-PR显着增加了1-0.25mm粒级团聚体的含量;在20-40 cm土层,PCCA、PCBA处理均显着增加了大团聚体的含量,减小黏粉粒含量,从总体趋势看,施用改良剂增加了1-0.053 mm团聚体的含量,减小黏粉粒含量,使团聚体分布向中间粒级集中,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提高花生连作土壤稳定性;(3)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其中大团聚体中的SOC、TN含量最高,并随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减小,0-20 cm土层中,M-PR、PCCA和PCBA处理均显着增加土壤各粒级土壤团聚体SOC含量,且PCCA处理SOC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按团聚体粒级大小增加的幅度依次为79.26%、57.41%、99.63%、55.39%、49.94%;与MC处理相比,M-PR处理各粒级SOC、TN含量呈显着增加的趋势,PCCA和PCBA处理均显着增加各粒级团聚体TN含量,其中PCCA处理TN的总和含量最高。20-40 cm土层,总体变化趋势与上层土壤一致,对于花生连作土壤而言,施用化学改良剂、生物改良剂均可提高0-20 cm、20-4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玉米-花生轮作、施用改良剂均增加了>0.053 mm粒级碳氮的分配比例,增加各粒级土壤团聚体固碳固氮能力,增强土壤碳氮含量,其中化学改良剂效果要好于生物改良剂;(4)施用改良剂可以提高土壤团聚体中各粒级脲酶、酸性磷酸酶、酸性转化酶的酶活性,生物改良剂的增加幅度没有化学改良剂增加幅度明显,且对0-20 cm土层影响较大并呈现一定规律性,PCCA处理显着提高各粒级S-UE的酶活力,按粒级大小增幅依次为33%、16%、15%、16%、45%;S-ACP的增幅按粒级大小顺序依次为9.63%、53.33%、36.47%、33.55%、29.56%;S-AI的增幅分别为21.71%、68.55%、48.85%、36.81%、26%,玉米-花生轮作处理对土壤酶活性有影响,但由于玉米根系的分布改变了土壤物理结构,所以各粒级团聚体酶活性的变化不稳定。(5)玉米-花生轮作的方式可显着增加玉米产量,增幅为26.81%,并增加了玉米株高、以及各生育时期CCI值;与PC处理相比,PCCA、PCBA处理均可提高花生产量,分别增加1028.98 kg/ha、451.28 kg/ha,PCBA处理的株高和CCI值高于PCCA高于PC。综上所述,玉米-花生轮作、施用化学改良剂和生物改良剂增加了花生、玉米的产量,均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中SOC、TN的含量,提高土壤团聚体、酸性磷酸酶、酸性转化酶的酶活力,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效果,其中施用化学改良剂的增产效果较施用生物改良剂效果好。(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静[5](2018)在《不同牧草品种及轮作方式改良盐碱地效果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全世界约有9.5×108hm2的盐渍化土壤,近年来其面积有扩大趋势,盐渍化程度不断加剧,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控制或治理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以生物改良为切入点,以宁夏银北典型盐碱地为研究区域,运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田试验比较苜蓿(Medicago Sativa L.)、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羊草(Leymus chinensi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对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异和年际变化规律,采用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对改良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牧草种植种类,并开展与甜高粱、饲料玉米、油葵不同草田轮作方式研究,阐明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作用机理,确定适宜该地区草田轮作方式,为改善宁夏银北盐碱地土壤质量,制定科学种植制度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种植不同牧草改良利用盐碱地效果探讨了不同类型耐盐牧草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及机理,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牧草种类。通过设置在宁夏银北盐碱地种植不同类型耐盐牧草苜蓿,芨芨草、羊草、红豆草的定位试验,以未种植牧草盐碱荒地作为对照,经过两年的试验(2013-2014),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耐盐牧草对盐碱地土壤盐分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土层的盐分呈现波动状降低,土壤返盐程度为0-20cm>20-40cm>40-60cm。土壤全盐含量降低程度为苜蓿>羊草>芨芨草>红豆草。(2)四种牧草对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明显,表现在土壤容重逐年降低,改善土层顺序为0-20cm>20-40cm>40-60cm;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表现为:土壤水分与降水量响应,呈单峰型变化,种植不同牧草土壤的含水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改善能力为:苜蓿>红豆草>羊草>芨芨草。(3)四种牧草对盐碱地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表现为,种植不同牧草盐碱化土壤有机质呈增加趋势,增幅顺序为苜蓿>红豆草>羊草>芨芨草。不同牧草根系作用下土壤养分均呈波动状变化趋势,苜蓿对土壤中的碱解氮总体具有富集作用,而红豆草对碱解氮消耗较大,芨芨草可以促进土壤中速效磷的转化,而羊草作用下的土壤含钾量略有上升,同时碱化度变化均随改良时间的延长呈现波动状减少趋势。总体上种植苜蓿土壤表层酶活性较高,具体表现为表层过氧化氢酶随种植年限延长显着增加。(4)利用隶属函数结合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的不同牧草处理间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2013年和2014年土壤质量指数在不同牧草处理间表现规律基本一致,2013年0~60cm 土层土壤质量指数苜蓿>红豆草>羊草>芨芨草,2014年0~60cm 土层土壤质量指数苜蓿>红豆草>羊草>芨芨草,说明盐碱地种植苜蓿改良效果最佳,红豆草,羊草和芨芨草次之。不同年际间,不同牧草改良盐碱地土壤质量指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不同草田轮作方式改良盐碱地效果及作用机理通过设置在宁夏银北盐碱地苜蓿-作物轮作系统的定位试验,探讨了苜蓿连作,苜蓿翻耕后休闲,苜蓿与油葵,饲料玉米,甜高粱进行草田轮作不同轮作方式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及其机理。经过两年的试验(2015-2016),分析比较了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对盐碱地土壤盐分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苜蓿连作、苜蓿翻耕后休闲、苜蓿与油葵、饲料玉米、甜高粱进行草田轮作、分析土壤盐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0cm 土层土壤全盐含量均低于AA方式,且各处理方式间差异达到显着水平,但随着土层的加深,不同处理方式土壤全盐含量增加。(2)苜蓿连作、苜蓿翻耕后休闲、苜蓿与油葵、饲料玉米、甜高粱进行草田轮作,分析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2015年试验期间土壤容重的变化表现为苜蓿轮作饲料玉米方式(AC)、苜蓿轮作油葵方式(AO)、苜蓿轮作甜高粱方式(AS)均高于苜蓿连作方式(AA)。不同轮作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在2016年均高于CK,且土壤含水量最高为苜蓿油葵轮作方式,总体上随着处理年限的延长,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土壤含水量呈增长趋势,且显着高于连作土壤含水量。说明在宁夏银北地区,轮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的渗透性能,促进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3)苜蓿连作、苜蓿翻耕后休闲、苜蓿与油葵、饲料玉米、甜高粱进行草田轮作,分析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草田轮作方式可以提高盐碱地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碱化度,苜蓿轮作饲料玉米方式,苜蓿轮作甜高粱方式的土壤酶活性高于苜蓿连作方式,苜蓿休闲及苜蓿轮作油葵方式,其中苜蓿轮作油葵方式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强,苜蓿与不同作物轮作方式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在0-20cm 土层表现明显。随着土层的增加,酶活性在各个土层间的差异性不显着(P>0.05),说明土壤酶活性在耕层土壤中的作用效果显着,且土层深度的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4)苜蓿连作,苜蓿翻耕后休闲,苜蓿与油葵,饲料玉米,甜高粱进行草田轮作,对各轮作方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田轮作方式中相对丰度排名前十的优势细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及热微菌门(Thermomicrobia),这些细菌的丰度占各样品所测序列总数的79.6.7-89.7%。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AO方式下芽单胞菌门,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较其它轮作方式显着升高(P<0.05)。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属水平上,CAT和AK分别与Gaiella呈极显着相关(p<0.01),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显着相关(p<0.05)。CAT和pH分别与嗜盐囊菌属(Haliangium)呈显着相关(p<0.05),且CAT与新鞘氨醇杆菌属呈显着相关(p<0.05),AK与Ramlibater和Opitutus呈显着相关(p<0.05)。结合土壤理化指标和酶活性指标可以看出,在0-20cm 土层AO轮作方式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强,pH值降低最为显着,这与AO轮作方式中嗜盐囊菌属(Haliangium)多样性显着提高有关,说明AO轮作方式较其它方式显着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加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综上所述,在盐碱地上种植不同牧草苜蓿、羊草、芨芨草、红豆草,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其中以种植苜蓿的土壤各项理化指标显着改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较高;苜蓿与不同农作物的草田轮作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盐碱地上采用苜蓿-油葵轮作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该方式适宜在宁夏银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8-03-01)

杜兴江[6](2018)在《黄淮海地区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和作物产量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淮海地区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土壤肥沃,秸秆数量大,种类多,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在轮作模式的情况下,推广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的肥力,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且能够间接的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文章就黄淮海地区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和作物产量影响这2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显示,秸秆还田给土壤改良及作物产量方面带来的影响是良性的,且对农户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试图对黄淮海地区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的方式提出更为合理优化方法,以实现政府宏观目标与农户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赢目的。(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蔡翼杨,杨秀春,邹光进,杨颜[7](2016)在《黔东南州各生态区植烟土壤改良最适宜轮作制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黔东南州不同生态区植烟土壤改良,找出最适宜当地推广的轮作制度。通过对不同轮作制度的土壤和烟叶分析。通过轮作可以达到土壤改良的效果,同时因地制宜的采取最适宜的轮作制度。北部种植区适宜烤烟—玉米—烤烟轮作制度,西部种植区适宜烤烟—蔬菜一年两熟轮作制度,东部、南部种植区适宜烤烟—水稻一年两熟轮作制度。(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6年16期)

刘小钰[8](2016)在《连续施用改良剂对花生连轮作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2011年至2014年沈阳农业大学花生-玉米连轮作定位试验地土壤性质、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分期分层次常规测量方法,理清不同改良剂对花生-玉米轮作土壤养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辽宁地区花生生产及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花生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H值不断降低,其大小顺序为:玉米连作>玉米-花生轮作>花生连作+生物改良剂>花生连作+化学改良剂>花生连作,土壤不断酸化,导致土壤微生物总数量降低,土壤细菌数量所占比例下降,加速土地肥力的退化。与玉米-花生轮作相比,土壤改良剂对土壤pH值和土壤微生物影响差异性不显着。(2)在耕层土壤中,与花生连作处理相比,在提高土壤全氮含量方面,花生-玉米轮作、施入化学改良剂和生物改良剂分别提高21%,30%和25%;在提高土壤全磷含量方面,花生-玉米轮作、施入化学改良剂和生物改良剂分别提高12%,40%和14%;在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方面,花生-玉米轮作、施入化学改良剂和生物改良剂分别提高49%,101%和120%;在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方面,施入化学土壤改良剂和生物土壤改良剂分别高44%和2%。因此,施用土壤改良剂在提高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方面效果优于轮作处理。(3)通过对4年微区定位田间试验研究可以得出,2011年各处理产量均不高。2012年各处理产量均有所增加。2014年不同处理产量均连续上升,且施用化学改良剂花生产量最高,为7526kg/hm2。由此可见,施用土壤改良剂对花生产量短期增产效果不显着,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改良剂增产效果越来越显着,且化学改良剂对花生产量有显着提高。(4)由于土壤微生物在植物根部分布比较广泛,所以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受微生物影响较大。由本试验研究得出,耕层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着正相关;耕层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与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无相关性;耕层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花生连作降低了土壤肥力,而土壤改良剂的施用对不仅会增加作物产量,更会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肥、保水的能力,但短期增幅效果不明显。以上研究将为评价农田养分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行勇[9](2015)在《“苜蓿—玉米”轮作体系改良盐碱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行勇 进入8月以来,叁秦大地的天气普遍进入大伏天的“烧烤”模式,但在处于陕西关中东部的大荔县莘村,陕西爱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现代技术型农民职工在流转的两块6000多亩玉米地里操作10台现代化的玉米青贮收割机,收割着一望无际的青贮玉米,而地头的十(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安全报》期刊2015-08-18)

魏贤[10](2015)在《钢渣对不同轮作制度酸性土壤改良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土壤酸化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改良酸性土壤的改良剂产品也层出不穷。本研究选择炼钢企业产生的钢渣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研究不同轮作制度下钢渣用量对酸性棕壤的改良效果,以及连续施用钢渣对土壤和食品安全性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施用钢渣对连续2年小麦-水稻轮作的改良效果与对照相比,钢渣施用可以显着增加小麦产量,但连续施用对水稻没有增产效果。与当季对照相比,施用钢渣后,第一季小麦增产215.81%~504.65%,第叁季小麦增产22.69%~37.78%,第四季水稻产量下降4.96%~19.28%。钢渣施用能提高成熟期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第一季施用钢渣处理的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增加238.41%~325.00%,但钢渣施用量为2g/kg时生物量最高;第叁季施用钢渣的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增加17.76%~40.24%。钢渣施用降低了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第二季施用钢渣的水稻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下降2.29%~22.24%;第四季施用钢渣的水稻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下降5.22%~24.22%。施用钢渣后,水稻分蘖数比对照少。钢渣施用显着提升了小麦水稻轮作土壤p H。与当季对照相比,第一季种植小麦后土壤p H上升0.17~1.00,第二季种植水稻后土壤p H上升0.36~2.21,第叁季种植小麦后土壤p H上升0.56~2.68,第四季种植水稻后土壤p H上升0.80~2.41。从第叁季开始,连续施用钢渣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对照逐渐下降。钢渣施用降低了小麦土壤碱解氮,施用对水稻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不大。与当季对照相比,钢渣施用量为3g/kg时,四次轮作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显着增加。施用钢渣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钢渣施用增加了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硅的含量,且钢渣用量越多,其含量越高。2.施用钢渣对油菜-玉米-油菜轮作的改良效果钢渣施用可以显着增加油菜产量和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与当季对照相比,第一季油菜增产10.34%~357.47%,第叁季油菜增产55.62%~90.73%。钢渣施用能提升成熟期油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与当季对照相比,第一季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增加54.83%~171.80%,第二季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增加16.14%~22.43%,第叁季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增加18.54%~42.34%。钢渣施用显着提升了油菜玉米轮作土壤p H值。与当季对照相比,第一季种植油菜后土壤p H上升0.10~1.12,第二季种植玉米后土壤p H上升0.17~2.02,第叁季种植油菜后土壤p H上升0.31~2.68。施用钢渣对油菜-玉米-油菜轮作土壤有机质影响不大。钢渣施用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钢渣施用量超过1g/kg时,叁次轮作土壤碱解氮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钢渣施用为3g/kg显着增加叁次轮作土壤速效磷。钢渣施用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钢渣施用增加了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硅的含量。3.连续施用钢渣对土壤和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钢渣多次施用后,土壤全铬、全镉、全砷含量均在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许可范围内,施用钢渣后土壤全铬、全镉、全砷含量也没有显着增加。籽粒中铬含量均低于0.7mg/kg,籽粒中没有检测到镉和砷。钢渣施用后,两季水稻茎叶中Fe、Mn的含量比对照低。(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轮作改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禾草和白叁叶混播可改善草地退化、提高草地经济效益。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草地养分、施肥及植被组分等,其建植方法主要为直接播种建植法,少为家畜宿营法,但对轮作改良建植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寻甸县种羊场常规和轮作改良下禾草/白叁叶草地植被特征(群落高度、盖度和物种数,植物种高度、密度和生物量)、土草养分(有机质、全N、全P)及经济效益分析,探究适宜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禾草/白叁叶草地建植模式。主要结果如下:(1)轮作改良草地优势种为鸭茅和白叁叶,亚优势种为黑穗画眉草,主要伴生种为牛膝菊、直立婆婆纳和多年生黑麦草;常规改良草地优势种为鸭茅和艾蒿,亚优势种为白叁叶和黑穗画眉草,主要伴生种为石生繁缕和猪殃殃。(2)物种丰富度指数为轮作改良(29种)>常规改良(23种),Simpson指数为轮作改良(0.496)<常规改良(0.690)。轮作改良草地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黑穗画眉草的植株分蘖数多,草地更稳定。非播种禾草地上生物量比例为常规改良(19.4%)>轮作改良(13.2%)。(3)草地建植方式对土壤和根系全N含量无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轮作改良(6.55%)>常规改良(5.17%),死物质及活物质全N含量为轮作改良(1.30%和2.06%)>常规改良(0.85%和1.62%)。(4)株丛分蘖数,常规改良草地鸭茅、黑穗画眉草和多年生黑麦草的57.3%、56.6%和47.2%分别集中在0~35、0~35和0~10,轮作改良草地鸭茅、黑穗画眉草和多年生黑麦草的38.4%、37.5%和45.5%分别集中在36~70、36~70和21~30;两种改良草地3种植物幼苗储备富,成年植株生长状况较好,均属相对稳定增长型种群,轮作改良草地相对更稳定。采用光叶紫花苕+夏种青贮玉米+禾草/叁叶草草地建植模式,可提高草地经济效益,改善草地肥力;该草地建植模式是我国南方喀斯特山区草山草坡和退化草地改良有效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轮作改良论文参考文献

[1].李霄.日光温室“黄瓜-草菇”菜菌轮作土壤改良试验[J].中国果菜.2019

[2].刘慧紧.轮作改良下禾草/白叁叶草地植被特征及生产效益[D].兰州大学.2019

[3].李霄.拱棚辣椒——大球盖菇轮作改良土壤试验[J].蔬菜.2018

[4].马迪.连续施用改良剂对花生连轮作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8

[5].王静.不同牧草品种及轮作方式改良盐碱地效果与机理研究[D].宁夏大学.2018

[6].杜兴江.黄淮海地区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和作物产量影响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

[7].蔡翼杨,杨秀春,邹光进,杨颜.黔东南州各生态区植烟土壤改良最适宜轮作制度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6

[8].刘小钰.连续施用改良剂对花生连轮作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

[9].张行勇.“苜蓿—玉米”轮作体系改良盐碱地[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5

[10].魏贤.钢渣对不同轮作制度酸性土壤改良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双子秀和泽州农产品展西藏自治区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农业学术讨论中国草原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基于VIF分析的土坡徽生物群落分布退化红壤植被恢复下表层各粒组团聚体所...),说明测序得到的数据可以用于下一...

标签:;  ;  ;  ;  ;  ;  ;  

轮作改良论文_李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