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定位缺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缺失,蜡质,甲状旁腺,序列,侧根,基因,蛋白。
定位缺失论文文献综述
高天杭,崔先强,王勋[1](2019)在《数据缺失情况下BDS定位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观测数据的缺失会影响数据处理效果、降低定位精度的问题,该文为了探明缺失数据是如何影响定位,进行静态定位实验分析3类卫星对定位误差的影响,进行动态定位实验测试了在缺失数据的真实情况下北斗卫星系统的定位性能。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在伪距单点定位中缺失GEO卫星时叁维点位精度下降了85%,在缺失IGSO时定位精度下降了43.8%,缺失MEO卫星时定位精度下降了6%,在载波相位定位中缺失3类卫星数据对定位精度虽然也有影响,但不如伪距定位的影响大。在动态实验中发现在无遮挡的环境中,BDS定位精度不受影响,且定位精度较高,可与GPS相媲美;在遮挡的环境中,GPS和BDS都出现了信号质量下降的情况,BDS数据缺失比GPS严重,缺失严重时定位出现较大的误差,结果不可靠。(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甘国华,郁光廷,秦川,张娜妮,赵卫东[2](2019)在《燃料通道定位端互换后缺失Z向位置的补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通道是重水堆机组的重要设备,其内部包含的压力管是一回路压力边界的一部分。监督燃料通道的轴向伸长量是压力管的老化状态评价的基础。利用燃料通道轴向伸长记录中A、C侧读数与换料历史记录中上、下游Z向位置的内在关系,并结合通道轴向伸长量与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开发了Z向位置补算模型。该模型计算的Z向位置估算值与通道的测量值之间吻合度良好,在此基础上,将电厂燃料通道轴向伸长监督系统进行升级,以监督新自由端轴向伸长量,为压力管的寿命评估和维修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9年07期)
于继童,李岩,赵爱国,师富杲,刘克平[3](2019)在《一类基于点云缺失图像的盘类元件识别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图像融合对存在缺失的点云图像进行融合,通过形态学运算对融合图像进行平滑处理与阈值优化,结合分水岭分割算法实现目标物中心点的定位。利用目标的面积及形状特征去除误提目标。(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于继童[4](2019)在《基于盘类元件点云缺失的识别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随着图像采集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创新,基于叁维点云的图像处理技术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和科研人员的重视。与传统的二维平面图像相比,叁维点云图像具有获取方便,结构简单,描述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广泛地应用于机器视觉技术中。然而,由于工作环境以及相机自身属性的原因,导致叁维图像采集设备所获取到的点云图像可能存在缺失现象,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叁维相机的处理精度和适用范围。因此,针对存在点云缺失的叁维点云图像,研究一种有效且快速的识别定位方法,对于提升国内机器视觉识别定位产品的研发水平,拓展叁维相机的适用领域,促进我国先进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明确的的应用背景。本文以存在点云缺失的叁维点云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广泛、形状规则的盘类元件,分析元件特征,对点云缺失情况下的盘类元件的识别与定位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根据企业需求,设计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识别与定位系统,并通过对实际生产现场以及系统工作流程的分析,选择眼在手上的手眼结构完成系统的搭建工作,为课题研究以及试验提供运行环境。其次,研究一种针对叁维图像采集设备的手眼标定方法,结合叁维图像采集设备的成像原理以及手眼系统中位姿之间的矩阵关系,完成了叁维相机坐标系与执行机器人世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的求取,并通过实验验证了eye-in-hand手眼标定结果的准确性。然后,提出一类基于点云缺失情况下的盘类元件的识别与定位方法。基于图像形态学处理方法以及传统的分水岭分割算法,对融合图像进行分割处理,并计算图像区域圆度特征及临近点检测有关方法,剔除图像中的误提目标,实现对盘类元件的定位工作,通过与传统的基于表面特征模板的模板匹配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验证了上述方法能够在实际生产现场实现对盘类元件的精确识别与精准定位。通过详细对比分析实验过程中未成功识别的案例,归纳总结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董昕[5](2019)在《甘蓝显性蜡质缺失基因BoGL-3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简称甘蓝,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其营养丰富、适应性强,是一种重要的栽培蔬菜。叶球颜色是甘蓝重要的品质性状,甘蓝蜡质缺失突变体由于表皮蜡质的缺失,球叶表现为亮绿色,具有较好的商品性。蜡质缺失突变体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植物蜡质合成调控途径和亮绿甘蓝种质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甘蓝显性蜡质缺失突变体cgl-3为材料,对显性蜡质缺失基因BoGL-3进行了精细定位,并对定位区段内的基因进行了分析,为BoGL-3的克隆和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以蜡质缺失甘蓝cgl-3和普通芥蓝DH系939为双亲构建六世代群体,F_1和BC_1P_1植株全部表现为蜡质缺失;F_2群体和BC_1P_2群体中的蜡质缺失植株与正常植株分别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进一步证明突变体cgl-3的蜡质缺失性状为单基因显性遗传。2.根据BSA法筛选多态性标记并利用F_2群体的隐性单株对蜡质缺失基因BoGL-3进行精细定位,结果显示所有的标记都位于目的基因的同一侧,最近的分子标记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为0.2cM,蜡质缺失基因BoGL-3被定位在8号染色体末端83kb的区间内。3.对cgl-3及其野生型进行转录组分析,共得到834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cgl-3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187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5153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酮体合成与降解、芥子油苷生物合成和蜡质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定位区间中的Bo8g118320基因与拟南芥蜡质合成相关基因CER1同源且在cgl-3中表达显着下调,因此将其作为BoGL-3的候选基因。4.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Bo8g118320编码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预测目的是一种位于内质网中的膜蛋白。经克隆、测序发现,cgl-3中Bo8g118320及其启动子序列未发生变异。qRT-PCR结果显示Bo8g118320在突变体中的表达量明显降低,推测BoGL-3可能通过抑制该基因表达来减少蜡质合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4-01)
刘洪,颜成东,蒋尚飞[6](2018)在《甲状旁腺素相关肽蛋白核定位序列及C末端缺失对小鼠下颌磨牙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核定位序列和C-末端在小鼠下颌磨牙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野生型(WT)小鼠(WT组)和PTHrP Knock-in小鼠(PTHrP KI组)各10只,使用CT扫描叁维重建、苏木精-伊红(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分析PTHrP KI小鼠和WT小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的差异。结果 WT组小鼠的下颌第一磨牙明显长于PTHrP KI组小鼠,前期牙本质占总牙本质比例明显小于PTHrP KI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T组小鼠Ⅰ型胶原(Collagen-Ⅰ)、牙本质涎蛋白(DSP)和Ki-67阳性比例明显高于PTHrP KI组小鼠,而p27阳性比例低于PTHrP KI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rP核定位序列和C-末端缺失导致小鼠磨牙牙本质细胞外基质分泌减少,矿化障碍。(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8年29期)
林静霞,王毅哲,梁人尹,刘烨,丁沃娜[7](2018)在《水稻高温敏感侧根缺失突变体k209的鉴定和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得到的1个水稻高温敏感侧根缺失突变体k209及其野生型Kasalath为材料,在常温(白天32℃/夜晚22℃)和高温(34℃恒温)培养条件下,对其7d龄幼苗进行表型比较鉴定,并采用亚甲基蓝染色观察侧根原基形成;以突变体k209为母本,分别与野生型Kasalath和粳稻品种日本晴杂交构建2个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确定基因所属染色体以及在该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1)在正常温度培养下,突变体k209的7d龄幼苗株高、主根长和不定根长均与野生型Kasalath相似,但侧根长度变短,数量也减少;在高温条件下,k209幼苗株高变矮,主根和不定根的长度变短,表现出无侧根表型。(2)亚甲基蓝染色发现,野生型和k209幼苗主根在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均可以观察到侧根原基,但在高温下k209的侧根原基数目明显少于Kasalath,约为Kasalath的58.03%,且不能突破表皮长出侧根。(3)遗传分析表明,k209的突变表型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K209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的InDel标记7522K和11524K之间,物理距离约4 002kb。该研究结果为K209基因的克隆和解析水稻侧根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杨永昆,刘雅红,王群,刘牧,张永杰[8](2018)在《甲状旁腺素相关肽核定位序列与C末端缺失致小鼠少突胶质细胞发育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arathyroid hormone related peptide,PTHrP)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NLS)与C末端缺失对小鼠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及髓鞘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6日龄PTHrP Knock In(PTHrP KI)小鼠及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次日取材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OPCs)的增殖能力,通过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技术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髓鞘发生;体外培养5日龄PTHrP KI小鼠及同窝WT小鼠大脑皮层的O4阳性OPCs,运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Ki67阳性细胞数,流式分析检测凋亡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与增殖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继而行分化培养7 d后,通过2′,3′-环腺苷酸-3′-磷酸二酯酶(2′,3′-cyclic-nucleotide 3′-phosphodiesterase,CNPase)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分化能力。结果:与同窝WT小鼠相比,PTHrP KI小鼠脑内MBP阳性纤维面积减少,轴突髓鞘稀薄,海马区BrdU与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o-2)双阳性细胞数减少。体外培养PTHrP KI小鼠OPCs的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降低,AV+/PI-凋亡细胞百分率升高;增殖相关B细胞淋巴瘤滤过性病毒插入位点1(B cell-specific MLV integration site-1,Bmi-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相关Caspase-3蛋白、p16蛋白表达升高。分化培养后,PTHrP KI小鼠来源OPCs的CNPase荧光染色强度降低。结论:PTHrP的NLS与C末端缺失可致小鼠OPCs增殖减少、凋亡增加、分化延缓,进而导致CNS轴突髓鞘形成障碍。(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王春语[9](2018)在《高粱蜡层缺失突变体sb1农艺性状分析与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粱蜡质合成、运输、分泌和转录调控途径还不是很清楚,而且高粱蜡质相关基因的研究报道也比较少。因此,深入挖掘高粱蜡质相关基因,对探究高粱蜡形成的分子机制、抗旱性及深入开发高粱蜡资源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粱BTx623种子经过0.2%EMS溶液诱变处理20 h后,在后代的筛选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稳定遗传突变体sb1(sorghum bloomless 1),该突变体在整个生育期茎秆和叶片都无明显蜡层覆盖。本研究对野生型BTx623和蜡层缺失突变体sb1农艺性状、离体叶片失水速率、sb1遗传特性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连续两年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发现,突变体sb1与野生型BTx623相比株高明显降低,但是该突变体蜡层的缺失并没有严重影响植株其他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在抽穗开花期,对野生型BTx623和突变体sb1离体叶片失水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sb1失水速率比野生型BTx623快,进一步说明蜡质对叶片保水起到了重要作用。2.突变体sb1分别与BTx623和Rio杂交,通过分析比较F_2后代表型的分离比,表明该突变体是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uper-BSA混池测序的方法,共开发210,411个SLAF标签和286,161个多态SNP位点。利用SNP-index关联分析方法,将sb1突变基因初定位在10号染色体1,502,260-2,308,026范围内约0.81Mb,共含有148个基因。3.利用两个多态SSR标记sam51358(1.64Mb)和sam01243(2.16Mb)再次验证了初定位结果的准确性。在初定位区间的左右两侧以及区间内共查找和开发了7对多态性很好的SSR标记(SB5164、sam51358、10-5、SB5180、SB5182、sam01243和sam27102a)和1对InDel标记(10d4A3)。利用已经筛选好的多态标记将sb1突变基因精细定位到两个SSR标记10-5(1.66Mb)和SB5180(1.80Mb)之间约140Kb范围内,共有15个基因。(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13)
周芳竹[10](2018)在《探讨FABD结构域缺失对BCR/ABL蛋白胞浆定位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t(9;22)(q34;q11)导致Abl基因和Bcr基因发生融合,产生的BCR/ABL融合蛋白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发病原因,该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中,其强烈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可通过激活下游多条信号通路促进血细胞恶性转化。采用将BCR/ABL蛋白诱导入核策略,可增加CML细胞凋亡。因此,进一步研究BCR/ABL蛋白在细胞内定位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FABD结构域(F-actin binding domain,FABD)是位于BCR/ABL蛋白上ABL端的大片段非催化结构域,该结构域可与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相互结合,从而影响蛋白细胞定位。如果将c-Abl蛋白上FABD结构域缺失(以ΔFABD表示),部分c-ABL-ΔFABD蛋白明显入核。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FABD结构域缺失后BCR/ABL蛋白(以BCR/ABL-ΔFABD)不入核,其仍然滞留于胞浆中呈颗粒状分布,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拟以无BCR/ABL表达的293T细胞为研究模型,进一步探讨FABD结构域缺失对BCR/ABL蛋白在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实验首先用前期构建的野生型腺病毒质粒pAd-Bcr/Abl、缺失突变型pAd-Bcr/Abl-ΔFABD转染293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染荧光强度并筛选最佳转染条件,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其次,应用激酶活性实验及免疫沉淀(IP)实验检测FABD结构域对BCR/ABL酪氨酸激酶(TK)活性的影响;间接免疫荧光(IF)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BCR/ABL激酶活性对BCR/ABL胞浆定位的影响。第二部分实验用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BCR/ABL与细胞骨架蛋白F-actin,α-Tubulin的相互作用改变;Co-IP样本经SDS凝胶银染后应用质谱(MS)筛选与BCR/ABL互作的蛋白并进一步验证。IF检测BCR/ABL与细胞骨架蛋白F-actin,α-Tubulin共定位变化。最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磷酸化BCR/ABL(p-Y412)、磷酸化BCR/ABL(p-Y177)及细胞骨架蛋白F-actin、α-Tubulin、FAK、Paxillin的表达。结果前期成功构建了野生型pAd-Bcr/Abl及缺失突变型pAd-Bcr/Abl-ΔFABD质粒,转染293T细胞48h效率可达51.4%,并呈时间依赖性增加,最终选择48h为最佳转染时间。FABD结构域缺失可显着增加BCR/ABL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强其酪氨酸激酶活性,该效应不受Imatinib抑制。同时磷酸化BCR/ABL(p-Y412)、磷酸化BCR/ABL(p-Y177)蛋白均增加。转染p Ad-Bcr/Abl-ΔFABD并加入核输出抑制剂LMB后,BCR/ABL蛋白并不入核而定位于胞浆中呈颗粒状分布;BCR/ABL蛋白与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共定位及相互作用消失;通过质谱鉴定出的另一种细胞骨架蛋白α-Tubulin与BCR/ABL相互作用及共定位也明显减少。此外,其它细胞骨架蛋白如FAK、Paxillin、CRKL、F-actin等表达明显减少。结论FABD结构域缺失后BCR/ABL蛋白定位于胞浆的可能机制:(1)FABD结构域缺失显着升高了BCR/ABL酪蛋白激酶活性,可能是通过增高BCR端Y177位点磷酸化水平所致;升高的TK活性使BCR/ABL融合蛋白滞留在胞浆。(2)FABD结构域缺失引起的BCR/ABL蛋白与细胞骨架蛋白F-actin、α-Tubulin的共定位及相互作用的消失或减少,也使BCR/ABL蛋白滞留于胞浆中呈颗粒状分布。此外,其它多种细胞骨架蛋白表达下调导致的BCR/ABL与F-actin、Paxillin等纤维丝状骨架蛋白直接或间接结合减少也是BCR/ABL蛋白滞留于胞浆的另一原因。(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定位缺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燃料通道是重水堆机组的重要设备,其内部包含的压力管是一回路压力边界的一部分。监督燃料通道的轴向伸长量是压力管的老化状态评价的基础。利用燃料通道轴向伸长记录中A、C侧读数与换料历史记录中上、下游Z向位置的内在关系,并结合通道轴向伸长量与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开发了Z向位置补算模型。该模型计算的Z向位置估算值与通道的测量值之间吻合度良好,在此基础上,将电厂燃料通道轴向伸长监督系统进行升级,以监督新自由端轴向伸长量,为压力管的寿命评估和维修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位缺失论文参考文献
[1].高天杭,崔先强,王勋.数据缺失情况下BDS定位性能分析[J].测绘科学.2019
[2].甘国华,郁光廷,秦川,张娜妮,赵卫东.燃料通道定位端互换后缺失Z向位置的补算方法[J].压力容器.2019
[3].于继童,李岩,赵爱国,师富杲,刘克平.一类基于点云缺失图像的盘类元件识别定位方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9
[4].于继童.基于盘类元件点云缺失的识别定位方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5].董昕.甘蓝显性蜡质缺失基因BoGL-3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6].刘洪,颜成东,蒋尚飞.甲状旁腺素相关肽蛋白核定位序列及C末端缺失对小鼠下颌磨牙发育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8
[7].林静霞,王毅哲,梁人尹,刘烨,丁沃娜.水稻高温敏感侧根缺失突变体k209的鉴定和基因定位[J].西北植物学报.2018
[8].杨永昆,刘雅红,王群,刘牧,张永杰.甲状旁腺素相关肽核定位序列与C末端缺失致小鼠少突胶质细胞发育障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王春语.高粱蜡层缺失突变体sb1农艺性状分析与基因定位[D].沈阳农业大学.2018
[10].周芳竹.探讨FABD结构域缺失对BCR/ABL蛋白胞浆定位的影响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