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翻译理论论文_周文革,范雨竹

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翻译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论,科学,历史主义,策略,评价,英译,功能。

科学翻译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革,范雨竹[1](2018)在《近代中国翻译理论发展脉络——从翻译“科学论”的萌生到翻译“艺术论”的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以后,围绕翻译是"科学性"还是"艺术性"的活动这一问题,近代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翻译的"科学论"从晚清意译达旨的翻译风气中悄然萌芽,翻译的"艺术论"在进一步对翻译策略和美学艺术的探索中逐步确立,两者共同构建了近代中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翻译"科学论"与"艺术论"的发展不仅对中国现当代的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更推动了白话语言规范的变格,我国的翻译研究开始显现出体系化的趋势并日渐走向成熟。(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李祺甫[2](2017)在《基于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科学美国人》科学60秒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科普读物的英汉翻译研究甚少。由于科普读物通俗易懂,许多人误以为科普读物的翻译也很简单,其实不然。尽管当下科普盛行,有关科普翻译的研究却屈指可数。该翻译报告基于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以科学美国人科学六十秒子栏目为原文本,透过一系列具体翻译案例,探求科普翻译的有效方法。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翻译项目,并阐明了研究翻译报告的意义和目标所在。第二章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分析科学美国人科学六十秒的语言特征。第叁章引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并结合翻译中的实际问题,初步讨论运用交际翻译理论解决科学美国人科学六十秒翻译问题的可行性,为后续案例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通过列举一系列翻译案例,从标题改写、单词搭配、短语归化、句子重构四大方面详细探讨如何运用各种具体方法。最后一章总结了基于交际翻译理论的项目翻译成果,并指出运用该翻译理论进行科普翻译实践的一些局限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20)

袁李瑶[3](2016)在《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看社会科学读本的中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科学类读本通过严谨的科学论述,向读者传递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但与专业学术文献不同的是,它还具有大众性,以普通读者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类读本的翻译对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兴起于20世纪70到80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将翻译研究从语言学层面扩充至以社会文化为依托的交际层面,标志着翻译研究已经从纯语言层次转向对文化的思考,明确了翻译的社会属性和文化交流属性。功能派翻译理论包括文本类型、翻译行为理论、目的论、文本分析模型等一系列理论。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导下的非文学翻译实践中,“目的”成为翻译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从而译者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使非文学翻译的研究进入新阶段。本次翻译实践选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西方历史经济学系列读本之一的《下一代照常崛起——姓氏和社会流动性历史》中第一章“导言”和第九章“中国和台湾”为翻译内容。通过功能派翻译理论对文本和翻译目的的分析,可知对中国读者而言,这两章的翻译目的不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为目的语读者创造最佳的阅读体验。(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5-24)

韩雨[4](2015)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译—《技术哲学引论》第八章“技术与科学的关系”英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外开放的贯彻执行,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日益紧密,科技英语作为促进各国科技交流的主要工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科技翻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我国科技翻译队伍也迅速壮大。同时,科技翻译的新颖性、多样性、复杂性对译者的要求也更加苛刻。近十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与科技相关的着作翻译已成为我国翻译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具有广阔的前景。本论文就是基于《技术哲学引论》一书第八章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关系”的英译报告,旨在通过此次翻译项目进一步了解科技英译的特点,探讨科技英译的方法,帮助增强国内着作在国外的可读性。《技术哲学引论》一书是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昌曙的着作。该项目是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重要类型,其目的是资助中国学者在国内已出版优秀成果的翻译及其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的出版发行,使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增进国外对当代中国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了解,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此篇英译报告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任务综述,论述了翻译任务背景和文本分析。第二部分为翻译任务,总结了译前准备和翻译过程。第叁部分为案例分析。充分分析了翻译功能理论的内容并详细举例说明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译策略。第四部分为总结部分,总结了笔者在此次翻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启示。笔者在具体翻译时致力于将此原文语言风格、受众读者与科技翻译特点相结合,跳出翻译老套路,更流畅的传递原文信息。(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黄远鹏,范敏[5](2012)在《论翻译理论的科学评价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国内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重复研究过多、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文章提出运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对翻译理论进行科学评价。要对翻译理论进行科学评价,首先要有问题转换意识,即,从以往对孤立的理论批评转换为评价研究纲领的视角。研究纲领的进步性和退步性问题对于评判翻译理论的创新性和甄别重复研究提出了科学思路,因而有利于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周方方[6](2011)在《从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透视翻译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科学历史主义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正确的认识翻译理论的纷争,通过"直译"和"意译"的结合译出更好的作品。(本文来源于《品牌(理论月刊)》期刊2011年Z1期)

孙圣勇[7](2010)在《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翻译理论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哲学对英语翻译理论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翻译理论教学改革可依证伪原则、十大翻译理论搭建及翻译科学的五大范式等叁个维度进行,从而构建科学哲学视野下的英语翻译理论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表示了翻译研究的一种新方法,为推动翻译研究向科学领域的纵深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为深化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0年04期)

黄远鹏[8](2009)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科学评价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理论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不同的学科背景中发展起来。诚然,所有的这些发展充实了翻译研究,并且使我们对翻译的本质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认识,但是,正如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处,就存在不利的一面。多种多样的翻译理论也使我们变得困惑起来。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用奈达的对等理论来解决一切翻译问题。现在随着日益稀少的有关奈达的理论应用或者是批判出现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尤其是在在核心期刊上很难再见到有关奈达理论的应用或批判,似乎看来奈达的理论已经过时,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了。后提出的理论似乎比以前提出的理论更具有解释力。情况果真是这样的吗?我们没有一种科学的评判标准来评判各种理论来得出理性的结论。另一方面,多样化的翻译理论也使我们陷入了多种选择的境地:我们为之困惑的是选择何种翻译理论来解释哪一种翻译现象,对理论本身的理解和应用问题,我们也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些多种多样的问题,已经不是研究孤立的假说或者理论抑或是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所能解决的。研究孤立的假说或者是理论使我们陷入对局部或者是语言问题的纠缠与理解中,而不能看清宏观译论是否遵循了一种科学规范,或者是宏观译论之间存在的关系问题,例如一种理论是否能够替代另一种理论?也就是说,有关理论的过时或者是退步性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虽然能够解决一些具体的微观的问题,但是,对于理论本身的发展是无济于事的。既然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并且目前的研究不能够合理地回答和解决它们,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拉卡托斯(1978)的科学研究纲领作为评价科学理论的元理论或者是方法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对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争论不休。随着传统一派的译论家渐次退出历史舞台,现代派的理论家成为主流一派,翻译的科学性随之成为共识。既然翻译的科学性成为共识,那么翻译理论就应当和科学相关。但是何谓翻译理论的科学性?这个根本的问题却没有人去进行系统的追寻。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正是对科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提出了通用的条件和标准。用这些通用条件和标准对翻译理论进行评价,正是本研究的所关注的主题,也是本研究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研究之处。既然“传统的经验关注”是与艺术有关而与科学无关,那么就不能够以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它们。我们的评价对象随之就确定为可以称之为理论的翻译理论。翻译学的确立和迅猛发展,只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现代翻译理论正是人们对翻译的科学性诉求的结果。那么本文的研究正是把它们作为研究对象。现代翻译理论纷繁芜杂,流派众多,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每一个都去进行这样的科学评价,因而选择有代表性的理论作为评价对象是十分必要的。在梳理了现代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选择了叁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作为评判的对象,即奈达的图里的和格特的理论,其特点是以全面性而着称,也即理论的提出者倾向于比较全面地解释描述翻译现象和问题。以往对翻译理论的批评存在以下问题:1.批评或者是评价孤立的假说居多,往往就理论中的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字眼来进行文字上的挑错。2.例证法是主要的批评手段,一个或者是几个例子就可以证明或者是证伪一种理论。3.对一个理论的本身的发展缺少系统的研究,因而看不清理论家是如何进行调整和发展理论的。4.理论之间的比较没有科学的参照标准,比较的结果往往是任意的、不具有科学性的。我们对翻译理论的评价和批评克服了以上的问题,具有以下创新性:1.正如拉卡托斯本人所宣称的那样,科学研究纲领不会去关注孤立的假说和单个的理论或者是假说的结合体,研究纲领是作为伟大科学成就的描述和评价单位的。那么本论文也是把以上所提及的叁个研究对象,看作是研究纲领来研究的。举例来说,我们不会仅仅去关注奈达的形式对等、动态对等以及功能对等等几个孤立的假说,而是把奈达的整个理论看作是一个研究纲领来进行研究和评价的。2.不进行简单的试错法的研究,也即不用发现一只黑天鹅来证伪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样的例证法对理论进行评判,按照拉卡托斯的说法,这是不能算作科学的。我们的研究基于研究纲领的特点来进行理论评价的。研究纲领的特点是每一个都由‘硬核'和‘保护带'所构成。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对这叁个全面性翻译理论分别进行理性重构,也就是说,按照拉卡托斯研究纲领的特点分别研究它们的‘硬核'和‘保护带',研究辅助性假说所构成的‘保护带'和‘硬核'之间的关系,研究构成‘保护带'的辅助性假说理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研究来评判理论中的假说是否是孤立的、主观的假说,如果是,那么这些辅助性假说就不是真正的科学。反之,如果这些假说通过显着的连续性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研究纲领,那么它们就是科学的。3.按照拉卡托斯的评判标准,对一个理论本身的发展做出进步性和退步性的评判。4.我们对理论的比较是基于拉卡托斯的一个研究纲领替代另一个研究纲领的标准来判断的,因而,从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角度来看,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论文的第一部分由第一章构成,是关于对现代翻译理论评价的理据。论文指出,霍姆斯的“翻译学的名与实”作为翻译学的纲领性文件,也没有把通用翻译理论批评作为一个研究分支列进来,因而建立通用翻译理论批评是十分必要的。论文通过论证指出,尽管翻译理论的分类和流派纷繁芜杂,它们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因而对通用翻译理论的建立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第一章接下来介绍了整个论文的研究方法,即对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整个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程序。论文的第二部分由第二、叁以及第四章构成,是对叁个全面性翻译理论的理性重建,也就是说,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的方法分别分析了叁个全面性理论的‘硬核'和‘保护带',‘硬核'和‘保护带'之间的关系,由辅助性假说所构成的‘保护带'理论之间的联系问题。第二章对奈达的理论的理性重构,围绕着奈达的叁本重要着作《翻译科学探索》(1964/2004)、《翻译理论与实践》(1969/2004)和《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2001)来进行的。本章分析了奈达理论的‘硬核',以及奈达是怎样围绕‘硬核'进行‘保护带'的建构的,论证了奈达理论的进步性的发展过程。通过运用科学研究纲领的方法,指出奈达的‘保护带'理论所存在的问题。该章还对奈达如何应对各种反驳与批评来调整‘保护带'的理论达到保护‘硬核'的目的进行了论证。另外,通过论证,指出了国内对奈达理论的误解,以及如何从研究纲领的角度来澄清这种误解的。论文的第叁章是对图里的理论的理性重构,主要围绕着图里的《翻译理论探索》(1980)和《描述翻译学及其它》(1995/2001)来进行的。本章分析了图里理论的‘硬核'和‘保护带',以及图里是如何围绕‘硬核'来构建‘保护带'理论的。通过论证,指出了图里理论的进步性的发展过程,并且按照科学研究纲领的方法指出其理论存在的问题。该章同时指出了图里是如何应对各种反驳和批评来调整‘保护带'理论达到保护‘硬核'的目的的。在用研究纲领对图里的理论进行理性重构的过程中,该章同时指出了国内对图里理论的误读和误解。论文的第四章是对格特的理论的理性重构,主要围绕格特的《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2000/2004)来进行的。本章分析了格特理论的‘硬核'和‘保护带',以及格特如何围绕‘硬核'来构建‘保护带'理论的,以及格特如何通过调整‘保护带'理论最终建立统一的翻译解释理论的过程。通过科学研究纲领方法的分析,该章同时指出了格特理论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对他的理论的误读和误解。论文的第叁部分由第五、六章构成。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拉卡托斯关于一个研究纲领替代另一个研究纲领的标准来评判图里的理论能否替代奈达的理论、格特的理论能否替代奈达的理论以及图里的理论能否替代格特的理论。通过比较发现:(1)格特的研究纲领不能替代奈达的研究纲领,并且相对于奈达的研究纲领来说,格特的研究纲领属于退步性研究纲领;(2)奈达的研究纲领和图里的研究纲领属于共存的竞争性的研究纲领;格特的和图里的研究纲领也是属于竞争性的研究纲领。论文的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由第七章构成。本章总结了本论文所做的工作,阐述了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来建立通用翻译批评理论意义。本论文提出借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建立通用翻译理论批评,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评价工程,有待于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地挖掘其评价的方法及原则,以便更好地应用到通用翻译理论批评的建构中。我们的研究虽然处于起步阶段,对通用翻译理论批评的适用性范围有待于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进一步的论证,但是,我们认为通用翻译理论批评是翻译理论研究走向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轨道的标尺,也是翻译学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的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08)

吴娟[9](2007)在《科学发展观与中国译学理论发展的融合——中国古代至1983年翻译理论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发展观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而翻译又是传递信息的语言文化活动和传播文化的先进方式,因此,我国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翻译活动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该文以调查研究的方式探析我国古代至1983年间,翻译学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使我们的翻译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从而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的整个过程。(本文来源于《新西部(下半月)》期刊2007年11期)

张春柏[10](2003)在《一种基于认知科学的翻译理论——简评《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第二版)》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些关于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文章,其中不少谬误之处。本文对新版《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作了概述和简评,意在让读者对该理论的全貌有个较为清晰的了解。(本文来源于《上海科技翻译》期刊2003年04期)

科学翻译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直以来,科普读物的英汉翻译研究甚少。由于科普读物通俗易懂,许多人误以为科普读物的翻译也很简单,其实不然。尽管当下科普盛行,有关科普翻译的研究却屈指可数。该翻译报告基于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以科学美国人科学六十秒子栏目为原文本,透过一系列具体翻译案例,探求科普翻译的有效方法。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翻译项目,并阐明了研究翻译报告的意义和目标所在。第二章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分析科学美国人科学六十秒的语言特征。第叁章引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并结合翻译中的实际问题,初步讨论运用交际翻译理论解决科学美国人科学六十秒翻译问题的可行性,为后续案例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通过列举一系列翻译案例,从标题改写、单词搭配、短语归化、句子重构四大方面详细探讨如何运用各种具体方法。最后一章总结了基于交际翻译理论的项目翻译成果,并指出运用该翻译理论进行科普翻译实践的一些局限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翻译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周文革,范雨竹.近代中国翻译理论发展脉络——从翻译“科学论”的萌生到翻译“艺术论”的确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李祺甫.基于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科学美国人》科学60秒翻译报告[D].电子科技大学.2017

[3].袁李瑶.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看社会科学读本的中译[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4].韩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译—《技术哲学引论》第八章“技术与科学的关系”英译报告[D].东北大学.2015

[5].黄远鹏,范敏.论翻译理论的科学评价问题[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周方方.从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透视翻译理论[J].品牌(理论月刊).2011

[7].孙圣勇.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翻译理论教学改革[J].海外英语.2010

[8].黄远鹏.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科学评价探索[D].山东大学.2009

[9].吴娟.科学发展观与中国译学理论发展的融合——中国古代至1983年翻译理论调查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7

[10].张春柏.一种基于认知科学的翻译理论——简评《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第二版)[J].上海科技翻译.2003

论文知识图

河南大学着作(1)河南大学着作(5)河南大学着作(5)河南大学着作(4)河南大学着作(1)河南大学着作(3)

标签:;  ;  ;  ;  ;  ;  ;  

科学翻译理论论文_周文革,范雨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