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类肝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肝素,缺血性,鱼鳔,相容性,凝血酶,细胞,血液。
类肝素论文文献综述
周斯仪,钟赛意,苏伟明,杜振兴,陈建平[1](2019)在《鱼鳔类肝素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鱼鳔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类肝素化合物,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氯化钠溶液梯度洗脱和醇沉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分析其结构特征,分别通过紫外光谱法、高效凝胶色谱分析其纯度和分子质量,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初步鉴定其种类,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其官能团结构,酶裂解-质谱/质谱法测定其二糖组成,核磁共振鉴定其一级结构。结果显示:鱼鳔类肝素的得率为(2.21±0.03) mg/g,纯度较高,类肝素含量为(85.79±0.63)%,分子质量约为84 000 u;单糖组成为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GlcA)和N-乙酰基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GalNAc),同时含有少量的艾杜糖醛酸、半乳糖;电泳位移与硫酸软骨素相似,且具有羧基、乙酰氨基、硫酸基轴向伸缩等特征吸收峰。最终确定鱼鳔类肝素主要组成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4GlcUAβ1→3GalNAc(4S)β1→]构成的硫酸软骨素A。(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许梦阳,何斌,华宝来,吉薇,沈连军[2](2018)在《类肝素样抗凝物引起不同凝血仪间凝血筛查试验结果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2种不同检测原理的凝血仪,测得1例4岁"腺样体肥大"患儿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结果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动态监测患儿的凝血四项,用一期法检测凝血因子水平,行鱼精蛋白中和试验,纤维蛋白原基因测序分析。结果:2种凝血仪器测得的该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TT结果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A凝血仪测得的APTT为52.4 s、TT为88.7 s;B凝血仪测得的APTT为36.6 s,TT为16.7 s。该患儿的爬虫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正常;纤维蛋白原基因测序未见异常;采用50μg/mL(终浓度)的鱼精蛋白可纠正延长的TT,证明其体内存在有类肝素样抗凝物。结论:该患儿体内的类肝素样抗凝物导致2种凝血仪检测的TT结果间差异较大,十分罕见,提示临床上出现检测结果不一致时,不应盲目认定为检测错误,需进一步探究原因。(本文来源于《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6期)
周斯仪,屈义,钟赛意,杜振兴,苏伟明[3](2018)在《鱼鳔类肝素提取工艺优化及抗凝血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鱼鳔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类肝素,研究其提取工艺参数和体外抗凝血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酶量、酶解时间和温度为影响因子,类肝素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鱼鳔类肝素(HSB)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评价其抗凝血活性。结果显示,最优提取条件为2709碱性蛋白酶添加量5.4 mg/mL,酶解温度50℃,时间20h,在该条件下类肝素得率为(1.79±0.05)%,与预测值相差3.24%;同时,所提取的类肝素具有一定的抗凝血活性,并通过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8年07期)
陈咸双[4](2018)在《类肝素聚合物修饰的材料表面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设计的永恒主题。可与肝素媲美的类肝素化聚合物改性后的材料,其血液相容性可得到显着改善,但是研究人员多注重对改性后材料性能的研究,而对类肝素化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如何影响生物性能缺乏全面和系统的认识。由于类肝素在材料表面的精确合成并非易事,尤其是要考虑多重化学结构因素(包括糖、磺酸和羧酸)对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这往往会提高合成步骤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策略在材料表面合成组成可控的类肝素聚合物,从而进一步明确肝素聚合物化学组成与生物学性质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论文将肝素“概念化”为含有糖、磺酸和羧酸单元等基本构筑单元,并以这个概念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经类肝素聚合物改性的材料表面,研究了材料表面的聚合物组分及其比例与血小板、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作用情况,获得类肝素化聚合物中每一组分(糖、磺酸、羧酸)的含量以及组合形式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规律,通过调控使修饰后材料在抗凝血性能、内皮细胞作用和平滑肌细胞作用这叁者达到有机平衡,最终获得兼具抗凝血性能、促进内皮化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多功能材料表面。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糖单元和磺酸单元比例可调的类肝素表面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的研究。以甲基丙烯酰胺基葡萄糖(MAG)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为聚合单体,实施这些单体在乙烯基功能化的PU表面的接枝聚合。通过调节两单体投料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单元组分的材料表面。均聚物接枝的PU,即仅包含糖单元或磺酸单元的表面,在细胞-材料反应,如血小板粘附、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和增殖以及平滑肌细胞的粘附和增殖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对于共聚物改性的材料表面,当糖与磺酸单元比例为1:2时,得到具有最佳抗凝血性能的表面(PU-PS1M1),该表面具有最长的血浆复钙化时间,此外,材料表面血小板和平滑肌细胞粘附密度最低,而内皮细胞粘附密度最高。(二)羧酸基团对类肝素化表面抗凝血性能的影响。以MAG、SS、丙烯酸(AA)为聚合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组分明确、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将还原后的含巯基的聚合物通过金-硫自组装法引入到金片表面。其中,组装有共聚物PS1M1(MAG/SS=1/1)的金表面,可显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同时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仅组装有聚丙烯酸PAA的材料表面(Au-PAA),对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粘附和增殖均产生抑制作用。当PS1M1和PAA摩尔比例为1:1时,混合自组装改性材料表面(Au-PSM/PAA-2)具有最佳抗凝血性能,改性表面能够在促进内皮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同时,抑制平滑肌细胞的粘附和增殖。与仅组装有PS1M1的表面相比,该混合比例表面对内皮细胞粘附和增殖的效果更加显着,而对平滑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总之,本论文通过调控结构中糖单元、磺酸单元以及羧酸单元的组成,使修饰后的材料表面在抗凝血性能、内皮细胞作用和平滑肌细胞作用这叁者达到有机的平衡,最终获得兼具抗凝血性能、促进内皮化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多功能材料表面。本论文的工作将丰富类肝素化聚合物结构与生物学性能关系这一基础研究理论,同时为血液相容性材料的多功能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梁俊芳,王文荣,赵世杰,安惠霞[5](2017)在《类肝素酶与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肾纤维化是慢性肾病进展的一个共同途径,也是慢性肾病发生的必然结果。肾纤维化的特征在于大量成纤维细胞活化和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导致肾功能的进行性丧失。临床上还没有阻止肾纤维化的有效治疗方法。类肝素酶(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 cans,HPSE)是一种内-β(1-4)-d-葡糖醛酸糖苷酶,是已知的唯一能够降解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曹玲燕[6](2017)在《类肝素多糖修饰的聚己内酯基电纺丝支架负载BMP-2诱导成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应具备优异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从而实现快速骨再生。前期研究表明,类肝素2-N,6-O-磺化壳聚糖(26SCS)具有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成骨活性的协同效应。本选用可降解聚合物聚己内酯(PCL)为基体,制备PCL基静电纺丝纤维支架。通过氨解反应氨化支架表面,使其呈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负电性的26SCS能(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科研管理分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4)
马国平,贾彦存,郝娟,王佳磊,杨帆[7](2017)在《化瘀解毒中药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脏类肝素酶表达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化瘀解毒中药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脏类肝素酶(Hpa)表达的影响,以探索其拮抗炎症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复制梗阻性肾病模型;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肾组织Hpa mRNA的表达;采用SABC法检测肾组织Hp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Hpa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肾组织Hpa表达下降(P<0.01)。结论:化瘀解毒中药可下调梗阻性肾病大鼠肾脏Hpa表达从而减轻炎症损伤。(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药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井龙,王辉,贺继东,刘富[8](2017)在《类肝素聚乳酸微孔膜的血液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生物基聚乳酸(PLA)膜表面进行类肝素化修饰,得到了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生物基聚合物膜。首先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P(VP–VTES)]预聚物,进一步通过其界面交联,将高含量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固化到PLA膜表面,提高膜表面的亲水性和抗污性能。其次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类肝素预聚物苯乙烯磺酸钠–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丙烯酸叁元共聚物[P(SSNa–VTES–AAH)],并利用预聚物中VTES链段的水解缩合反应将类肝素共聚物固定在PLA膜表面,从而提高膜的血液相容性。通过红外光谱确定了PLA膜表面亲水层P(VP–VTES)和P(SSNa–VTES–AAH)的分子结构。通过接触角测试表明类肝素分子修饰的PLA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并可以抑制膜表面血小板的吸附和聚集。同时,凝血测试结果表明类肝素分子修饰的PLA膜表面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7年04期)
郭升,殷闯,苏祯磊,魏园园,谭军[9](2017)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分型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叁附属医院收治的首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别由2位神经内科医师进行TOAST分型和CISS分型,并对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48例患者的TOAST分型病因学亚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58例(39.19%)、小动脉闭塞型(SAA)53例(35.81%)、其他明确病因型(SOE)18例(12.16%)、原因不明的卒中(SUE)11例(7.43%)、心源性栓塞型(CE)8例(5.41%);CISS分型病因学亚型依次为:LAA75例(50.68%)、穿支动脉疾病型(PAD)35例(23.65%)、其他明确病因型(OE)29例(19.60%)、心源性卒中型(CS)6例(4.05%)、原因不明的卒中(UE)3例(2.03%)。CISS分型中LAA比例显着高于TOAST分型中LAA的比例,TOAST分型中SAA和SUE比例显着高于CISS分型中PAD和UE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SS分型中CS和OE比例与TOAST分型中CE和SOE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相对于TOAST分型,CISS分型在指导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更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吴丽娟,赵峡,王伟[10](2016)在《几种海洋类肝素多糖的制备及抗乙肝病毒活性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具有类肝素结构的海洋硫酸多糖,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评价它们的体外抗HBV活性。方法以聚甘露糖醛酸(PM)、聚古罗糖醛酸(PG)和壳寡糖(COS)、甲壳素(CTN)及羧甲基壳聚糖(CMC)为原料,采用氯磺酸-甲酰胺法制备相应的多糖硫酸酯PMS、PGS、SCOS、SCTN和SCMC,并对其硫酸根含量、分子量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以HepG2.2.15细胞为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多糖的细胞毒性,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结果几种海洋类肝素多糖在30,60,125,250μg/mL浓度下,对HepG2.2.15细胞作用9d后,均能明显抑制HBsAg和HBeAg的分泌,其中PGS和PMS的抗HBV活性优于3种壳聚糖硫酸酯衍生物。结论不同结构的海洋类肝素多糖对HBV抗原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GS和PMS在抗HBV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6年06期)
类肝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2种不同检测原理的凝血仪,测得1例4岁"腺样体肥大"患儿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结果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动态监测患儿的凝血四项,用一期法检测凝血因子水平,行鱼精蛋白中和试验,纤维蛋白原基因测序分析。结果:2种凝血仪器测得的该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TT结果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A凝血仪测得的APTT为52.4 s、TT为88.7 s;B凝血仪测得的APTT为36.6 s,TT为16.7 s。该患儿的爬虫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正常;纤维蛋白原基因测序未见异常;采用50μg/mL(终浓度)的鱼精蛋白可纠正延长的TT,证明其体内存在有类肝素样抗凝物。结论:该患儿体内的类肝素样抗凝物导致2种凝血仪检测的TT结果间差异较大,十分罕见,提示临床上出现检测结果不一致时,不应盲目认定为检测错误,需进一步探究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肝素论文参考文献
[1].周斯仪,钟赛意,苏伟明,杜振兴,陈建平.鱼鳔类肝素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J].食品科学.2019
[2].许梦阳,何斌,华宝来,吉薇,沈连军.类肝素样抗凝物引起不同凝血仪间凝血筛查试验结果差异分析[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8
[3].周斯仪,屈义,钟赛意,杜振兴,苏伟明.鱼鳔类肝素提取工艺优化及抗凝血活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8
[4].陈咸双.类肝素聚合物修饰的材料表面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8
[5].梁俊芳,王文荣,赵世杰,安惠霞.类肝素酶与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
[6].曹玲燕.类肝素多糖修饰的聚己内酯基电纺丝支架负载BMP-2诱导成骨研究[C].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科研管理分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7].马国平,贾彦存,郝娟,王佳磊,杨帆.化瘀解毒中药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脏类肝素酶表达的调控作用[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7
[8].李井龙,王辉,贺继东,刘富.类肝素聚乳酸微孔膜的血液相容性[J].工程塑料应用.2017
[9].郭升,殷闯,苏祯磊,魏园园,谭军.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分型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
[10].吴丽娟,赵峡,王伟.几种海洋类肝素多糖的制备及抗乙肝病毒活性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