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锦鸡论文_梁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腹锦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锦鸡,生境,饲养管理,自然保护区,尺度,动物园,天池。

红腹锦鸡论文文献综述

梁艳[1](2019)在《红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腹锦鸡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鸟类,是雉类中最漂亮的鸟类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就红腹锦鸡的生物学特征、饲养管理技术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红腹锦鸡的人工饲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特种经济动植物》期刊2019年10期)

夏珊珊,胡大明,邓玥,钟雪,白文科[2](2019)在《同域分布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生境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境分化是群落物种缓解种间竞争压力,实现同域稳定共存的重要途径,是群落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同域动物的生境分化是空间尺度依赖的生态过程,从不同空间尺度分层研究物种的生境分化,对于全面了解同域动物的共存模式和机制,以及实现多物种整合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1月至8月,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同域分布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进行了野外调查,基于MaxEnt模型和样方法,从宏生境和微生境两个空间尺度对其生境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宏生境尺度,两种雉类的适宜宏生境重迭面积达44.59 km2,分别占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适宜宏生境面积的58.73%和44.30%,表明二者在宏生境尺度上没有发生明显的种间分化;2)微生境尺度是两种雉类生境分化的关键尺度,海拔、坡位、最近水源距离和乔木层盖度4个特征上的显着差异,使二者的微生境发生显着的种间分化;3)虽然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分化程度和方式,但两种雉类在海拔适应性、人为干扰耐受性以及对水源的依赖性上的差异在两个尺度下表现出了一定的一致性。此外,基于二者生境需求的异同,提出了控制人为干扰、加强宣传教育、维持自然植被多样性和镶嵌格局等针对该区域雉类物种共同保护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期刊2019-07-18)

钟雪,邓玥,杨彪,赵成,王彬[3](2019)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红腹锦鸡种群密度及其微生境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雉类物种,四川省是其重要分布区,但目前四川省内红腹锦鸡的种群状况及其栖息地特征尚不清楚。2018年,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采用样线法及鸣声计数法对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数量进行调查,并采用样方法对其微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红腹锦鸡繁殖期的平均种群密度为5.300±1.086只/km~2,推算研究区域内种群数量约为402只,其中保护区内约209只;红腹锦鸡偏好海拔较低、坡位靠下、靠近水源、植被原始、乔木层和灌木层发达、岩石和裸土盖度低的微生境。调查发现,红腹锦鸡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海拔较低的实验区及周边,该区域旅游、资源采集等人为干扰严重,因此,建议在本区域内加强进山人员管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以保护低海拔地区的红腹锦鸡种群及其栖息地。(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期刊2019-07-18)

夏珊珊,胡大明,邓玥,钟雪,白文科[4](2019)在《同域分布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生境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境分化是群落物种缓解种间竞争压力,实现同域稳定共存的重要途径,是群落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同域动物的生境分化是空间尺度依赖的生态过程,从不同空间尺度分层研究物种的生境分化,对于全面了解同域动物的共存模式和机制,以及实现多物种整合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1月至8月,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同域分布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minckii)进行了野外调查,基于MaxEnt模型和样方法,从宏生境和微生境两个空间尺度对其生境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宏生境尺度,两种雉类的适宜宏生境重迭面积达44.59 km~2,分别占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适宜宏生境面积的58.73%和44.3%,表明二者在宏生境尺度上没有发生明显的种间分化;2)微生境尺度是两种雉类生境分化的关键尺度,海拔、坡位、最近水源距离和乔木层盖度4个特征上的显着差异,使二者的微生境发生显着的种间分化;3)虽然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分化程度和方式,但两种雉类在海拔适应性、人为干扰耐受性以及对水源的依赖性上的差异在两个尺度下表现出了一定的一致性。此外,基于二者生境需求的异同,提出了控制人为干扰、加强宣传教育、维持自然植被多样性和镶嵌格局等针对该区域雉类物种共同保护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史晓昀,付强,王磊,蒋泽银,施小刚[5](2018)在《四川鞍子河保护区发现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的自然杂交》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为鸡形目雉科锦鸡属物种,分布区全部或大部位于中国境内,在四川中部至南部、云南省东北部等地有局部重迭。两者在圈养条件下可杂交,但野外环境下自然杂交报道极少。2016年10月14日,在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本底调查中,红外相机记录到一只成年雄性锦鸡。该个体兼具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成年雄性的羽色特征,为两种锦鸡的自然杂交后代。锦鸡属自然杂交的记录较少,本次发现证实成都盆地西缘的邛崃山位于本属两物种的分布重迭区内,且存在偶见的杂交现象,为进一步探明锦鸡属分布重迭区及杂交现象发生的空间范围、研究锦鸡属物种的分化历史与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戴娟[6](2018)在《城市“孤山”,何以成为生态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当10台红外线相机布控山林间,民间环保组织志愿者惊喜地发现,江北明月山竟然有红腹锦鸡这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里并不是原始森林,而是人类活动频繁城市中的“孤山”。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明月山脉一路走来,被阻于长江边,在江北区范围内不过是一片(本文来源于《重庆日报》期刊2018-07-02)

姜卫星,靳元春,刘进辉[7](2018)在《一起红腹锦鸡感染羽虱疫情的诊断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鸡羽虱为鸡常患的外寄生虫,可通过啮食鸡体羽毛和皮屑,引起患鸡瘙痒和羽毛脱落,造成生长缓慢等不良影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针对一起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红腹锦鸡感染羽虱疫情,采集病例体表的2种羽虱进行形态学鉴定,并对病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虫种鉴定和干预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鸡羽虱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8年05期)

左奕,郑英帅[8](2018)在《天津市动物园红腹锦鸡的饲养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锦鸡属观赏鸟类,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红腹锦鸡主要分布于中国甘肃和陕西的秦岭地区,青海东南部、四川、湖北西部、云南东北部、贵州、广西东部和湖南西部等地也有分布。红腹锦鸡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沙漠(本文来源于《特种经济动植物》期刊2018年04期)

薛子钰,韩兴龙,周晓雯[9](2017)在《兰州市动物园红腹锦鸡的饲养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腹锦鸡雄鸡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观赏鸟类之一,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本研究对甘肃省兰州市动物园的红腹锦鸡进行了调查研究,从红腹锦鸡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应激性、生殖习性;饲养环境及管理制度;饲养管理;到常见疾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炎、禽痘、传染性喉气管炎、球虫病、盲肠肝炎)的病因,症状,治疗措施,免疫程序等方面阐述了动物园中红腹锦鸡的饲养管理,以提高红腹锦鸡饲养的福利水平,为逐步开展红腹锦鸡的饲养繁殖等生物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潘广林,车利锋[10](2017)在《红腹锦鸡肝肠混合型球虫病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又名"金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雉鸡,1989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雄性个体羽毛有7种颜色之多,光彩艳丽,可供观赏、制作标本,具有非常高的观赏、研究和经济价值,所以现在国内许多地方都进行红腹锦鸡的饲养,经过笔者的调查,在饲养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球虫病,而且主要以肝肠混合为主。球虫病是由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尔科的原虫引起的多种动物和人类共患的寄生虫病。在人工养(本文来源于《特种经济动植物》期刊2017年11期)

红腹锦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境分化是群落物种缓解种间竞争压力,实现同域稳定共存的重要途径,是群落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同域动物的生境分化是空间尺度依赖的生态过程,从不同空间尺度分层研究物种的生境分化,对于全面了解同域动物的共存模式和机制,以及实现多物种整合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1月至8月,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同域分布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进行了野外调查,基于MaxEnt模型和样方法,从宏生境和微生境两个空间尺度对其生境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宏生境尺度,两种雉类的适宜宏生境重迭面积达44.59 km2,分别占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适宜宏生境面积的58.73%和44.30%,表明二者在宏生境尺度上没有发生明显的种间分化;2)微生境尺度是两种雉类生境分化的关键尺度,海拔、坡位、最近水源距离和乔木层盖度4个特征上的显着差异,使二者的微生境发生显着的种间分化;3)虽然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分化程度和方式,但两种雉类在海拔适应性、人为干扰耐受性以及对水源的依赖性上的差异在两个尺度下表现出了一定的一致性。此外,基于二者生境需求的异同,提出了控制人为干扰、加强宣传教育、维持自然植被多样性和镶嵌格局等针对该区域雉类物种共同保护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腹锦鸡论文参考文献

[1].梁艳.红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管理[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9

[2].夏珊珊,胡大明,邓玥,钟雪,白文科.同域分布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生境分化[C].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2019

[3].钟雪,邓玥,杨彪,赵成,王彬.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红腹锦鸡种群密度及其微生境选择[C].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2019

[4].夏珊珊,胡大明,邓玥,钟雪,白文科.同域分布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生境分化[J].生态学报.2019

[5].史晓昀,付强,王磊,蒋泽银,施小刚.四川鞍子河保护区发现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的自然杂交[J].动物学杂志.2018

[6].戴娟.城市“孤山”,何以成为生态家园[N].重庆日报.2018

[7].姜卫星,靳元春,刘进辉.一起红腹锦鸡感染羽虱疫情的诊断与控制[J].中国动物检疫.2018

[8].左奕,郑英帅.天津市动物园红腹锦鸡的饲养管理[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

[9].薛子钰,韩兴龙,周晓雯.兰州市动物园红腹锦鸡的饲养管理[J].野生动物学报.2017

[10].潘广林,车利锋.红腹锦鸡肝肠混合型球虫病的诊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7

论文知识图

红腹锦鸡1.2生活习性红腹锦鸡一14一5雄红腹锦鸡的尾上覆羽图4...红腹锦鸡和环颈雉的头骨一14一8雌红腹锦鸡尾羽测量值在不...红腹锦鸡和环颈雉的胸骨红腹锦鸡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图

标签:;  ;  ;  ;  ;  ;  ;  

红腹锦鸡论文_梁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