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设计论文_郭骁,杨松,裴爱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极限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极限,状态,防波堤,让人,承载力,刚度,氢气。

极限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郭骁,杨松,裴爱华[1](2020)在《基于轨道极限状态法的过渡板受力分析和配筋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为简支拱型大跨度钢桁梁桥,为防止梁端转角或错台量过大,降低梁端扣件系统受力,梁缝处设计采用了过渡板结构。为保证过渡板设计合理性和安全性,建立过渡板有限元实体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并首次运用轨道极限状态法对过渡板结构进行配筋设计。分析表明:(1)温度梯度作用对过渡板(420 mm厚)受力影响较大,在设计荷载中占据主导因素,在正温度梯度下,过渡板底部弯矩达到124.155 kN·m/m;(2)过渡板底部纵向弯矩在荷载基本组合作用下达到最大值,且实配配筋率最大,配筋时应注意以裂缝宽度为控制指标进行设计。(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20年01期)

汪丽娜,庞晶[2](2019)在《微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中心极限定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课程中的"微"既指教学时长短又指教学内容少。一方面,教学时长短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少对教师做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最重要的一类定理——中心极限定理为例,阐述微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及其应用实践。贴近生活的案例设计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化教学使抽象的定理更具象化地呈现。微课程教学实践体现了叁个特点:合理的教学结构设置、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加强教学系统性的考量。(本文来源于《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期刊2019年27期)

刘雨婷,胡代钧,刘献栋,单颖春,路洪洲[3](2019)在《关于汽车结构设计中存在轻量化极限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在谋求汽车结构轻量化的实践中,存在片面追求材料高强度、低密度的盲目性,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研究了3种截面的梁结构在固支-简支的支承和均布载荷加载的条件下不同减重模式的最大挠度和强度极限,得出了不同截面的梁结构轻量化的极限,可为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尹银艳[4](2019)在《基于极限状态法的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已经成为国际工程结构设计的主流方法。目前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主体结构设计采用传统的容许应力法,基于极限状态法的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还需更多深入研究,以便我国铁路技术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本文以商合杭铁路某工点为例,研究分析了基于极限状态法的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配筋设计过程,结果表明:底座板配筋设计时,起控制作用的为裂缝宽度要求而非承载力要求,与长期采用容许应力法得出的设计经验一致。由目前规范给出的极限状态法表达式设计的配筋稍低于容许应力法配筋,但总体差别不大。(本文来源于《铁道勘测与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范昕[5](2019)在《脑洞大开的设计,让人看到“建筑消去”的某种极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越来越多光怪陆离的新兴建筑在现代都市争先恐后刷“存在感”,建筑界却也有这样一种声音愈发强烈:好的建筑不能脱离其周围的环境,它们不突兀、不抢眼,“存在感”其实是很弱的。近日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得主、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的首次中国(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7-23)

方宏伟,陈幼佳,邓晓蔚[6](2019)在《一种新的基于极限曲线法的边坡优化设计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极限曲线法,提出一种新的边坡优化设计方法,当由滑移线场理论计算的极限状态下的边坡坡面曲线与边坡坡面相交于坡脚时,判断边坡处于极限状态。与传统的强度折减法、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基于Davis算法的强度折减法相对比,提出的方法适用于计算极限坡角。基于提出方法计算的坡高和坡角得到的边坡优化坡面,与空间理论相对比,坡角提高了2.45°~11.14°,节省剥离废矿岩体体积达9.15%。提出的方法给出了边坡失稳的客观量化指标,能够产生有意义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7期)

王夏珩,叶永谦,陈珍珠,严业安[7](2019)在《氢气爆炸极限测定演示实验装置的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演示实验存在气体需事先制备、精确度不高等有待改进之处。通过设计氢气氧气简易发生装置、借用碱式滴定管等常用仪器设计混合气体爆炸装置,现场制备氢气、氧气并演示氢气在氧气中爆炸极限的测定过程,测得该条件下爆炸极限为14.89%~97.33%,精确度较高。通过课堂演示和科学体验,分析测定结果与文献数据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本文来源于《化学教学》期刊2019年07期)

陈琅[8](2019)在《浮式防波堤超设计极限海况下应急防护设计方法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固定式防波堤相比,浮式防波堤具有工程造价低,建造简单、布置方便等优势,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浮式防波堤由于采用系泊系统进行定位,因此其抵抗恶劣海况下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浮式防波堤在设计海况下的安全性是具有保障的,然后实际工程中,由于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超设计海况的发生概率呈增加趋势,而一旦发生超设计海况,保障浮式防波堤的安全性,以及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十分重要。本文重点研究了超设计海况下浮式防波堤的应急防护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应急防护系统作用下的浮式防波堤进行水动力性能分析,同时对应急防护方法的效果进行研究。(1)基于浮式防波堤所处海域的情况,确定了环境条件。针对在南海进行试验的浮式防波堤,根据其构型和基本参数,设计出橡胶圈式应急防护方法和锚链式应急防护方法。对两种应急防护方法进行了初步概念设计,给出两种应急防护装置的基本参数。最后介绍了两种应急防护方法的工作原理和优点,并给出两套应急防护系泊系统设计方案。(2)以无应急防护系统下的浮式防波堤为研究对象,使用有限元软件WORKBENCH建立浮式防波堤的湿表面模型,然后利用ANSYS-AQWA软件,首先通过调用AQWA-LINE模块,得到频域下浮式防波堤的附加质量、辐射阻尼、运动响应幅值算子(RAOs)、一阶波激力以及定常漂移力在不同水深和不同浪向角下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环境参数,调用AQWA-DRIFT模块,对无应急防护系统下的浮式防波堤进行时域水动力性能分析,验证超设计极限海况下浮式防波堤应急防护方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3)以橡胶圈式应急防护系统下的浮式防波堤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AQWA软件对橡胶圈式应急防护系统下的浮式防波堤进行时域耦合计算,研究浮式防波堤在橡胶圈式应急防护系统下的水动力性能。利用WORKBENCH软件对橡胶圈式应急防护装置进行拉伸数值模拟,分析橡胶圈式应急防护方法的效果,验证橡胶圈式应急防护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4)以锚链式应急防护系统下的浮式防波堤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AQWA软件对锚链式应急防护系统下的浮式防波堤进行时域耦合计算,研究浮式防波堤在锚链式应急防护系统下的水动力性能。同时结合对浮式防波堤应急防护系泊系统的研究,分析锚链式应急防护方法的效果,验证锚链式应急防护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3)

秦晓明,谷利芬[9](2020)在《苹果采摘机器人本体导航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极限学习机与图像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苹果采摘机器人本体模型,采用图像预处理提取苹果园区路径图像的特征值;然后,基于极限学习机的路径导航模型计算和求解苹果采摘机器人本体的最优导航路径,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路径导航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好的避障和路径导航能力,能够有效规划出最短的避障路径,从而达到智能导航的目的,验证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20年03期)

禹雷,王鹏[10](2019)在《基于极限状态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枕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规范中仅对普通轨枕进行了设计方法说明,但对于带有护轨的桥枕设计还无明确规定。本文通过分析桥枕实际受力状况,建立弯矩和受力平衡方程,推导出桥枕荷载弯矩计算公式,并利用极限状态法对桥枕进行了承载力检算。结果表明:桥枕的设计弯矩值相对普通轨枕较大,对桥枕跨中和轨下有不利影响,因此在桥枕设计中不宜采用普通轨枕设计方法。采用本文推荐的桥枕设计方法,桥枕的承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疲劳极限状态满足承载力的检算要求,且更加合理。(本文来源于《标准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极限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课程中的"微"既指教学时长短又指教学内容少。一方面,教学时长短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少对教师做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最重要的一类定理——中心极限定理为例,阐述微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及其应用实践。贴近生活的案例设计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化教学使抽象的定理更具象化地呈现。微课程教学实践体现了叁个特点:合理的教学结构设置、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加强教学系统性的考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限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郭骁,杨松,裴爱华.基于轨道极限状态法的过渡板受力分析和配筋设计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20

[2].汪丽娜,庞晶.微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中心极限定理”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

[3].刘雨婷,胡代钧,刘献栋,单颖春,路洪洲.关于汽车结构设计中存在轻量化极限的分析[J].汽车工程.2019

[4].尹银艳.基于极限状态法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9

[5].范昕.脑洞大开的设计,让人看到“建筑消去”的某种极限[N].文汇报.2019

[6].方宏伟,陈幼佳,邓晓蔚.一种新的基于极限曲线法的边坡优化设计方法(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7].王夏珩,叶永谦,陈珍珠,严业安.氢气爆炸极限测定演示实验装置的新设计[J].化学教学.2019

[8].陈琅.浮式防波堤超设计极限海况下应急防护设计方法及性能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9

[9].秦晓明,谷利芬.苹果采摘机器人本体导航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极限学习机与图像处理[J].农机化研究.2020

[10].禹雷,王鹏.基于极限状态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枕设计方法研究[J].标准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极限压力实测与数值解对比曲线变量定义模块软件操作界面失效路径示意图节点试件中心复合设计菲涅尔环带超聚焦元件叁维模拟光刻胶...

标签:;  ;  ;  ;  ;  ;  ;  

极限设计论文_郭骁,杨松,裴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