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作物生态区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作物,生态,区划,气候,生产率,结构调整,需水量。
作物生态区划论文文献综述
郭范顺[1](2009)在《辽宁省作物生态区划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省划分为成5个作物生产生态区,包括东部山区作物生态区、辽东半岛作物生态区、中部平原作物生态区、西部低山丘陵作物生态区、西部风沙丘陵作物生态区,然后从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制度的基本内涵出发,通过对辽宁省目前种植业结构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辽宁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问题、5个作物生态区近年来的种植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提出各作物生态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期刊2009年04期)
陈雷,把多辉,薛生梁,韩永翔[2](2005)在《作物生态气候滑移相似离度分析及其应用——以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生态气候滑移相似离度分析方法综合了生物气候滑移相似分析和相似离度分析的优点,使作物生态气候相似分析更为准确。以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发现它能较准确地反映不同酿酒葡萄适生种植区之间热量条件、灌溉条件等的生态气候差异。(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05年03期)
邓振镛,尹宪志,陈艳华,蒲金涌,刘明春[3](2004)在《甘肃叁种特色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与适生种植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田间试验,调研考察,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黄花菜、百合、啤酒大麦等特色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确定了3种特色作物的气候生态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即:黄花菜取4—8月上旬≥0℃积温、降水量、6—7月日照时数作主导指标及产量作辅助指标;百合选取年≥0℃积温、无霜冻期和花期至鳞茎膨大期(6月中旬至8月上旬)降水量作主导指标,平均产量作辅助指标;啤酒大麦选取年≥0℃积温、幼穗分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灌桨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平均气温作主导指标,以及产量和品质作辅助指标。对3种特色作物分别进行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可种植和不宜种植共5级气候生态适生种植的区划,并提出提高气候生态资源利用途径,为种植基地建设、发展规模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邓振镛,李栋梁,郝志毅,龚建福[4](2004)在《高原地区干旱气候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原地区建立以气象、地理位置、经济效益等不同指标类型和权重系数的干旱气候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并以定量标准进行5级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等级划分。该综合指标体系具有实践性、经验性、客观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4-06-30)
宋晓彦[5](2001)在《山西省作物生态区划及种植结构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粮食提出了多样性和优质性的要求。加入WTO后,我国粮食生产还将直接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因此,未来粮食生产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山西省现有作物种植结构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本研究采用城市之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了山西省自然资源和作物种植结构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把山西省划分为晋南区、晋中区、上党区、忻定区、大同区、晋东丘陵区、晋西丘陵高原区、河保兴高原丘陵区、晋西北高原区、晋东南山区、吕梁山区、恒山五台山区等12个作物生产生态区。分析了12个生态区近年来的种植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提出各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提出山西省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应该实施杂粮战略的观点,并提出实施杂粮战略的7项对策。(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01-06-01)
邓振镛,尹东,刘德祥,方德彪,张毅[6](1999)在《甘肃省作物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与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利用区划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冬春小麦、秋粮、经济、瓜果、特种作物生态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将17 种作物进行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的划分,并提出提高气候资源利用途径。从农业气候资源、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将全省划分为12 个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利用区并进行了评述。(本文来源于《甘肃气象》期刊1999年03期)
陈玉民[7](1993)在《关于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与建立作物生态需水区划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光合作用对土壤水分有明显的阈值反应。通过土壤水分预报,控制土壤水分较长期处在略多于阈值的范围,有利于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大定额的蓄水灌溉有利于创造下湿上干的土壤水分剖面,可减少土壤蒸发,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 根据作物需水与年内得到降雨的补偿程度进行作物种值区划,称之为作物生态需水区划。根据这一区划进行作物布局,有利于灌溉节水。 根据作物生态需水区划,华北地区可分为四个地带:①双季作物需水补偿带;②双季作物需水基本补偿带;③一季作物需水补偿带;④一季作物需水基本补偿带。(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期刊1993年04期)
王金陵[8](1986)在《作物生态类型及区划与种子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地区作物生态类型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制度与生产水平,以及对作物产品利用的情况。在作物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内,作物品种主要生态性状上有共同特点。在生态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用品种会不断更换,但作物主要生态性状不会改变。进行作物品种与种子工作,应当在适应的生态类型基础上考虑问题。(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1986年01期)
作物生态区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物生态气候滑移相似离度分析方法综合了生物气候滑移相似分析和相似离度分析的优点,使作物生态气候相似分析更为准确。以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发现它能较准确地反映不同酿酒葡萄适生种植区之间热量条件、灌溉条件等的生态气候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物生态区划论文参考文献
[1].郭范顺.辽宁省作物生态区划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
[2].陈雷,把多辉,薛生梁,韩永翔.作物生态气候滑移相似离度分析及其应用——以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
[3].邓振镛,尹宪志,陈艳华,蒲金涌,刘明春.甘肃叁种特色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与适生种植区划[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
[4].邓振镛,李栋梁,郝志毅,龚建福.高原地区干旱气候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研究[C].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2004
[5].宋晓彦.山西省作物生态区划及种植结构调整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1
[6].邓振镛,尹东,刘德祥,方德彪,张毅.甘肃省作物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与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利用区划研究综述[J].甘肃气象.1999
[7].陈玉民.关于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与建立作物生态需水区划问题的探讨[J].灌溉排水.1993
[8].王金陵.作物生态类型及区划与种子工作[J].种子世界.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