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幸天晓[1](2021)在《玩中学 学中玩——幼儿教学活动中游戏教育的创新策略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基于幼儿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游戏是幼儿能接受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应用游戏是符合其发展规律的,且能实现较好教育效果的思路和理念。因此,幼儿教师在当前环境下可以通过丰富游戏形式和内容,设计传统文化特色游戏等途径实现游戏教育的创新,更好地达成幼儿教学目标。
张妍琳[2](2021)在《在和合文化的沃土上播种希望》文中指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梅香浸染的南京城,如一部史书,纸上写不尽灯火繁华,笔下道不完世事沧桑。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六朝古都,不单充满古风古韵、人文情怀,也是教育圣地。在这块现代幼儿教育的发源地之上,南京幼教人怀揣教育热情,探索着"幼有善育"的路径。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以下简称梅幼)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带着"如何培养完整儿童"的思考,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梅幼立足传统文化,以课程为抓手,用开放的视野培育能应对未来挑战的新时代儿童。
张文秀[3](2021)在《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90年代,脑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研究证实,幼儿阶段是个体发展的基础阶段,如果我们能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将会为幼儿带来积极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剪纸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术,在造型与色彩上有着非常丰富的可变性,
蒋良富,龙会冰,余丹妮[4](2021)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乡土资源挖掘与融入研究——以湖南省武冈市幼儿园为例》文中认为乡土资源主要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它贴近幼儿日常生活,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精髓。将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以乡土资源的挖掘与融入为研究内容,以武冈市幼儿园为范例,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通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三种途径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去。面对融入中出现的难题,幼儿园要转变认识,深度挖掘乡土资源服务教学;加强培训,利用乡土资源建构激励机制;家园共育,依托乡土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多措并举,提高融入效果,实现幼儿园教育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马玉彩[5](2021)在《民俗文化探究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我园地处千年古镇七宝,在古镇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民间工艺等方面拥有较为丰富且可供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的素材和资源。《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从启蒙教育阶段开始贯穿,在幼儿园构建传统文化课程框架体系"。据此,我们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资源,立足园所实践,进行民俗文化探究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在十多年的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将传统节日文化、节气文化和民间艺术作为活动素材和来源,
韩慧菲[6](2021)在《有关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几点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手中珍贵的宝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宋鹏达[7](2021)在《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文中研究说明民间艺术文化是我国历史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而幼儿学习优秀的艺术文化将会深刻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思想也将得到一定水平的发展。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学龄前老师只是向孩子们讲解知识,会引起幼儿烦躁。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以现实为出发点,合理运用民间艺术和文化内容,使用正确的渗透策略。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由于民间艺术文化来源于生活,所以其中包含着很多趣味性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
张幸乐[8](2021)在《白族扎染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大理市A幼儿园大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白族扎染作为白族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白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也使得白族扎染及文化得到了认可与保护。同时,白族扎染蕴含着白族人的意志与品格,是白族文化和白族人民创造力的体现。白族扎染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等教育内涵。将白族扎染民间艺术资源融入进幼儿园课程中,有助于白族地区幼儿园本土特色课程的开发,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并传承本民族艺术及文化。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选取大理市A园某一大班幼儿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首先,以白族民间艺术之一的“白族扎染”为研究内容,对“白族扎染”与幼儿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究,以此得出白族扎染存在的教育价值。其次,结合文献资料与幼儿园现实情况,分析白族民间艺术“白族扎染”融入幼儿园课程可行性,同时设计出“白族扎染”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案。最后,通过具体的“白族扎染”课程的实施,开发以白族扎染为主题的特色园本课程。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能够体验扎染制作的乐趣,并了解白族扎染的文化底蕴。对于白族扎染色彩及图案呈现出的白族人民勤劳勇敢、光明磊落、敬畏自然的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理解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2)白族扎染融入进幼儿园课程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白族扎染主题活动中,幼儿在制作白族扎染作品的过程中对于幼儿专注力、耐心、手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审美、创造力和同伴交往、语言表达、情绪体验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3)白族扎染融入进幼儿园课程具有可行性。经过相关主题活动的实施,幼儿能够很好地完成活动的目标,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使得主题活动不断地进行改进与优化,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4)白族扎染丰富了课程的民族文化内涵。以本民族艺术与文化为课程的内容,使得课程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更加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的教育。本研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点教育建议:(1)重视白族扎染的教育价值。(2)以多元化的方式丰富白族扎染课程。(3)重视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段懿轩[9](2021)在《“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状态,民间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不断增多。西方文化进入我国后,对青少年儿童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儿童不了解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疏离现象逐渐加剧。为了避免优秀的民间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不良影响,使其得到继承和传扬,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必须重视民间文化元素的融入。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此项教育活动直接影响到幼儿长远的发展。在开展幼儿教育时,应该对民间文化投入更多的关注,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确保幼儿能够对家乡文化、民间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在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融入民间艺术,既能够激发幼儿群体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够让他们对民间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教学中获得良好的体验,这有利于幼儿实现全面发展,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使一些优秀的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罗城麒麟灯是罗城地区知名的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罗城麒麟灯,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让罗城麒麟灯艺术得到传承。本文基于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需要、《纲要》和《指南》的精神要求、罗城麒麟灯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结合“罗城麒麟灯”尚未融入过幼儿园教育,在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对罗城麒麟灯的教育价值进行剖析和阐述。确定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思路、方法、重点和难点。在开展实践研究时,将罗城幼儿园的一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与这个班级的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制定科学的方案后,将罗城麒麟灯融入该班级课程,开展多项活动,包括集体教学、一日生活活动、户外游戏、区域活动。之后对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帮助民间艺术文化更科学适宜地融入幼儿园,这既能够使民间艺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能使优秀的民间文化得到传承。通过研究可知,将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有利于幼儿实现全面发展,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感,确保他们对家乡文化、民间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教师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其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
毛菲[10](2020)在《湖湘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混龄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的基本形式,打破了各年龄各班级之间的界限,通过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教育方式,对于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湖湘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能够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相互交往和合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使传统文化在幼儿身上得以延续。因此,开展湖湘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W园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收集研究资料。研究发现:在对湖湘传统文化进行资源筛选和整合的基础上,W园明确了将民间戏剧融入表演区、饮食文化融入生活区、传统技艺融入益智区、民间艺术融入美工区。对于如何将湖湘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W园从游戏区角布局、游戏开展流程、游戏玩法和规则、教师指导原则与策略方面开展了探索和实践。经过前期的尝试和积累,W园在促进幼儿各领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幼儿园内涵式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还存在如下问题:混龄区域游戏的空间环境过小,部分区域空间设置不合理;混龄区域游戏的材料缺乏延伸性,创新程度不高;混龄区域游戏的幼儿人数过多,教师配比不足;教师在混龄区域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清,观察指导能力不强。在对幼儿园开展混龄区域游戏和将湖湘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开展讨论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如下改进和优化的建议: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科学布局混龄区域游戏;开展全园性的混龄区域游戏,优化混龄区域游戏的组织形式;提高游戏材料的层次性,及时更换和调整游戏材料;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提高教师的观察指导能力。
二、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玩中学 学中玩——幼儿教学活动中游戏教育的创新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游戏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
2.幼儿教学活动中创新应用游戏教育的策略 |
(2)在和合文化的沃土上播种希望(论文提纲范文)
坚守传统文化教育的初心 |
和合课程赋能全面发展 |
让教师先当学生 |
(3)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幼儿教育缺陷与建议 |
二.发展民间艺术,培养幼儿文化认同 |
三.强化图形教学,激发幼儿图形认知 |
四.剪纸艺术融入幼儿教育的建议 |
(一)提高教师对剪纸艺术的教学能力 |
(二)挑选适合幼儿的剪纸题材 |
(三)设置操作性、安全性强的物质环境 |
(4)幼儿园教育中的乡土资源挖掘与融入研究——以湖南省武冈市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乡土资源的内涵及其幼儿教育意义 |
(一)乡土资源的内涵 |
(二)乡土资源的幼儿教育意义 |
二、乡土资源的挖掘 |
(一)发掘自然生态资源 |
(二)传承历史文化 |
(三)赓续民俗文化 |
三、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融入 |
(一)在教学活动中融入 |
(二)在游戏活动中融入 |
(三)在环境创设中融入 |
四、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困难及优化策略 |
(一)教学活动生搬硬套 |
(二)教师专业素养欠佳 |
(三)社会资源支持不够 |
(5)民俗文化探究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俗文化探究性课程的构建 |
(一)明确课程定位与价值取向 |
(二)架构课程的内容与框架体系 |
二、民俗文化探究性课程的实施 |
(一)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民俗文化要素 |
(二)在一日活动中融入民俗文化内容 |
(三)开展专门活动,体现自主探究的特质 |
(四)家园社协同,拓宽实施的渠道 |
(6)有关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内容 |
2. 鼓励幼儿参与到民间艺术实践活动之中 |
3. 挖掘社会与家庭资源,获得更多支持 |
(7)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意义 |
1. 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
2.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 |
3. 促使幼儿成为民间艺术文化的继承人 |
4. 有利于提升课堂活动的丰富性,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
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策略 |
1. 将民间艺术文化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效结合 |
2. 创设良好的民间艺术文化学习环境 |
3. 在师生互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
4. 教师要提升自身民间艺术文化素养 |
5. 积极开展民间游戏 |
(8)白族扎染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大理市A幼儿园大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1.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 |
2.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
3.白族特色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 |
(二)“白族扎染民间艺术”教育内涵的分析 |
1.文化价值 |
2.艺术价值 |
3.教育价值 |
4.社会价值 |
(三)理论基础 |
1.经验主义课程论 |
2.认知发展理论 |
3.人类学派理论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1.民间艺术 |
2.白族扎染 |
3.幼儿园课程 |
(六)文献综述 |
1.白族扎染的相关研究 |
2.民间艺术的相关研究 |
3.民间艺术融入教育的相关研究 |
4.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研究 |
(七)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八)研究重点和难点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一、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一)准备阶段 |
1.资料准备 |
2.实践对象 |
(二)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内容 |
1.活动内容的选择 |
2.活动方案的制定 |
(三)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
1.主题活动一:《奇幻的纹理》 |
2.主题活动二:《颜色碰一碰》 |
3.主题活动三:《有趣的图案》 |
二、实践活动实施后的效果评估 |
(一)幼儿的反馈 |
1.参与白族扎染主题活动的意愿 |
2.自我作品的评价 |
3.墙面环境创设的评价 |
(二)第三方反馈 |
1.教师 |
2.家长 |
(三)研究者的分析 |
1.幼儿手部的锻炼 |
2.美的视觉体验 |
3.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
4.注意力的表现 |
5.亲社会行为表现 |
三、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教育建议 |
1.重视白族扎染的教育价值 |
2.以多元化的方式丰富白族扎染课程 |
3.重视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
四、反思与展望 |
(一)反思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基于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需要 |
2.基于《纲要》和《指南》的精神要求 |
3.基于乐山民间艺术“罗城麒麟灯”丰富的教育价值 |
4.基于笔者在幼儿园实习的观察与思考 |
(二)概念界定 |
1.民间艺术 |
2.罗城麒麟灯 |
3.幼儿园课程 |
(三)文献综述 |
1.关于民间艺术的相关研究 |
2.关于乐山民间艺术罗城麒麟灯的相关研究 |
3.关于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相关研究 |
4.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理论基础 |
1.生活教育理论 |
2.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论 |
(五)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六)研究思路和方法 |
1.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七)研究重难点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二、“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
(一)方案设计 |
1.准备阶段 |
2.实践阶段 |
3.资料分析 |
4.撰写论文 |
(二)研究方案的实践与分析 |
1.“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 |
2.“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 |
3.“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 |
4.“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 |
(三)研究方案的反思 |
1.循序渐进地将“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 |
2.通过幼儿发展的各领域和各方面将“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 |
三、总结与建议 |
(一)总结 |
1.“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方案 |
2.幼儿的表现和反馈 |
3.教师的成长 |
(二)建议 |
1.坚持以幼儿为中心,提高幼儿参与愿望 |
2.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文化资源 |
3.民间艺术资源多种途径融入幼儿园课程 |
4.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 |
(三)结论 |
1.“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
2.“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促进教师能力的发展 |
3.“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湖湘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混龄区域游戏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
二、幼儿教育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基础地位 |
三、湖湘传统文化融入混龄区域游戏的独特价值 |
四、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传统文化的相关研究 |
二、区域游戏的相关研究 |
三、混龄儿童游戏的研究 |
四、已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一、湖湘传统文化 |
二、区域游戏 |
三、混龄区域游戏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个案研究法 |
二、资料收集的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第三章 湖湘传统文化融入W园混龄区域游戏的资源筛选 |
第一节 W园湖湘传统文化资源的筛选与整合 |
一、W园湖湘传统文化资源的筛选 |
二、W园湖湘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 |
第二节 湖湘传统文化融入W园混龄区域游戏 |
一、民间戏剧融入表演区的材料投放和活动开展 |
二、饮食文化融入生活区的材料投放和活动开展 |
三、传统技艺融入益智区的材料投放和活动开展 |
四、民间艺术融入美工区的材料投放和活动开展 |
第四章 湖湘传统文化融入W园混龄区域游戏的实践状况 |
第一节 湖湘传统文化融入W园混龄区域游戏的路径 |
一、根据传统文化特点设置混龄区角布局 |
二、逐步明确混龄区域游戏开展的时间和流程 |
三、明确不同混龄区域游戏的玩法与规则 |
四、混龄区域游戏教师指导原则与策略 |
第二节 湖湘传统文化融入W园混龄区域游戏的成效 |
一、促进幼儿各领域的发展 |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三、促进幼儿园内涵式发展 |
第三节 湖湘传统文化融入W园混龄区域游戏存在的问题 |
一、混龄区域游戏的空间环境过小,部分区域空间设置不合理 |
二、混龄区域游戏的材料缺乏延伸性,创新程度不高 |
三、混龄区域游戏的幼儿人数过多,教师配比不足 |
四、教师在混龄区域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清,观察指导能力不强 |
第五章 湖湘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的反思建议 |
第一节 对湖湘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的反思 |
一、对幼儿园开展混龄区域游戏的反思 |
二、对湖湘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的反思 |
第二节 湖湘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的建议 |
一、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科学布局混龄区域游戏的空间 |
二、开展全园性的混龄区域游戏,优化混龄区域游戏的组织形式 |
三、提高游戏材料的层次性,及时调整和更换游戏材料 |
四、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提高教师的观察指导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玩中学 学中玩——幼儿教学活动中游戏教育的创新策略探讨[J]. 幸天晓. 当代家庭教育, 2021(33)
- [2]在和合文化的沃土上播种希望[J]. 张妍琳. 教育家, 2021(46)
- [3]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几点思考[J]. 张文秀. 文学教育(下), 2021(11)
- [4]幼儿园教育中的乡土资源挖掘与融入研究——以湖南省武冈市幼儿园为例[J]. 蒋良富,龙会冰,余丹妮. 武陵学刊, 2021(06)
- [5]民俗文化探究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 马玉彩. 上海托幼, 2021(11)
- [6]有关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几点思考[J]. 韩慧菲. 山西教育(幼教), 2021(10)
- [7]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J]. 宋鹏达. 文学教育(下), 2021(10)
- [8]白族扎染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大理市A幼儿园大班为例[D]. 张幸乐. 大理大学, 2021(08)
- [9]“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D]. 段懿轩. 大理大学, 2021(08)
- [10]湖湘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的个案研究[D]. 毛菲.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