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人自身认识的新视角——卡西尔《人论》解读

一种对人自身认识的新视角——卡西尔《人论》解读

高跃辉[1]2004年在《一种对人自身认识的新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独辟蹊径,从人学、文化哲学和符号哲学叁者融为一体的角度,对人以及人的活动(即他所说的“人性”)作了精辟的论述。本文以卡西尔的《人论》为蓝本,分四个部分对其“人性论”进行全面的剖析。第一部分从方法来源和思想根基谈起,引出卡西尔人性理论的由来,重点说明他的思想与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和弗莱堡学派的渊源关系,以及狄尔泰的释义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对卡西尔人性论的重大影响。第二部分阐述卡西尔眼中人性论的内涵,着重从其人性的定义——人的“劳作(work)”,以及人性的特点——人对符号的应对、人的符号空间和时间观念、人的可能性世界和人的命题语言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第叁部分通过具体说明组成人性“圆周”的各个“扇面”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理想世界和符号宇宙的构造,来展示人性的不同方面,使人明了人类是如此地把自己包围在神话符号、宗教仪式、语言形式、艺术想象、历史潮流以及科学规律之中。第四部分对卡西尔人性论思想进行评价,指出它的新颖之处、不足之处、实质以及现实意义。这就是文章的基本脉络。卡西尔的人性理论为我们研究人自身的本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诚德[2]2016年在《信息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新发展》文中提出作为研究主题,“信息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新发展”在以下叁个方面取得了进展:(1)在理解、建构信息文明概念,语境的基础上,尝试系统地把握当下社会的具体特征。(2)在厘清、解析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归纳出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3)在“信息文明逐步趋向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逐步系统化”两大趋势的基础上,深入探析信息文明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新特征、新元素。信息文明,作为现代社会实践过程中突显出来的一种抽象概念,主要是强调信息技术的再创造、再理解以及人的本质意义的全景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新发展,并不是走向非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也不是直接归纳出具体的人的本质答案,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视域内,结合信息文明的具体语境,实现人本质观的丰富和具体化展开;与此同时,在赋予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更强生命力的基础上,对复杂的信息文明进行全面的深度的人的本质透视。当前,“信息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新发展”研究领域存在着两大趋势:其一,人们对于信息文明的认知,在先后经历过物理技术、现实社会、哲学根本等层面的追问后,最终会不断介入到人的本质领域;其二,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逐步趋向系统化。总体来看,信息文明的出现,一方面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给人们提供了若干新视角去把握人的本质的新特征、新形态。(1)在人的类本质上,虚拟劳动介入到“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之中:在信息文明语境中,虚拟已经不单单指传统的精神层面含义,而是得到了“信息虚拟”的最新解读,并且其影响力也是逐步提升,甚至实现了虚拟化一切的可能,在虚拟劳动得以实现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尝试提出并解析:“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虚拟劳动层面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特征。(2)在人的社会本质上,信息加数在“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在信息文明语境中,信息关系涉及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思维关系和生态关系等方面的信息化,以及信息文明语境下的政治经济化、文化政治化、经济文化化等交叉化关系,通过阐述当下信息关系的内涵、特征,结合马克思主义人的社会现实性本质概念,尝试性提出并解析:在信息文明的现实性上,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本质观出现了一定信息化特征、信息化元素。(3)在人的本质充实上,信息需要提供了人的本质力量的新证明和新充实:在探究信息需要的含义、特征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尝试性解析信息文明语境下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新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充实”,并提出信息需要已经成为当下人的一种基本生活必需品。(4)在人的本质实现上,信息自由不断填充着“自由人联合体”的具体条件:在阐述信息自由的概念与特征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尝试性提出并解析:信息自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具体条件。(5)围绕信息异化、伪信息的概念、渊源,结合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尝试性提出并解析:信息异化侧重于人本质的信息遮蔽研究。“信息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新发展”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当前学界缺乏以其直接为总体对象的研究成果。信息文明侧重于现象层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侧重于形而上层面的研究,总体上,这是一个发现问题和反思构建的过程集合,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属于一个典型的哲学类型选题。选题重在发问,并对已经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进行再读。将信息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结合起来,其实,就是在形而上的意义上集成并分析信息文明的深层价值,最直接的现实意义,就是引发人们去关注信息文明下的人的生活,人的状况,反思信息问题,人的问题。信息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新发展,涵盖了虚拟劳动、信息关系、信息需要、信息自由等多方面,有助于我们自觉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全面推进信息文明建设,解决现实社会建设中人的信息化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人的本质信息化和信息人本质化,并最终树立全面的信息文明观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

宫寒冬[3]2007年在《人的心灵世界的文化形式:宗教、艺术与哲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试图以人的心灵世界的文化形式——宗教、艺术与哲学为视域来拓宽与深化对人的存在本质——实践的理解。本文以马克思哲学为视角,从实践出发,从人的历史性存在出发,去探讨与思考宗教、艺术和哲学如何呈现人对自身实践活动的认知与反思;宗教、艺术和哲学何以成为人的整个心灵世界的“镜象”与“映射”,何以对人具有慰藉、救赎与解放功能。本文通过对宗教、艺术和哲学与人的感觉世界、情感世界、思维世界、意义世界和意志世界之关系的探析,展示出宗教、艺术和哲学的本体是作为实践者、实践描述者和实践阐释者的人。人既是宗教、艺术和哲学历史的存在的前提,又是宗教、艺术和哲学历史的存在的结果。宗教、艺术和哲学是人确证人之存在的目的性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灵世界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思活动。

赵利娟, 支冉[4]2019年在《符号经济:洛丽塔的消费欲望之火》文中指出《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最着名且最具争议的作品,以亨伯特的口吻描述了其对继女洛丽塔的疯狂追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各个角度的研究。文本中所塑造的消费社会与当时真实的美国社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看似不经意间,作者描绘了广告、杂志、电视、电影及绘画等多种手段建构的符号经济以及物质至上的后现代消费社会。本文以后现代符号经济及消费文化理论为依托,分析洛丽塔如何在消费文化侵蚀下的家庭、功能异化的学校教育及媒体麻醉下的社会的合谋下逐步丧失自由的人性。

参考文献:

[1]. 一种对人自身认识的新视角[D]. 高跃辉. 湘潭大学. 2004

[2]. 信息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观的新发展[D]. 王诚德. 华南理工大学. 2016

[3]. 人的心灵世界的文化形式:宗教、艺术与哲学[D]. 宫寒冬. 吉林大学. 2007

[4]. 符号经济:洛丽塔的消费欲望之火[J]. 赵利娟, 支冉. 俄罗斯文艺. 2019

标签:;  ;  ;  ;  

一种对人自身认识的新视角——卡西尔《人论》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