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相容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容性,生物,奥氏体,医疗器械,毒性,硫酸钙,缝合线。
生物相容性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陈卓[1](2019)在《提升植入性医械从业人员生物相容性试验能力为企业发展打破专业人才壁垒——“医疗器械植人试验及病理分析”培训班在京成功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随着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迅猛发展及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监管的重点;而应用动物试验评价该类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正是产品合规上市前的一道重要屏障。但由于该项技术门槛较高,专业人才匮乏,让从事该类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评价机构等长期以来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有助于这一关键性难题的解决,《医疗装备》杂志社邀请了中(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20期)
刘成虎[2](2019)在《生物相容性和毒理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器械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必需品,其产业是典型的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低环境污染、高技术附加值的高技术新兴产业,并正在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现有企业1.6万多家,2018年总产值达4000多亿,年增长15-20%,增长率远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侯毅龙[3](2015)在《新型含锶硫酸钙的生物相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开放性骨折、良性或恶性骨肿瘤、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等骨科手术的处理过程中,骨科医师经常会遇到骨缺损这一难题。进行骨移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项很常见的操作。自体骨移植是目前临床上解决骨缺损问题的金标准。自体骨移植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成骨特性及骨传导性。但同时自体骨移植也有许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例如骨缺损体积大时存在骨量不足的问题、伤口感染、伤口疼痛、血肿形成、感觉异常及遗留疤痕等。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应同时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骨传导性、成骨特性及与自体骨相似的生物学特性。硫酸钙是目前临床上众多的骨移植替代材料中的一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四肢、椎体及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填充,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大段骨缺损,以及作为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的载体。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吸收、骨传导性等宝贵特性。但是,在促进骨再生方面,硫酸钙的作用主要是骨传导性即为成骨细胞的长入提供支架,而不具有骨诱导性或成骨特性。如何使硫酸钙在保留原有特性的同时又具有骨诱导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锶对骨的再生有益,它在促进成骨的同时又能抑制破骨,展现出了良好的骨诱导性。掺锶硫酸钙的制备早有报道,但是之前的研究为含锶化合物与硫酸钙的物理混合,无法保证产品在微观水平的绝对均一性。我们设想的实验目的在于探讨采用水热法制备一种新型的掺锶硫酸钙可达到完全均质性,并进行生物相容性检测,满足临床需要。依据GB/T 16886.1-2011,我们选择了迟发性超敏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亚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肌肉内植入试验、红细胞微核试验共七项相关试验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估。第一章新型含锶硫酸钙的制备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掺锶硫酸钙。材料与方法:(1)共沉淀法制备含锶的二水硫酸钙将含有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锶的化合物按9:1的摩尔比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制成水溶液,然后将含混合液的烧杯放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再将稀硫酸加入前述混合液中,滴入过程中保持30℃加热、持续搅拌,滴入完毕后维持加热及搅拌3小时。生成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及干燥后,制成一定比例的含锶二水硫酸钙。方程式如下:Ca(OH)2+H2SO4=CaSO4↓+2H2O Sr(OH)2+H2SO4=SrSO4↓+2H2O(2)水热法制备含锶的α-半水硫酸钙将步骤1生成的产物按一定液固比与去离子水进行混合,利用水热反应釜在一定温度下反应6小时,后趁热将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及球磨,即制得含锶α-半水硫酸钙。结果评价:制得粉末进行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差式量热扫描表征检测,证明所制备产物为含锶α-半水硫酸钙。结果:X线衍射结果示:于14.63°,25.72。和29.80°处可见α-半水硫酸钙的特征叁强峰,而在24.78。处可见锶元素的特征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α-半水硫酸钙标准图谱相似,说明制备过程中锶元素的加入并未影响α-半水硫酸钙特有的性质。差式量热扫描结果,制备材料中结构水含量为6.03%,与单纯α-半水硫酸钙的6.20%相类似。如图所示,于146.37℃处可见吸热峰,而放热峰位于174.64℃处,进一步证实了制备材料具备α-半水硫酸钙的性质。结论:成功制备了含锶硫酸钙。第二章 皮内刺激反应试验目的:评价被试材料是否有潜在急性毒性刺激反应。材料与方法:在每只兔脊柱一侧的5个点皮内注射0.2mL用极性溶剂制备的浸提液。同样在每只兔脊柱同一侧的后五个点皮内注射0.2mL极性溶剂对照液,在每只兔脊柱另一侧注射用非极性溶剂制备的浸提液和非极性溶剂对照液,操作步骤同上。结果:(1)极性浸提液组与极性溶剂对照组在24h、48h、72h叁个时间点均未见红斑、水肿和溃疡反应,原发性刺激评分为0。(2)非极性浸提液组与非极性溶剂对照组在叁个时间点可见有红斑,但浸提液组红斑范围并未超过溶剂对照组;同时两组均未见水肿。结论:可以认为该材料的皮内刺激反应为阴性。第叁章 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目的:评价被试材料是否具有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潜能。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采用最大剂量致敏试验,试验流程主要包括叁个阶段:皮内诱导阶段、局部诱导阶段、激发阶段。结果:根据Magnusson和Kligman评级标准,实验组及对照组所用动物评级均为0级。结论:该材料不会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第四章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目的:将浸提液加入L-929细胞中以评估其对细胞形态学改变及毒性。材料和方法:试验使用L929系细胞株(标准推荐),配制1×105/mL的L929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接种100μL。置于培养箱(37℃,5%C02)培养24小时,待细胞大部分贴壁后,弃原培养基,用PBS液洗涤2次。实验组分别为100μL的100%、75%、50%、25%浸提液,阴性对照组为100μL相应的对照液,阳性对照组为100 u L的0.64%苯酚溶液,每组18个复孔。分别于培养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后取各组6孔进行MTT实验。在各观察期,弃去原培养液,然后加入MTT溶液20 μ L,37℃下继续孵育4小时后终止培养,吸去上清液,每孔加入150 u L二甲基亚砜(DMSO),振荡10min,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下测定其光吸收值(A490),每孔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其吸光值结果。结果:(1)各实验组不同时间的细胞增殖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各实验组A490呈现增大的趋势,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A490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毒性评价:实验组、阴性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毒性反应均为I级,无细胞毒性;而阳性对照组毒性反应均为Ⅳ级,有细胞毒性。结论:在本次试验条件下,被试材料的细胞毒性试验为无细胞毒性,符合国家标准。第五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目的:评估该材料是否引起急性全身毒性。材料与方法:取SPF昆明小鼠1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只,对照组6只。腹部常规安尔碘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分别向实验组小鼠腹腔内注50ml/kg体重剂量的浸提液一次,对照组小鼠注射50ml/kg体重剂量的生理盐水一次。结果:(1)在注射后当时实验组、对照组所有动物均未出现不适症状,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所有小鼠体重都呈增加趋势。对体重增加量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可见叁个时间点的P值均大于0.05。结论:说明被试材料浸提液在短期内无潜在毒性,可以认为该材料的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符合实验要求。第六章 亚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目的:评估材料是否有潜在亚急性毒性反应。材料与方法:取SPF级昆明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腹部常规安尔碘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分别向实验组小鼠腹腔内注50ml/kg体重剂量的浸提液一次,对照组小鼠注射50ml/kg体重剂量的生理盐水一次。重复相同操作,连续注射14天。结果:(1)体重变化结果:浸提液注射后,所有小鼠体重呈增加趋势,与对照组小鼠体重的增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临床观察方面,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异常情况,无红斑、水肿出现。(3)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测定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实验组与对照组雌、雄分别对比,所测六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尿素氮(BUN)、总蛋白(TP)、血糖(GLU)、肌酐(CRE)、总胆固醇(T-CHO)、甘油叁酯(TG)等血清生化学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雌、雄分别相比,所测定的八项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4)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器官体重上无明显差异。心、肝、脾、肺、肾的病理切片上未观察到炎症或组织坏死现象。结论:五个方面的评价结果表明被试材料浸提液在长期反复接触时不会引起全身毒性。第七章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实验目的:测试被试材料的潜在致突变性。材料与方法:对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所有动物分别按20ml/kg腹腔注射被试材料浸提液、0.9%生理盐水;阳性对照动物注射环磷酰胺溶液,注射剂量为40mg/kg体重。试验时注意,每天注射时,应使所有动物几乎同步被注射。第二次染毒在第一次染毒后,间隔24小时再次染毒,注射剂量及方法同第一次染毒 。结果:(1)毒性表现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动物在接受不同处理后呼吸、进食、尿便排泄等一般状态正常,无呕吐、惊厥、步态失稳、呼吸抑制等中毒表现,所用动物均未死亡或垂死,未观察到毒性表现。(2)实验组嗜多染红细胞在总红细胞中比例不低于对照组的20%,符合实验要求;(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阳性对照组微核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该实验条件下被试材料的浸提液对小鼠不会产生遗传毒性,即没有致突变作用。第八章肌肉内植入试验目的: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是评价生物材料和制品对活体组织的局部毒性作用。材料与方法:以2 ml/Kg注射量将3%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注射注射麻醉,在大鼠脊柱中线两侧约1cm处各选1个植入点,分离肌肉形成肌腔隙,植入被试材料(高10mm,直径3 mm圆柱体),每侧各植入1个,右侧植入实验组(含锶硫酸钙),左侧作为空白对照组(切开但不植入),术后动物连续3天肌注青霉素预防感染。结果:(1)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排斥反应和全身毒性反应,动物术后第二天就活动自如,观察期内无任一动物死亡。(2)术后1周,炎性细胞反应程度为Ⅳ级,囊壁形成0级;术后4周,炎性细胞反应程度为Ⅱ级,囊壁形成为Ⅱ级;术后12周,炎性细胞反应程度为Ⅰ级,囊壁形成为Ⅰ级。结论:试验系统下该材料不存在潜在肌肉毒性。(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5-05-18)
聂蕾[4](2015)在《口腔贱金属合金修复体的生物相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贱金属合金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是口腔临床修复体应用的主体,存在着较高的不安全性,其生物相容性评价主要有细胞毒性试验、动物试验和临床前试验。细胞毒性检测主要有中性红试验、51Cr释放法、分子滤过试验、甲噻唑四唑氮比色试验、细胞计数试剂盒8试验、乳酸脱氢酶试验、红细胞溶血试验和流式细胞计数等,使用最广泛的细胞是L929细胞和海拉细胞。按细胞接触方式的不同,毒性试验细胞的培养分为浸提液培养法、直接接触法和间接接触法。动物试验可从整体上评价生物相容性,可产生免疫或补体激活反应,但试验难以控制,费用高,费时。动物试验可弥补细胞毒性试验难以模拟的综合反应,因此其与细胞毒性试验一样都是口腔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来源于《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季顺锋[5](2013)在《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辐照灭菌后组织生物相容性系统评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辐照灭菌后组织,血液,相容性和致畸毒性,为辐射灭菌后的医疗产品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SO11137标准对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进行辐射灭菌剂量设定,对辐照灭菌后的产品进行细胞毒性试验、豚鼠迟发型接触性致敏试验、皮肤刺激试验以评价其组织相容性,进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以评价其致畸毒性。对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的样品测定全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溶血率和细菌内毒素,来评价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校正后得每件产品的平均污染菌数=26.5×1.09=28.88CFU/件。查IS011137-2表5得验证剂量6.5kGy(ZSP=1:SAL=10-2)。经验证剂量辐照后,做100件产品的无菌检查,其结果均为阴性,验证剂量通过。查表得灭菌剂量为9.4kGy, SAL=10-3。辐照灭菌后的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无细胞毒性、不会致敏和引起皮内刺激,无遗传毒性(不会引起染色体畸变),无诱导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高作用。溶血试验结果;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供试样品的溶血率为1.38%,小于5%,判定其合格。WBCT测定结果样品在37℃24hr、72hr;52℃24hr、72hr和121℃1hr条件下获得的抽提液与全血混合,测定WBCT。样品抽体液对全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见表2。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值大于0.05。PT测定结果样品在37℃24hr、72hr,52℃24hr、72hr和121℃1hr条件下获得的抽提液与全血混合,测定PT。样品抽体液对凝血酶原时间影响结果见表3,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值大于0.05。PTT测定结果样品在37℃24hr、72hr;52℃24hr、72hr和121℃1hr条件下获得的抽提液与全血混合,测定PT,样品抽体液对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结果见表4,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值大于0.05。结论经设定剂量辐照灭菌后的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组织和血液良好相容性、无致畸毒性,为辐射灭菌后的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3-11-01)
何理平,曹彩辉,吴端生,李文平[6](2012)在《一种自制缝合线的生物相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自制肌腱缝合线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毒性、溶血、热原、皮肤刺激等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肌腱缝合线的细胞毒性、急性毒性、溶血、热原、皮肤刺激试验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这种缝合线的生物相容性好,是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本文来源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宋伟,马涛,王坤正,姚建锋,张育民[7](2011)在《新型TLM钛合金及涂层骨植入试验的生物相容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LM钛合金及其涂层材料骨植入试验的生物相容性,为其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Ti-6Al-4V组、TLM组、含生物涂层的TLM组、含耐磨涂层的TLM组各10只,将受试材料植入各组家兔股骨内,在第1、2、4、8、12周观察取材,对植入物及其界面进行肉眼观察、X线检查、光镜检查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新型TLM钛合金及其涂层材料的肉眼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评价及成骨效应均未出现异常。结论新型TLM钛合金及涂层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1年33期)
刘昌荣,刘雯,刘清芳[8](2011)在《鹅头钉钢板辐照灭菌后生物相容性和热源评价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评价创伤系统使用材料鹅头钉钢板经辐射灭菌后的生物相容性,展望并促进辐射灭菌在医用高分子生物材料灭菌的应用。按照ISO111737标准进行鹅头钉钢板初始污染菌检测,采用初始污染菌回收率和校正因子表征,并依据ISO11137-2完成辐照灭菌的剂量设定;灭菌合格后进行遗传﹑血液相容性评价和热源评价试验。结果显示,鹅头钉钢板材质无遗传毒性(不会引起染色体畸变)、无热源、不会引起溶血。设定剂量辐照灭菌后的人工关节遗传和血液相容性好,辐照灭菌作为医用材料灭菌方法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韩雪松,刘莹,战德松[9](2010)在《溶血试验评价奥氏体无镍不锈钢生物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溶血试验初步评价奥氏体无镍不锈钢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首先制备半径5 mm、厚1 mm奥氏体无镍不锈钢金属片。将金属试件放入试管中,试管中加入10 ml生理盐水,另取2个试管做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0 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10 ml蒸馏水。每个试管中加入人稀释抗凝血0.2 ml,水浴后测定各管吸光度。按下式计算溶血率:溶血率=(样品吸光度-阴性吸光度)/(阳性吸光度-阴性吸光度)。结果:奥氏体无镍不锈钢试件的溶血率为3.831%,小于5%。结论:奥氏体无镍不锈钢不会引起人的急性溶血。(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韩雪松[10](2010)在《溶血试验评价奥氏体无镍不锈钢生物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前广泛应用在临床的医用不锈钢为316L含镍为10%-15%。由于镍离子是一种潜在的致敏因子,可能诱发毒性效应,发生细胞破坏和炎症反应,对生物体有致畸致癌的危害性。鉴于含镍不锈钢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近年来开发出高氮含量的奥氏体无镍不锈钢准备应用于生物医学,奥氏体无镍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组合,良好的抗腐蚀能力,但其生物安全性,有待检测。本实验采用新研制的医用无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加工制作标准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金属试件。通过溶血试验计算无镍奥氏体不锈钢金属试件的溶血率,从而对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生物相容性进行检测,初步评价其生物学相容性,为奥氏体无镍不锈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一、实验材料首先制作半径5mm、厚1mm的圆柱型蜡片(面积1088cm2),并将其铸造形成圆柱型奥氏体无镍不锈钢金属片(标准试件)。然后对金属试件进行打磨抛光,清洗消毒,高压灭菌备用。二、实验方法临床随机选取成年志愿者,进行血液分析检查,选择红细胞结果正常值者叁人,签定知情同意书。溶血试验:1、制备稀释抗凝血:分别抽取不同志愿者的静脉血20ml加2%草酸钾生理盐水溶液1ml制成新鲜抗凝血,再取8ml抗凝血加10ml生理盐水稀释,制成稀释的抗凝血。2、将金属试件放入试管中,试管中加入10ml生理盐水,另取2个试管做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0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10ml蒸馏水。每个试管中均加入人稀释抗凝血0.2ml,在37℃水浴中预热30分。水浴后各试管离心5分钟(750g),吸取上清液,用7230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5nm处测定各管吸光度。3、按下式计算溶血率:溶血率=(样品吸光度—阴性吸光度)/(阳性吸光度—阴性吸光度)。结果实验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均无溶血现象,而蒸馏水阳性对照组出现溶血。奥氏体无镍不锈钢试件的溶血率为3.831%,小于5%。并且离心后试管中红细胞下沉,上清液变清无红色,吸取少量含红细胞的下层液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未发现红细胞破裂现象,溶血试验合格。结论本实验证实了奥氏体无镍不锈钢不会引起人的急性溶血,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符合材料临床应用的生物相容性要求,为其临床应用前试验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0-03-01)
生物相容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医疗器械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必需品,其产业是典型的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低环境污染、高技术附加值的高技术新兴产业,并正在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现有企业1.6万多家,2018年总产值达4000多亿,年增长15-20%,增长率远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相容性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陈卓.提升植入性医械从业人员生物相容性试验能力为企业发展打破专业人才壁垒——“医疗器械植人试验及病理分析”培训班在京成功举办[J].医疗装备.2019
[2].刘成虎.生物相容性和毒理试验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3].侯毅龙.新型含锶硫酸钙的生物相容性试验[D].南方医科大学.2015
[4].聂蕾.口腔贱金属合金修复体的生物相容性试验[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
[5].季顺锋.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辐照灭菌后组织生物相容性系统评介试验[D].苏州大学.2013
[6].何理平,曹彩辉,吴端生,李文平.一种自制缝合线的生物相容性试验研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2
[7].宋伟,马涛,王坤正,姚建锋,张育民.新型TLM钛合金及涂层骨植入试验的生物相容性观察[J].山东医药.2011
[8].刘昌荣,刘雯,刘清芳.鹅头钉钢板辐照灭菌后生物相容性和热源评价试验[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1
[9].韩雪松,刘莹,战德松.溶血试验评价奥氏体无镍不锈钢生物相容性[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
[10].韩雪松.溶血试验评价奥氏体无镍不锈钢生物相容性[D].中国医科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