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会和权利论文_吴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机会和权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权利,机会,均等,公平,义务教育,平等,择校。

教育机会和权利论文文献综述

吴楠[1](2018)在《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平等——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走向城镇谋求生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数量也持续增长,但其平等受教育权的一系列问题也在实践中凸显出来,给每个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应有的平等教育已迫在眉睫,实现公平教育,全面提升中国儿童素质水平刻不容缓。(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18期)

吕普生[2](2013)在《权利平等、机会均等与分担公正——教育公平的叁个维度及其内在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公平是衡量教育治理绩效的一项核心准则。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应当包括叁个维度,一是教育权利平等,二是教育机会均等,叁是成本分担公正。其中教育权利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义,但它却无法自我实现;平等教育权利的实现有赖于权利主体具备行使权利的可行能力,包括可行的教育机会和可承受的成本分担,前者要求教育机会均等,后者要求成本分担公正。教育机会均等既包括起点上的入学机会均等,过程上的资源分享机会均等和对待机会均等,也包括学业成就和日后成功机会的相对均等。成本分担公正包括基本成本和额外成本分担的公正性,其中额外成本主要是指选择性教育成本和附加性教育成本。权利主体的可行能力是教育公平叁个维度的连接纽带。(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陈可辉[3](2013)在《城乡教育应得到相同财政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内涵分为叁个层次:一是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机会和条件;叁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这叁个层次被归纳为起点公平(本文来源于《惠州日报》期刊2013-07-17)

房旭[4](2013)在《从“法定权利”到“实有权利”——以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权的保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教育平等权的内容而言,它包括受教育内容平等、受教育机会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平等。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严重,这是对公民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权的侵犯。因此,相关部门应重新确定高校向不同地区分配招生名额的标准、加大对贫困边远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等等来具体保障公民的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权。(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3年11期)

于忠海[5](2010)在《义务教育择校的政策导向:从机会博弈到权利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在分数、金钱和权力基础上的机会博弈择校,背离了义务教育对公民而言公平和公正的制度理念,动摇了义务教育对儿童生命自主、自由发展的权利根基。公民拥有平等享受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权利和儿童享有生命自主、自由权利是义务教育择校合理性和正当性的基础。因此,基于公民权利和儿童权利保障的义务教育择校政策,要求在教育性质上坚持从应试教育走向公民教育,在学校特征定位上从同质性教育导向标准化办学和特色化教育,在"择校"的具体保障上实现从历史、市场博弈转向正义补偿。(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0年12期)

杨世建[6](2010)在《不能以牺牲公平为代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什么是偏才、怪才?衡量偏才、怪才的标准是什么?这个衡量标准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不解决这些问题,偏才、怪才的招生政策自然难以服众。从实践看,各大学招录的真正称得上偏才、怪才的其实并不多,充其量也只是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而已,而在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10-11-17)

于忠海[7](2010)在《义务教育择校的政策导向:从机会博弈到权利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在分数、金钱和权力基础上的择校机会博弈背离了义务教育对公民而言公平和公正的制度理念,动摇了义务教育对儿童生命自主、自由发展的权利根基。基于公民权利和儿童权利保障的义务教育择校政策要求在教育性质上坚持从应试教育走向公民教育,在学校特征定位上从同质性教育导向标准化办学和特色化教育,在择校的具体保障上实现从历史、市场博弈转向正义补偿。(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论坛》期刊2010年11期)

沈有禄,谯欣怡[8](2010)在《教育权利:从机会均等到实现权利保障的平等——关于教育公平研究的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不外乎是关于教育公平所涉及到的受教育权利和实现机制的公平性及其评价的研究。具体为对受教育权利的研究,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更进一步的就是对受教育权利或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机制,即对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研究;再进一步就是对怎样评价这种受教育权利及其实现机制,即对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测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术月刊》期刊2010年04期)

任丽梅[9](2010)在《机会公平是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制工作的有关教育专家和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为记者解读了《规划纲要》中有关基础教育的内容。 提高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10-03-03)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王志武[10](2008)在《均衡资源,从根本上治理高考移民》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高考前,陕西省因取消88名高考移民考生报名资格而引发了“中国高考移民诉讼第一案”---12名考生状告教育部门一事,高考结束后又有青海省文科状元系高考移民被取消录取资格的报道。这两件事使高考移民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治理高考移民问题上,(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08-10-08)

教育机会和权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育公平是衡量教育治理绩效的一项核心准则。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应当包括叁个维度,一是教育权利平等,二是教育机会均等,叁是成本分担公正。其中教育权利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义,但它却无法自我实现;平等教育权利的实现有赖于权利主体具备行使权利的可行能力,包括可行的教育机会和可承受的成本分担,前者要求教育机会均等,后者要求成本分担公正。教育机会均等既包括起点上的入学机会均等,过程上的资源分享机会均等和对待机会均等,也包括学业成就和日后成功机会的相对均等。成本分担公正包括基本成本和额外成本分担的公正性,其中额外成本主要是指选择性教育成本和附加性教育成本。权利主体的可行能力是教育公平叁个维度的连接纽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机会和权利论文参考文献

[1].吴楠.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平等——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轨迹[J].法制博览.2018

[2].吕普生.权利平等、机会均等与分担公正——教育公平的叁个维度及其内在逻辑[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陈可辉.城乡教育应得到相同财政保障[N].惠州日报.2013

[4].房旭.从“法定权利”到“实有权利”——以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权的保护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3

[5].于忠海.义务教育择校的政策导向:从机会博弈到权利保障[J].教育导刊.2010

[6].杨世建.不能以牺牲公平为代价[N].中国教育报.2010

[7].于忠海.义务教育择校的政策导向:从机会博弈到权利保障[J].教育科学论坛.2010

[8].沈有禄,谯欣怡.教育权利:从机会均等到实现权利保障的平等——关于教育公平研究的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0

[9].任丽梅.机会公平是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N].中国改革报.2010

[10].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王志武.均衡资源,从根本上治理高考移民[N].中国教育报.2008

论文知识图

全纳教育体系概念图2.4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内容17...6-2南京城市重要公共资源、内城区拆迁...论文转载河南省实施“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年镇江市农业转移人口数及增...关于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看法

标签:;  ;  ;  ;  ;  ;  ;  

教育机会和权利论文_吴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