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加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化学品船,不锈钢,二次加热
二次加热论文文献综述
曹云[1](2019)在《33000t化学品船液货二次加热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化学品船液货舱的加热特点及其对货品的影响。将液货二次加热与其他加热方式相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对33000t化学品船二次加热系统的选择和系统设计进行介绍,为同类型船舶的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孙崇,何志军,湛文龙,王煜,朱浩斌[2](2019)在《二次加热过程对焦炭结构及气化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原样焦炭、二次加热至1100℃的焦炭、二次加热至1300℃的焦炭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气孔结构和光学组织测试分析基础上,利用HCT-2型高温热重分析仪在CO2的气氛下进行焦炭气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加热温度的提升,焦炭的石墨化程度加深,原样焦炭、加热至1100℃、加热至1300℃的石墨化度r0分别是0. 004、0. 036、0. 169;焦炭的孔隙结构随着加热过程中灰分的迁移而改变;光学组织中活跃组分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气化溶损严重程度依次是加热至1300℃>原样>加热至1100℃。综合上述石墨化度、光学组织成分测定结果和孔隙结构测定结果可知,焦炭的气化程度主要由孔隙结构主导。(本文来源于《冶金能源》期刊2019年02期)
陈志国,方亮,吴吉文,张海筹,马文静[3](2019)在《半固态挤压高硅铝合金二次加热的微观组织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研究了半固态挤压高硅铝合金二次加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以获得具有细小、近球状晶粒的组织。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加热功率和二次加热温度是影响二次加热过程的两大主要因素,随加热功率的增加,坯料心部和边部的组织差异变大,而随二次加热温度的升高,细小、不规则的晶粒逐渐长大并呈现出球化趋势。分析各工艺下的微观组织,得到适合于触变成形的二次加热工艺为:加热功率7 kW、加热温度530℃。此条件下获得的平均晶粒直径为35.2μm,抗拉强度为418.5 MPa。(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家丽[4](2019)在《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和绿色经济等的政策,环境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的力度将只增不减。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自然能源,具有长久性、再生性和无污染等特点,在治理环境、能源替代上必将大有作为。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了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选取华建里换热站进行太阳能利用系统改造,以促进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2期)
李维,程荻,杨宏[5](2019)在《二次加热处理对鲢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二次加热处理前后鲢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凝胶内部化学作用力、微观结构以及SDS-PAGE各项指标,考察不同二次加热处理条件(70~100℃处理30min和60min)对鲢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二次加热处理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增加,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持水性、二硫键以及疏水相互作用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尤其是100℃加热60min时其凝胶特性已被完全破坏。微观结构表明,当二次加热处理的温度高于80℃时,鱼糜凝胶内部的叁维网状结构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且随着二次加热处理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增加破坏程度加剧,这一结果和上述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SDSPAGE电泳图谱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加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肌球蛋白重链(MHC)条带逐渐下降,当二次加热处理温度达到100℃时,MHC条带几乎消失。(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曾婷[6](2019)在《积极应对市场挑战,规范电热水器加热性能评价——记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家用电热水器专业委员会2018年第二次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4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家用电热水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电热水器专委会)的企业代表们相聚厦门,对2018年电热水器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商讨如何应对严峻的市场挑战,寻找突破口。同时,为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电热水器专委会牵头展开的"规范储水式电热水器加热性能评价"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并在电热水器专委会上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来源于《电器》期刊2019年01期)
郭永斌,马志强,刘海滨[7](2018)在《1000MW二次再加热机组末级长叶片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轮机主蒸汽压力、温度越来越高,单机容量越来越大,低压缸效率的提高对整机效率提高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本文结合国内叁大主机厂对1000MW机组低压缸叶片选型实例,从设计背压、低压缸排汽面积、末极长叶片安全性、长叶片经济性等方面,分析630℃、1000MW二次再热机组低压缸叶片选型问题。(本文来源于《神华科技》期刊2018年09期)
赵家毅,李千军,杨涛,苏世玮[8](2018)在《二次再热机组加热锅炉二次风的抽汽过热度利用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二次再热机组常规抽汽过热度利用系统第一级抽汽压损过大导致机组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加热锅炉二次风抽汽过热度利用系统。建立了机组常规抽汽过热利用系统和加热锅炉二次风抽汽过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模型,计算不同工况条件下热力参数和经济性指标变化,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汽轮机热耗率验收(turbine heat acceptance,THA)工况下,相比于外置式蒸汽冷却器方案,加热锅炉二次风方案在有效降低抽汽过热度同时,能够提高二次风温度近40℃,减少机组冷源损失近24 MW,降低机组发电煤耗率0.36 g/(k W·h);在中低负荷时,机组冷源损失和发电煤耗率略微增加,节能效果降低。(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8年01期)
王瑞花,陈健初,叶兴乾,刘东红[9](2017)在《配送和贮藏条件及二次加热方式对红烧猪肉脂质氧化、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红烧猪肉在热链配送(保温箱,65℃)贮藏5 h,冷链配送(冰箱,4℃)贮藏5 d并且经微波和气蒸二次加热的过程中,脂质氧化、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情况。以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羰基值和双烯值为指标评价红烧猪肉的脂质氧化程度,结果表明:红烧猪肉在两种贮藏条件下,脂质氧化程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显着提高(P<0.05)。红烧猪肉分别经微波和气蒸二次加热,脂质氧化程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采用SPME-GC/MS测定红烧猪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挥发性风味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变化,尤以醛类和醇类显着(P<0.05)。红烧猪肉在热链配送贮藏过程中总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以峰面积计)先上升后下降,而经微波和气蒸二次加热的冷链红烧猪肉总挥发性风味成分均呈上升趋势。通过GC对红烧猪肉的脂肪酸组成分析,红烧猪肉在热链配送贮藏过程中UFA/SFA的比例先升高后下降,而经二次加热后冷链红烧猪肉UFA/SFA均呈上升趋势。不同配送贮藏条件及二次加热方式对红烧猪肉的营养和风味品质具有较显着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付志军[10](2017)在《二次加热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二次加热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提高试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分别采用AC-13、AC-20、AC-25和SMA-13四种沥青混合料在即拌即用条件下和烘箱分阶段二次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沥青混合料低温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沥青混合料常温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二次加热之后,沥青混合料的的高温稳定性有所提高,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出现下降。试验室试验中应考虑二次加热的影响,并通过采取合适的加热方式降低二次加热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期刊2017年04期)
二次加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原样焦炭、二次加热至1100℃的焦炭、二次加热至1300℃的焦炭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气孔结构和光学组织测试分析基础上,利用HCT-2型高温热重分析仪在CO2的气氛下进行焦炭气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加热温度的提升,焦炭的石墨化程度加深,原样焦炭、加热至1100℃、加热至1300℃的石墨化度r0分别是0. 004、0. 036、0. 169;焦炭的孔隙结构随着加热过程中灰分的迁移而改变;光学组织中活跃组分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气化溶损严重程度依次是加热至1300℃>原样>加热至1100℃。综合上述石墨化度、光学组织成分测定结果和孔隙结构测定结果可知,焦炭的气化程度主要由孔隙结构主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加热论文参考文献
[1].曹云.33000t化学品船液货二次加热系统设计[J].船舶与海洋工程.2019
[2].孙崇,何志军,湛文龙,王煜,朱浩斌.二次加热过程对焦炭结构及气化反应的影响[J].冶金能源.2019
[3].陈志国,方亮,吴吉文,张海筹,马文静.半固态挤压高硅铝合金二次加热的微观组织演变[J].材料导报.2019
[4].孙家丽.太阳能加热二次回水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
[5].李维,程荻,杨宏.二次加热处理对鲢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6].李曾婷.积极应对市场挑战,规范电热水器加热性能评价——记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家用电热水器专业委员会2018年第二次会议[J].电器.2019
[7].郭永斌,马志强,刘海滨.1000MW二次再加热机组末级长叶片应用研究[J].神华科技.2018
[8].赵家毅,李千军,杨涛,苏世玮.二次再热机组加热锅炉二次风的抽汽过热度利用系统[J].广东电力.2018
[9].王瑞花,陈健初,叶兴乾,刘东红.配送和贮藏条件及二次加热方式对红烧猪肉脂质氧化、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7
[10].付志军.二次加热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