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属药用植物论文_阎梦颖,房敏峰,祝娟,杨一欣,王若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当归属药用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当归,药用植物,亲缘,条形码,黑水,本草,化学成分。

当归属药用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阎梦颖,房敏峰,祝娟,杨一欣,王若楠[1](2016)在《基于ITS条形码标记对当归属药用植物的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ITS条形码标记技术对当归属药用植物进行鉴别。方法选取该属32个物种158条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分子鉴别分析。所得序列运用MEGA 6.0软件计算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同时分别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ing tree,NJ)、最大似然树(maximum-likelihood tree,ML)和最大简约树(maximum-parsimony tree,MP),分析ITS序列的鉴别能力和当归属药用植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当归属物种间ITS序列最小遗传距离大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而且系统发育结果显示,每个物种的ITS基因型序列能较好地聚类为对应于该物种本身的分支,且具有中到高度的支持率,说明ITS序列能够将当归属物种区分开。结论 ITS序列可以作为当归属药用植物的DNA分子条形码标记,将在该属物种的分子鉴定方面发挥重要潜力。(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6年06期)

张彬[2](2012)在《当归属药用植物及药材的DNA条形码鉴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鉴定是中医药研究的重大课题,其宗旨是为了解决中药材“真伪优劣”的问题,而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如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由于存在主观性强、稳定性和重复性差等方面的缺陷。DNA条形码作为可用于中药分子鉴定的新技术,可以迅速、准确鉴定物种,待测样品只需经过DNA提取、PCR扩增、电泳检测、基因测序和数据库比对,便可确定物种,能方便地将混品、伪品和正品进行区分,因而DNA条形码技术得到中药鉴定工作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目前关于DNA条形码应用于中药鉴定的研究存在两方面的局限性:1)均未阐明作为研究对象的药材基原与混伪品或非药用的近缘种的物种间是否进化完全,即互为单系,这是药材分子鉴定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用植物和药材的分子鉴别才有客观全面的分子尺度。2)多采用原植物新鲜叶片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实际应用中的饮片和药材,DNA条形码技术能否克服药材材料的特殊性和DNA经炮制加工后降解和断裂等问题,还值得尝试和验证。本研究选取药用资源极其丰富的当归属(Angelica L.)植物及药典记载药材白芷、当归和独活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子系统学理论,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选取叶绿体trnH-psbA、 matK、 rbcL片段和核基因ITS,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基于K2P模型采用邻接法(NJ)建立系统进化树,以期达到以下研究目的:①筛选出当归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最合适的片段:②评价DNA条形码对当归属(药用)植物鉴别能力;③探讨DNA条形码对药材市场上当归和独活饮片混用及掺伪问题的解决能力;④研究白芷药材加工炮制过程对成功进行分子鉴别的影响;⑤阐明DNA条形码对白芷4个商品品种(川、杭、祁、禹)进行产地鉴别的可能性;⑥初步探讨中药白芷的栽培起源问题。得到结果如下:1.筛选出ITS为当归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最合适的片段。共得到当归属25种(含4个亚种)原植物的384条序列,其中ITS96条,trnH-psbA96条,matK96条,rbcL96条。所选4个片段的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的成功率均为100%,可见在通用性上无差别,但在物种鉴定上,ITS明显优于其余叁个片段。四个片段的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遗传距离,且从大到小依次为ITS>trnH-psbA>matK>rbcL。其中,ITS序列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50倍之多,种间/种内遗传距离界限明显,可以很好地用于物种间鉴定。在所构建的以支持率≥50%为阈值作为成功鉴别物种界限的NJ中,ITS能从25种当归属原植物中成功鉴别出19种(76%),而其余叁个片段对当归属25种植物的鉴别能力分别为trnH-psbA8种(32%)、matK11种(44%)、rbcL5种(20%)。因此,本研究推荐ITS为当归属植物DNA条形码的标准片段。2.DNA条形码对当归属16种药用植物能够进行有效鉴别。本实验的25种原植物中,有19种可做药用。在基于当归属研究最适宜的条形码片段ITS序列建立的NJ树中,19种药用植物中除了疏叶当归(Alaxifoliata)、紫花前胡(A. decursiva)和骨缘当归(A. cartilaginomarginata var. foliata)无法分开外,其余16种药用植物均能很好地和其他各种区分开,当归属药典记载药材白芷、独活和当归分别位于NJ树的上中下叁部分,各自进化为单系,可作为可靠的鉴别依据进行药材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定。3.DNA条形码能成功应用于当归和独活饮片鉴别。基于上述原植物ITS序列建立的NJ树中当归和独活原植物均为单系(支持率100%),因此可以进行分子鉴定。选取全国10个地区的当归饮片共59个样品,独活饮片共58个样品参与实验,得到92条ITS序列,trnH-psbA103条序列,matK89条序列,rbcL103条序列,PCR成功率/测序成功率为ITS(92.3%/85.2%)、 trnH-psbA(96.6%/91.2%)、 matK(88.9%/85.6%)、rbcL(92.3%/95.4%)。4个片段在当归和独活饮片中均能以较高成功率进行PCR扩增和测序,DNA条形码在当归和独活饮片鉴别中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采用NJ法将25种原植物与当归、独活饮片的ITS序列一起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在当归饮片中,来自9个地区(北京、河津、成都、长沙、淄博、武汉、滨州、周口、七台河)的全部当归饮片和来自德州的GDZ-1都与当归原植物(A. sinensis)聚为一支,均为当归正品;而来自德州的样品GDZ-2、 GDZ-4、 GDZ-5、 GDZ-7、 GDZ-8虽与当归原植物聚为一大支,但又独自聚为一小支,其与当归原植物相差约40个碱基,在Genbank上进行BLAST,与欧当归(Leristicum officimale)序列完全一致,推测其为欧当归(市售当归饮片常见伪品之一)。在独活饮片中,来自8个地区(北京、河津、成都、长沙、淄博、武汉、周口、七台河)的全部独活饮片和来自滨州的HBZ-1均与独活原植物重齿毛当归(A. biserrata)序列聚为一支,为独活正品;来自滨州的样品HBZ-4、 HBZ-6和德州的HDZ-4、 HDZ-6、 HDZ-8与上述当归伪品欧当归序列完全一致,聚为一支,推测这些样品也为欧当归(欧当归在市场上也作独活饮片的伪品)。为进一步验证DNA条形码鉴定的准确性,又对上述分子鉴定为欧当归的样品进行显微鉴定,发现其与正品当归和独活显微结构有较大差异,经查阅文献,与欧当归显微结构相似,显微鉴定结果与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的结果一致。4.DNA条形码对白芷不同加工程度药材分子鉴定的探讨本研究同样选取来自上述10个地区的白芷饮片共60个样品,以及白芷药材4个品种的传统产区遂宁、合肥、安国、禹州的生药材(“个子货”)共14个样品。得到白芷饮片ITS序列7条、trnH-psbA序列15条、rbcL序列29条和matK序列10条,PCR成功率/测序成功率分别为:ITS(46.7%/25.0%)、trnH-psbA (40.0%/62.5%)、 rbcL (51.7%/93.5%)、 matK (30.0%/55.6%);得到白芷生药材ITS序列12条,trnH-psbA序列11条、rbcL序列12条和matK序列12条,PCR成功率/测序成功率分别为ITS(100%/85.7%)、 trnH-psbA (85.7%/91.7%)、 rbcL (92.9%/92.3%)、 matK (100%/85.7%),可以看出白芷药材4个片段PCR成功率显着高于白芷饮片,两者测序成功率除rbcL相差不大外,其余叁个片段白芷药材均高于白芷饮片,可能是白芷饮片经加工炮制后,淀粉多而粉性大,提取的DNA质量差、杂质多的缘故。因此,某些药材的加工过程对成功进行分子鉴别是有影响的,针对特殊材料况如何改进方法、提高该技术应用的通用性,建立起DNA条形码用于药材分子鉴定的标准化体系,将是药材分子鉴定技术又一个质的飞跃。5.DNA条形码应用于白芷的产地鉴别能力有限为了对白芷四个商品品种进行产地鉴别,在白芷药材4个品种的传统产区遂宁(川白芷)、合肥(杭白芷)、安国(祁白芷)、禹州(禹白芷)各选取2-4个白芷药材根(“个子货”),得到ITS序列12条,trnH-psbA11条,matK12条,rbcL12条。将所得四个片段的序列分别比对后发现,各片段4个产地的白芷药材序列完全一致,无法鉴别开来,表明DNA条形码对白芷产地鉴别是无效的。药材产地鉴别的实质是生物学种下居群水平的遗传分化问题,可以依据群体遗传学和分子谱系地理学的理论,选用相对于物种水平具有更快进化速率的DNA片段,分析其遗传分化程度,来寻找作为药材产地鉴别的分子地理标识。6.DNA条形码对白芷栽培起源的研究选取白芷药材4个品种共14个个体,得到川白芷ITS序列2条、杭白芷和禹白芷各3条、祁白芷4条,将所得共12条ITS序列与当归属原植物ITS序列共同构建NJ树,得到4个品种均与兴安白芷(A. dahurica)亲缘关系最近,与之前一些学者认为的白芷栽培起源于台湾白芷(A.dahurica var.formosana)的观点不一致。因此,对白芷的栽培起源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分子谱系地理学的深入研究。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本研究结论如下:①ITS是对当归属(药用)植物分子鉴别最适合的片段;②利用当归属DNA条形码研究最适合的片段ITS可以准确鉴别当归与独活饮片的混伪品。③有些药材的加工炮制过程对成功进行分子鉴定是有影响的(如本研究中白芷生药材到饮片的加工过程使分子鉴定的成功率显着下降)。④DNA条形码对白芷产地鉴别是无效的。⑤本研究白芷4个品种均与兴安白芷亲缘关系最近,与之前学者认为的白芷栽培起源于台湾白芷的观点不一致,需要进一步进行分子谱系地理学的深入研究。本研究的创新性为:首次建立了DNA条形码用于药材鉴定的科学方法和指导原则,即DNA条形码用于药材鉴定的“两步法”:一、基于分子系统学理论,利用所需鉴别药材所在的属最适合的DNA条形码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所要鉴别药材原植物物种在整个属中系统位置的单系性。二、在物种分子界限得以明确之后,再利用DNA条形码对药材进行鉴定,对于存疑药材,可以根据其位于该属植物中的系统进化地位,对其混淆和替代现象提供科学的阐释和鉴定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2-05-26)

赵博辉,唐德才,赵国平[3](2009)在《当归属药用植物的止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药典》2005版记载为标准,结合《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从药物功效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两方面对当归属药物进行文献研究;依据临床应用特点,分类讨论当归属内药物的止痛作用及其机制,并从药物亲缘学角度阐明其止痛作用的异同,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寻找新的药用资源和成分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09年04期)

赵国平,新关稔,石川隆二,钱叁旗,章群[4](2006)在《中日当归属药用植物ITS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当归属药用植物功效的分子系统学基础,为当归属药用植物功效的差异性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与克隆技术相结合,获得ITS基因,进行测序,经Phy lip软件统计分析和分支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计算各类群间的遗传距离。结果当归属药用植物中ITS1-5.8 S-ITS2序列长度为600~629 bp,去除序列长度为165 bp的5.8 S,ITS1+ITS2排序后的长度为468个位点。系统树将当归属药用植物分为两组,以独活、白芷为代表分别聚类,甘肃产岷当归Ang elica sinensis不与上述任何一组聚类,却与欧当归L ev isticum off icina le遗传距离相对较小。结论上述结果与当归属药用植物功效差异基本吻合,启示药用植物亲缘演化关系可能是研究药用植物功效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6年07期)

闫忠红[5](2003)在《当归属药用植物的本草学、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学是近年来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新兴学科,是探讨植物亲缘、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相关性的一门学问。这将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新药源的寻找,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使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对伞形科中当归属药用植物的本草学、植物亲缘、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分析与研讨,研究表明,当归属的常用药物的基原植物来源复杂(当归涉及到2科8属的13种植物;白芷涉及到伞形科4属的近30种植物;独活涉及到2科4属,至少22种植物);当归属中的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有很多相同之处,并且它们的化学成分大类都相似(如香豆素类、挥发油等);当归属的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也大体相似(如对心血管系统、平滑肌的作用、抗炎、镇痛作用等)。当归属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证实了植物亲缘、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亲缘关系近的药用植物有相同或相似的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这项研究有助于清理常用药物的混乱使用,以提高临床疗效,也可为扩大当归属的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3-05-01)

姚惠萍[6](2003)在《当归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约 90种 ,大部分产于北温带和新西兰。我国有 45种 ,分布于南北各地 ,主产东北和西南地区 ,其中 32种、2变种为我国特产 [1]。其中重要的药用植物有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独活 A.(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期刊2003年02期)

杨秀伟,王继彦,严仲铠,刘大有[7](1994)在《四种长白山产当归属药用植物的香豆精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长白山产当归属中草药黑水当归、狭叶当归、大活和朝鲜当归中分离出12种香豆素。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 Ⅰ),佛手柑内酯(bergapten Ⅱ),欧前胡素(imperatorin, Ⅲ),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 Ⅳ),花椒毒素(xanthotoxin, Ⅴ),6,7-二甲氧基香豆素(scoparone Ⅵ),二氢山芹醇当归酸酯(columbianadin, Ⅶ),紫花前胡甙元(nodakenetin, Ⅷ),花椒毒酚(xanthotoxol, Ⅸ),前胡醇(decursinol, Ⅹ),东茛菪素(scopoletin, Ⅺ)和紫花前胡甙(nodakenin, Ⅻ)。(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1994年04期)

严仲铠,牛志多,潘宁,徐国经,杨秀伟[8](1990)在《我国东北产当归属药用植物挥发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东北产的五种当归属药用植物根和果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及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共鉴定出59个化合物。α-蒎烯,月桂烯,对-聚伞花素为五种植物根、果共有成分,为开发东北地区该属资源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1990年07期)

当归属药用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药鉴定是中医药研究的重大课题,其宗旨是为了解决中药材“真伪优劣”的问题,而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如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由于存在主观性强、稳定性和重复性差等方面的缺陷。DNA条形码作为可用于中药分子鉴定的新技术,可以迅速、准确鉴定物种,待测样品只需经过DNA提取、PCR扩增、电泳检测、基因测序和数据库比对,便可确定物种,能方便地将混品、伪品和正品进行区分,因而DNA条形码技术得到中药鉴定工作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目前关于DNA条形码应用于中药鉴定的研究存在两方面的局限性:1)均未阐明作为研究对象的药材基原与混伪品或非药用的近缘种的物种间是否进化完全,即互为单系,这是药材分子鉴定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用植物和药材的分子鉴别才有客观全面的分子尺度。2)多采用原植物新鲜叶片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实际应用中的饮片和药材,DNA条形码技术能否克服药材材料的特殊性和DNA经炮制加工后降解和断裂等问题,还值得尝试和验证。本研究选取药用资源极其丰富的当归属(Angelica L.)植物及药典记载药材白芷、当归和独活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子系统学理论,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选取叶绿体trnH-psbA、 matK、 rbcL片段和核基因ITS,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基于K2P模型采用邻接法(NJ)建立系统进化树,以期达到以下研究目的:①筛选出当归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最合适的片段:②评价DNA条形码对当归属(药用)植物鉴别能力;③探讨DNA条形码对药材市场上当归和独活饮片混用及掺伪问题的解决能力;④研究白芷药材加工炮制过程对成功进行分子鉴别的影响;⑤阐明DNA条形码对白芷4个商品品种(川、杭、祁、禹)进行产地鉴别的可能性;⑥初步探讨中药白芷的栽培起源问题。得到结果如下:1.筛选出ITS为当归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最合适的片段。共得到当归属25种(含4个亚种)原植物的384条序列,其中ITS96条,trnH-psbA96条,matK96条,rbcL96条。所选4个片段的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的成功率均为100%,可见在通用性上无差别,但在物种鉴定上,ITS明显优于其余叁个片段。四个片段的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遗传距离,且从大到小依次为ITS>trnH-psbA>matK>rbcL。其中,ITS序列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50倍之多,种间/种内遗传距离界限明显,可以很好地用于物种间鉴定。在所构建的以支持率≥50%为阈值作为成功鉴别物种界限的NJ中,ITS能从25种当归属原植物中成功鉴别出19种(76%),而其余叁个片段对当归属25种植物的鉴别能力分别为trnH-psbA8种(32%)、matK11种(44%)、rbcL5种(20%)。因此,本研究推荐ITS为当归属植物DNA条形码的标准片段。2.DNA条形码对当归属16种药用植物能够进行有效鉴别。本实验的25种原植物中,有19种可做药用。在基于当归属研究最适宜的条形码片段ITS序列建立的NJ树中,19种药用植物中除了疏叶当归(Alaxifoliata)、紫花前胡(A. decursiva)和骨缘当归(A. cartilaginomarginata var. foliata)无法分开外,其余16种药用植物均能很好地和其他各种区分开,当归属药典记载药材白芷、独活和当归分别位于NJ树的上中下叁部分,各自进化为单系,可作为可靠的鉴别依据进行药材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定。3.DNA条形码能成功应用于当归和独活饮片鉴别。基于上述原植物ITS序列建立的NJ树中当归和独活原植物均为单系(支持率100%),因此可以进行分子鉴定。选取全国10个地区的当归饮片共59个样品,独活饮片共58个样品参与实验,得到92条ITS序列,trnH-psbA103条序列,matK89条序列,rbcL103条序列,PCR成功率/测序成功率为ITS(92.3%/85.2%)、 trnH-psbA(96.6%/91.2%)、 matK(88.9%/85.6%)、rbcL(92.3%/95.4%)。4个片段在当归和独活饮片中均能以较高成功率进行PCR扩增和测序,DNA条形码在当归和独活饮片鉴别中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采用NJ法将25种原植物与当归、独活饮片的ITS序列一起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在当归饮片中,来自9个地区(北京、河津、成都、长沙、淄博、武汉、滨州、周口、七台河)的全部当归饮片和来自德州的GDZ-1都与当归原植物(A. sinensis)聚为一支,均为当归正品;而来自德州的样品GDZ-2、 GDZ-4、 GDZ-5、 GDZ-7、 GDZ-8虽与当归原植物聚为一大支,但又独自聚为一小支,其与当归原植物相差约40个碱基,在Genbank上进行BLAST,与欧当归(Leristicum officimale)序列完全一致,推测其为欧当归(市售当归饮片常见伪品之一)。在独活饮片中,来自8个地区(北京、河津、成都、长沙、淄博、武汉、周口、七台河)的全部独活饮片和来自滨州的HBZ-1均与独活原植物重齿毛当归(A. biserrata)序列聚为一支,为独活正品;来自滨州的样品HBZ-4、 HBZ-6和德州的HDZ-4、 HDZ-6、 HDZ-8与上述当归伪品欧当归序列完全一致,聚为一支,推测这些样品也为欧当归(欧当归在市场上也作独活饮片的伪品)。为进一步验证DNA条形码鉴定的准确性,又对上述分子鉴定为欧当归的样品进行显微鉴定,发现其与正品当归和独活显微结构有较大差异,经查阅文献,与欧当归显微结构相似,显微鉴定结果与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的结果一致。4.DNA条形码对白芷不同加工程度药材分子鉴定的探讨本研究同样选取来自上述10个地区的白芷饮片共60个样品,以及白芷药材4个品种的传统产区遂宁、合肥、安国、禹州的生药材(“个子货”)共14个样品。得到白芷饮片ITS序列7条、trnH-psbA序列15条、rbcL序列29条和matK序列10条,PCR成功率/测序成功率分别为:ITS(46.7%/25.0%)、trnH-psbA (40.0%/62.5%)、 rbcL (51.7%/93.5%)、 matK (30.0%/55.6%);得到白芷生药材ITS序列12条,trnH-psbA序列11条、rbcL序列12条和matK序列12条,PCR成功率/测序成功率分别为ITS(100%/85.7%)、 trnH-psbA (85.7%/91.7%)、 rbcL (92.9%/92.3%)、 matK (100%/85.7%),可以看出白芷药材4个片段PCR成功率显着高于白芷饮片,两者测序成功率除rbcL相差不大外,其余叁个片段白芷药材均高于白芷饮片,可能是白芷饮片经加工炮制后,淀粉多而粉性大,提取的DNA质量差、杂质多的缘故。因此,某些药材的加工过程对成功进行分子鉴别是有影响的,针对特殊材料况如何改进方法、提高该技术应用的通用性,建立起DNA条形码用于药材分子鉴定的标准化体系,将是药材分子鉴定技术又一个质的飞跃。5.DNA条形码应用于白芷的产地鉴别能力有限为了对白芷四个商品品种进行产地鉴别,在白芷药材4个品种的传统产区遂宁(川白芷)、合肥(杭白芷)、安国(祁白芷)、禹州(禹白芷)各选取2-4个白芷药材根(“个子货”),得到ITS序列12条,trnH-psbA11条,matK12条,rbcL12条。将所得四个片段的序列分别比对后发现,各片段4个产地的白芷药材序列完全一致,无法鉴别开来,表明DNA条形码对白芷产地鉴别是无效的。药材产地鉴别的实质是生物学种下居群水平的遗传分化问题,可以依据群体遗传学和分子谱系地理学的理论,选用相对于物种水平具有更快进化速率的DNA片段,分析其遗传分化程度,来寻找作为药材产地鉴别的分子地理标识。6.DNA条形码对白芷栽培起源的研究选取白芷药材4个品种共14个个体,得到川白芷ITS序列2条、杭白芷和禹白芷各3条、祁白芷4条,将所得共12条ITS序列与当归属原植物ITS序列共同构建NJ树,得到4个品种均与兴安白芷(A. dahurica)亲缘关系最近,与之前一些学者认为的白芷栽培起源于台湾白芷(A.dahurica var.formosana)的观点不一致。因此,对白芷的栽培起源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分子谱系地理学的深入研究。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本研究结论如下:①ITS是对当归属(药用)植物分子鉴别最适合的片段;②利用当归属DNA条形码研究最适合的片段ITS可以准确鉴别当归与独活饮片的混伪品。③有些药材的加工炮制过程对成功进行分子鉴定是有影响的(如本研究中白芷生药材到饮片的加工过程使分子鉴定的成功率显着下降)。④DNA条形码对白芷产地鉴别是无效的。⑤本研究白芷4个品种均与兴安白芷亲缘关系最近,与之前学者认为的白芷栽培起源于台湾白芷的观点不一致,需要进一步进行分子谱系地理学的深入研究。本研究的创新性为:首次建立了DNA条形码用于药材鉴定的科学方法和指导原则,即DNA条形码用于药材鉴定的“两步法”:一、基于分子系统学理论,利用所需鉴别药材所在的属最适合的DNA条形码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所要鉴别药材原植物物种在整个属中系统位置的单系性。二、在物种分子界限得以明确之后,再利用DNA条形码对药材进行鉴定,对于存疑药材,可以根据其位于该属植物中的系统进化地位,对其混淆和替代现象提供科学的阐释和鉴定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归属药用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阎梦颖,房敏峰,祝娟,杨一欣,王若楠.基于ITS条形码标记对当归属药用植物的鉴别[J].中草药.2016

[2].张彬.当归属药用植物及药材的DNA条形码鉴别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3].赵博辉,唐德才,赵国平.当归属药用植物的止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9

[4].赵国平,新关稔,石川隆二,钱叁旗,章群.中日当归属药用植物ITS序列分析[J].中草药.2006

[5].闫忠红.当归属药用植物的本草学、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

[6].姚惠萍.当归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

[7].杨秀伟,王继彦,严仲铠,刘大有.四种长白山产当归属药用植物的香豆精成分研究[J].中药材.1994

[8].严仲铠,牛志多,潘宁,徐国经,杨秀伟.我国东北产当归属药用植物挥发油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0

论文知识图

明日叶茎与叶乙醇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1不同药性的药用种子植物数量表1...当归属种间和种内的遗传距离Fig.1Intra...基于当归属52个物种的ITS序列构建的系统...阿坝当归、小叶独活和日本当归的ITS序列...青海当归、峨眉当归和当归的ITS序列比对...

标签:;  ;  ;  ;  ;  ;  ;  

当归属药用植物论文_阎梦颖,房敏峰,祝娟,杨一欣,王若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