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端电压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端电压,电压,风电,电感,机组,观测器,电势。
机端电压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庄志惠,朱鹰屏,施金鸿,岑健[1](2019)在《同步发电机准同期运行输出端电压控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步发电机准同期运行输出端电压控制是电力研究领域中的关键要素。针对当前方法不能够保证输出端电压稳定裕度和电压控制正确性差的问题,提出基于系统等值模型的发电机输出端电压控制方法。利用电流和电压变量计算同步发电机的负荷节点电压,采集等值电势数据,利用等值电势和等值阻抗构建等值模型,分析输出端电压的影响因子,并选择危险节点和控制节点,构建同步发电机输出端电压控制模型,最终实现同步发电机准同期运行输出端电压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不仅能够保证输出端电压的稳定裕度,还能够正确完成对输出端电压的控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6期)
史军,张炀,车诒颖,张德亮,李展[2](2018)在《考虑末端电压控制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末端电压控制是配电网运行控制的技术难题。随着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的运行控制特性更加复杂,电压调控手段更加丰富。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特性,重点研究了其无功运行特性;考虑分布式电源参与电压调控,提出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最后基于实际系统数据构造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气应用》期刊2018年16期)
蔡游明,李征,蔡旭[3](2018)在《以并网点电压和机端电压平稳性为目标的风电场无功电压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均没有同时以风电场并网点和各机端电压为控制目标,因而不能完备地解决机端电压因扰动而发生偏移越界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变速恒频风电机组风电场的多目标无功电压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风电机组及风电场内快速无功补偿装置优化风电场并网点及场内机组端电压,降低机组因电压越限而导致的脱网事故。以实际双馈风电机组的大型风电场为例,在RT-Lab实时仿真平台上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8年08期)
杨浩[4](2017)在《基于转子端电压控制的双馈型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馈型风力发电机作为兆瓦级大功率变速风力发电机的主导机型,在快速发展的全球风电市场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双馈电机(DFIG)定子直接与电网相耦合,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定子磁链的过渡过程可能会在转子回路中激起较大的电流或电压,制约着风机组的低电压穿越(LVRT)运行。目前商业风机中主要采用在转子侧附加撬棒(Crowbar)卸载电路的形式,实现机组的不脱网运行。但在此过程中,DFIG失去了控制,这不仅导致LVRT过程中有功和无功功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机械冲击。为此,如何减小Crowbar的动作,利用变流器自身最大限度地实现风电机组的LVRT运行成为当今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力图从DFIG自身的电磁特性出发,针对其自身的运行特性,研究并提出了直接基于转子端电压控制技术的LVRT方案,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机组的可控穿越范围。本文的研究工作可概括如下。一、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DFIG基本矢量控制及电网电压故障时电磁暂态过程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二、在分析DFIG灭磁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对课题组提出的虚拟电感自灭磁控制算法进行了更为深入研究和实验,相比与传统灭磁控制方案,所提出的虚拟电感自灭磁方案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转子端电压,拓展可控故障范围,而且实现过程无需磁链计算。另外,该方案为直接转子端电压控制方案,是一种被动式的灭磁作用机制,其效果不依赖与转子电流控制环的动态响应。叁、尽管虚拟电感自灭磁控制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LVRT性能,但存在微分运行的不足,为此,本文在虚拟电感灭磁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瞬态电感电动势跟踪的直接转子电压控制的LVRT方案。该方案利用滑模观测器实现转子瞬态电感电动势观测,并让转子端电压对感应电动势中暂态和负序成分进行跟踪控制。不仅实现了电感灭磁控制的目的,而且避免了虚拟电感中的微分运算。四、在实验室构建了一套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模拟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张海生,常鲜戎,王辉云[5](2014)在《改善机端电压的非线性励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发电机励磁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种将基于机端电压偏差的比例积分控制和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的非线性励磁控制相结合的改善机端电压的非线性励磁控制器设计方法。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用MATLAB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非线性励磁控制器在小扰动和大扰动情况下不仅能较好地保证发电机角速度、功角的稳定,而且能改善机端电压的精度和稳定度。(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赵广宇[6](2013)在《双馈风电机组机端电压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风电场并网点(PCC)电压稳定问题,提出以单台双馈风电机组机端电压调节为目标的控制策略,充分发挥双馈风机作为风电场的元素组成部分的调压能力,结合风机实际运行结果作出了分析,并对PI控制器参数改变导致的电压调节的影响作出分析。(本文来源于《电气应用》期刊2013年01期)
赵广宇[7](2012)在《双馈风电机组机端电压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风电场并网点(PCC)电压稳定问题,前期在通过对双馈风电机组(DFIG)无功功率控制特性和无功极限容量的研究之后,本文提出以单台双馈风电机组机端电压调节为目标的控制策略,充分发挥双馈风机作为风电场的元素组成部分的调压能力,这一调节能够稳定风电场节点电压,降低风电功率波动,提供补偿风电场无功功率部分需求的缺口。文中结合国电联合动力风机实际运行结果做出了分析,对PI控制器参数改变导致的电压调节的影响做出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2年度论文集(下)》期刊2012-12-01)
陈霞,孙海顺,隋先超,文劲宇,李小平[8](2011)在《特高压输电线路端电压控制域的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特高压现有无穷大电势源等值法获取端电压二维控制域时,会得出投入容性无功补偿将降低特高压沿线电压这一"错误"结论,对此研究证明:变压器中压侧绕组等效阻抗为负是造成二维电压运行下限上移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种新的等值电势源法,即将华中电网和华北电网分别等效成含内阻抗的电势源。采用该等值方法时,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所引起的电压控制域的变化趋势与电压无功理论相符,同时还可以考虑线路输送功率变化时,由线路功率和两端母线电压共同形成的叁维控制域。(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1年06期)
于少娟,许志强,白敬彩[9](2009)在《电力系统励磁控制机端电压的迭代学习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而采取的励磁控制需要有较强的维持机端电压的能力,通过对实际输出波形幅值的检测,将设定幅值与检测幅值的偏差及其偏差变化率作为学习控制器的输入,进行补偿控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单机无穷大系统将开闭环迭代学习控制规律与常规PID控制规律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励磁控制迭代学习补偿器具有精度高、快速性好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09年07期)
万黎,邓长虹,陈允平[10](2008)在《考虑机端电压限制的多重非线性变结构励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非线性特性,设计了一种考虑电压限制的多重非线性变结构励磁控制器,根据控制目标将控制器分2层设计。下层控制器由稳定控制和电压限制控制组成。稳定控制通过计算系统的暂态能量函数,得到稳定流形作为切换面,然后设计相应的变结构非线性励磁控制律,将系统限制在所设计的稳定流形上,以稳定系统;电压限制控制则利用零动态原理,使电压回复到限制区内。上层控制器通过适当的切换律,将下层控制器进行切换,在稳定系统和限制机端电压之间进行协调。在设计时考虑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从而控制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稳定控制设计中未使用任何线性化方法,因而控制律对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完全适应。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在稳定系统的同时,有效的限制了机端电压。(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19期)
机端电压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末端电压控制是配电网运行控制的技术难题。随着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的运行控制特性更加复杂,电压调控手段更加丰富。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特性,重点研究了其无功运行特性;考虑分布式电源参与电压调控,提出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最后基于实际系统数据构造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端电压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庄志惠,朱鹰屏,施金鸿,岑健.同步发电机准同期运行输出端电压控制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2].史军,张炀,车诒颖,张德亮,李展.考虑末端电压控制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J].电气应用.2018
[3].蔡游明,李征,蔡旭.以并网点电压和机端电压平稳性为目标的风电场无功电压协调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
[4].杨浩.基于转子端电压控制的双馈型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5].张海生,常鲜戎,王辉云.改善机端电压的非线性励磁控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4
[6].赵广宇.双馈风电机组机端电压控制策略研究[J].电气应用.2013
[7].赵广宇.双馈风电机组机端电压控制策略研究[C].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2年度论文集(下).2012
[8].陈霞,孙海顺,隋先超,文劲宇,李小平.特高压输电线路端电压控制域的计算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
[9].于少娟,许志强,白敬彩.电力系统励磁控制机端电压的迭代学习补偿[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
[10].万黎,邓长虹,陈允平.考虑机端电压限制的多重非线性变结构励磁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