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食习性论文_族米娜,牙森·沙力,阿力·西拉孜,古丽米拉·苏勒旦,阿布都热孜克·库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取食习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习性,食量,积温,唾液腺,飞蝗,植物,食性。

取食习性论文文献综述

族米娜,牙森·沙力,阿力·西拉孜,古丽米拉·苏勒旦,阿布都热孜克·库玩[1](2019)在《亚洲飞蝗不同发育阶段取食习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亚洲飞蝗食物选择机制及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对比称重法、取食频数测定和人工饲喂方式,对亚洲飞蝗不同龄期食量变化、对不同寄主植物喜食程度及主要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性飞蝗4龄至成虫阶段日取食量分别为0.39±0.02、0.50±0.02、0.75±0.07 g/d。雄性飞蝗4龄至成虫阶段的日取食量分别为0.30±0.06、0.41±0.03、0.71±0.11 g/d。同性别亚洲飞蝗不同发育阶段日取食量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选取小麦、玉米、芦苇、早熟禾、苜蓿、冷蒿等植物,进行取食频数测定。亚洲飞蝗3龄蝗蝻喜食小麦和芦苇,少食苜蓿和早熟禾,偶食玉米,不食冷蒿。4龄蝗蝻嗜食玉米,喜食小麦,少食芦苇,偶食早熟禾,不食苜蓿和冷蒿;5龄蝗蝻喜食小麦,少食芦苇、玉米和早熟禾,偶食苜蓿,不食冷蒿。成虫喜食小麦和玉米,少食芦苇和早熟禾,不食苜蓿和冷蒿。分别以小麦、玉米、芦苇及叁者同比例混合物饲养亚洲飞蝗3龄、4龄、5龄蝗蝻后,不同龄期蝗蝻发育历期、交配次数、产卵次数均存在极显着差异。亚洲飞蝗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取食量逐渐增加,而亚洲飞蝗同一发育阶段雌性与雄性取食量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亚洲飞蝗在每个年龄段对不同的寄主植物具有选择性,主要取食的寄主植物为小麦、玉米和芦苇。与单种饲料饲养相比,以混合饲料饲养的亚洲飞蝗发育历期最短,交配次数最少,产卵次数最多。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徐蕾,赵彤华,许国庆,钟涛,刘培斌[2](2018)在《韭菜迟眼蕈蚊取食习性及趋性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取食习性和雌成虫的嗅觉趋性,利用室内培养皿法观察幼虫的取食侵入位点,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雌成虫对4种味源物的趋性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幼虫偏好从韭菜自然裸露伤口处侵入,在食料未见明显破损或腐败时,取食断面封蜡处理的幼虫发育速率明显滞后于对照组。行为学测定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对机械损伤韭菜和腐殖质表现出较强的趋性;其中,机械损伤韭菜对雌成虫的引诱率与测试时间间隔呈极显着的正相关性关系,机械损伤韭菜和腐殖质的鲜质量与试虫引诱率之间存在极显着的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关系,并得到了拟合程度较高的回归模型。该研究可为韭菜迟眼蕈蚊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3期)

童超,曹成全,陈申芝,赵玉玲[3](2018)在《灰巴蜗牛对废纸的取食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灰巴蜗牛对废纸的取食习性。结果表明:灰巴蜗牛取食白纸比例仅次于小白菜,且对不同类型纸有取食偏好,取食板箱纸>复印纸≈面巾纸>草纸,取食时更偏好于浸泡后较湿润的纸。灰巴蜗牛平均单次取食量为0.007 g,且取食白纸后的粪便为白色,取食小白菜后粪便为黑色。持续使用浸泡纸喂养,两周左右基本正常,部分个体身体略有发黑,一月左右死亡较多。可利用灰巴蜗牛多批次、轮换处理各种废纸。(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何永福,叶照春,吴石平,张忠民,江兆春[4](2017)在《贵州中部地区稻水象甲取食植物种类及取食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水稻害虫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的取食习性,系统调查了稻水象甲在贵州省中部地区的取食植物种类,并测定了越冬成虫取食起始温度,分析了取食斑大小和取食斑数量与根部幼虫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水象甲成虫可取食66种植物,其中禾本科48种、莎草科13种、黑叁棱科1种、美人蕉科1种、百合科2种、天南星科1种;根据稻水象甲的取食和生活习性,将这些植物划分为寄主植物、喜食植物和可取食植物,分别有4种、51种和11种。在全黑暗和全光照的条件下,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取食虫数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其50%越冬成虫开始取食的温度分别是15.3℃和11.9℃。不同地点的稻水象甲越冬成虫的单个取食斑长度、宽度和面积均无显着差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取食斑数量与取食斑长度之间以及取食斑长度与取食面积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而取食斑数量与根部幼虫数量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包伟方[5](2017)在《利用DNA追踪技术分析异色瓢虫成虫的花粉取食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异色瓢虫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捕食性瓢虫,在农田系统中对蚜虫、粉风、螨类等害虫具有很好的控制。除捕食猎物以外,异色瓢虫也会取食花粉、花蜜等植物性食物。充分了解异色瓢虫与花粉、花蜜等植物性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将有助于在农田生境中合理应用相应的蜜源植物,促进异色瓢虫的种群建立与增殖,发挥其最大的控害功能。本研究利用DNA追踪技术研究了异色瓢虫成虫取食花粉的习性,结果如下:为评估异色瓢虫对田间不同类型猎物的选择捕食作用,以棉田为例进行了种群调查和捕食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棉蚜与烟粉虱种群密度高,而棉铃虫与朱砂叶螨发生数量较低。利用DNA分子检测发现:异色瓢虫体内棉蚜DNA的检出率为65.83%,棉铃虫DNA的检出率为2.5%,烟粉虱DNA的检出率为0.67%,朱砂叶螨DNA的检出率为0.67%。田间异色瓢虫以捕食棉蚜为主。为准确评估害虫体内植物DNA在异色瓢虫体内的残留时间,以异色瓢虫-棉蚜-棉花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检测瓢虫取食棉花上棉蚜、棉花花粉后,体内棉花DNA的残留情况,明确摄入方式、消化时间对棉花DNA检出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取食棉花叶片上的棉蚜,4 h后体内棉花DNA的最大检出率为16.7%,8 h后完全检测不到。瓢虫取食棉花花粉,4 h后体内棉花DNA检出率为70.4%,12 h后为51.9%,16 h后下降为39.3%,20 h后才检测不到。异色瓢虫取食棉花花粉后,体内棉花DNA残留时间远长于通过捕食棉蚜的摄入方式,这种差异有助于对瓢虫体内由不同方式摄入的植物DNA进行区别分析。为明确多作物农田生态系统中异色瓢虫成虫的植物花粉利用习性,对河北廊坊灯光诱捕到的、并经约12小时饥饿的异色瓢虫成虫体内植物DNA进行克隆测序。异色瓢虫体内共检出13科植物的DNA,主要有锦葵科、伞形科、十字花科和豆科植物等,其中以陆地棉与欧芹属植物为主,检出率分别为55.22%和20.90%。7月份,异色瓢虫体内检测到了陆地棉、欧芹属、榆属、芸苔属等植物的DNA;8月份,共检测到9个不同科的植物的DNA,主要为陆地棉,同时也检测到葎草、李子、豚草、欧芹属、杨属、芸苔属植物的DNA;9月份,陆地棉和欧芹属植物的检出率的最高,同时也检测到了碱蓬、大豆属、藜属等植物的DNA。对2014年与2015年山东长岛灯诱的、并经约12小时饥饿的异色瓢虫成虫体内植物DNA进行克隆测序,结果发现异色瓢虫体内共检测到22不同科的植物DNA。6月份,瓢虫体内共检出了13个不同科植物的DNA,主要为紫穗槐属、柑橘属、刺槐,分别占17.86%、14.29%、10.71%;同时也有瓢虫体内检出了栎属、小麦等植物的DNA;7月份,瓢虫体内共检出了12个不同科植物的DNA,主要有棉属与合欢花,分别占29.03%、12.90%,也有部分瓢虫体内检出了猪毛菜属、牡荆属等植物的DNA;8月份,瓢虫体内共检出了4个不同科植物的DNA,主要有蒿属、陆地棉、碱蓬属,分别占33.33、13.33%、13.33%,同时也检出了合欢花等植物DNA。以上的结果解析了异色瓢虫主要取食的植物花粉种类,明确了不同季节异色瓢虫偏好取食的植物,为促进天敌的区域性保护与控害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同时为深入研究区域性异色瓢虫的不同生境转换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庆龙[6](2015)在《不同取食习性的蝉次目昆虫消化系统比较形态学研究(昆虫纲:半翅目)》一文中研究指出蝉次目Cicadomorpha昆虫是昆虫纲Insecta半翅目Hemiptera中种类极为多样的一个类群,包括蝉总科Cicadoidea(蝉)、角蝉总科Membracoidea(叶蝉与角蝉)与沫蝉总科Cercopoidea(沫蝉);该类群昆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刺吸寄主植物汁液。在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不同蝉类昆虫的取食习性发生了显着分化(分别吸食木本、草本植物韧皮部或木质部汁液),消化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与其取食习性的分化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运用立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蝉次目叁个总科不同取食习性代表类群的消化系统及相关的马氏管、贮菌体等器官的整体形态与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以期为蝉次目昆虫的消化器官、马氏管、贮菌体等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化及其与生境的协同进化提供信息与证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取食习性角蝉总科昆虫消化道与马氏管的结构与分化:整体形态上,取食木本植物的角蝉总科昆虫的消化道(特别是环形中肠部分)较为粗短;唾液腺结构较为复杂,主腺通常包括前叶、侧叶和后叶叁部分。而取食草本植物的角蝉总科昆虫的消化道相对细长;唾液腺结构较为简单,主腺通常包含前叶、侧叶或后叶的一部分或两部分。超微结构上,取食狗尾草的Atkinsoniella grahami和Kolla paulula与取食垂柳的Dryodurgades lamellaris的消化系统的超微结构具有显着差异。在Dryodurgades lamellaris中,滤室线粒体的数量相对较少,仅分布在离内膜较近的细胞质中;环形中肠中具有大量的分泌颗粒,且几乎均为不透明的黑色分泌颗粒,充满环形中肠细胞的细胞质。在Kolla paulula中,滤室线粒体数量较多,且较为均匀的分布于细胞质中;环形中肠中的分泌颗粒数量较少,且几乎为白色分泌颗粒,而黑色分泌颗粒数量相对较少。Atkinsoniella grahami唾液腺含有半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种分泌颗粒,而Dryodurgades lamellaris的唾液腺中的分泌颗粒均不透明,且唾液腺中含有大量微生物。(2)不同取食习性沫蝉总科昆虫消化道与马氏管的结构与分化:不同取食习性的沫蝉总科昆虫的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变化不大,但是,超微结构具有显着性的差异。Aphrophora costalis和Aphrophora oblique的寄主植物分别为垂柳与艾蒿,Aphrophora oblique滤室基膜极度向内凹陷,形成高度发达的内折结构;环形中肠上皮细胞含有较少的线粒体,且零散的分布于细胞的细胞质中;唾液腺含有大量的分泌小泡,粗面内质网呈平面状,且无规则延伸。Aphrophora costalis滤室基膜稍稍向内凹陷,形成短的内折结构,滤室上皮细胞层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且多分布于靠近内折与微绒毛的细胞质中;环形中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数量极多的线粒体,几乎充满整个细胞;唾液腺内几乎不含有分泌小泡,内质网高度发达,呈涡轮状。(3)沫蝉与蝉若、成虫马氏管超微结构比较形态学:沫蝉与蝉若、成虫的马氏管瘤状段内部结构具有显着性的差异,在沫蝉若虫马氏管中,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分泌小泡和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在蝉若虫马氏管中,含有大量的分泌小泡,表明沫蝉和蝉的若虫马氏管分泌功能活跃;而在沫蝉与蝉的成虫中,没有内质网,且分泌小泡和分泌颗粒均处于瓦解状态,或是直接消失,表明沫蝉与蝉的成虫马氏管不再具有分泌功能。沫蝉与蝉若、成虫马氏管内部结构的变化,与其行为习性密切相关,即沫蝉与蝉若虫马氏管具有分泌作用,沫蝉整个若虫期可浸润在马氏管分泌的泡沫中,蝉若虫可以利用马氏管的分泌物软化土壤、清洁体壁、加固坑道;成虫马氏管不具有分泌作用,成虫不再具有若虫期的行为习性。(4)蝉科昆虫贮菌体的形态与结构:本实验首次对蝉科昆虫的贮菌体的整体形态与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蝉科昆虫包含两对贮菌体,贮菌体是独立器官,主要位于腹部第5、6节的体腔内,且每一贮菌体与其所在的腹节的气门相连;贮菌体极度靠近卵巢或精巢,可能与贮菌体内的共生菌的垂直传播有关。在蝉科昆虫的贮菌体中,主要包含两种类型的共生菌,即游离型共生菌和紧凑型共生菌,游离型共生菌分布在贮菌体的外围细胞中,而紧凑型共生菌分布在贮菌体的内部细胞中,两种共生菌的异域分布,减少了两者之间的直接竞争与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取食习性的蝉次目昆虫消化道、唾液腺的整体形态与超微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可能因为不同类型的寄主植物含有的营养物质不同,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蝉次目昆虫内部消化道的整体形态以及内部结构高度适应其寄主植物的类型;(2)蝉次目昆虫若、成虫不同的行为习性,与马氏管的内部结构紧密相关,马氏管在沫蝉与蝉的若虫期,兼具分泌与排泄功能,而在成虫期,仅具有排泄功能;(3)蝉科昆虫的贮菌体是独立的器官,内部共生菌具有异域分布的特性,贮菌体位于卵巢的两侧,可能与其共生菌的垂直传播紧密相关,共生菌分泌的营养物质可能通过跨膜作用排出贮菌体外,供给虫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刘丰静,李慧玲,王定锋,曾明森[7](2015)在《茶丽纹象甲取食习性与防治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茶丽纹象甲成虫的取食习性及为害性,以便为制订防治指标提供参考,本文开展了茶丽纹象甲成虫对茶树品种与叶位的选择性、食量等室内试验和不同虫口密度、不同品种下的茶园小区为害损失研究。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成虫对不同品种茶梢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表现为丹桂>福云6号>黄棪。成虫期取食量(叶面积,mm2)为丹桂>黄棪>福云6号,但无显着差异。当喂饲福云6号品种茶梢时,在1~4对饲养密度下,每对成虫取食时长平均为11.8 d,在1对饲养密度下,每对成虫平均寿命为13.75±1.0 d;与老叶相比,茶丽纹象甲成虫倾向于取食新叶;茶丽纹象甲对福云6号品种的危害系数(每对成虫)为1.65 g,茶园虫口密度(x,头·m-2)与减产量(y,g·0.11m-2)的回归方程为:y=0.0184x+0.5611,对于亩产量100~125 kg的福云6号茶园,使用目前的防治指标(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量在15头以上)是合适的。室内茶丽纹象甲在丹桂品种上的取食量比福云6号品种提高29.24%,在茶园虫口密度为10头·m-2时引起茶青产量显着损失,虫口密度与减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0.0665x+0.7969,防治指标建议定为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量10头以上。(本文来源于《茶叶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杨诚[8](2014)在《白星花金龟生物学及其对玉米秸秆取食习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Liocola) brevitarsis (Lewis)是一种常见昆虫,其幼虫为腐食性,在自然界中可以取食腐烂的秸秆、杂草以及畜禽粪便等,针对此特点,本论文在对其形态、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肠道细菌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幼虫取食玉米秸秆进行了研究,并对取食玉米秸秆的幼虫资源成分进行了测定及评价,以期为白星花金龟幼虫转化处理玉米秸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星花金龟的生长发育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白星花金龟雄成虫体长18.75±2.61mm,宽9.7±0.71mm,雌成虫体长20.90±2.72mm,宽11.02±1.03mm。雌、雄虫的主要区别是:雄虫触角鳃片部较长而雌虫则较短;雄虫前足胫节外缘3齿较为锋利,而雌成虫3齿除中间齿较为锋利外,其余两齿均较钝;雌性个体一般比雄性大。卵乳白色,圆形或椭圆形,长约1.85土0.15mm。幼虫为咀嚼式口器,头部褐色,体向腹面弯曲呈C字形,背面隆起多横皱纹,背面及腹面均为白色。蛹为金黄色,椭圆形,长21.50±2.21mm,宽11.32±0.76,中部一侧稍突起。2、白星花金龟在山东泰安地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堆垛、菌渣、鸡粪等腐殖质中越冬,偶见有成虫越冬。成虫在5月中下旬到到10月中旬活动,5月下旬开始产卵。在温度为28℃,含水量为15%时,卵的孵化率最高,达到83.33±5.77%,卵期为8.13±0.096d。幼虫3龄,1龄期14.56±0.65d,头壳宽度1.39±0.24mm;2龄期33.61±1.23d,头壳宽度2.30±0.15mm;3龄期最长,为128.32±2.31d,头壳宽度4.21±0.62mm。白星花金龟成虫在含水量为15%时产卵量最高,单雌平均产卵83.2±16.99粒,产卵期60-85d。3、通过实验确定了玉米秸秆的最佳腐解天数为25d,白星花金龟幼虫最佳取食温度为28℃;各龄幼虫在消化率、转化率及利用率方面无显着差异,30日龄3龄幼虫取食玉米秸秆能力最强,单头日取食量为0.5703±0.0405g分别为1龄幼虫及2龄幼虫的6.65和2.49倍,虫粪产量达到0.4925±0.0301g,为各龄幼虫中最高,可作为转化处理玉米秸秆的最佳龄期,在密度为225g·kg-1时具有较好的转化处理玉米秸秆效果。4、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干物质中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为49.90%和15.42%,为高蛋白昆虫,氨基酸种类丰富,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和酪氨酸含量较高,包括8种必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百分比为65.11%,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百分比为39.43%,蛋氨酸为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8.55,是一种良好蛋白源。幼虫虫粪呈椭圆形颗粒状,干燥、无异味,体积小,含有有机质34.1%。无机元素氮含量为1.42%,P205含量为1.31%,K20含量1.33%。5、利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从白星花金龟幼虫肠道中分离纯化获得7株细菌菌株,对其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16SrDNA技术对肠道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的7株细菌,其中5株分别为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lans、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浸麻芽孢杆菌Bacillus maceran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2株分别属于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和明串球菌属Leuconostoc。(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张兴华,田绍仁,李捷,乔艳艳[9](2012)在《赣北5种棉盲蝽取食习性及危害症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认识和便于田间调查识别区分不同种类棉盲蝽的发生及危害症状,对江西赣北棉区中黑盲蝽、杂毛合垫盲蝽、绿盲蝽、赣棉淡盲蝽、小斜唇盲蝽5种棉盲蝽进行了棉花上取食习性和危害症状的观察、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2年07期)

李万梅[10](2011)在《叁星黄萤叶甲取食习性的研究及生命表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星黄萤叶甲(Paridea angulicollis Motschulsky)是为害绞股蓝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在2009、2010年通过室内和田间实验研究了该虫的形态,取食习性,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和寿命等情况,并组建了26℃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具体结果如下:1.叁星黄萤叶甲的生物学:每年4月和10月是成虫为害高峰期。成虫食性单一,具有假死性,迁飞性,抗逆性强,两性生殖等习性。幼虫、成虫均能造成为害。2.温度对叁星黄萤叶甲幼虫、成虫取食量的影响:幼虫期总取食量、雌、雄虫取食量最大值出现在26℃。在同一温度下,平均每头雌、雄虫日最大取食叶面积、最小取食叶面积差异较显着。并建立了叁星黄萤叶甲雌、雄虫平均日取食叶面积(Y)与温度(X)间的回归模型。3.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相差较大。卵期的发育起点温度最高为12.96℃。卵期的有效积温为98.67日·度,整个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29.56日·度。建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预测式。4.温度对各虫态存活状态的影响:各虫态在23~29℃中的存活状况较好。从整个世代的存活率来看,26℃时的世代存活率最高。5.温度对成虫产卵量的影响:26、29℃的产卵量明显高于其他温度。温度过低影响该虫产卵。温度与平均产卵量呈现二次抛物线关系: Y=-1.355x~2+77.409x-895.657,(R~2=0.762)。6.温度对成虫寿命的影响:雌、雄虫的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同一温度下,雌虫的寿命较长于雄虫。成虫寿命与温度的模型拟合关系式如下: Y=0.181x~2-11.114x+207.961,(R~2=0.971)。7.26℃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种群趋势指数为34.31,净繁殖力为60.1713,平均世代为46.1334,内禀增长率为0.0889,周限增长率为1.0929,种群加倍时间为7.7969。成虫的繁殖力极大,种群呈现增长趋势。(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取食习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取食习性和雌成虫的嗅觉趋性,利用室内培养皿法观察幼虫的取食侵入位点,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雌成虫对4种味源物的趋性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幼虫偏好从韭菜自然裸露伤口处侵入,在食料未见明显破损或腐败时,取食断面封蜡处理的幼虫发育速率明显滞后于对照组。行为学测定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对机械损伤韭菜和腐殖质表现出较强的趋性;其中,机械损伤韭菜对雌成虫的引诱率与测试时间间隔呈极显着的正相关性关系,机械损伤韭菜和腐殖质的鲜质量与试虫引诱率之间存在极显着的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关系,并得到了拟合程度较高的回归模型。该研究可为韭菜迟眼蕈蚊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取食习性论文参考文献

[1].族米娜,牙森·沙力,阿力·西拉孜,古丽米拉·苏勒旦,阿布都热孜克·库玩.亚洲飞蝗不同发育阶段取食习性的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9

[2].徐蕾,赵彤华,许国庆,钟涛,刘培斌.韭菜迟眼蕈蚊取食习性及趋性行为反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8

[3].童超,曹成全,陈申芝,赵玉玲.灰巴蜗牛对废纸的取食习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

[4].何永福,叶照春,吴石平,张忠民,江兆春.贵州中部地区稻水象甲取食植物种类及取食习性[J].植物保护学报.2017

[5].包伟方.利用DNA追踪技术分析异色瓢虫成虫的花粉取食习性[D].东北农业大学.2017

[6].李庆龙.不同取食习性的蝉次目昆虫消化系统比较形态学研究(昆虫纲:半翅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7].刘丰静,李慧玲,王定锋,曾明森.茶丽纹象甲取食习性与防治指标研究[J].茶叶学报.2015

[8].杨诚.白星花金龟生物学及其对玉米秸秆取食习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9].张兴华,田绍仁,李捷,乔艳艳.赣北5种棉盲蝽取食习性及危害症状比较[J].中国棉花.2012

[10].李万梅.叁星黄萤叶甲取食习性的研究及生命表的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5 柳虫瘿叶蜂室内饲养观测结果曲线一22~2一23鳞翅目的生活史(引自orimald...喂食蘑菇培养基的1龄若虫消化道滞留物变...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节肢动物群...虞国跃中华真地鳖若虫消化道解剖图左:蜕皮前...

标签:;  ;  ;  ;  ;  ;  ;  

取食习性论文_族米娜,牙森·沙力,阿力·西拉孜,古丽米拉·苏勒旦,阿布都热孜克·库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