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丝结扎联合光敏树脂牙周固定夹板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双双,唐晓琳[1](2021)在《Ⅳ期牙周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文中指出期牙周炎以严重的牙周破坏和咬合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通过病史回顾、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即可鉴别Ⅲ期与Ⅳ期牙周炎。针对Ⅳ期牙周炎的临床特点,应强调多学科合作,并且在各个牙周治疗阶段注重咬合调整和咬合重建,以达到消除炎症、修复缺失牙、稳定咬合的治疗目标。文章围绕Ⅳ期牙周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计划加以概述。
胥阳,徐延年,张立红,闫巍,孙敏[2](2020)在《SuperBond粘接系统用于恒牙脱位再植术的临床探析》文中提出文章对恒牙脱位再植术中的固定方式进行了研究。由于SuperBond粘接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对牙齿的刺激较小、操作步骤简单、美观性高、易于修理等优势,于是将以应用于恒牙脱位再植术的固定中。为了突出SuperBond粘接系统的临床效果,将其与不锈钢结扎丝进行相比较。检测固定后不同时间段的牙周和夹板情况,还使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检测固定的美观性、舒适性和切割功能。通过使用SPSS17.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uperBond粘接系统在恒牙脱位再植术中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史连瑞,王峰,谷静,黄飞[3](2019)在《两种暂时性牙周夹板固定松动下颌前牙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两种暂时性牙周夹板固定牙周松动下前牙一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周炎下前牙松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everStick PERIO组(研究组)和不锈钢丝联合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组(对照组),松牙固定后定期观察,对夹板治疗失败率、牙周指标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失败率和牙周指标无显着差异(P>0. 05);研究组美观性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everStick PERIO的稳定性和功能性能够满足临床要求,美观性更具优势,适合临床推广。
杜月明[4](2017)在《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验一 不同树脂基质成分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性能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树脂基质成分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树脂基质与硅烷化后的石英纤维制成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根据树脂基质中稀释剂成分的不同,将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分为两组,A组:TEGDMA为树脂基质稀释剂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B组:MMA为树脂基质稀释剂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将12颗一周内拔除的下颌第一磨牙沿牙体长轴方向磨除部分颊侧牙釉质制备成粘结平面,按照厂商提供的标准步骤用3M FiltekXTZ350纳米流动树脂将牙周夹板固定在离体牙的粘结平面上形成标准试件。最终光固化后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量两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比较试件断面的显微结构。结果:不同树脂基质成分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粘结性能有影响,B组的剪切强度明显提高(15.37±4.29MPa),A组的剪切强度为8.40±2.09MPa,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金相显微镜显示A组纤维树脂界面破坏率为16.67%,B组纤维树脂界面破坏率为9.26%。SEM观察结果显示A,B两组粘结界面的牙釉质中可见树脂突。能谱分析也证实了树脂突的元素构成。结论:Bis-GMA、TEGDMA和Bis-GMA、MMA均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与硅烷化的石英纤维形成稳定的复合结构,在稀释剂选用MMA时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粘结强度较好。实验二 不同预聚合温度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及可操作性能的影响目的:评价不同预聚合温度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及可操作性能的影响。方法:将加入催化剂的树脂基质与硅烷化后的石英纤维制成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并分别进行2h不同温度的预聚合。按照预聚合温度的不同,将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相应分为四组,C组:预聚合60℃2h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D组:预聚合70℃2h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E组:预聚合80℃2h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F组:预聚合90℃2h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观察预聚合后各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可操作性能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将18颗一周内拔除的下颌第一磨牙沿牙体长轴方向磨除部分颊侧牙釉质制备成粘结平面,按照厂商提供的标准步骤用3M FiltekXTZ350纳米流动树脂将牙周夹板固定在离体牙的粘结平面上形成标准试件。最终光固化后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量各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比较试件断面的显微结构,以确定最佳预聚合温度。结果:预聚合后D,E两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可操作性能能够满足实验要求。不同预聚合温度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粘结性能有影响,E组的剪切强度(14.51±0.96MPa)明显高于C组的剪切强度(10.93±1.91MPa),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金相显微镜显示C组纤维树脂界面破坏率为22.22%,D组纤维树脂界面破坏率为25.93%,而E组纤维树脂界面破坏率为31.48%。SEM观察结果显示C,D,E三组粘结界面的牙釉质中可见树脂突。结论:预聚合温度为80℃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粘结强度高于预聚合温度为60℃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预聚合温度为80℃和70℃的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可操作性能比较理想。实验三 不同粘结系统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性能的影响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牙科树脂粘结系统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树脂基质与硅烷化后的石英纤维制成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根据牙科树脂粘结系统的不同相应分为G组:3MRelyX Unicem粘结树脂+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H组:3M FiltekXT Z350纳米流动树脂+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将12颗一周内拔除的下颌第一磨牙沿牙体长轴方向磨除部分颊侧牙釉质制备成粘结平面,按照厂商提供的标准步骤分别用3M RelyX Unicem粘结树脂和3M FiltekXT Z350纳米流动树脂两种树脂材料将牙周夹板固定在离体牙的粘结平面上形成标准试件。最终光固化后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量两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比较试件断面的显微结构。结果:不同种类粘结系统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粘结性能没有明显影响,G组的剪切强度为11.14±4.56MPa,H组的剪切强度为8.40±2.09MPa,组间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金相显微镜显示G,H两组均为混合破坏为主,其中G组纤维树脂界面破坏率为38.89%,H组纤维树脂界面的破坏率为16.67%。SEM观察结果显示G,H两组粘结界面的牙釉质中可见树脂突。能谱分析也证实了树脂突的元素构成。结论:临床常用的3M RelyX Unicem粘结树脂和3M FiltekXT Z350纳米流动树脂两种牙科树脂材料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与牙釉质间的粘结强度无显着影响。
郭一波,朱亚琴[5](2014)在《2种方法固定外伤松动牙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比较玻璃纤维树脂夹板、钢丝树脂夹板两种方法固定外伤松动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恒前牙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玻璃纤维树脂夹板固定,对照组使用钢丝树脂夹板固定,分别固定外伤松动牙23颗。观察使用两种固定方法2周后拆除夹板时以及3个月后的外伤牙松动度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固定方法所需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外伤松动牙经过固定治疗后松动度均明显下降,具有良好的效果。两种固定法在这两个时间观察点时患牙松动度的变化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别(P>0.05)。实验组所需操作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别(P<0.01)。结论在短期疗效上来看,两种固定方法都能达到固定外伤松动牙的效果,但玻璃纤维树脂夹板临床操作时间更短。
汪黎明,蔡展文[6](2014)在《牙周病松牙固定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牙周组织的健康列为人类健康的10项标准之一。牙周病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牙周组织破坏性疾病。随着牙周病的发展,牙周组织逐渐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牙周固定是牙周病修复治疗的必要措施,也是对因支持骨组织丧失或合并由创伤导致的松动牙进行固定的方法,其通过用固定或活动义齿、正畸弓丝、牙科的粘结材料及树脂材料等来制作牙周夹板,从而起到固定松动牙的作用[1]。
黄秀华[7](2014)在《重度牙周炎松动牙使用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的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高强度纤维牙周夹板在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齿松动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患有牙周炎并发生牙齿松动的患者60例,共208颗牙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共116颗患牙,对照组患者30例,共92颗患牙。对两组患者分别行常规药物治疗后,观察组使用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对松动牙齿进行固定,对照组使用结扎丝牙周夹板对松动牙齿进行固定。通过患者312个月的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附着丧失程度、探诊深度、牙龈出血状况以及菌群分布情况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牙齿固定夹板的整齐程度。结果:观察组6个月后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程度等均比之前有所好转(P<0.05),而牙龈出血状况、牙齿菌群分布等状况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与牙齿固定前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6个月后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程度等均比之前有所好转(P<0.05),而牙龈出血状况、牙齿菌群分布等状况在6个月后,与牙齿固定前相比恶性程度有显着增高的趋势(P<0.05),在3个月的检查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固定措施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附着丧失程度和探诊深度检测状况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牙龈出血数和牙齿菌群状况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齿松动治疗中采用高强度纤维牙周夹板固定疗效显着,对减少牙齿出血和口腔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郑细娇,严翔,曹正国[8](2013)在《中重度牙周炎松牙固定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松动牙,通过Biosplint固位纤维牙周夹板固定前后PD、CAL、PIL、BOP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及探讨个别树脂粘合夹板失败病例的原因,总结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松动牙的治疗方法与特点。方法:对我科20122013年15例中重度牙周病患者(90颗牙),基础治疗后采用Biosplint固位纤维材料加Dyract flow流动树脂固定。分别测量基线0月,固定后3月,6月,12月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并用ANOVA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后PD,CAL,PIL,BOP出现显着性的降低。结论:采用Biosplint固位纤维材料固定松动牙时,辅以口腔医师的专业维护及术后患者良好的个人护理,是松牙固定成功的关键因素。Biosplint固位纤维材料固定松动牙是治疗中重度周炎行之有效的措施。
王琴[9](2013)在《Super-bond C&B粘结系统固定松动下前牙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Super-bond C&B粘接系统固定松动下前牙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松牙固定的选择提供参考价值。方法:1.28例经牙周基础治疗后1个月,下切牙Ⅱ~Ⅲ°松动的慢性牙周病患者,将其分为A组(15例)和B组(13例),A组为实验组,使用Super-bond C&B粘结系统固定;B组为对照组,使用不锈钢结扎丝固定。检查记录以下情况:(1)记录固定后6个月内两组夹板是否断裂、松动或移位。(2)检查固定前和固定后6个月两组夹板Ⅱ~Ⅲ°松动下切牙的牙周状况: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I, Silness&Loe法)、改良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 Mazza法)、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3)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我评分方式,包括:固定后即刻、固定后6个月的切割功能、舒适度、美观性。每项分值最高为10分,最低为0分。2.统计方法:用SPSS17.0统计软件,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夹板情况:A组:2例患者固定后1个月时夹板断裂,1例患者固定后2个月时夹板断裂。对于夹板断裂者均磨除原断裂处粘结材料后,增大粘结面积,重新用Super-bondC&B粘结材料粘接,调牙合。B组:2例患者固定后3个月夹板松动,2例患者固定后6个月夹板松动移位。对于夹板松动移位者去除原不锈钢结扎丝后,重新用不锈钢结扎丝固定,调牙合。2.牙周状况:A组固定后6个月与固定前的PD、AL、PI和BI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固定后6个月与固定前的PD、AL无统计学差异(P>0.05);固定后6个月较固定前PI、BI升高(P<0.05)。A组与B组在固定前的PD、AL、PI、BI无统计学差异(P>0.05);固定后6个月B组的PI、BI高于A组(P<0.05),A组与B组PD、AL无统计学差异(P>0.05)。3.问卷调查结果:A组固定后6个月与固定后即刻的切割功能、舒适度、美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固定后6个月较固定后即刻的切割功能降低(P<0.05)。舒适度、美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在固定后即刻和固定后6个月的切割功能、舒适度、美观性高(P<0.05)。结论:Super-bond C&B粘结系统是固定松动下前牙的有效方法,能获得较高的切割功能、舒适度和美观性。
徐婕,徐斌,宋亮[10](2013)在《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评价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3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104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15例,58颗患牙)和对照组(15例,46颗患牙)。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后,以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松动患牙;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后,以结扎丝牙周夹板固定松动患牙,经过3个月~1 a的临床观察,检查记录松动患牙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程度(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4项牙周指标,以及固定夹板的完好率。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固定6个月后,PD、AL较固定前显着改善(P<0.05);SBI、PLI在固定3、6、12个月后,与固定前比较无显着差异。对照组固定6个月后,PD、AL较固定前显着改善(P<0.05),SBI、PLI在固定6个月后高于固定前(P<0.05)。固定后3个月,牙周各项指标在2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固定6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AL无显着差异,对照组的SBI和PLI较实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纤维牙周夹板用于重度牙周炎松动牙固定疗效确切,对维持牙周健康有利,不妨碍菌斑控制。
二、钢丝结扎联合光敏树脂牙周固定夹板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丝结扎联合光敏树脂牙周固定夹板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Ⅳ期牙周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Ⅳ期牙周炎的临床特征 |
2 Ⅳ期牙周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3 Ⅳ期牙周炎的治疗 |
3.1 Ⅳ期牙周炎的分阶段咬合调整与咬合重建 |
3.1.1第一阶段——基础治疗 |
3.1.1.1牙周夹板 |
3.1.1.2垫 |
3.1.2 第二阶段——牙周手术治疗 |
3.1.3 第三阶段——修复治疗阶段 |
3.1.3. 1 咬合创伤的检查 |
3.1.3. 2 全口咬合调整和重建 |
3.1.3. 3 传统修复治疗 |
3.1.3. 4 种植义齿修复 |
3.1.3. 5 正畸治疗 |
3.2 Ⅳ期牙周炎的其他分阶段治疗特点 |
3.2.1 基础治疗阶段 |
3.2.2 牙周支持治疗阶段 |
4 结语 |
(2)SuperBond粘接系统用于恒牙脱位再植术的临床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过程 |
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1.2 实验对象 |
1.3 夹板的制作方式 |
1.3.1 SuperBond C&B粘接夹板 |
1.3.2 不锈钢结扎丝夹板制作 |
1.4 牙周和压板的状况记录 |
1.4.1 菌斑指数 |
1.4.2 出血指数 |
1.4.3 牙周袋探诊深度 |
1.4.4 临床附着水平 |
1.5 问卷调查 |
2 实验结果 |
2.1 夹板情况结果 |
2.2 牙周状况结果 |
2.3 问卷调查结果 |
3 讨论 |
4 结语 |
(3)两种暂时性牙周夹板固定松动下颌前牙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临床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实验设计与分组 |
1.4 材料 |
1.5 方法 |
1.5.1 治疗前准备 |
1.5.2 不锈钢丝联合复合树脂夹板操作 |
1.5.3 everStick PERIO操作 |
1.5.4 术后医嘱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夹板治疗失败率(松动、移位、断裂) |
2.1.1 夹板松动脱落情况 |
2.1.2 夹板移位情况 |
2.1.3 夹板断裂情况 |
2.2 牙周指标(PD、AL、PLI、GI) |
2.2.1 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 |
2.2.2 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 |
2.3 松牙固定术后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4)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外文词汇缩写列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一 不同树脂基质成分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二 不同预聚合温度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及可操作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三 不同粘结系统对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粘结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牙周夹板固定牙周病松动牙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5)2种方法固定外伤松动牙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材料 |
1.2 研究对象 |
1.3 方法 |
1.3.1 固定方法 |
1.3.2 外伤牙松动度测定 |
1.3.3 夹板固定操作时间的纪录 |
1.3.4 随访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种固定方法疗效比较 |
2.2 2种固定方法操作时间比较 |
3 讨论 |
(6)牙周病松牙固定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牙周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 |
2 牙周固定的时机 |
3 牙周固定夹板的种类 |
3.1 钢丝结扎牙弓固定夹板: |
3.2 金属丝-树脂夹板 (Wire-composite splint) : |
3.3正畸托槽式夹板 (Bracket splint) : |
3.4 树脂夹板: |
3.5 超强纤维-树脂夹板: |
(7)重度牙周炎松动牙使用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材料和仪器 |
1.3治疗方法 |
1.3.1 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 |
1.3.2 结扎丝牙周夹板固定 |
1.4 检查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固定情况比较 |
2.2 牙周检查指标对比 |
3 讨论 |
3.1 高强纤维牙周夹板提高了牙齿的稳固性 |
3.2 高强纤维牙周夹板提高了口腔康复和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
4 结论 |
(8)中重度牙周炎松牙固定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病历收集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材料 |
1.4 研究方法 |
1.4.1 术前准备 |
1.4.2 Biosplint固位纤维材料牙周夹板的制作 |
1.5 资料收集 |
1.6 术后维护 |
1.7 疗效评价[5, 6] |
1.7.1 牙周指数检查 |
1.7.2 疗效分级 |
1.8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3 PLI和BOP的变化 |
2.4 松动度的改善 |
3 讨论 |
3.1 菌斑控制的重要性 |
3.2 使用Biosplint固位纤维固定夹板固定松动牙后组织修复的变化 |
3.3 Biosplint固位纤维固定夹板缺点 |
(9)Super-bond C&B粘结系统固定松动下前牙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病例报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材料与器械 |
1.3 方法 |
1.4 临床检查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 固定夹板完好率 |
2.2 2组牙周夹板固定后牙周临床指标比较 |
3 讨论 |
四、钢丝结扎联合光敏树脂牙周固定夹板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Ⅳ期牙周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 陈双双,唐晓琳.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1(01)
- [2]SuperBond粘接系统用于恒牙脱位再植术的临床探析[J]. 胥阳,徐延年,张立红,闫巍,孙敏. 粘接, 2020(07)
- [3]两种暂时性牙周夹板固定松动下颌前牙的临床观察[J]. 史连瑞,王峰,谷静,黄飞.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9(03)
- [4]GQ高强纤维复合树脂牙周夹板的基础研究[D]. 杜月明.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5)
- [5]2种方法固定外伤松动牙的疗效比较[J]. 郭一波,朱亚琴. 口腔医学, 2014(08)
- [6]牙周病松牙固定研究进展[J]. 汪黎明,蔡展文. 中国美容医学, 2014(11)
- [7]重度牙周炎松动牙使用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的疗效研究[J]. 黄秀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03)
- [8]中重度牙周炎松牙固定的临床研究[J]. 郑细娇,严翔,曹正国. 口腔医学研究, 2013(10)
- [9]Super-bond C&B粘结系统固定松动下前牙的临床研究[D]. 王琴. 山东大学, 2013(10)
- [10]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疗效评价[J]. 徐婕,徐斌,宋亮. 上海口腔医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