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解题方略;变换解题思路;创新能力;联系实际
作者简介:侯兰柱,任教于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
美国心理学家格齐伊认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之一。而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并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正因为如此,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亚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从而真正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然而,研究性学习往往耗时长,在短时期内效果不够明显。笔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提出一种“课题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它相当于一种小型的研究性学习,但省时、学习效果明显,同样也达到了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目的。
2.图用数定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各种教学方略,还要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数学活动包括数学游戏、数学调查、测量、几何图形的设计、数学小论文写作等等。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活动,促使学生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多样性必将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实践出真知”。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多给学生自由游戏的空间,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学这门“抽象的、单调乏味”的学科一定会生动起来,形成立体的、形象的画面,从而使学生乐在其中,易于接受。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活动性这些特征时,让学生动手用学具小棒围成三角形、四边形。通过学生摆弄、讨论、争辩等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还明白了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房子的屋架、衣服架等制成三角形的,而活动门常做成平行四边形的这些渗透在生活中的数学原理。这种简便而又形象的操作,把抽象知识变为一种生机有趣的活动过程,则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从而加深了对事物和概念的理解,自行探索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的实践性。从科学角度讲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促进了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科学的支配,智能发展也就获得了最佳的效果。
以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往往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学科体系相对封闭。教师只要认真备教材、备教参,就能够驾驭课堂。久而久之,教师逐渐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自恃清高,不与社会沟通。而数学这门课程是开放的课程,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贯彻好新课标精神,就必须身体力行去感悟社会、了解社会、观察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教师需要将鲜活的案例带入教学之中,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开展一系列社会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谢进.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4).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7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