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陈旸乐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乐书》,箜篌,疑误,考辨
陈旸乐书论文文献综述
武晓红[1](2018)在《陈旸《乐书》“箜篌”记载疑误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陈旸《乐书》被广泛征引,因其佐以录图对诸乐器进行较详细的记载。但其对于"箜篌"一项的编录,却出现颇多舛误。主要表现在:第一,将"卧箜篌"列于胡部;第二,对"大箜篌""小箜篌"定性有误;第叁,评论唐玄宗弹奏"箜篌"为胡人乐器。从文献摘编来看,陈旸对"箜篌"的理解较混乱,既缺乏对"卧箜篌"的正确认识,对"大箜篌"和"小箜篌"文献梳理亦不甚准确,录图也较为草率。本文拈出此条目专做考察,并对该乐器名称在文献及文学中的表达差异略做辨正。整体来看,"卧箜篌"的概念在由唐入宋这一阶段发生显着弱化。陈旸《乐书》中对"箜篌"的着述,参考性较弱。(本文来源于《乐府学》期刊2018年02期)
刘振[2](2018)在《北宋陈旸《乐书》关于“奚琴”记载的文献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宋陈旸《乐书》关于"奚琴"记载的文献资料作为文章主线,以大量其他历史文献为佐证,分别从乐器的民族属性、乐器形制、演奏方法、民间流传四个方面对我国古老的擦奏弦鸣乐器"奚琴"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地解析。(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1期)
郑长铃[3](2017)在《传统文化的当代审视——从陈旸《乐书》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陈旸与《乐书》(一)《乐书》—回归上古礼乐制度的理想国陈旸,福建福州人,祖居闽清漈上。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进士,授节度使推官,签判~①顺昌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进《乐书》,上迁太常丞,进驾部员外郎,为讲义司参详礼乐官。宋徽宗政和二年至叁年(1112—1113),言事放归,是年四十五岁至四十六岁。《乐书》是陈旸的心血之作,共二百卷,分为训义、乐图论、十二律、五声八音、歌、乐舞、杂乐、五礼等部分。北宋后期,社会问题严峻,外有异族频繁侵扰,民族矛盾尖锐,内有财政危机,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面对这样的现实,陈旸基于"礼乐并行于世"的理想,创作了《乐书》,主张恢复叁代礼乐文化。《乐书》不仅是一本儒家音乐典籍,还反映了更高层次的治国理想——明经正乐,以求治世之功。(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17-09-20)
刘勇[4](2016)在《陈旸《乐书》乐器插图中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插图是书籍中通过视觉形象帮助读者理解文字内容的图像材料,也是图像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我国重要的音乐典籍陈旸《乐书》中有许多乐器插图摹画得不够准确,对读者认识乐器不但没有起到帮助作用,而且还可能误导读者。本文指出这些错误,并呼吁大家如果在着作中使用插图,应注意图样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瞿小枝[5](2016)在《陈旸《乐书》引《礼记》考校》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旸所着《乐书》卷目浩繁,达200卷之多,不仅对《礼记》、《诗经》、《论语》等书中有关音乐的文字进行训义,更涉及乐律理论、舞蹈杂记、乐器等诸多内容,是宋代的一部大型音乐专着。《乐书》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引书多达百余种,遍布经史子集各部。其中,引用最多的典籍是《礼记》。《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的礼学文献选编,出自孔子弟子、门人,后由西汉戴圣纂辑。东汉末年,郑玄为《礼记》作注,《礼记》的地位大大提高。至唐,孔颖达为《礼记》正义,《礼记》成为礼学经典。《礼记》流传至今,难免有脱漏、错讹,各个版本之间也或多或少存在差异。本文利用今本《礼记》及其他典籍对《乐书》所引《礼记》文字进行校勘,窥探陈旸所引《礼记》与现存今本《礼记》的差异,在广泛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异文进行逐一考校。本文共分叁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选题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研究方法;正文部分以韩国国立国乐研究院藏菊坡精舍本《乐书》为底本,以宋刻元修本《乐书》、四库全书本《乐书》及中华书局《十叁经注疏》本《礼记》为校本,对菊坡精舍本《乐书》引用《礼记》的异文逐一进行校勘考证;结语部分对《乐书》引《礼记》的情况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6-03-01)
郭世锦[6](2015)在《浅析《陈旸乐书》对古乐器研究的历史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陈旸编撰的《乐书》,成书于宋代哲宗时期,又称《陈乐书》。该书摘自儒家经典书籍,将关于音乐的文字作为训义,又对乐律理论、乐器、乐舞等作以记述,且乐器部分大多附图说明,为后人研究古乐器提供了丰富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学术价值,以我国现存最早的音乐百科全书而着称。陈旸,字晋之,福建闽清县人,生于宋嘉佑六年(1061年),卒于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1094年,以"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授顺昌军节度使推官。因其善于乐律,遂负责神宗至哲宗时期的《乐书》编纂,后主管其事。1又称《陈旸(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期刊2015年03期)
原帅[7](2014)在《陈旸《乐书》中的音乐图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中国音乐史学研究而论,最基础的材料一方面是文献学,另一方面是图像学。文献学在经历前人以及各个朝代学者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种繁荣、昌盛的地步。而中国的音乐图像学研究可以说是起步较晚的,在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此时我国着名的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作为所长,他才开始真正的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此时初步组建了专业化的音乐图像学研究团队,当时人数非常少,最初由杨荫浏先生挂帅,刘东升先生是作为当时的一个青年学者进行研究。而对于图像学的研究,国外一些国家的研究情况和我们国内完全不同,在国外由于文献的缺乏,国外的学者就将研究音乐史的大量心血倾注在了音乐的图像学上,从这点上来看,是国外的学者将音乐的图像学研究推向了更高的程度,而我们国内在这方面恰恰是最薄弱的方面。在音乐图像当中可以说中外学者第一观察的最重要一个图像选题就是乐器图像,因为古代很多史料没有乐器图像的记载,也很难找到,所以到现在了一些乐器并没有详细的被介绍,比如说:玉蠡、晋鼓、蕃瑟等,到今天为止像这样的问题仍然是历史之谜,可见音乐图像,乐器图像的研究不是文字史料能够代替的了得,我们今后必须在此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而陈旸《乐书》当中的图像是刘东升最早发现的,但是他并没有来得及对陈肠《乐书》中的全部图像进行研究,只是发现当中一些很有用的图像,如:嵇琴等一些图片。作为图像学研究者刘东升先生他看到了陈肠《乐书》中图像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他后来很多年忙于全国音乐图像学研究、收集、整理、采集的工作,对关于陈旸《乐书》图像研究没有来得及进行系统的研究。而其他有学者涉及到了陈肠《乐书》中的图像,但都只是文字上的记述而并没有对《乐书》做更为深入的符合音乐图像学研究理论的成果出现,因为这些学者研究的角度并不是专职专业的研究音乐图像,他们只是为了研究陈旸《乐书》这本书。而本人选择此题正是出于总结中国古代音乐图像技术,从这种技术的角度来观察陈肠《乐书》。像这个切入点和研究课题是建立在我们学校正在发展的音乐科技研究专题,在这种思想的启发和推动下进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陈旸《乐书》的乐器图像研究,可以说前代学者是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观察问题的,这也是我们选题和切入角度的独特性。陈旸《乐书》对于今后的音乐图像学研究有很高的价值,本文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来研究:第一章 陈旸《乐书》概论第二章 陈旸《乐书》中音乐图像的分类研究第叁章 陈旸《乐书》中音乐图像的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4-06-01)
龙婷[8](2014)在《中国古代典籍对15世纪朝鲜宫廷仪式音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与朝鲜频繁的交流,使得在南宋成熟起来性理学传入高丽,以“小中国”自称的朝鲜,不仅对中国的儒家典籍资料特别重视,并将性理学作为政治统治的主导形态。朝鲜建国初期,以郑道传为首的开国功臣对性理学极力推崇,抑佛崇儒,并通过雅乐体系的整备、乐器制作等作为“礼乐”政治的重要环节来达到统治者的目的。然而战乱原因,雅乐器损毁,乐工散失等原因,从高丽末期开始大晟雅乐开始衰落,并出现“乡唐交奏”的局面。所以15世纪朝鲜宫廷以世宗为主的统治者对中国系统的雅乐进行了恢复,首先制作律管,再根据中国典籍《周礼》和陈肠《乐书》来进行雅乐器的制作。并依照《周礼》五礼仪的内容来进行了“礼”的恢复,使朝鲜宫廷音乐在用乐节次上遵循“阴阳相合”制度。除此之外,还借鉴陈肠《乐书》中的用乐制度对祭礼乐、朝会乐等15世纪朝鲜宫廷仪式音乐进行完善。本文主要分叁章来进行论述:一、《周礼》与陈旸《乐书》的概况;二、高丽末期至15世纪朝鲜初期礼乐的重建;叁、世宗时期宫廷仪式音乐的改革;论文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借助《朝鲜王朝实录》以及其它典籍资料,以15世纪朝鲜历史为主线,通过祭礼乐、朝会乐、会礼乐等宫廷仪式音乐的制定来试图探寻引用《周礼》、陈旸《乐书》的原因及朝鲜宫廷仪式音乐的变迁。(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黄玉华[9](2009)在《陈旸《乐书·乐图论》音乐文献价值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旸《乐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大型音乐理论专着,其《乐图论》部分记载了大量的音乐资料,主要包括律吕本义、八音、乐章、乐舞和古礼等内容。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乐图论》文本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乐图论》的音乐文献资料的来源、记载方式、内容选择等方面进行探析表明,引据浩博、图文并茂和记载俗胡是其记载资料的叁大特点。首先,《乐图论》摘引了上百种有关音乐的书籍,资料来源广泛。陈旸参考摘引如此之多的书目,家庭影响和北宋的尚文风气是其内外动因和条件,先宋的音乐发展成果和北宋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软硬件支持。其次,《乐图论》中附有517幅图,并且都有文字说明,这种图文互补的记载方式新颖直观。最后,《乐图论》记载了大量俗部乐和胡部乐的资料,历来为音乐理论家们所称道。民间音乐大发展、中国和四夷乐的长期交流和互融、外国音乐的传入决定了胡乐和俗乐在北宋的地位,陈旸作为一位正统的封建儒家学者,能够记载俗胡,显示出其记载音乐资料进步的一面。陈旸阅读了大量与音乐有关的着述,从中摘引了与音乐有关的许多史料,这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总结,也为后代音乐理论的着述提供了巨大的音乐文化信息,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考证,《宋史·乐志》和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均参照了《乐图论》中的内容,清代音乐百科着作《律吕正义》也受到了《乐图论》成书结构体例的影响。可见,《乐图论》在中国音乐文献学历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乐图论》开创了大型音乐专着的体例,按照“六门”分“叁部”进行分述,使得《乐图论》卷帙浩繁又不失条理清晰。《乐图论》的创新还体现在其图文并茂的记载方式上。与之前的古代音乐着作相比,《乐图论》图文相得益彰,令读者十分直观地领略到古代乐器乐舞的相关状貌。《乐图论》用雅、俗、胡并举的方式分述各部乐,也是其突破和创新之处。考察《乐书》之前的音乐文献资料,没有一部着述能够用如此巨大的篇幅去介绍俗乐和胡乐。《乐图论》中有许多缺失,主要包括:概念错漏、重复抄袭、思想保守、谱例缺失等。陈旸音乐知识的局限、不够严谨和复古主义音乐观是造成这些缺失的主要原因。但是,瑕不掩瑜,《乐图论》仍然具有巨大的音乐文献价值,值得深入系统研究,挖掘出其蕴藏的巨大宝库。(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09-12-01)
单蕾[10](2008)在《清代以前存见的陈旸《乐书》版本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陈旸所撰《乐书》,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诏给笔札"、缮写进献,南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首刊,元、明、清各朝曾多次刊刻。今有不同版本存世。本文主要是对目前已见的清代以前陈旸《乐书》版本及其版本状况进行调查和梳理。版本状况的调查包括版印的风格特点、序跋内容和后人的题跋识语、藏书印记等。(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08年01期)
陈旸乐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北宋陈旸《乐书》关于"奚琴"记载的文献资料作为文章主线,以大量其他历史文献为佐证,分别从乐器的民族属性、乐器形制、演奏方法、民间流传四个方面对我国古老的擦奏弦鸣乐器"奚琴"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地解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旸乐书论文参考文献
[1].武晓红.陈旸《乐书》“箜篌”记载疑误考辨[J].乐府学.2018
[2].刘振.北宋陈旸《乐书》关于“奚琴”记载的文献解析[J].大众文艺.2018
[3].郑长铃.传统文化的当代审视——从陈旸《乐书》谈起[C].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2017
[4].刘勇.陈旸《乐书》乐器插图中的若干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
[5].瞿小枝.陈旸《乐书》引《礼记》考校[D].西华师范大学.2016
[6].郭世锦.浅析《陈旸乐书》对古乐器研究的历史价值[J].音乐天地.2015
[7].原帅.陈旸《乐书》中的音乐图像研究[D].山西大学.2014
[8].龙婷.中国古代典籍对15世纪朝鲜宫廷仪式音乐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
[9].黄玉华.陈旸《乐书·乐图论》音乐文献价值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9
[10].单蕾.清代以前存见的陈旸《乐书》版本状况[J].中国音乐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