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芸[1]2003年在《民航机场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用航空系统主要包括航空公司、民航机场及空中管制,民航机场是我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航空器安全起降、对机场设施的安全保障是民航机场在正常情况下应发挥的重要功能。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民航机场事故的发生难以避免。中国民航50年间发生的133起二等和重大以上飞行事故中,有65起在机场区域内,有45起是在临时机场区域内。这些事故的发生造成了飞机损伤、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对事故的调查表明,如果飞行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良好;如果机场的应急援救设施完善、组织工作严密有序,很多事故的发生是可以挽救或避免的。因而,构建民航机场安全预警管理系统,预先防止事故甚至灾害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与民航界提倡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是一致的。 为了研究机场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本文首先对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影响机场安全运营的各种因素,并对因素进行归类,包括民航机场的设施、航空器、工作人员、旅客及机场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环境)等,剖析这些因素导致机场事故及灾害的成因机理。针对机场灾害的成因过程,构建民航机场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对机场事故及灾害进行早期预报与预控,设计了民航机场安全预警管理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以信号图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来,为管理者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最后,提出民航机场在安全危机的情况下,如何组织紧急救援。 本文在研究初期,充分利用网络及图书馆资源,检索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机场安全管理现状的了解采用调查问卷、现场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范围为国内5家大、中型机场,使本文的研究具有客观、详细的依据。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罗帆[2]2004年在《航空灾害成因机理与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航空运输是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之一,是实现“第叁个利润源泉”的有效工具,已成为当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然而,航空灾害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和无形的危害触目惊心。目前,我国民航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不少安全漏洞和隐患。 本论文对航空灾害成因机理与预警系统进行研究,旨在预防和矫正航空灾害诱发因素的萌生与发展,改善民航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事故率,减少航空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民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贯彻我国民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对加入WTO后民航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适应民航快速发展对航空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促进民航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综合运用预警管理理论、安全科学、故障诊断理论、复杂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多学科的学术前沿内容有机地交叉融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全文由六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说明了课题的来源,阐明了航空灾害的内涵和特征,明确了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部分着重进行民航安全现状的实证研究。针对中国民航的行业安全管理,分别对我国航空公司和机场安全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对我国空中交通管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对国内外民航事故进行统计及横向对比,首次发现了航空灾害的一些规律性。 第叁部分主要进行航空灾害成因机理分析。系统分析航空灾害的致灾因素,包括人为致灾因素、飞机和设备致灾因素、环境致灾因素以及组织管理致灾因素。探索了航空灾害的成因分析模型,首次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成因机理分析模型。 第四部分探讨了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原理。阐明了预警系统的基本原理,论述了预警系统的运转模型和工作内容,以及预警方法的设计原理。 第五部分探讨了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首次提出了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组织方式,建立预警管理的责任体系和监控体系,设计了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六部分重点论述了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技术方法。首次构建了航空灾害预警指标体系,探讨了预警指标值的测定,通过实例对预警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初步设计了预警信号的输出方式。运用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法探讨了飞行品质监控的预警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可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超限事件的发生趋势,及时发现民航事故的早期征兆;探讨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飞机故障诊断预警方法。
高凯[3]2006年在《民航机场灾害预警管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民用航空主要包括机场,航空公司,空中管制叁大部分。我国民航机场是我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航机场服务于航空公司,密切的配合着空中管制,共同完成民航运输。民航机场承担着民用航空的安全重任。但是我国机场的发展并不容乐观,机场的应急援救设施还不够完善、组织工作还不够严密有序,这些都是很容易导致航空灾害的直接原因。 保障航空安全是民用航空领域永恒的主题。本世纪以来,事故和灾害伴随着机场发展的全过程,造成了重大损失甚至造成全球性的灾难。尤其是2001年发生的“9.11”劫机事件使全球民航业乃至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加强航空灾害防范,已不仅是一家机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世界关注的问题。 本论文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统计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机场灾害诱因分析的基础上,对预警系统的运转模式、系统流程等进行了讨论。在机场灾害预警管理方法研究中,按照行业特性初步建立了标准统一的民航机场灾害预警指标体系,引入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并针对机场灾害提出了预警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 全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了文章选题的背景、来源和意义,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部分说明了民航机场灾害预警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 第叁部分首先对我国民航机场灾害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随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第四部分则从民航机场灾害预警MIS的运行,民航机场灾害预警MIS的需求分析,民航机场灾害预警MIS的系统设计等方面讨论了民航机场灾害预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余欢[4]2005年在《空管灾害预警管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用航空体系主要由航空公司、机场和空中交通管理叁大部分组成。作为民航叁大系统之一,空中交通管理对我国民航飞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民航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飞速发展,在空域没有扩大的情况下,空中的交通状况显得越来越拥挤。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空中相撞、防止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相撞、保障空中交通流畅,已经成为中国民航的一项重要议题,而这些工作也正是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主要任务。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空管原因导致的飞行事故时有发生,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和无形的危害触目惊心。 本文对空管灾害的预警系统进行研究,旨在预防和矫正空管灾害诱发因素的萌生与发展,改善空管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进一步降低空管事故率,以适应我国民航快速发展对空管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包括五个部分,首先阐明了课题的来源和背景,以及建立空管灾害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现状的抽样问卷调查,进行了细致的问卷统计分析,找出了空管灾害的致灾因素,并首次对各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明确了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叁部分探讨了空管灾害成因机理,构建了空管灾害成因分析模型,并阐明了空管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管灾害预警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空管灾害预警系统的组织方式、制度体系、监控机制等。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处理问卷数据时,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空管安全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二,首次提出了空管灾害预警管理制度体系和监控机制的构想。
罗帆, 佘廉, 平芸[5]2002年在《民航机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航机场是民用航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安全的基本保障。然而,我国机场管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客观存在,对航空安全产生了潜在的威胁。在问卷抽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民航机场灾害预警管理的工作内容进行了阐述,创建了民航机场灾害预警指标体系,针对我国民航机场现有的组织结构,探讨了民航机场组织体系的重构。旨在开展民航机场灾害预警管理,通过对民航机场灾害诱因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及预先控制,保证民航交通系统处于有序的安全状态,有效降低事故率,减少航空灾害损失。
梅军飞[6]2013年在《机场跑道入侵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文中提出机场是专供飞机起飞和降落之飞行场。其主要任务是保证飞机安全迅速的起飞,对飞机进行维护和补给,保证旅客和货物顺利抵达目标机场等。民航业的迅猛发展也给机场系统带来巨大的安全压力,机场跑道入侵事故层出不穷。虽然机场跑道入侵发生的概率不大,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机毁人亡的毁灭性灾难。因此,运用风险管理学、物理学等理论对机场跑道入侵风险进行研究,对提高机场安全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机场跑道入侵风险预警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从安全与风险的基本概念出发,阐明了跑道入侵风险的内涵,分析了跑道入侵风险的特征。接下来在查阅相关文献和人物访谈的基础上,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设计了机场跑道入侵风险预警因子调查问卷。通过对国内民航从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和优化了机场跑道入侵风险预警指标。紧接着运用模糊指数平滑法和指数分析的方法对单指标风险进行了预测和警情发布。然后介绍了叁种主要的预警模型,即贝叶斯网络模型、熵理论模型及模糊物元模型,探讨了跑道入侵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方法。其中包括跑道入侵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方法、风险预警指标的测量及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然后分别应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熵理论模型及模糊物元模型对跑道入侵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叁种预警模型对跑道入侵风险的预警进行探讨是可行的,而后对这叁种预警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创新点,并查找其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对跑道入侵风险预警的涵义进行了探讨,运用统计学、信息学、物理学的理论构建机场跑道入侵风险预警模型,在跑道入侵风险评估方法方面具有创新性。通过构建机场跑道入侵风险预警模型,有利于预防和矫正跑道入侵风险的萌生和恶化,提升跑道入侵风险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马林[7]2010年在《民航东北地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民航业是高科技、高风险的资本密集型服务性行业。为了贯彻民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改善民航机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事故率,减少航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促进民航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运用预警管理理论、安全科学和人工神经网络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多学科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民航东北地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民航机场预警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概况,并对国内外民航机场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深入了解民航机场安全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从人、设备、环境、管理和运行数据几个方面,建立了民航机场预警指标体系,并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预警模型。本文还对预警信号的发布渠道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航机场预警信息发布的具体方法。
刘刚[8]2008年在《机场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价预警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航空运输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年来许多机场越来越繁忙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保障压力,国内一半以上的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的设计保障能力已进入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机场软件和硬件设施满足不了航空运输快速发展的需求,在机场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和地面安全事故日益增多。诸多研究表明许多航空事故的发生都和地面保障因素有关,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主要地面活动场所,其安全保障对整个航空运输安全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机场的安全保障能力,对机场运行保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预测、评价、预警和对事故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是机场管理当局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系统工程理论将机场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综合研究各子系统安全运行保障的状况,对机场运行保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识别、预测、评价、预警和应急救援问题进行了研究。一、通过研究机场安全事故案例,在事故树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动态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机场机坪事故(安全违章事件)的人为失误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机坪事故的人为失误主要原因为组织管理和个人原因,机场的机坪安全管理可根据此研究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和改进。二、结合灰色GM(1,1)新陈代谢模型和马尔可夫链理论的优点,建立机场安全事故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通过时序数据累加生成模块滤去原始序列中可能混入的随机分量,强化了新序列的规律性,新陈代谢后的数据信息更能反映当前系统的实际情况,再用马尔可夫链预测来弥补灰色预测的不足,提高了预测精度,为机场的安全预测增加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叁、结合中国民航现行的安全管理系统,建立了民航机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安全评价量化分析民航机场安全风险。量化评价采用灰色多层次评价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实用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四、建立了机场安全风险预警模型。本文在灰色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机场安全风险预警模型,模型将机场分成了十个子系统,机场的风险级别由十个保障子系统的最高安全风险预警级别决定。机场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将对民航机场的安全状况起到温度计般的作用,作出简便、科学、准确的评价,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五、运用鲁棒优化方法对机场应急救援设施建设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到达救援目的地,对保障航空飞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确定和随机分析方法得到的解与实际的最优解往往偏差很大。鲁棒优化方法是解决不确定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使得到的解与各种可能情景下的最优解的最大偏差达到最小。
宋磊[9]2002年在《航空公司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指出保障航空安全是民用航空领域永恒的主题。航空公司处在民用航空营运的第一线,集资本密集、高风险、高科技于一身,是航空安全最受关注的领域和环节。本世纪以来,事故和灾害伴随着航空公司发展的全过程,造成了重大损失甚至造成全球性的灾难。尤其是2001年发生的“9.11”劫机事件使全球民航业乃至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今年发生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4.15”釜山空难和中国北方航空公司“ 5.7”大连空难对中国民航业造成沉重打击。加强航空灾害防范,已不仅是一家航空公司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世界关注的问题。 本论文突破以往基于航空器运行状态研究航空公司安全状态的做法,基于航空公司安全生产系统提出了航空公司交通灾害概念及范畴,并引入航空公司交通灾害概念研究航空公司安全状态;同时以企业预警管理理论为指导,吸收了安全科学、人素科学、灾害科学的最新成果,初步构建了航空公司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旨在探索航空公司安全管理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防止和矫正航空公司交通灾害诱因的萌生与发展,预防和减少航空公司交通灾害造成的有形或无形危害,并保证航空公司运营系统处于有序的安全状态。 本论文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统计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航空公司交通灾害诱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航空公司灾害预警管理系统,对预警系统的运转模式、工作内容、组织结构进行了讨论。在航空公司交通灾害预警系统的技术方法研究中,引入了层次分析法模型和方法监测评价灾害,按照国际惯例和行业特性初步建立了量化、标准统一的航空公司交通灾害预警指标体系,讨论了监测指标的使用方法。并针对航空公司交通灾害提出了紧急救援的基本应对程序和组织结构框架,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
王霞[10]2014年在《民航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阐述了民航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思路及创新之处,其次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突发公共事件及民航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界定,指出了民航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机制构建的原则及民航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机制的特点;阐述了公共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理论及应急预防管理理论,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总结了我国民航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机制建设现状,虽然各民航相关部门在突发公共事件上都有应急预案,但还是存在安全管理机制不顺畅、危机预防意识不牢固、信息收集监测不及时、应急预案不完备、矛盾化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民航管理及旅客四大方面造成的。最后提出在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分类指导、注重舆论传播六大原则的基础之上,构建民航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机制:明确民航机构职责、强化预防领导职能;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监测预警效率;增强民航预控观念、提升处置工作能力;加强危机预防意识、健全各类保障措施。通过这一民航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机制的构建,降低民航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概率,从根本上减少不安全因素,为我国民航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民航机场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 平芸.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2]. 航空灾害成因机理与预警系统研究[D]. 罗帆.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3]. 民航机场灾害预警管理方法研究[D]. 高凯.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4]. 空管灾害预警管理机制研究[D]. 余欢. 武汉理工大学. 2005
[5]. 民航机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探讨[J]. 罗帆, 佘廉, 平芸.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2
[6]. 机场跑道入侵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 梅军飞. 武汉理工大学. 2013
[7]. 民航东北地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马林. 电子科技大学. 2010
[8]. 机场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价预警问题研究[D]. 刘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9]. 航空公司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 宋磊.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10]. 民航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机制研究[D]. 王霞. 湖南农业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