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深盆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致密,圈闭,鄂尔多斯,页岩,砂岩,盆地,上古。
深盆气论文文献综述
孙雄进,郝炜,张金龙[1](2016)在《煤层气、深盆气、页岩气成藏条件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气、深盆气和页岩气是十分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研究分析发现,叁者在成藏条件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气源成因都包括生物成因、热成因和混合成因;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强非匀质性是储集层的共同特征;煤层气需要良好的顶底板来封存天然气,而深盆气和页岩气不需要其他的岩性介质作为盖层等等。(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04期)
张楠楠,崔永强,林丽娜[2](2013)在《页岩气、深盆气成藏模式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不生气,和致密砂岩一样只能作为储层。阿巴拉契亚盆地盆地志留系和泥盆系致密砂岩气显示完全的碳同位素反序(δ13C1>δ13C2>δ13C3),它的幔源特征证明了紧邻致密砂岩层之下的页岩层中的天然气同样来源于地幔。所谓"吸附式成藏模式"、"活塞式成藏模式"与有机成因一样,非但毫无根据的,并且实践上将油气勘探开发引向歧途。(本文来源于《化工矿产地质》期刊2013年02期)
张建培,余逸凡,张田,张绍亮,唐贤君[3](2013)在《东海西湖凹陷深盆气勘探前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深盆气"是一种"气水倒置"的特殊气藏,构造平缓、储层致密和持续供气的气源是其形成的主要条件。通过对西湖凹陷地质结构、沉积充填特征及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深盆气藏发育的有利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西湖凹陷平湖组总体沉积特征为宽缓地貌下形成的海相、陆相复合沉积体系,振荡式海退背景下宽广的浅水低能环境形成了多套交互式生储盖组合;广泛分布的潮控叁角洲和浅水叁角洲等细粒砂岩经强烈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了致密砂岩,是深盆气藏有效的储层;煤系气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生气潜力大,且从古至今持续生排烃,为深盆气藏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煤系气源岩与致密砂岩体紧密相邻呈"千层饼式"交互接触,有利于深盆气的聚集成藏。研究区气藏纵向上可划分为深盆气饱含气带、气水过渡带和常规油气藏带等3个带,具有深盆气藏的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3年02期)
周新科,许化政,李丽丽[4](2012)在《地层水相态变化与深盆气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千米桥潜山异常高温气藏产水特征及封闭条件下汽、水相态模拟实验结果,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表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异常高的古地温场。异常高温促使煤系有机质快速熟化、生成大量天然气,同时地层水汽化,天然气与蒸汽互溶并逐渐积累产生异常高压;气(汽)相流体在异常高压推动下向封存箱内的上部地层扩散运移,降低下部异常高温地层的压力,加速地层水汽化并重新积聚压力,如此循环反复,气(汽)相流体逐渐渗透到封存箱的各个部位,封存箱内温度、压力趋于平衡,从而形成盆地级的高温高压气藏。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抬升剥蚀导致上古生界温度、压力下降,蒸汽液化使气藏中的蒸汽和天然气浓度降低,从而形成了盆地级的低压气藏。(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2年04期)
王传刚,高莉,许化政,尹伟,陈新军[5](2011)在《深盆气形成机理与成藏阶段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古生界煤系是鄂尔多斯盆地深盆气形成的基础,煤层在埋藏初期排出大量有机酸,有机酸溶解铝硅酸盐矿物,使岩石变松软、易于压实,以及地层水中Al3+和Si2+的有机络合物随温度升高分解形成SiO2沉淀,造成煤系砂岩的区域致密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随埋深加大和构造热事件的发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在由贫煤向无烟煤的演化过程中,大量生成天然气并逐渐稀释、扩散和溶解汽化的地层水,形成只见气而不见水的深盆气。晚白垩世—古新世,鄂尔多斯地区的不均衡抬升剥蚀和东北高西南低大型单斜构造的形成,使二迭系煤层埋藏变浅,地温梯度降低,大量天然气散失,深盆气边界萎缩,"气舱"内水蒸气凝析成水和凝析水在重力作用下重新聚集成"酸点",并出现气水倒置、负压异常等一系列变化。(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许化政,高莉,王传刚,李松,尹伟[6](2009)在《深盆气基本概念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深盆气的最本质特征是盆地中心饱含气。凡煤系发育、构造稳定、埋藏适中、经历过高地温演化阶段的盆地都能形成深盆气。深盆气上倾方向多因致密岩石含水而封闭,孔隙性地层的水封只是个例,它因深盆中仍不断大量供气而存在。深盆气形成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中,早期地层水因汽化而与甲烷气混溶,一部分随岩性变致密加厚水膜而成为束缚水,导致深盆气盆地内无水层。但在深盆气萎缩阶段,降温降压过程可使蒸汽水"冷凝"形成深盆气中的"酸点"。"酸点"水规模小呈散点状分布,矿化度低于正常地层水矿化度。深盆气因所处演化阶段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压力特征,既可以是低压的,也可以是高压的。松辽盆地、沁水盆地和西北侏罗系含煤盆地都具有深盆气形成的条件。(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胡海燕,陈元勇,李翻平[7](2009)在《准噶尔盆地腹部深盆气成藏条件及识别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烃源岩、储层以及形成深盆气的地质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腹部深盆气成藏的理论条件。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烃源岩成熟度较高,以生气为主;侏罗系砂岩岩屑含量高,煤层发育,颗粒偏细,导致砂岩储层在成岩过程中被快速压实,变得致密。在烃源岩大量生烃前,砂岩储层已经达到深盆气成藏的临界条件,为深盆气的成藏提供了条件。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系统内气测活跃,储层致密,超压顶界穿层,封闭层主要为砂岩,所有这些特征表明超压是由生烃作用引发的,是伴随着深盆气成藏过程而形成的。因此,超压可以作为深盆气系统的识别标志。(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09年05期)
谭志亮,何顺利,兰朝利,田冷[8](2009)在《四川广安须家河组气藏的深盆气特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安气田处于开发初期,气井产水多,产能低。针对该气田储层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及高含水饱和度的特点,从深盆气藏的地质特征出发,采用地质类比法和气藏数值模拟法,探寻该地区须家河组气藏的深盆气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须家河组须四气藏初步具有深盆气的特征,应处于深盆气的气水过渡带,而须六气藏不具有深盆气的特征,属常规气藏。(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叶军[9](2008)在《再议四川盆地西部坳陷深盆气》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西部坳陷(简称川西坳陷),在盆地类型、烃源岩性质、源—储组合关系、储层致密等方面具备深盆气成藏条件。但川西坳陷是一个多期构造作用形成的迭合盆地,上叁迭统须家河组大量排烃作用发生在储层致密化之前,天然气主要在水动力和浮力作用下运聚成藏,在成藏机理上与深盆气有本质差异。上叁迭统同一套储层在区域上不具气水倒置关系,天然气聚集带特征明显,主要受燕山期和印支期古隆起控制,气水分布规律与深盆气大面积饱含气不同,其最高单井日水产量可达1 000 m3以上。川西上叁迭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现今气藏类型主要以复合圈闭为主,含气丰度和地层水分布受圈闭内的裂缝及成岩储渗体控制,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须4气藏可能是动态散失破坏的残余气藏,储量损失部分被地层水占据,含水丰度普遍较高。川西上叁迭统须家河组是常规机理成藏,经过了多期构造运动作用的迭加—调整—改造后,成为具有非常规气水分布特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不属于深盆气范畴。(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08年02期)
成先海,张萍[10](2008)在《中扬子西部志留系深盆气勘探开发前景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扬子西部志留系具备深盆气形成的3个基本地质条件,并在石柱复向斜建深1井志留系钻探中已发现深盆气藏。为有效勘探开发中扬子西部的深盆气资源,需采取的主要对策是:①深化志留系深盆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成藏机制的研究;②建立和完善针对志留系薄层致密砂岩气层的横向预测技术;③钻探中采用保护气层的欠平衡钻井和防污染措施,开发上重点发展分层压裂、多层合采和低成本的开发技术。(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08年01期)
深盆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页岩不生气,和致密砂岩一样只能作为储层。阿巴拉契亚盆地盆地志留系和泥盆系致密砂岩气显示完全的碳同位素反序(δ13C1>δ13C2>δ13C3),它的幔源特征证明了紧邻致密砂岩层之下的页岩层中的天然气同样来源于地幔。所谓"吸附式成藏模式"、"活塞式成藏模式"与有机成因一样,非但毫无根据的,并且实践上将油气勘探开发引向歧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盆气论文参考文献
[1].孙雄进,郝炜,张金龙.煤层气、深盆气、页岩气成藏条件对比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2].张楠楠,崔永强,林丽娜.页岩气、深盆气成藏模式质疑[J].化工矿产地质.2013
[3].张建培,余逸凡,张田,张绍亮,唐贤君.东海西湖凹陷深盆气勘探前景探讨[J].中国海上油气.2013
[4].周新科,许化政,李丽丽.地层水相态变化与深盆气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
[5].王传刚,高莉,许化政,尹伟,陈新军.深盆气形成机理与成藏阶段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
[6].许化政,高莉,王传刚,李松,尹伟.深盆气基本概念与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
[7].胡海燕,陈元勇,李翻平.准噶尔盆地腹部深盆气成藏条件及识别标志[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
[8].谭志亮,何顺利,兰朝利,田冷.四川广安须家河组气藏的深盆气特征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9].叶军.再议四川盆地西部坳陷深盆气[J].石油实验地质.2008
[10].成先海,张萍.中扬子西部志留系深盆气勘探开发前景与对策[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