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梅(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026-02
【摘要】目的评价神经阻滞及痛点注射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将所诊治的肩周炎患者中的冻结肩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及痛点注射;对照组TDP照射及痛点注射组。治疗效果分IV级:优、良、好转、无效。结果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组优84.1%,良12.7%,优良率96.8%。TDP照射及痛点注射组优30.2%,良41.3%,优良率71.4%。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用于冻结肩疗效明显优于TDP照射加痛点注射。
【关键词】神经阻滞痛点注射冻结肩
冻结肩又称疼痛性肩关节挛缩症,是中年以后突发性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挛缩症,好发于50岁前后,故又称“五十肩”,祖国医学称为“凝肩”或“漏肩风”[1]。多因肩部肌腱、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呈慢性炎症反应,致使肩关节周围广泛粘连,引起肩部疼痛,限制肩关节的正常活动,尤以夜间疼痛难眠,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我院对冻结肩病人采用神经阻滞及痛点注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并与TDP照射及痛点照射进行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冻结肩患者126例,其中男55例,女71例,年龄46岁~80岁,平均年龄54.7岁。病史2个月~4a,均为单侧肩,左肩57例,右肩69例,其中伴颈椎病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组6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病例诊断标准慢性劳损,好发于50岁左右,肩关节疼痛难忍,以夜间为甚,上肢伸直下垂,后伸角度达40°-45°者为正常,后伸角度为25°-40°者为轻度功能障碍,后伸角度为10°-25°为中度功能障碍,后伸角度不及10°者为重度功能障碍[2]。
1.3常规准备所有病例均行摄肩关节正、侧位片、胸片;血常规、凝血图、心电图;随机血糖;排除结核、骨折、骨质坏死及肿瘤等疾病,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均予内科处治,控制满意后开始治疗。
1.4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及痛点注射1次/7d,4次为一疗程,对照组行患肩TDP照射1次/d,30min/次,及痛点射注1次/7d。同时所有病例每日治疗后均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扩胸、后伸、画圆运动、手指爬墙等练习。2次/d,每次20min~30min,连续锻炼1月以上,使松解后的肩关节不再产生新的粘连。
1.4.1肩胛上神经阻滞患者取坐位,两手自然放在两膝外侧,头部自然下垂,在肩胛骨的肩胛冈上,从肩胛骨内侧缘A至肩峰为止划一线AB,过这条线的中点O且与脊柱纵线相平行地划一直线OD然后划∠BOD的角平分线,在角平分线上离O点向上2.5cm处为穿刺点进针注入1%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0.5mg+曲安奈德5mg+注射用水2ml。
1.4.2腋神经阻滞病人正坐位,取肩峰的背侧下方约4cm处为穿刺点,对着喙突方向刺入深约4cm,注入1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0.5mg+曲安奈德5mg+注射用水5ml。
1.4.3痛点注射按压肩周患者感觉疼痛处或活动肩关节时感疼痛处为痛点,作出标记,多数是在肱二头肌长腱、肱三头肌腱、喙突、肩峰下、结节间沟、三角肌止点等处。每次注射2个~3个最痛点,每个痛点注射镇痛液3ml,镇痛液为2%利多卡因1ml+维生素B120.5+曲安奈德5mg+注射用水10ml。
1.4.4统计分析记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
2结果
优: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良:夜间疼痛明显减轻,前屈上举大于145°,后伸内旋,拇指摸背脊高于胸口,外展大于70°,内收达45°。好转: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比治疗前有进步。无效:疼痛及关节活动无改善。所有病例均在治疗结束后评价。结果观察组优84.1%、良12.7%、优良率96.8%,对照组优30.2%、良41.3%、优良率71.4%。两组疗效经χ2检验,优、良、好转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对照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n(%)]
两组分别在1周内、2周内、3周内、4周内的治愈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观察组95.2%,对照组65.0%,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89.5%,对照组71.1%,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比较(见表2)。
表2两组在一月内的治愈例数、治愈率
3讨论
冻结肩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及退行性病,使盂肱关节及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关节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导致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和局部疼痛,疼痛以夜间为重,常影响睡眠和工作。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及局部痛点注射可使肩关节周围血管扩张,肩部供血改善,便于消除致痛物质,阻断疼痛恶性循环反射,同时使药物集中在神经周围可充分发挥混和液的抗炎止痛及营养、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3]。
从表1可看出,两种方法治疗冻结肩均有效,但优良率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组明显高于TDP照射加痛点注射组,这可能是由于TDP照射虽可改善局部血循环,但不及神经阻滞持久有效。同时我们采用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辅以功能锻炼,目的是消炎、镇痛、解除痉挛,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使松解的组织不再发生新的粘连,以达到充分缓解疼痛使肩关节能恢复功能位,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总之,此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更适合于重症肩周炎有粘连的冻结肩患者。
参考文献
[1]李承球.肩周炎的分类诊断和治疗[J].颈腰痛杂志,2004,25(3):144-149.
[2]柳登顺,赵立连,张剑赤.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6.
[3]胡毅平,刘林汉.前径路法肩胛上神经阻滞用于治疗重症肩周炎的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2(4):227-228.